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季饮食养生宜忌有哪些?
2022年03月22日 【健康号】 王涛     阅读 8399

人们在春天、夏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而在秋天、冬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阴气。那么,具体到春天的饮食上,又怎样做才能够使体内的阳气充盛呢?

《黄帝内经》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段原文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人们在养生中要顺从四时阴阳这个根本。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元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正如原文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说,人们在春天、夏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而在秋天、冬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阴气。那么,具体到春天的饮食上,又怎样做才能够使体内的阳气充盛呢?

1.春季饮食宜适量食甜,少食酸

唐代药王、大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适量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伤及脾,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春天在饮食上的另一条重要原则,是要少吃点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偏亢,损害脾胃功能;同时,甜味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应适量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味甜之食物。

2.春季饮食宜多吃菜

人们经过寒冷的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疾病,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些蔬菜。

3.春天适宜吃能清除里热的食物

所谓里热,即指体内有郁热或痰热,热郁于内,到了春季,被外来风气所鼓动,就会向外发散,轻则导致头昏,身体烦闷、胸满、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

体内郁热的形成是由于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往往喜欢穿起厚厚的棉衣或皮裘,使用暖气、地暖、空调等取暖,吃些热腾腾的饭菜,喝灼口的热粥、热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因此需要在春天吃能清除里热的食物。

4.春天还应吃些能补充津液的食物

这是因为春天风为主令。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可使人腠理疏松,迫使津液外出,造成口干、舌燥、皮肤粗糙、干咳、咽痛等病症。因此,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物。常用的有梨、蜂蜜、山楂等,但是,切记不可过量。因为不少生津液的食品是酸性的,吃多了易使肝气亢,其补充标准以不感口渴为度。

5.切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

春天肝气亢易伤脾胃,损害了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上述食物本来就不易消化,再加上脾胃功能不佳,既可生痰、生湿,又进一步加重和损害脾胃功能。

春天的饮食原则,主要是以上五点,但具体运用时,也要根据人们的体质、年龄、职业、地区、疾病等不同情况来处理。如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春天也应以不吃甜食为佳;阳盛体质的人,因为阳气本来就偏亢,大可不必补充阳气。

总之,上述饮食原则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还必须在使用时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病制宜,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