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论烟害作者/傅维康
2023年05月08日 【健康号】 杨磊     阅读 302

古代医家论烟害作者/傅维康

吸烟,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对男女老幼甚至胎儿的健康与生命之危害,已被近3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所证明了。吸烟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性与生殖机能等多方面,都有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而且,随着对烟害的深入追究,如今已明确地认识到,它是某些恶性肿瘤和婴儿先天性疾患的元凶。因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举行“世界无烟日”活动,大力宣传劝导吸烟者少吸烟乃至戒烟。在中国,吸烟成为人们一种癖好,从文献看大约开始于三百年前明代万历年间,清初以后,逐渐地察觉到吸烟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清代汪昂是较早记载吸烟危害的一位医家,他在1694年刊行的《本草备要》一书中,指出吸烟“火气熏灼,耗血损年,人自不觉耳!”精辟地认识到,人们在长期吸烟过程中,其津血和寿命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遭到损耗。

烟草,行气,辟寒,辛,温,有毒。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痰,山岚瘴雾。其气入口,不循常度,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通体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人以代酒代茗,终身不厌(故一名相思草)。然火气熏灼,耗血损年,人自不觉耳。闽产者佳(烟筒中水,能解蛇毒)。

清·汪昂《本草备要》1739年,吴澄在所著《不居集》内,专门写有“烟论”一节,深为感慨地指出:“今时之烟,为患更甚于酒。酒虽沉湎,不能携瓶随身吸饮不歇,而烟则终日熏灼,无分昼夜,无论富贵贫贱、男妇老幼,皆有烟具随身,频频喷吸。”并且深刻地写道:“若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亦相习成风,举世皆然,殊不之觉耳。”故大力劝告:“虚损之人,最宜戒此。”

1757年刊行的吴仪洛医著《本草从新》里,把烟草归于毒草类,说烟草“火气熏灼,最烁肺阴,令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并提出“卫生者宜远之”的宝贵忠告。

1773年,养生学家曹廷栋的《老老恒言》载述,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一入心窍,便昏昏如醉矣,……笃嗜者,甚至舌苔黄黑,饮食少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清代中期,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历数吸烟多方面之弊害,他从《格致镜原》引述吸烟将“损容”,从《延绥镇志》引述吸烟“伤气”,从《本经逢源》引述烟草“熏灼脏腑, 游 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虑乎!”他写道:“制成烟有生熟两种,熟者性烈,损人尤甚。凡患咳嗽喉痛一切诸毒肺病皆忌之。”同时还指出“食烟之人多面黄,不尽耗肺而焦皮毛”。

尤其有医史意义的是,他最早记录了1例因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戒烟后霍然而愈的典型病案:“友人张寿庄,己酉与予同馆临安,每晨起,见其咳吐浓痰遍地,年余迄未愈,以为痰火老疾,非药石所能疗。一日忽不食烟,如是一月,晨亦不咳,终日亦无痰唾。精神顿健,且饮食倍增,啖饭如汤沃雪,食饱后,少顷即易饥。予乃悟向之痰咳,悉烟之害也,耗肺损血,世多阴受其祸而不觉。因笔于此,以告医者。”

如上所述,我国古代医家对烟害之记述,主要可归纳为:伤肺、伤咳、耗气、耗神、损血、损容、减食、减寿。虽然,现今人们对烟害的认识比古代全面而深刻得多,然而,我国古代医家对烟害诸多方面的论述,迄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磊
主治医师
漯河市中医院
中医科,中医内科
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呃逆、糖尿病、痛风、头痛失眠、抑郁、感冒后遗咳嗽、新冠后遗症、盆腔炎...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