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介
2018年05月22日 【健康号】 姜泓     阅读 11740

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携带病毒,是主要传染源,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10000例,病情发展变化快,需及时救治。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划归为乙类传染病。HFRS广泛分布于全球的5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全球HFRS发病人数和病死人数最多的国家,从1950年~2016年,共发生HFRS患者1,627,013例,其中死亡47,054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近10年,我国平均每年HFRS发病人数约10,000人,占全世界同期发病人数的50%以上。陕西省属全国HFRS病例高发省份。


HFRS由汉坦病毒引起,在我国主要有汉滩型和汉城型两型病毒流行。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如黑线姬鼠,家鼠如褐家鼠。宿主动物的血液、唾液、尿便中含有病毒,大多数患者因无意中接触这些动物或者这些动物的粪便、分泌物而患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青壮年农民、工人常在田间、工地劳作,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发病率高。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很低,感染后绝大多数会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HFRS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典型病例临床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少数病例可出现越期或两期甚至三期重叠。发热期有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小血管损害的症状。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胸背和腋下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大量血浆外渗,表现为低血容量休克,救治困难,危重患者常因休克无法纠正而死亡。


低血压休克期过后进入少尿期,有时两期可重叠,此期肾功能损害严重,表现为尿量减少或无尿,乏力、食纳减退甚至恶心呕吐,全身水肿。多尿期肾脏功能逐渐修复,但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每日尿量可达4000~6000ml左右,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但身体完全康复仍需数周至数月时间。


HFRS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需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诊断。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非流行季节,不典型病例确诊较为困难,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尿常规出现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早期表现之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检测单份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IgG抗体阳性,且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确定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HFRS急性起病,病情大起大落,变化迅速,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是HFRS患者就诊的基本原则。在流行季节出现发热,请勿简单认为是普通感冒,服用发汗类退热药,以免诱发低血压休克,加重病情和延误诊治。一旦发生低血压休克切忌长途转运,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留观或住院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预防和纠正休克。少尿期往往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进入恢复期后需注意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HFRS病程中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胰腺炎等多种并发症,需要根据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出现难治性休克或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危重型病例病死率高。

防鼠、灭鼠,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是消灭本病的关键。疫区16岁~60岁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