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团队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22年07月28日 【健康号】 李心翔     阅读 8705

在5月15日举行的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申报的“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项目获得二等奖。

李心翔教授在颁奖大会现场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蔡三军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性工作。在临床基础研究基础上,李心翔教授基于肿瘤学疗效优先的思考,创新性提出以血管为中心入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新理念---“先血管、后平面;先静脉后动脉;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高位清扫”。首次在国际上就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关系进行临床分型,提出静脉前方型、静脉后方型、静脉分离型的三种临床分型;创新性地提出肠系膜下动脉类三角区域淋巴结的新概念,规范了保留左结肠动脉情况下的D3淋巴结清扫范围。李心翔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直肠癌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的无成角双吻合技术,减少腹腔镜下低位吻合口漏的长期隐患,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展荧光造影的肠吻合血供的检测,使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下降40%左右。相关研究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2018年还被《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评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学术论文之一。

直肠癌不同于结肠癌,期治疗还涉及放疗和化疗的使用及使用的顺序和剂量强度等。李心翔教授团队特别注重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手段的优化,针对目前临床争议的焦点和热点开展国内多中心研究,如对于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目前没有共识,李心翔教授和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创造性提出基于术后病理分期的术后辅助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CRNaCT研究),该研究有望为直肠癌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依据。


直肠外科技术的创新与改进结合直肠癌规范化综合治疗,使更多直肠癌患者获得更好生活质量与更高的生存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累计随访直肠癌患者4403例,5年无疾病生存为 65.15%,腹腔镜组的5年无疾病生存为 69.0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与创新,李心翔教授与国内21省份的知名结直肠癌专家,牵头成立国家级的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并被选举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正是因为李心翔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治疗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其精湛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肿瘤学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9年李心翔教授当选为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担任CSCO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执笔人。相信,李心翔教授团队会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勇于开拓创新,在直肠癌治疗中迎难而上,为祖国和人民的健康福祉服务。


撰稿:李清国(大肠外科)

编辑:沈志琴(进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