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肿瘤全程管理,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2019年10月06日 【健康号】 邱立新     阅读 8451

肿瘤全程管理,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今年9月CSCO指南大会在厦门顺利召开,除了更新相关指南,也传递了学术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推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这意味着,当今时代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如何抑制肿瘤增殖,如何在治疗的同时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研究的重点。


因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带瘤生存”已是许多肿瘤患者的常态,经过合理的治疗加上规范化的管理,将肿瘤控制在稳定状态,生存期达到5年、10年以上已不是什么难事。肿瘤现在也逐渐变成了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只要按时吃药,定期复诊,肿瘤完全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理的全程管理基础之上,用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全程管理策略的贯彻,才能够让患者的生存得到保证,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让病人的利益最大化”。肿瘤患者在医院治疗出院之后的管理是否得当,是提升患者总体获益的关键。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美国就已经提出了「全程管理」的模式,强调对患者自患病至康复全过程的关注和管理,只是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程管理」的理念也仅仅是一个概念,并未落到实处。


相信去大医院看过病的患者都知道,大医院技术好、水平高,所以收治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患者,还有很多其他省份的患者,舟车劳顿,慕名而来。人们蜂拥而至,完全超出了医院本身能够承载的患者量,也就造成了大医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因此,一般而言,除了医生认为必须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之外,很多的患者在医院接受手术或者是放、化疗之后,就需要带着药品返回自己家中,一边吃一边自行观察,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到医院来复诊。


有时候由于交通、经济等原因,可能今天患者在上海看病,下一次患者就去了南京,再下一次可能又在北京。这就会造成各家医院的医生都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而且每位医生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也是各有千秋,再加上各家医院检查仪器设备不同,检查结果很可能出现偏差,会重复去做一些检查。对于患者而言,实在是费时费力又费钱,还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因此,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医生都会告诉患者,“您这次在我这边看病,下次还要再到这边来复诊,不要随意换医院、换医生”。这真不是出于私心,只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让患者接受到更加全方位的关怀。


古时婚姻讲究「从一而终」,我觉得现在患者看病也应如此,认准一个医生,比你跑百家医院、换千个医生强。患者的心意变来变去,看诊的医生换来换去,流动的就医模式,意味着患者所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的卫生服务」,想做好全程管理真的很难,想尽力提升患者获益就更难。


以往的「碎片化的卫生服务」,会带来以下的一些问题:

1. 患者在医院治疗之后就回家了,自己在家吃药,关于药物禁忌不甚了解,出现了不良反应也无法处理;

2. 流动就医,频繁更换主治医生,治疗方案变来变去;

3. 各项检查重复去做,浪费时间精力也浪费医疗资源;

4. 折腾患者也折腾患者家属,缩短患者生存时间......


「全程管理」理念的推广,将覆盖患者诊疗的全程,由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携手应对肿瘤。从治疗前到治疗中,再到出院之后,全程陪伴,医患合力抗击肿瘤,改善现在的只注重「现场治疗」的现状。(患者在医院的时候有医生护士管理,出院之后一切医疗相关问题都难以解决)


「全程管理」应包括:

入院前开展患者教育,详细告知疾病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医疗信息、沟通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科普在院及出院后的护理、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住院中专业的管理,全方位解决患者诊疗疑虑及治疗中出现的心理、生理问题;


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包括治疗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用药、疾病复查评估等;力图规范诊疗及完善随访,让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都感到有坚实的后盾,为他们保驾护航。


只是,目前的医疗环境暂时只能做到住院中规范管理,部分医院已经做到了入院前,能够定期给患者开宣教会,而患者出院之后的随访,几乎没有多少医院是真正落到实处的。也能理解,现在的医生少、病人多,医生、护士日常要上班,下班也已经很累了,很难做到及时随访患者以及回答患者的各项疑问。所以,肿瘤患者「全程管理」进程的推进,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需要医患共同的努力。



其实,这些也是邱医生坚持做科普公众号的原因之一。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患者的提问,某某肿瘤患者应该怎么治疗?这个靶向药我能吃吗?这个药有什么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了某某不良反应怎么处理?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可以运动吗......如果汇总起来,简直可以出一本书,堪称肿瘤界的「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我看到,在网上提问的人很多,得到有效回答的却很少,内心大为触动,什么时候肿瘤患者的疑问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呢?只能去医院问医生吗?千人千问,再有耐心的医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解决到每一个肿瘤患者的每一个疑问,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也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够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了解肿瘤的窗口,一个靠谱的咨询平台,所以有了今天的“邱立新医生”公众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