中医教你秋季如何养生?
2018年10月01日 【健康号】 肖雄     阅读 2696

引言:养生是近年来出现的热门话题,各类养生手段层出不穷。这一方面对我们是一个机遇,可以重新发现许多被遗忘的中医养生文化,另一方面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养生信息中鉴别真伪,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养生窍门,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养生
它的目标是什么?

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似乎“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已经为大众所接受。很多人都在问大夫能吃点什么补补,吃什么能美白养颜;更有人去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美其名曰“健身”。但实际上这些方法的效果有多少,大家应该有目共睹。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方法本身不对,而是这些方法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抗性地解决问题,就永远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中医讲究“治病必求其本”,想要养生,不光是要吃些什么,做些什么,更要紧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众多干扰下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安宁。其实,我们的身体本来很完美,不需要刻意的养生,或许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不要去做伤害身体,透支精力的事情。




病安从来?


精神内守,

真气从之,
恬淡虚无,

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听过《黄帝内经》,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养生的观念。那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告诉我们调整心态的重要性。中医讲“心主神”,试问一个人整天处于担心、焦虑的状态,这不但影响生活质量,长此以往更会引发疾病。所以,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适当的放松,听听舒缓的音乐,呼吸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甚至是静坐调息,都是对心神的保养。当然,如果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时,更多需要借助医生的帮助,从调形,调身,使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只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才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养生应该要锁定的目标!


养生
一种和谐的生活理念

一提到“养生”大多数人可能会把它同“进补”划等号。或许现代人也意识到了自己曾经“虐待”过的身体提出了抗议,想要做些事情来补偿下自己。这的确无可厚非,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泄为补”不就可以少了很多麻烦吗?有句古话叫做:“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而任何所谓的滋补良品,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相反,某些有毒性的药物使用得对证,则有可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所以,在选择进补时,首先应该要明白自己的体质和这个食物的性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食谱。更重要的是适度,在合适的时节进补才是养生真正要探索的问题。


另外有人认为运动健身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Duang~
所以就在大冬天里健身,在晚上跑步。

有的冬泳爱好者好似向我们宣扬“与天斗,其乐无穷”这个观念。但人的身体真的可以接受这些非常态的刺激而不发病?综观那些运动员们,年轻时的高强度训练,让他们在年老之时会留下许多病根。所以,始终要相信牛顿第三定律,你善待你的身体,它便会同样的反馈你,反之亦然。

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产物,只有按照天地运行的规律来行事才是最省力,轻松的。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始终都会付出代价。古人教导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实也正是让我们明白要养生长寿,活得轻松,远离病痛,就得顺势而为。人为的造势,逆天而行,最后受伤的始终是自己。“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跟上天地的脚步,日出作,日落息,张弛有度,与天地和谐相处,培养一种和谐的养生理念,才能做到生活之中,无处不养生!


养生
秋季如何养生呢?

光说不练假把式,小编在此为诸位分享一些小小的秋季养生贴士,仅供参考,欢迎交流,指正!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时候,天气干燥多风。经过夏季的炎热,往往会因出汗较多而损伤气阴,身体来不及调整很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此时,人体的正气相对比较弱,而风邪、燥邪很容易趁虚而入。因此消化道、呼吸系统的疾病会因天气较凉、气温下降而有加重趋势。

在秋季,“燥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燥气袭人往往会出现以皮肤、口鼻、咽喉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入秋第一大要务就是“防肺燥,养阴津”。总的说来,养包括两方面。第一,不做无谓的消耗;第二,适当的补充。“养阴”也不例外。从日常生活节律,饮食习惯上都应该做适当的调整。


《素问》中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提到: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秋天是一种从容平和不急不燥的那个状态。在心理上要保持安宁,尽量少受秋天肃杀之气的影响。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良好的睡眠是好心情的必要条件,更是胜过很多滋阴补品的一剂“良方”。



在饮食方面,还是要因人而异。中医讲:“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该少辛多酸,顺应大自然的“收藏”。辛辣之品能驱寒、解郁(强肺金,平肝木),却又会助长燥热,耗伤阴液。对于体寒,肝气不舒的人可以适当食之,但终有化燥之弊,建议谨慎。酸味可以濡养阴液,收敛阳气,而这正符合了秋季养生的特点,因而一些水果,蛋奶,一些凉性的肉类都是滋阴润燥的佳品。而这些对于平素吃惯冷饮,喜欢肥甘厚味的人就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些养阴之品的运化、吸收是需要消耗自身阳气为代价的,现代人的问题可能不是营养(阴)不足,而是消化,代谢的能力很欠缺(阳不足)。所以,与其问吃什么食物好,不如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真正需要什么?这些所谓的营养品吃下去之后,真得舒服吗?

中国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囿于能力,还有很多的养生方法很难讲述清楚,但小编希望在此能为大家树立一个理性的养生观念——和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投其所好,不要盲目为所谓的养生权威而削足适履,做自己的健康的管理者。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肖雄
住院医师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中医科,中医消化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结肠炎,胃痛,腹泻,...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