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生物共振疗法”检测和治疗过敏性疾病(上篇)
2015年09月17日 【健康号】 孙劲旅     阅读 12099

       生物共振治疗,号称源于获得诺贝尔奖的发明,自诩“过敏治疗划时代进步的新技术”。这样一种原产于德国并在国内取得合法身份的进口医疗设备,在短短几年问就得到了许多医院的追捧。然而,国内变态反应(俗称“过敏”)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对此并不认同。

       这种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 过敏性疾病全球患病率为20%一30%,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医生通常能做的有两件事:首先.采用皮内注射、点刺、斑贴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测等手段找出引发患者症状的过敏原;第二,通过打脱敏针进行脱敏治疗以及让患者远离其过敏原等办法,从而使患者过敏症状不再发生。检测和治疗大都采取有创的手段,如抽血、打针等,脱敏冶疗更是隔一段时间就得打一针,井需要持续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少患者特别是很多儿童患者不太容易坚持。

       以无创、无痛、无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治愈率和有效率高”为卖点的生物共振方法,号称只需病人两手握住两个类似探头的东西10多分钟,就可以在数百种可疑物质中锁定过敏原,而针对检出的过敏原还可以采用几乎相同的办法在短期内进行脱敏冶疗。于是,不少厌烦了不停抽血、打针的患者转而开始对此青睐有加。

       然而,这个德国来的“洋和尚”遭到了国内变态反应学专家的强烈质疑。这些专家的态度非常鲜明“这种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宏誉教授告诉记者.在市场推广中.本应是主要治疗过敏疾病的变态反应科却几乎没什么人用这样的设备.而主要研究精力并不在变态反应学上面的皮肤科则成了应用大户。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们正准备以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名义向有关部门递交报告,要求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科学评估,给出客观的评价。

       过敏反应科试用

       疗效与安慰剂效应差不多

       赖荷是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她所在的科室是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科的变态反应科室。赖荷曾试用过生物共振治疗半年左右,前后治疗过上百名患者,当时设备是由厂商无偿提供进行临床试用的.也没有向患者收费。最终她对其评价是“总体效果不好”。

       赖荷告诉记者.刚开始尝试这项技术时,因其。无创、无痛”的特性,曾对其抱有很大期望。然而根据广医二院过敏反应科医师的统计.该技术的有效率大概只有30%,而这似乎与安慰刺效应的比例差不太多。

       她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位儿科哮喘专家的印证:由于一些变态反应疾病具有自限性,很多患者的症状即便不去管它或给点安慰剂过一段时间也能好转,通常这样的自然缓解比例在l:3左右。广医二院过敏反应科医师还发现.对于那些具有自限性倾向的变态反应疾病(如急性荨麻疹),生物共最治疗的效果就好一些;可对于那些不太容易自愈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荨麻疹来说,其疗效就不理想.即便一段时间有所好转.但过段时间又会反复。

       检查同批患者可信度可重复性受质疑

       针对生物共振测过敏原的准确性,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赵京教授专门做了研究;她采用变态反应学领域公认的皮肤点刺试验与生物共振做对比.分别对60位患者进行了螨、霉菌、蒿花粉三种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发现在有刺试验中这三种过敏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5%、17%、17%.而同是这60位患者在用生物共振设备进行检测时,却发现阳性率分别达到77%、27%、37%,结果大相径庭。根据上述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了Kappa一致性检验(一种统计学分析手段),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性非常小.这意味着生物共振与经典方法所测的结果几乎没有可比性。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王良录教授告诉记者,一项检利手段是否可信取决于它的准确度,而准确度是由灵敏度和特异度两个指标组成的。简单地说,灵敏度就是指该查出来的过敏原要尽量查出来,要求假阴性比例尽可能低;而特异度是指与症状无关的过敏原尽量不被错误地查出来,要求假阳性比例尽可能低。一项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前,通常会同公认的经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相近或优于传统方法才有应用价值,而如果两者根本就没可比性,就非常可疑。“另一项重要的指标是该检测技术的可重复性.其批内变异通常应控制在5%-6%,最高不能超过10%,通俗地说,就是不同患者采用同一检测方法前后结果相差不能太大。”王良录表示。 专家对生物共振检测的可重复性也做了研究——赵京采用生物共振方法就过敏原检测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在30例个体的前后对比中发现,先前用生物共振方法测出的结果与之后在同样的个体身上、同样采用生物共振方法删出的结果出入甚大。

       诊断治疗有误 错失诊疗时机谁负责

       按说生物共振方法。无副作用”是最可能成立的说法。然而,在这点上也并未得到专家的认同。“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在花了钱做了生物共振检测和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当他们继续寻医问药、该买有用的药时却往往已囊中空空,得不到真正需要的治疗,耽误了最晟佳诊疗时机,这其实不就是生物共振带来的副作用吗,”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如是说。

       而她的同道沈阳军区总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林小平教授则告诉记者,不规范的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出现大量的假阳性,很多其实对牛奶等食物根本不过敏的孩子却会被戴上过敏的帽子,从此不得不与这些食物“永别”,既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

       而其造成的更严重副作用甚至可能是致命的。赵京在临床上就见到过几个对牛奶过敏的谈子,他们被生物共振检测判定为对牛奶不过敏或者被告知经过生物共振治疗已经脱敏了。“今后不必再远离牛奶了”.但其实后来他们接触牛奶时还是出现了皮疹,哮喘等明显症状。赵京见到过的一位对荞麦严重过敏的男孩也许比他们更危险.这个孩子血清学检测显示他对荞麦呈强阳性反应.皮肤点刺试验也为阳性.但生物共振的结果却与此截然相反,是阴性。赵京很清楚,一旦孩子重新与荞麦接触.其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哮喘严重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