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期糖尿病导致的排尿障碍--神经源性膀胱
2023年09月26日 【健康号】 李旭东     阅读 288

长期糖尿病导致的排尿障碍--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均可导致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反射及收缩力减弱或消失、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造成排尿困难或尿失禁,患者日常生活非常痛苦。

  目前的医疗技术通过骶神经调控是治疗排尿障碍的重要的微创治疗手段,调控排尿神经反射,恢复膀胱尿道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疗或缓解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对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体验、微创、可调控等治疗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会有哪些并发症?

  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容易并发尿路感染,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也达到10%~40%,同时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疾病,长期插尿管给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膀胱和肾脏结石、狭窄和膀胱肿瘤的发生风险。

  神经源性膀胱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逼尿肌反射亢进(因无抑制性收缩引起),主要症状为患者尿频、尿意急迫性尿失禁、异常膀胱充盈感和尿意。

  二是强迫逼尿肌无反射。常见于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等。常见为膀胱胀气,想尿时不尿,严重者溢性尿失禁。膀胱就像坛子,尿满了就会溢出,甚至出现肾病等。

  目前有效且长期受益的治疗就是骶神经刺激手术,通过刺激骶神经,调节排尿相关的膀胱、括约肌、盆底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恢复平衡,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排尿功能障碍的症状。治疗包括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期,如果患者在体验治疗期间症状得到缓解再进行二期手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