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和膝外翻的特点和诊疗原则
2020年05月13日 【健康号】 曹隽     阅读 8685

一、理论概要

膝内翻、膝外翻系膝部向外、内的成角畸形。在小儿下肢畸形中比较多见。

膝内、外翻的成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例如:佝偻病、外伤、炎症、先天性骨骼生长障碍性疾病(Blount病)、骨骼软化症、骨骼发育不良(例如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四型粘多糖病(Morquio综合症)或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Ellis-van-creveld综合症)、肿瘤、脊髓灰质炎及脑瘫等, 均可引起下肢力线性排列的紊乱,造成膝内、外翻畸形。双侧膝内翻者占25%左右,而双侧膝外翻约占60%以上,其它为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因此常伴有骨骼的扭转、神经和肌肉软组织病变,病情复杂。膝内翻的病变多表现在胫腓骨上端,而膝外翻病变多在股骨下端。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曹隽

身体发育的正常阶段,胫-股角的正常范围,在学步年龄幼儿为内翻0°~5°,1~2岁,这种内翻改变为外翻角。膝外翻在3-5岁儿童中常见,此时,胫-股角处于最大外翻位置,可能会引起家长注意,此年龄的儿童的正常胫--股角度相差很大。从2°内翻到20°外翻不等。7岁后,外翻的正常范围是0°~12°。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包括家族中是否有任何人有膝内、外翻病史,包括弓形腿、代谢性骨病或骨骼发育不良,是否有钙摄入减少的营养史,并对其畸形进展的速度进行评估。如果内、外翻严重,患儿可能会诉说活动时疼痛。

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和关节稳定性、肢体长度、胫-股角。测量胫-股角时,患者站立,髌骨朝前,用量角器测量。膝内翻的患者要测量双膝间距,膝外翻的患者要测量双踝间距,这个方法简便易行。观察患者的步态也是体格检查的一部分,而步态异常在轻微的患者病例中可能并不明显。测量身高和体重,以确定是否身高异常矮小或其他提示综合症性诊断的特征。也要对患者脊柱和肢体的骨骼肌肉进行全面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诊断要点:应当拍摄站立时双下肢前后位X线片,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并双侧髌骨朝向正前方,以评估膝内、外翻的情况(如图8-12-2B),包括解剖轴和机械轴的情况。骨骼发育不良的患者,如果软骨骨骺明显没有骨化,在X线片上看不到,这时为了评估关节的排列,可能需要行MRI检查。

(三)治疗

2~6岁儿童的生理性膝内翻、发育性膝外翻不需特殊治疗,95%将自行纠正不需要进行治疗。上面所列各种类型中,生理性膝外翻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后,一般不需要拍摄X线片,可以让家长放心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随着生长和正常发育而自愈。特别是病儿行走时足趾向内偏者自行纠正可能性大。应该向家长说明这种膝内、外翻现象,随负重和骨骺的发育将会自动地纠正,不必配带支具,也不必穿矫形鞋。因此最好是对生理性膝内、外翻病儿进行随访和指导。

严重膝内、外翻,特别在8岁以下肥胖儿童及病理性膝外翻者,对于有些病例踝间距和膝间距超过5cm者可考虑佩戴支具和穿矫正鞋。夜间应用膝内、外翻矫形器,目的是保护膝关节,防止韧带不稳。矫形器可应用1~2年。

双膝间距10cm以上的膝内翻和内踝间距10cm以上的膝外翻考虑手术。手术年龄尽量推迟到12岁以后。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曹隽
副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骨科,小儿骨科
小儿脊柱畸形,脊柱侧弯的诊治,髋关节脱位筛查与治疗,四肢肢体先天畸形,肢体疼痛及损伤,运动...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