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西胡佳团队成功用多层密网支架全程腔内修复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2019年06月10日 【健康号】 胡佳     阅读 8771

成功用多层密网支架全程腔内修复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副教授领导的微创主动脉外科介入治疗团队,国际首创成功应用本团队参与研发并改良的多层密网支架全程腔内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AAD)开放手术后远端主动脉残余夹层患者,揭开了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序幕,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院诊疗经过


患者,男,34岁,2019年1月突发胸痛胸闷入院, 夹层动脉瘤增强CT提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后于我院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部成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复查夹层CT提示人工血管及象鼻支架在位正常,但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仍残余夹层,并且破口众多,真腔狭小,假腔巨大,病变累及双侧髂动脉,需要二次干预。


理论上,所有主动脉夹层破口都需处理以期获得更佳的主动脉重塑及远期预后,然而夹层向远端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粗大的内脏动脉分支往往会造成内膜撕裂形成破口,封堵该区域破口可能意外覆盖内脏动脉开口导致内脏缺血。术前超声科文晓蓉教授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精确测量了患者各分支动脉真/假腔血流量及流速,评估各分支夹层受累情况。经过团队的周密讨论,为寻求最佳治疗效果,胡佳副教授决定应用多层密网支架行全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近端锚定象鼻支架内部,远端至双侧髂动脉,覆盖残余夹层全长。


此次手术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髂外动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准确应用多层密网支架顺利植入预期位置,成功对残余夹层全程(含双侧髂动脉)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过程进展顺利,在麻醉科何沛霖教授的良好的术中管理配合下,患者术中状态平稳,40分钟完成术中所有操作,成功封堵所有破口。患者术后自述感觉良好,术后3天顺利出院。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造影显示真腔明显扩张



术后1个月随访


安全性指标:所有重要分支保持通畅;


有效性指标:


 1. 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环主动脉最大直径缩减(图1);


 2. 超声检查显示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图2);


 3. CTA检查显示主动脉假腔进行性血栓形成;


 4. 假腔体积:术前假腔体积103cm3,术后1个月74cm3,减少28%(图3),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图4)。


图1 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环主动脉最大直径缩减



图2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




图3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假腔体积较术前减小28%



图4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


近年来,以孙氏手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近期疗效不断提升,术后30天内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患者一直存在术后远端夹层假腔持续灌注、真腔扩张不佳的问题,导致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严重影响TAAD患者孙氏手术中远期预后。


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隔绝主动脉全程破口,促进假腔血栓化,但是封堵远端破口可能意外覆盖内脏动脉开口导致内脏缺血。


多层密网支架不仅可以修复主动脉夹层,同时还可保证支架沿途分支的血流通畅。


多层密网支架


多层密网支架相对于此前的覆膜支架,采用三维编织网状结构设计,基于动脉瘤及夹层的血流调整和病理隔绝的新概念,通过降低动脉瘤或夹层内的涡流速度,使其动脉瘤/夹层内血流分层而形成血栓,正常血管保持直线血流,进而达到隔绝动脉瘤或夹层的治疗目的。


总结


胡佳副教授领导的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主动脉外科介入治疗团队国际首创成功应用其参与研发并改良的国产多层密网支架一期全程修复TAAD远端(含双侧髂动脉)残余夹层,获得理想的主动脉真腔重塑效果,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血液流量增加33%~185%),术后一个月随访假腔体积减少28%,所有重要分支均保持通畅,患者术后早期获益明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严密观察。该术式揭开了全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序幕,属于我国原创,世界领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