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急救调度员手绘地图11年未间断曾跑丢数辆自行车
2018年10月24日 【健康号】 生命召集令     阅读 7859

11年来,调度员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跑,终于手绘出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地图,这成为急救车最快到达患者身边的指引。

120是被大众熟知的一条急救热线,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串数字背后的故事。11年前,山西省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成立之初,没有详细的地图供参考,调度员就骑上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跑,跑丢了数辆自行车,跑得队员都迷了路,终于手绘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榆次区主要街道地图,这成为急救车最快到达患者身边的指引。

2007年,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成立,做了14年护士的梁瑞梅被调去负责调度工作。除了要懂得急救技能,调度员必须对所负责区域的地形了如指掌。“当时我们团队从别处调来12个人,都是女的,平常也不爱记路,我摸底的时候问了几个路名,谁都答不上来,当时距离中心正式运行只有一个月。”梁瑞梅心里沉甸甸的。

“那时还没有电子地图,买回来的纸质地图上又很少标注小区,连学习的资料都没有。”考虑再三,梁瑞梅决定骑上自行车自己跑地图,“自行车随停随走,方便”。梁瑞梅将榆次城区划分为15个片区,每天一个片区,15天必须跑完。早晨8点出发,骑骑停停,中午就近吃饭继续工作,直到天黑收工。“收工还不能回家,要回到单位把当天走过的路画出来,互相补充比较,背会,经常加班到10点多,因为第二天还有新的路要记。”梁瑞梅说。

绘制地图是个细致活儿。11年前手机拍照还不清晰。队员们一路看一路记。有时专注于记,队员丢了好几辆自行车。“有个18岁的队员,家是东北的,有次跑地图还把自己也跑丢了,后来通过电话联系才找到。”曾和梁瑞梅一起参加绘地图的王英回忆,有时天冷,手冻得都握不住笔;有时会被狗追,差点被咬;有时走到偏远地方,大车呼啸而过,很危险;有时把路两边的建筑都标上了,回来才发现不知道哪个门对着哪个门。

紧急呼救多发生在学校、商场、小区等人口密集处,绘制地图时也有所侧重。“2007年许多小区没有名字,我们就以大建筑物作参照。走到小区,要弄清楚小区有几个门、几栋楼、一梯几户,哪栋楼离哪个门近,哪些小巷能进车。”梁瑞梅说,有时问得太细,她们还曾被保安怀疑是小偷。

经过15天的努力,涵盖榆次城区大街小巷、适于急救导航的“生命地图”绘制完成。都说女性的空间感差,15天的“走街串巷”,上千平方公里的榆次区主街道地图都印在了12位调度员的脑海里。这份手绘地图和绘制经历也为日后她们作为接线员调度急救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8年,这份手绘地图升级为电子地图,但随着城市建筑的完善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调度员要随时更新。“每年开春,下了夜班的同事就负责骑车跑城区。哪里新盖了小区,哪里拆迁修路,哪里更换了地名,这些信息都要及时更新到电子地图上。”梁瑞梅说,这项工作11年从未间断,走路逛街时留心建筑和交通也早成了大家的职业习惯,每天工作也都会随时交流身边的变化。

虽然有了越来越完善的地图,但为了让新老成员都熟悉地形,梁瑞梅将背地图列为重要的业务考核项目。“两人一组,一人说出路名,另一人按顺序背出这条路上的重要建筑。”如今,梁瑞梅的题库中已有1000多道题目,有队员开玩笑说:“考大学都没这么难。”团队做的手绘地图一直用了10年,直到2018年7月,系统换为云地图。但记地图的习惯没有变。

这个习惯也帮助许多患者挽回了生命。因为有的患者家属拨通120后,因为慌张、恐惧,一时说不清具体地址。此时,调度员就可以利用大脑中的地图引导家属说出具体位置,有时还能帮助急救车司机最快到达患者身边。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张翼霄说,手绘地图在全国的120急救领域并不多见,这个工作坚持多年,对急救很有帮助,未来会将这种做法坚持下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