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洗澡=生病+短命,尤其是夏天!
2018年06月26日 【健康号】 赵罗梅     阅读 36902


天气太热了,冲个冷水澡。
夏季心情烦躁,冲个冷水澡。
.........

在这个张口闭口都是“热、热、热”的夏季,冲个冷水澡简直是神仙般的享受了。但你在贪婪的享受这股清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给身体带来的后果?
近日,来自浙江的丁医生,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一名53岁的男性患者,为了消暑,光着膀子打了一桶水,从头浇到脚。但是冷水浇到身上后,他就开始出现了持续性胸闷。过了几个小时,他发现情况不对劲,还有胸痛的情况,就马上到当地医院,结果发现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虽然在当地医院做了心脏支架,但他的情况仍在不断恶化,当送到丁医生这里时,大面积的心肌梗死以及长时间的心源性休克,已经让医生无力回天。
看完之后令人感叹不已,为什么一桶水就能夺走人的生命呢?


01
一桶冷水也会致命
“热胀冷缩”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物体在受热之后急速降温,会破坏物体的结构,人当然也不例外。
夏日炎炎,人体的血管与毛孔都处于舒张状态,突然而来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血管急剧收缩,还会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最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02
夏天洗冷水澡
方法很重要
炎热的夏季,一个冷水澡能够让人清爽不少,而且洗冷水澡,对身体也确实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冷水澡并非不能洗,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


1.先从手脚开始慢慢冲洗。
2.毛巾沾湿冷水,缓慢擦湿全身。
3.等身体适应冷水温度后,用冷水从下往上开始慢慢冲洗全身。
冲洗的时候如有感觉寒冷,应该尽快结束淋浴或者将水的温度升高,避免感冒等其他疾病出现。另外,在夏季游泳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下水前先往身体上拍些水,等身体适应温度后,再下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抽筋的风险。

03
这几类人不适合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健康,但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洗冷水澡,尤其是以下这些人群,更应该注意。
1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皮肤一接触冷水,血管就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涌回内脏,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升高,严重者可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血压轻度增高者可洗冷水浴,但只能慢慢适应。

2
关节疼痛者
腰椎有问题的人群,如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病人,夏天应避免洗冷水澡,否则受凉后局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刺激神经,会导致颈肩腰腿痛急性发作。

3
激烈运动出汗的人
在剧烈运动、劳动后大量出汗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引起皮肤血管急速收缩,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

而且,运动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感冒、胃肠痉挛等症。
4
气血不足的人
女性在月经、怀孕与生产坐月子期间,因为身体较虚,气血不足,血液循环差,较不适合洗冷水澡。

5
刚吃饱的人
吃饭时,血液会往胃部流,帮助消化食物,若马上洗冷水澡,会使血液从胃部流到身体其他内脏,影响消化。

6
刚喝完酒的人
喝酒后,皮肤的毛孔全开,洗冷水澡时,又会因冷水急剧收缩,冲击太大,身体会无法承受,极容易发生猝死风险


04

夏天这样洗澡更健康
夏天洗澡,还是提倡使用温水来进行洗澡,一般水温在30度~35度之间为宜,也可根据每个人所感觉的舒适温度进行调整。在这个温度下洗澡,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益身体健康。 


同时,也能镇静神经,减轻心血管负担,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皮肤瘙痒等有良好的疗效。
另外,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为宜,有些人进了浴室,就好像没有再打算出来一样......过长的淋浴时间会使人体水分丢失,严重的甚至会损伤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进而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

05
洗澡时多冲洗这几个部位
健康又长寿
水冲击的力度相当于一次小幅度的按摩,所以洗澡时可以多冲一冲身上的一些部位,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建议用温水效果更好哦~

1
冲冲关节
不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在洗澡时可以用水冲一冲疼痛的关节,对于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2
冲冲腋下
经常搓洗腋窝,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改善心肺功能,增强食欲,并且还能提高消化能力。

3
冲冲肩颈
不少人都有肩颈酸痛的问题,洗澡时多用温水冲一冲,可以起到很好的舒缓作用,洗完后会感觉整个人都很放松,状态更好。

4
冲冲小腿肚
每天冲洗一下自己的小腿,而且在冲洗的时候按揉一下自己的小腿肚,就可以快速提高身体的温度,从而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我们有效燃烧脂肪。

夏季洗澡,切勿过分贪凉,提倡多洗温水澡,喜欢冲冷水澡的人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7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