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占领脊柱微创制高点
2019年01月10日 【健康号】 贺石生     阅读 10480

有幸被新民晚报专版报道。医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可以继续为病人、为社会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脊柱人体躯干的中轴骨骼、神经传导的枢纽和最大的运动器官,支撑着人体的整个躯干,结构精细而复杂面对脊柱相关的疾病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治疗,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会上,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领衔的“脊柱微创手术中减少射线暴露及快速定位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介绍,该项目从启动到落实历经十余年,此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5项,获国家医疗注册证8项,已在全国1042家医院应用。近三年来临床上造福了10多万例病人,相关产品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及地区均得到应用。

“十年磨一剑”,对于参与这个项目的团队来说,这个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事实上,许多科学家穷其一生也未能获得一项科研成果,但此项目的领衔人贺石生教授却谦虚地说,“我很幸运!是时代与老百姓造就了我。”

厚积薄发,走在脊柱外科诊疗最前沿

早年的留洋经历,让贺石生教授的眼界大开。他介绍,西方的外科医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脊柱微创手术的概念,但这一术式却长期处于“概念”阶段,未能实现“量产”,问题的核心在于手术导航。

微创手术对于病人来说创伤小,愈合快。但是,短小的刀口不仅不便于医生操作,也限制了医生手术时的视野,很难一次性精准地到达手术部位。现行的微创手术,往往要经历反复透视定位,使患者及医生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让手术操作更简便?如何能更便捷地定位?如何减少患者在手术中受到的伤害?如何让医患“吃线”更少? 

对于创新,贺石生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

精益求精将脊柱微创手术做到极致

“还是要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贺石生教授念叨最多的还是老百姓的健康,在贺石生教授的办公室,摆放着许多他的发明图示,用途指向性很明确,都是为老百姓的健康支招。

儿时用过的绘图板给贺石生教授带来了灵感——用笔尖沿着绘图板上镂空的图形边缘,就能方便地画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可不可以把这一原理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定位呢?尽管每个人的身材、体型存在差异,但其椎骨的结构却是相似的。只要设计一个能够等比例缩放的定位装置,经济、精准、方便、安全的手术导航就能实现。

贺石生教授在此后的每一台脊柱手术中都留下精确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大数据”。以精深的局部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历次手术中获取的数据为支撑,研发出了脊柱微创手术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皮外定位器,皮内定位器以及穿刺针组成。从外观看,皮外定位器只是一个书本大小、设计精巧的铁制网格。虽然这套系统只是由几个看上去十分简单的网格和多孔圆柱状器械组成,但它却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更加迅速、准确地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定位。

同时,经过准确的定位后,患者和医生受到的X射线辐射量因此可减少80%-90%。其设计简捷,操作方便,不需配备导航等昂贵仪器,适用于所有脊柱需要微创手术的患者,以及腰椎管狭窄,脊柱畸形等疾病患者。

引才育才既“输血”又“造血”

贺石生教授常说:“人才和专家是一个科室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个科室能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特色、技术、创新、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

近年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骨科在脊柱微创的手术、器械设计、医生培训和科研方面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十院骨科共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基金二十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等各种奖项十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JBJS, Spine,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骨科高水平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十年,只是贺石生教授科研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阶段,提及自己的小小愿望,贺石生说,希望自己与团队的工作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我国脊柱微创医疗水平,造福脊柱疾病的患者,同时也能使我国站上世界脊柱微创的制高点,向全球提供中国经验,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国际先进水平的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5
|
贺石生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骨科,骨科门诊
脊柱微创、脊柱畸形、颈腰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肿瘤、脊柱结核...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