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疾病科普】脑出血哪些事—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
2018年07月06日 【健康号】 刘展会     阅读 8423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等。该病发病十分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等。该病发病十分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脑出血部位快速辨识

  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发病初期90%神志清楚,多可检查出小脑体征,有时有脑干体征,约20%病人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48小时内昏迷、死亡。

  5、桥脑出血原发性桥脑出血国内报道经CT证实的脑出血中占6%,起病急,危重,多迅速死亡。以运动障碍、呕吐、两瞳孔呈针尖样缩小最多见,其次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多见。

  6、脑室出血。任何部位的脑出血,当血肿破入脑室中时称继发性脑室出血,如尾状核头、丘脑、壳核等出血破入脑室。脑室直接发生出血为原发脑室出血,如脉络丛血管,室管膜下1.5厘米区域内出血。脑室出血往往1—2小时内昏迷,量大时引起急性脑脊液循环梗阻,脑干受压,出现去脑强直状态,双侧病理征阳性。


  脑出血患者入院后若无严重颅高压表现且生命体征稳定,应于首次CT检查后应采取镇静、利尿、稳定血压(近期多项国际研究证实:将收缩压维持在140-180mmhg是安全的;此范围内血压越低,越有利于止血)等的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同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严密监测颅内压的变化。24小时后复查CT,若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且仍无颅高压表现、生命体征稳定,应继续观察并继续监测颅内压变化;如果出现颅高压表现,如头痛等则可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减轻症状。


  在发病6h内观察期间若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等脑疝前期表现,应及时复查CT并请脑外科会诊,如有手术指征,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及时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为手术争取时间(欧美指南均强调如此)。


  若入院后即出现严重颅高压表现需手术者,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应立即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降低颅内压,为手术争取时间。


  脑出血的预防,刘展会主任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控制高血压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老年人一旦确诊高血压,必须长期坚持服药治疗,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定量服用,以降低和稳定血压,避免自行增减降压药物的种类和药量,以免血压波动和反跳。要定期测量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观察用药效果,保持血压稳定。

  2、调整情绪保持乐观,避免大喜大悲大怒。

  3、戒烟戒酒,烟和酒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的人,尤其应戒烟酒。

  4、生活规律要建立合理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脑出血发生,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

  5、防止跌倒多数老年人都患有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和锻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跌倒。

  6、足量饮水体内缺水时,会使血液变稠,血流变慢,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因此老年人平时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水,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尽管脑出血出现高发趋势,但脑出血可防可治,老年人大可不必谈虎变色,应积极调整心态,坚持用药,并定期门诊随访,才是有效降低脑出血发病的关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