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能治好
2018年06月25日 【健康号】 纪红     阅读 8477

     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收缩,首发症状常从下睑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逐渐向上扩展至全部眼轮匝肌,进而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不能睁开,从而影响行走和工作,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面肌抽搐不伴疼痛,面肌随意性收缩在非面肌抽搐时一般不受影响。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医学科纪红

     一、用药治疗

    1.镇静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一般400600mg/d口服时症状开始改善,6001000mg/d时发作完全消失。但停药后可迅速复发,因而需长期维持治疗。持续好转率为35%,完全控制率为22%。因此可用卡马西平治疗面肌抽搐有肯定疗效,但需较大剂量,长期服用。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卡马西平常可出现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其有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面神经核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其异常放电有关。

(2) 硝西泮(氯硝安定)每次0.51mg3/d服用,可使症状减轻,剂量加大后常有乏力、嗜睡等副作用。

(3) 巴氯芬(氯苯氨丁酸):首次用510mg/d,分12次服用,每23天增加510mg,直至每天30mg48h后症状可明显改善,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二、肉毒杆菌毒素A(BTXA)治疗

      BTXA的注射部位为:

(1)下眼睑:从内眦至外眦之间,均分为4等份,在每1等份中点,距下睑缘5mm处注射BTXA 55.5U。如睑痉挛程度较轻,BTXA的注射剂量可适当减少。

(2)上眼睑:从内眦至外眦之间的中点,各向两侧外移58mm,距上睑缘5mm处注射BTXA 55.5U,一般选择12个点注射即可。上眼睑注射BTXA时,应注意一定要避免直接注射到上眼睑的正中央部位。因为,此部位是提上睑肌的附着部位,将BTXA直接注射于此,可使提上睑肌麻痹,导致上眼睑下垂。

(3)眼外角:眼外眦的外侧部分眼轮匝肌的肌肉较多,所以在原发性眼睑痉挛的患者中有许多人主诉他们此处的肌肉痉挛是非常严重,故此处的注射部位相对较为集中。一般在外眦外侧58mm处注射34点,每点的间距为5mm左右,呈三角形或四边形排列。

在患侧的颞部及颧部抽动的肌肉上多增加注射部位。在鼻翼的外侧及鼻唇沟上,相应地注射23个部位。上唇注射部位应当尽量地减少,因为上唇及外侧口角部位如果注射较多的BTXA,将势必导致相应口角的下坠,严重者可有口角流涎及口内存饭等表现。下唇及腮部注射部位也需据病情而定,其注射部位可以选择较多。注射计量多采用每点最多56U BTXA。每点的剂量过大易产生较多的副作用。

    患者在治疗之后的47个月内,效果一般较为满意。由于BTXA的作用逐渐地减弱,面积痉挛的表现逐渐复发,大多数患者需要在第一次治疗半年之后再进行重复治疗。但是,由于面肌抽搐的程度已较前有明显的减轻,故所需要的BTXA的治疗剂量将大大减少。该治疗可持续应用数年,但达到痊愈的患者较少。少数患者由于在治疗后产生的BTXA抗体较多,影响了治疗效果,可换用F型肉毒杆菌毒素(BTXF)进行治疗。

       三、手术治疗

     面肌抽搐如不给予治疗,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面肌抽搐逐渐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部分病人数年后可出现患侧面肌麻痹。648例面肌痉挛的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后5年随访率92%10年随访率88%。术后1个月内的早期疗效完全缓解86%,部分缓解5%,无效9%10年后的效果,完全缓解79%,部分缓解5%,无效16%。对于早期无效的病例行早期再次手术,同样可获得长期的完全缓解。

四、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眼轮匝肌重度痉挛,使眼不能睁开,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从而影响行走和工作,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纪红
副主任医师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东区),...
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脑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等疾病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失语症等康...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