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骨髓炎,怎么治疗效果比较好?
2022年02月27日 【健康号】 文根     阅读 8407

骨髓炎是一种由于感染或创伤引起骨质破坏,伴有或不伴有继发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古老,但随着社会发展又重新流行起来的疾病。

骨髓炎是一种由于感染或创伤引起骨质破坏,伴有或不伴有继发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古老,但随着社会发展又重新流行起来的疾病。

骨髓炎分为血源性骨髓炎和创伤性骨髓炎。原本以血源性骨髓炎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高能量损伤以及交通事故增多,现以创伤性骨髓炎为主。骨髓炎引起的创面迁延不愈或窦道、骨坏死、骨不连等症状治疗起来十分棘手,一直是骨外科的难题。

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骨搬运技术、骨诱导骨膜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

1、骨搬运技术

骨搬运技术是前苏联骨科医生Illizarov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利用牵张成骨原理,在外固定架的辅助下,在骨缺损的近端或远端截骨,并将游离骨段搬运至骨缺损处的方法。在搬运的过程中,截骨处会长出新生的骨组织,从而治疗骨髓炎引发的骨不连症状。

2、骨诱导骨膜技术

骨诱导骨膜技术是由法国医生AC Masquele提出的治疗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骨诱导骨膜技术主要分为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后,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控制感染;二期在骨水泥周围形成的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其目的在于形成血管丰富、成骨性能良好的类似于骨膜的结构,后期膜内植骨,达到骨愈合的目的。

3、显微外科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就是在做好彻底清创、抗感染的前提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皮瓣、肌瓣、骨皮复合组织瓣等进行移植。由于这些移植物有血供好、代谢率高、抗感染能力强的特点, 不仅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还能控制感染。

骨搬运技术、骨诱导骨膜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哪个更有优势?

骨搬运技术适合治疗骨髓炎引发的骨不连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佩戴外固定支架,术后护理较为不便。骨诱导骨膜技术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不用佩戴外固定支架,但需要通过3~4次手术才能实现,治疗周期也比较长。另外,骨诱导骨膜技术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中优势不明显。而显微外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还能有效控制感染,且手术次数少,治疗周期短,提高了肢体愈后的功能及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但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需要有较强的显微外科功底。

总之,对于骨髓炎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达到个性化治疗,最大手术效果,最小损伤的目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