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生忘不了的痛——三叉神经痛!
2020年08月17日 【健康号】 张海石     阅读 8669

一文了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属于混合性颅神经,感觉根粗大,主要分布在面部,每侧又分为三支,故称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因为疼痛剧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多见。

三叉神经痛发作一般来说右侧多于左侧,疼痛多由面颊部、嘴唇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发作,称为“扳机点”,然后疼痛放电样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导致头面部疼痛发作。疼痛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疼痛性质多样,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疼痛程度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疼痛发作常无预兆,突然发作,数秒钟或数分钟停止,可由风吹、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活动诱发。约有一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面部存在一个或多个“扳机点”,即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触发疼痛发作。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不等,发作骤始骤停。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较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据此可与牙痛鉴别,牙痛通常为持续性的疼痛,避免误诊。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表现为皱眉闭目、捂嘴掩面。

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都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药物,70%早期的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的敏感性会降低,止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头晕、嗜睡、肝肾损伤、皮肤药疹等副反应,使很多患者无法坚持服药。

如果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越来越差,或者经过射频治疗等术后复发者,可以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颅内有相应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异常过度放电,兴奋性增强,导致疼痛发作。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指通过微创开颅的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神经造成压迫的责任血管推移隔离,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症包括:(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2)药物不能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3)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开颅手术;(4)术前头颅MRTA检查可见三叉神经根与邻近血管关系密切;(5)患者手术意愿强烈。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患者要在全麻下,于病患侧耳朵的后方,发际以内,做一个长约5-6cm的皮肤直切口,然后在颅骨上开骨窗,直径大约3-4cm,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域,仔细寻找导致压迫的“责任血管”,将这些血管推移隔离,在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垫入涤纶垫片,将神经和血管隔离开,使血管不再压迫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降低或消失,就像短路的电路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会立即改善或消失,并可以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标本兼治的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显微血管减压术毕竟是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效果达不到百分百,理论上也可能存在并发症,还是希望患者及家属能谨慎选择。

此外,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或球囊压迫治疗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选方法,经皮穿刺射频热凝三叉神经面部的分支或微导管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有一定治疗效果。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或高龄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或是合并多发性硬化者,但术后疼痛容易复发,也会导致面部麻木、角膜溃疡和咀嚼困难等,严重的可能导致穿刺引起大动脉出血等。

放射外科治疗(如伽马刀、射波刀等)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适应症与上述射频治疗或球囊压迫治疗相似。放射外科治疗是通过放射线照射的方法,照射三叉神经,使之疼痛减轻,往往起效较慢,但疗效可以持久。治疗后也会出现面部麻木、放射性水肿、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状。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