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817

陈黎明

乌镇互联网医院

儿科(包括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治及科普。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小儿感冒

普通感冒【概述】幼儿每年可患感冒2~6次,约10%左右甚至可达8次以上。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减少,成人每年发病2~3次。幼儿在幼儿园第一年期间比在家照看的孩子发病率增加50%以上。但随着日托时间的延长,发病率会降低。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病程通常3~7天,个别10~14天。【病因】90%为病毒感染引起,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鼻病毒感染的高峰发生在初秋(8~10月)和春末(4~5月),副流感病毒感染发病高峰在秋季末。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也是病原之一。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上,易患本病。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更易反复感染。【诊断】1临床表现病毒感染后1~3天出现典型的感冒症状。明显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咽部疼痛或发痒,接下来是鼻塞、喷嚏、流涕(先流清鼻涕,后鼻涕变稠)。感冒大约30%伴有咳嗽,通常出现在鼻部症状以后。儿童可无热或低热,也可伴发高热。婴幼儿可骤起高热,体温达39~40℃,起病第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全身症状还有食欲差、烦躁或呕吐、腹泻等。感冒的病程通常约1周,10%病例持续2周。体格检查:感冒的阳性体征局限于上呼吸道。通常发现鼻分泌物明显增多。病程中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通常有变化,并不意味着继发鼻窦炎或细菌感染。鼻腔检查可发现鼻甲肿胀、充血。口腔检查有咽充血,软腭、扁桃体充血,肿大不明显,咽后壁滤泡增生,部分患儿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肠病毒引起者可见各种形态皮疹。2实验室检查病毒引起者,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偏低。细菌引起者,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病原学诊断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诊断意义不大。3并发症发热超过7天时,需注意有无并发症,尤其婴幼儿。常见急性中耳炎、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肺炎、咽后壁脓肿、鼻窦炎等。年长儿患链球菌性上感后1~4周,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常有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咳嗽、卡他症状不明显。2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柯萨奇A族病毒引起。常突起高热、咽痛、拒食、流涎。检查咽充血明显,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多个2~3mm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3咽-结合膜热大多数由腺病毒3、7型引起,常发生于春夏季,临床有发热(多是高热)、咽炎、单侧或双侧眼结合膜明显充血三联症。严重者球结膜也明显充血,甚至出血。可有颈部、耳后、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4急性传染病早期如麻疹、流脑、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早期可有上感症状,应结合流行病史,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病原是EB病毒,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表现为发热,体温38~40℃,咽痛、咽峡炎、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脓性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血象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占优势,异型淋巴细胞可达10%以上。6过敏性鼻炎患儿全身症状不重,经常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鼻黏膜苍白水肿,咳嗽不明显,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史。鼻拭涂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治疗】1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给充足水分,注意保暖,冬季需注意室内空气新鲜,但不要吹穿堂风。给母乳或高营养、易消化饮食。(1)退热轻度发热有利于抗感染。高热时可用冷敷、温湿敷。腋下温度>38℃可适当用退热药。以抑制下丘脑前区体温调节中枢所产生的前列腺素E对抗此种内源性致热源引起的发热反应。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1)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2个月以上小儿首选的解热药,剂量为每次10~15mg/kg,口服。间隔4~6小时可再服1次,每天不超过4次。该药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等系列。2)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退热系列,是美国FDA唯一推荐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天3~4次。3)阿司匹林:WHO不推荐2~3岁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发热时用,因该药对胃刺激大,可导致胃溃疡、胃出血,且可引起Reye综合征的危险,但该药退热作用强,必要时可按每次10mg/kg口服。(2)减轻卡他症状可用氯苯那敏(扑尔敏)每次0.1~0.2mg/kg,每天3次,口服。鼻塞明显,影响吃奶及呼吸时,可清洁鼻腔后,用0.5%~1%麻黄碱1~2滴滴鼻,但婴幼儿禁用肾上腺素类滴鼻剂,如萘甲唑啉。2对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即病毒唑、三氮唑核苷),0.5%溶液滴鼻,每1~2小时1次。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5天。金刚烷胺1岁以内不用,1~10岁可用剂量4~5mg/(kg·d),每天1次或分2次口服。对流感病毒A有效,于发病24~48小时内用。(2)抗生素普通感冒不需给予抗生素。当合并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预防】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密闭、拥挤的公共场所。季节变化应适当增减衣服。


发布了文章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最近认为本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1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1)喂养方式:生后一周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其发病原因常与能量摄入不足、喂养频率及哺乳量少有关,其发病机制与肠蠕动少、肝肠循环增加有关。(2)母乳成分: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其发病机制推测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3)肠道菌群: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肠-肝循环的负担增加,导致黄疸。2遗传因素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发现胆红素代谢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UGT1基因突变有关,此遗传因素可以发生于母乳喂养儿,使母乳性黄疸加重或迁延时间延长。【诊断】1症状及体征主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在生理期内(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分型见表1。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2实验室检查目前尚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3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包括:(1)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2)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TSB>220.6μmol/L(12.9mg/dl);或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限仍有黄疸,TSB>34.2μmol/L(2mg/dl)。(3)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和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认真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4)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正常。(5)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4鉴别诊断(1)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3)半乳糖血症。(4)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治疗】本病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足月健康儿,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而是在密切观察下鼓励母乳少量多次喂哺。门诊监测胆红素的浓度,一旦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停母乳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结合日龄、胎龄等具体情况分析,监测血胆红素。胎龄、日龄愈小,治疗宜积极。【预后】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发布了文章

物理降温

(一)使用冰袋降温【目的】1.用于高热患儿降低体温。2.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2.准备化学冰袋或冰块、冰袋,布套或小毛巾,盆。【操作步骤】1.将化学冰袋或冰块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放入盆中用水冲去冰袋或冰块的棱角。2.化学冰袋:擦干,检查有无化学物外流、破溃,套上布套或用小毛巾包裹。3.制作冰袋:冰块装入冰袋内约1/2~2/3满,排尽空气后将盖拧紧(或夹紧袋口),擦干,倒立提起,检查有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4.携物至床边,将冰袋置于所需部位。5.停止使用后,将化学冰袋清洁后放冰箱冷冻室备用;制作冰袋需将袋内冰水倒出,冰袋倒挂晾干,存放于阴凉处备用。【评价】1.冰袋位置放置正确。2.患儿感觉舒适,体温下降,未发生不良反应。【健康教育】1.告知患儿及家长使用冰袋时,若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局部麻木感,及时通知医护人员。2.教育患儿及家长降温后,多饮水,注意保暖。【注意事项】1.加强巡视,检查冰袋有无漏水、化学冰袋有无破溃。2.冰袋放置正确位置,如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腹股沟、腋下等处)。3.冰袋禁用部位:心前区、腹部、枕后、耳郭、阴囊处、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变化,防止冻伤。5.使用冰袋30分钟后撤掉,需长时间使用者需间隔1小时后再重复使用。6.冰袋内冰融化后,若需继续使用,要重新更换。7.冰袋晾干后吹入空气再将盖拧紧,避免两层橡胶粘连。(二)酒精擦浴降温【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了解患儿有无酒精过敏史,以及对冷、热刺激耐受程度及自理程度。3.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35%~50%的酒精100~200ml),大方形纱步2块(或小方形纱步数块),大毛巾、冰袋及套、热水袋及套、清洁衣裤、便器。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病室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5.辨识患儿及体温,询问患儿是否需要排尿,向患儿或家长解释酒精擦浴的目的和方法,说明操作所需的时间,取得配合。【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医嘱和患儿。2.松开床尾及盖被,不要过多暴露。3.擦浴前将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底。患儿体位舒适,安全。4.协助患儿脱去上衣,松开裤带,暴露对侧上肢,其下垫大毛巾,将纱布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式边擦边按摩。5.先沿颈侧面至上臂外侧到手背,再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腕。6.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为3分钟。7.近侧上肢擦浴方法同对侧。8.协助患儿侧卧,露出背部,其下垫大毛巾,用同样手法擦拭背部,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上衣。9.患儿脱去裤子,暴露对侧下肢,垫大毛巾,先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按摩,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足踝,然后从腰、大腿后侧、腘窝擦至足跟。10.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3分钟。近侧下肢擦浴方法同对侧。11.撤去热水袋,为患儿盖好被子,助患儿取舒适体位。1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记录。13.擦浴后30分钟复测体温,正确记录。14.体温降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手法熟练,动作轻柔、准确、节力。2.患儿感觉舒适,体温下降,未发生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酒精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的刺激,使体温继续上升。2.擦拭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适当延长时间,增加散热。3.禁止擦拭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擦浴过程中,注意患儿全身情况,如发现患儿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5.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

发布了文章

高危儿

1.妊娠周龄<37周或>42周者。2.出生体重<2.5kg或>4kg者。3.出生体重与妊娠周龄有偏离者(或小于第10百分位或大于第90百分位者)。4.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为0~4分需进行复苏者。5.以往有异常妊娠、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或血型不合者。6.母亲有妊娠毒血症或其他内科疾病(如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时婴儿有产时窒息及小于胎龄儿可能,母患糖尿病婴儿有大于胎龄儿可能)。7.母亲孕早期有出血(胎儿畸形可能)。8.母亲孕期有剧烈呕吐及营养不良时(婴儿有小于胎龄儿可能)。9.母亲初产年龄>35岁者(婴儿有染色体病可能)。10.母亲年龄<16岁(婴儿常有早产可能)。11.长期不孕后怀孕者(胎儿有畸形可能)。12.妊娠多于4次或两次妊娠间隔小于6个月者或多胎妊娠。13.母亲有麻醉药、海洛因等药物嗜好(新生儿会产生撤药综合征),母亲大量吸烟者(婴儿有小于胎龄儿可能)。14.有产科并发症需手术产或剖宫产者(新生儿有产伤可能,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剖宫产者婴儿有贫血、窒息可能)。15.羊水过多、过少或胎盘、脐带有畸形者(胎儿有畸形可能)。16.母亲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超过24小时者(新生儿有感染可能)。17.母亲于妊娠期内经受意外事故者。属高危范畴内出生的婴儿并非一定具有高危病症。高危儿出生后必须随时警惕高危病症的发生,根据不同高危因素进行不同监护。高危病症的识别1.有围生期窒息,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6分并伴有中枢或心血管、肺、肾及胃肠道症状者。2.气急,呼吸率>60次/min,有呼吸困难吸气凹陷症状及鼻翼扇动、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呼吸暂停者,深吸气时有明显发绀者。3.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淡漠、激惹、惊厥、前囟隆起者。4.脱水、失血、低灌流及低血压者。5.明显的先天畸形需外科手术者(如脑脊膜膨出、腹裂畸形、食管气管瘘、膈疝等)。6.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证实Rh血型不符者。7.频繁呕吐,生后24小时未排胎便者。8.体温不稳定有败血症可疑时。9.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出血性素质者。10.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均可出现较多高危病症,处理时应高度警惕。需转运至NICU者1.呼吸窘迫(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吸入氧浓度达到0.4,PaO2<7.98kPa(60mmHg)者。(3)PaCO2>7.13kPa者。(4)pH<7.25者。(5)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者。(6)有呼吸窘迫但无条件监测血气及吸入氧浓度或无条件行辅助通气时。2.外科急诊。3.出生体重<1.5kg,<32周龄者。4.严重围产窒息1及5分钟Apgar评分<6分者。5.反复发作惊厥者。6.低灌流、低血压者。7.不明原因全身情况不良者。不同类型婴儿可能发生的高危病症不同类型婴儿由于生理基础不同,所产生的高危病症不同。1.早产儿(1)呼吸暂停:早产儿由于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障碍,发生呼吸暂停者占40%~50%,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2)呼吸窘迫综合征。(3)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早产儿中发生率约15%,体重<1.5kg者尸检脑室内出血占50%~70%。(4)动脉导管开放:由于导管壁的平滑肌发育较差,对氧敏感性差及前列腺素E2的代谢不充分易导致动脉导管开放,患肺透明膜病者发生率更高,当出现较大左向右分流时会出现左室容量超负荷现象。(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氧、动脉导管开放、低血压等因素均可造成肠道的缺氧、缺血及肠黏膜缺血坏死,致产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低血糖:因糖原贮存量少引起。低血钙;因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靶器官对甲状旁腺反应低下引起。(7)其他: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水盐代谢紊乱及易产生感染。较低胆红素水平即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2.小于胎龄儿占低体重儿中的1/3左右,由于不良因素发生于妊娠中的不同时期,故所造成的高危病症亦不相同,如发生在孕早期则以畸形为主,如发生在孕晚期,当胎盘功能不良为主时(以影响营养物质输送及氧的输送为主),常有产时窒息、胎粪吸入、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糖,个别严重低血糖常难以纠正。因皮下脂肪少易致低温,因母亲高血压所致的小于胎龄儿常可见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可使感染机会增加。3.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大于胎龄儿不一定成熟,如糖尿病母亲婴儿常可出现肺不成熟、红细胞增多、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及畸形等,其他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大于胎龄儿(如Rh血型不符及Beckwith综合征),生后不久即可发生低血糖。巨大儿体重超过4kg者,产伤的机会增加。4.过期产儿由于胎盘老化,功能低下影响血供及气体交换可致宫内营养不良、缺氧、胎粪吸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部分过期产儿为16~18三体综合征,少数为无脑畸形。高危儿监护及处理1.窒息抢救  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宫内窘迫或胎粪污染羊水者分娩时,儿科医师应进入产房与产科医师一起抢救,胎儿娩出前作好复苏准备,出生后立即吸引口、咽、鼻,当有厚胎粪存在于上呼吸道时力争在呼吸建立前吸引口、咽及气管,擦干婴儿后置于辐射保温床上作Apgar评分,根据评分继续复苏及清理气道(新生儿复苏流程见图2-1)。2.初步稳定后作全面检查  小于胎龄儿应全面检查有无畸形及宫内感染迹象。3.体温监护  擦干羊水后置于辐射保温床或保温箱中,使皮肤温度维持在36.2~36.5℃,每1~2小时监测体温。4.呼吸、心率监护  每小时监测并记录呼吸、心率,或用心、肺监护仪监护呼吸及心率(设好监护仪心率及呼吸暂停报警值)。5.血压监护  根据需要每2~4小时测血压,足月儿收缩压需维持在6.65kPa,早产儿维持在5.32kPa。6.血气监护  出生窒息,生后有呼吸困难及青紫者,根据需要定期做血气检查,进行氧疗的早产儿应以无创伤性经皮测氧仪或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氧,如需频繁监测血气者必要时可放置脐动脉插管。7.其他监护  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巨大儿或过期产儿于生后2、4、6、12及24小时需行血糖监护(可用试纸法或微量血法)以及时发现低血糖,早产儿生后12及24小时亦应监测血糖。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及双胎儿生后应及时监测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8.早产儿或羊水早破超过24小时者在抽取血培养后用广谱抗生素治疗。9.记录大、小便时间及量,每班应累加其总量。10.早产儿于生后2~4小时在喂糖水后可开始喂奶,<32周龄、吸吮力差者应予胃管喂养,喂养时液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应静脉补液,小于胎龄儿亦应提早喂养。11.针对所出现的高危病症进行治疗。

发布了文章

小儿腹痛

腹痛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腹痛原因却有很多。临床表现1外科急性腹痛1.炎症性  如急性阑尾炎,特点是:①疼痛由模糊到明确,由轻到重;②疼痛为持续性;③右下腹病变所在部位症状和体征最明显;④全身中毒症状在腹痛之后出现。2.穿孔性  如消化性溃疡穿孔特点是:①腹痛骤然发生,异常剧烈,如刀割样;②腹痛呈持续性,范围迅速扩大,腹肌板状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③全身反应在穿孔之后。3.梗阻性  如肠梗阻,特点是:①起病大多急骤;②早期腹痛为阵发性,后期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③腹痛时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④全身反应在腹痛之后。4.内出血性  如肝、脾破裂,特点是:①起病急,多有外伤史;②腹痛持续,压痛和腹肌紧张较轻,反跳痛明显;③可有出血性休克;④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穿刺液为血性。5.扭转性  比较少见,如急性胃扭转、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胃扭转特点为:①突然上腹间歇或持续性疼痛,向背部放射;②频繁干呕,并有全身衰竭表现;③左上腹可触及紧张性包块;④胃管不能插入;⑤X线腹部平片在左上腹可见两个或一个液平面。大女孩患卵巢囊肿扭转可引起左或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肿物因血液循环障碍出血坏死可有腹肌紧张压痛,直肠指诊及双合诊触及盆腔内圆形肿物则可确诊。2内科急性腹痛01腹部病变所致①急性腹膜炎:如急性原发性腹膜炎,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伴腹水患儿,腹痛多在感染中毒同时出现,有发热与腹膜刺激征。②急性实质脏器炎症: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腹痛是由于肝炎后肝脏迅速肿大,包膜被急骤绷紧,内脏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刺激所致。局部有压痛但无反跳痛。③急性空腔脏器炎症:如急性胃肠炎,腹痛因胃肠道黏膜炎症和肠管痉挛所致。有压痛,无反跳痛,全身症状先于或与腹痛同时出现。④腹腔淋巴结炎:如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多在右下腹,局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可有轻度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并有压痛的淋巴结。⑤急性腹膜后脏器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由于肾包膜急性伸张、绷紧,表现为急性腰腹痛伴肋脊点压痛和肾区叩击痛。⑥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儿童时期最为少见,常在脐周痛,间歇发作,时痛时止,间歇期玩耍如常,常在吃饭时痛。有腹痛主诉,但腹部缺少体征或仅有轻压痛。02腹外疾病所致  ①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化脓性扁桃腺炎常伴有腹痛,但腹部无体征。大叶性肺炎和膈胸膜炎,可引起右或左上腹痛,并可向肩部放射,为躯体神经的牵涉痛。有时腹部可有压痛,甚至肌紧张,因无腹部的病理基础,深压并不加重,无反跳痛。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有时可表现剧烈腹痛。③神经源性疾病:如急性神经根炎可引起支配区域的急性腹痛,定位明确,可出现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肌紧张,但无压痛和反跳痛。腹型癫痫,腹痛特点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间歇期一切如常,脑电图有异常改变,常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流涎、肌肉抽动等。④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和阵发性剧烈腹痛。⑤中毒性疾病:铅中毒腹痛多发生在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异常剧烈,无固定压痛点,喜按,无腹膜刺激征。⑥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腹型紫癜、荨麻疹,腹痛部位不定,以绞痛和钝痛为主,有时异常剧烈,体征轻微,紫癜患儿可有便血、尿血和皮肤紫癜等。⑦其他:如流行性胸痛(柯萨奇病毒感染),侵犯腹部肌肉,可出现腹痛。镰状细胞病的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3内外科急性腹痛的特点1.外科急性腹痛  ①起病急骤,多无先驱症状;②腹痛由轻到重,由含糊到明确,由局限到弥漫;③腹痛在先,全身症状在后;④一般均伴有腹膜刺激征;⑤体征局限于腹部,可有放射痛。2.内科急性腹痛  ①起病可急可缓,大多有先驱症状;②腹痛多由重到轻,比较含糊;③多先有全身反应,后出现腹痛;④多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者多较轻,表现为症状重,体征轻。诊断1询问病史1.疼痛部位  一般说来,腹痛部位常为病变所在。询问时必须叫患儿指明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利医生思考。但是,小儿对腹痛定点不准确,较多的指向脐部,所以还要配合其他检查以确定病变位置。2.起病方式  起病急重,来势迅猛,进展迅速,常提示空腔脏器的穿破、疝或结石嵌顿。起病由轻转重,多为炎症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等。3.腹痛过程  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常由于空腔脏器的膨胀或痉挛。疼痛持续数周而不缓解应考虑腹内肿物或胃肠器质病变。4.疼痛特征  胃或肠穿孔呈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空腔脏器梗阻呈阵发性绞痛。5.放射部位  胆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穿孔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胰腺疾病放射至背部。6.缓解方式  双膝踡曲、固定不动可减轻急性腹膜炎疼痛。7.伴随症状  ①恶心和呕吐:这可能是因为胃肠管腔被阻塞,逆蠕动和积液反流所致。有时呕吐物有胆汁与粪汁,同时有腹胀。②便秘:多见于肠梗阻和腹膜炎,是因为肠管不通,或肠蠕动减少,肠麻痹之故。③腹泻:多是肠炎或消化不良的表现,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伴有肠鸣音亢进。④便血:应考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腹型紫癜、婴儿阵发性腹痛、呕吐,兼有果酱样大便应立即想到肠套叠。多次脓血便首先考虑痢疾。大量便血而腹痛不严重,可能是梅克尔憩室出血。⑤体温高,呼吸急促兼诉腹痛,应考虑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应作胸部X线检查。⑥泌尿系症状:腹痛伴尿频、尿痛、血尿,即使不太严重,亦应考虑泌尿系疾病。2体格检查腹痛的部位与性质主要靠患儿诉述,体检时又要使患儿合作以便检查出是否有压痛。肌紧张或肿物,年龄较小者往往不能合作,这就要依靠突然发生的反常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体位来判断,对不合作的患儿最好采用对比法进行腹部检查。由母亲引逗使他不哭,或由母亲抱着喂奶,医生从侧面或背面以温和的手摸肚子,动作要轻柔缓慢,使患儿习惯于这种检查,然后反复比较各部位的反应。如仍哭闹不合作,可以给一次水合氯醛口服,待患儿睡眠后再检查。检查腹部时应强调三层检查法:①浅层检查时,轻触腹部注意痛觉过敏(轻触即引起剧痛)及肠型或肿物引起的腹壁不平感。②中层检查时,轻按腹壁,注意压痛及肌紧张。③深层检查时,慢慢压至后腹壁,注意肿物的存在与性状,两髂窝与中腹要触及动脉搏动,肾区要求腹前后两手同时按压,互相接触,盆腔下腹要与肛门指检之手互相接触。急性腹痛的病因诊断,应以腹部检查为重点,但仍不能忽视全身检查,以下体征常能提示病因:1.腹式呼吸受限  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胃型与肠型  前者提示胃排空受阻,后者见于肠梗阻等。3.腹部膨满  上腹膨隆见于急性胃扩张和胃扭转。4.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见于麻痹性肠梗阻;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炎与消化不良。5.腹部血管杂音  腹痛伴血管杂音见于腹主动脉瘤特别是夹层动脉瘤。6.肝浊音消失  首先应考虑腹部空腔脏器穿孔。7.腰大肌征及闭孔肌征  提示急性阑尾炎或盆腔脓肿。8.腹部压痛点  如溃疡病压痛点、胆囊压痛点、麦氏压痛点等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实验室检查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出凝血时间、血清电解质、血清淀粉酶、转氨酶、尿素氮、pH值、胆红素。2.尿pH、酮体、糖、细胞计数、尿淀粉酶、卟啉。3.X线检查胸和腹部平片,尤其是立位平片。4.B超检查对胆、肾、输尿管等结石,肝或胰腺疾病都有重要意义,对腹部包块、液性囊肿、脓肿、腹水等的诊断有特殊意义。5.腹腔诊断性穿刺  血性穿刺液对诊断腹部创伤、脏器破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脉瘤破裂、癌性腹膜炎等均有重要价值。渗出性穿刺液对细菌性或结核性腹膜炎、胰腺炎等有重要诊断意义。腹水淀粉酶、乳酸脱氢酶、胆固醇及病理检查对病因诊断均有很大参考价值。6.纤维内镜检查  胃及结肠镜对上下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腹膜炎症粘连以及其他病变都有重要诊断意义。7.CT检查  对腹腔实质脏器的肿瘤、脓肿、肝胆、输尿管结石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1.急腹症  ①急性肠梗阻(先天性和后天性);②器官和腹膜炎症,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性腹膜炎;③腹部外伤出血;④梅克尔憩室,卵巢囊肿扭转;⑤胆道与肾脏绞痛。上述疾病有手术指征。2.选择性手术或诊断困难的疾病  前者如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内科治疗中出现手术指征,长期疼痛或屡发出血的消化性溃疡、腹部肿瘤、包块等;后者如不能与阑尾炎鉴别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能肯定诊断的原发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此类疾病虽不应手术,但如不剖腹探查不能排除应急诊手术的疾病。3.不应手术的内科性腹痛疾病  有些属于胃肠道的内科病,有些属于非消化系统或全身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痉挛(由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全身疾病有大叶性肺炎、过敏性紫癜(腹型)、带状疱疹、腹型癫痫、代谢紊乱时的腹痛。小儿可因腹泻、呕吐而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碱中毒、低血钾等有腹痛的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亦有腹痛。因此,随时测定电解质,纠正脱水十分重要。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如有手术指征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性疾病引起则分别积极治疗原发病。

发布了文章

挥之不去的湿疹

新生儿湿肺诊治新生儿湿肺亦称暂时性呼吸困难,系由于肺液吸收延迟而使其暂时积留于肺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为自限性疾病。1诊断1.多见于足月儿、过期产儿、剖宫产儿、窒息及产妇有妊娠毒血症的新生儿。2.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但吃奶好、哭声响亮及反应佳,重者也伴有发绀和呼气性呻吟,甚至发生呼吸暂停。3.体征(1)呼吸频率增快(>60次/分,可达100~120次/分);可有不同程度的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不同程度的发绀。(2)两肺呼吸音减弱,有时可闻及细湿啰音。4.X线表现(1)肺泡积液征:肺野呈斑片状、面纱或云雾状密度增高,或呈小结节影,直径2~4mm,或呈毛玻璃样片絮阴影如白肺。(2)间质积液:网状条纹影。(3)叶间胸膜(多在右肺上、中叶间)和胸膜腔积液。(4)其他征象:肺门血管淤血扩张,肺纹理自肺门呈放射状向外周伸展。(5)肺气肿征,透光度增加。X线表现24小时吸收占71%,72小时吸收占97.8%,偶有延长至4天后吸收。有时可见叶间胸膜积液,也可伴有肺气肿改变。2治疗1.轻者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温,加强监护和对症治疗。2.氧疗  呼吸急促和发绀时给予氧疗并作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通常小于60%。如果氧浓度增加,而且100%氧无效,给予NCPAP。以上治疗无效,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3.抗生素  在排除败血症和肺炎以前要给予广谱抗生素。4.喂养  若呼吸频率<60次/分,可以经口喂养。若呼吸60~80次/分,为了防止误吸应避免经口喂养,给予鼻饲。若呼吸>80次/分,需进行静脉内营养。5.输液和电解质  控制液速,保证足够水分。6.利尿  肺内湿啰音多时,可用呋塞米1mg/kg,并注意纠正心力衰竭。

发布了文章

肚脐眼不能抠!!!

  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并且在中医上,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肤非常薄弱。正因为如此,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但肚脐眼并不是一个洞,只不过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是平的,也不和身体内脏有任何连接。为什么不能抠肚脐眼?  肚脐眼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能用力抠,可以先试着用潮湿的棉签轻轻地擦,动作一定要轻。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起。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内很容易藏着污垢,不及时清洗,就可能产生异味。但洗肚脐的方法比较讲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而是应该用棉签一类较软的东西沾上浴液,“点到为止”的清洗。如何保护肚脐眼及周围?1、注意脐部卫生  身体上的污垢很容易进入脐眼而沉积。应该用温热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脐周及脐眼,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和抠,以免弄伤皮肤发生感染。2、要注意防“风”  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所以要防止脐部着凉。早、晚天气较凉爽时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露脐装,穿露脐装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车速不宜太快,睡眠时应在腹部盖上薄物或使用护脐带。3、防止脐部意外受损伤  脐周部位裸露,因缺少衣着的保护,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损伤,如烫伤、擦伤、划伤等。因此,日常起居或工作中要小心。4、尽量不要进行纹饰  贪靓的MM们往往觉得穿露脐装还不够吸引眼球,喜欢在脐部贴饰图案,甚至纹饰永久性图饰。但是,如此,会造成一定的健康隐患。因为贴饰会妨碍皮肤的排泄功能,有可能引起湿疹、汗疹等皮肤病:纹饰的颜料往往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如在营业场所纹饰,共用纹针还有可能传播传染病。所以要慎重。


发布了文章

小儿腹痛提前知道,你不慌!!!

儿童急性腹痛的急救腹痛是小儿的常见症状之一,腹痛多就诊于急诊科。儿科急诊上最为多见的主要症状之一。通过反复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做某些必要的化验或特殊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腹痛是多发脏器改变的共同症状,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是难点。是器质性的疼痛还是功能性的疼痛,是否需要手术,医生应该当机立断拿出决策。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以腹内病变引起的腹痛最多见。腹内病变所致腹痛(1)炎症腹膜:腹腔内部脏器破裂或穿孔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或非化脓性炎症,如阑尾穿孔、溃疡病穿孔。管腔脏器:如阑尾炎、肠炎、胆囊炎。实质脏器:如肝炎、肝脓肿、胰腺炎。肠系膜: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盆腔脏器:如直肠炎、膀胱炎。(2)阻塞、狭窄等机械因素或血管因素管腔脏器:如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肠粘连、胆道结石、输尿管结石。实质脏器:如急性肝脾栓塞或破裂出血。肠系膜: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大网膜扭转。盆腔脏器:如卵巢囊肿扭转。2腹外病变所致腹痛(1)心肺疾病肺炎、胸膜炎、心肌炎、心包炎。(2)全身系统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腹型癫痫、白血病、糖尿病、尿毒症、风湿热、铅中毒等。3功能性腹痛如肠痉挛。二、诊断1症状腹痛部位很重要。腹痛的性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或钝痛,有无放射。另外,腹痛的起始时间,有何诱因,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便血、腹泻、便秘、尿频等,病后经过何种处理,效果如何,均有助于诊断。小儿由于腹痛常伴随着哭闹、恶心、大汗、面色发白等症状。2体征重点是腹部触诊。但仍应全身检查,以免遗漏腹外病变所致腹痛。(1)一般状态注意小儿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及神志、体位,有无痛苦面容、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有无休克表现。(2)腹部检查望诊:腹式呼吸是否受限,腹部是否饱满或膨隆,有无肠型及蠕动波。深大呼吸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触诊:注意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压痛部位、范围及程度(触诊时应观察小儿表情及反应)。有无肿物及肿大的淋巴结,肝脾情况。叩诊:要区别腹部膨隆是积气还是积液,肝浊音界是否存在。听诊:主要检查肠鸣音,其音调有无亢进或减弱,次数有无增加或减少。(3)其他必要时请外科会诊,作直肠指检。3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有助于判断有无炎症、出血。(2)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检测C-反应蛋白、胆红素、血糖、尿素氮、转氨酶、淀粉酶等。(3)尿:观察颜色,检查有无蛋白、糖、胆红素、酮体、淀粉酶。镜检有无红细胞和白细胞。(4)粪便:观察颜色、性状,检查有无隐血、虫卵、红细胞和白细胞。(5)细菌学检查:血、尿、粪便培养。(6)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有价值的临床诊断资料,在急诊危重症诊断方面非常特异,基本上包括了小儿常见的腹部脏器病变所致的腹痛。(7)X线检查:①胸部平片:对了解引起腹痛的胸部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有较大的帮助;②腹部平片:腹腔内有游离气体见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或肠憩室穿孔,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肿物、结石等。(8)外科腹腔穿刺液检查:血性腹水要考虑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黄褐色混浊腹水要考虑胃肠道穿孔。血性混浊腹水要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9)心电图:疑有心脏疾病时作此检查。4鉴别诊断(1)根据腹痛部位鉴别。(2)根据腹痛性质鉴别。(3)根据伴随症状鉴别:1)伴发热:先发热,继之腹痛,常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内科性疾病。腹痛后出现体温增高,常为腹腔内炎症,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2)伴休克:常为消化道急性出血与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内科性疾病。3)伴呕吐:如急性胃炎、胃溃疡、肠炎、阑尾炎。如果呕吐严重,则考虑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4)伴排便异常:腹泻常为肠炎、菌痢。果酱样大便多为肠套叠或出血性小肠炎,柏油样大便为胃溃疡病。不排便考虑有无肠梗阻。5)伴血尿:常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6)伴黄疸:见于急性肝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7)伴皮肤紫癜或风疹块:要考虑过敏性紫癜及荨麻疹。8)伴腹部包块:考虑为肠套叠、肠扭转、阑尾脓肿、肠蛔虫团块、腹内肿瘤或肿大的淋巴结。(4)根据腹痛发病情况鉴别:急性发作性腹痛:如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各类疝气等。反复发作性腹痛:如腹型癫痫、对某种食品过敏、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理情绪因素引起的胃肠痉挛。(5)器质性腹痛与功能性腹痛的鉴别:器质性腹痛:腹痛呈持续性、固定性。病变处始终有压痛,疼痛有固定的范围及性质。有些可出现肌紧张、肠型及肿物。功能性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无肌紧张,腹部柔软不胀,肠鸣音正常。腹痛程度较轻,喜按。三、治疗根据腹痛的诊断病因给予相应诊断和处理。1功能紊乱对症治疗颠茄0.6mg/(kg∙d),口服,每天3次;654-2片每次0.1~0.2mg/kg,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保护胃肠黏膜药物磷酸铝凝胶10~20g/次,口服,每天2次。3助消化药物治疗4请外科会诊腹内器质性病变有外科情况,是否需急诊探查。

发布了文章

输血!!!我们都知道吗?

1输血不仅是一个治疗措施,而且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2血液不是“补品”,输血会使免疫力下降,输血都有一定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输血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3全血不全,常规量输全血只能提高受血者的血红蛋白,输全血风险比成分血更大。4现代输血“越纯越好”,即最好只输给患者所缺少的某单一成分,可减少免疫紊乱和其他风险。5血不是越新鲜越好,输当天的鲜血风险更大,采血后3~10天的血均可视为新鲜血,鲜血采后一般在枸橼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或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抗凝保存剂1号)液中保存。新鲜血的概念是指用ACD保存<5天(特殊要求者,如新生儿换血<3天);用CPD、CPDA保存<10天(特殊要求者,如新生儿换血<7天)。新鲜血的概念还应符合下列条件:①红细胞接近100%存活;②2,3-二磷酸甘油酸酯接近正常;③钾的含量不高。6不提倡用血浆扩容,血浆只用于现有凝血制剂不能补充的凝血因子缺乏者出血的止血。7白蛋白不宜作补充营养用。8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必须输血者要输成分血或“血浆代用品”,提倡自身输血。


发布了文章

关于发热的那些事儿!!!

【概述】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据统计,在小儿急诊留院观察和住院者中,发热占第一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众所周知,持续高热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分类】1.阿司匹林  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3.布洛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下降百分率为88%。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内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5~10mg/kg,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适应证】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为患儿常用退热剂,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下降的速度在服药后0.5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小时。【注意事项】  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儿童发热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选用退热药的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大小。有关研究证明,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必须提醒的是,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或自行增加剂量,否则会使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低体温,甚至休克。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该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当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过度,引起体温陡降或腹泻。

发布了文章

你知道吗?

1.小儿运动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注释】1.抬头3个月2.翻身4个月3.坐6个月能坐一会,还不稳,7个月就能坐稳了。4.滚7个月5.爬8个月6.走1岁7.跳2岁2.出生乙肝卡介苗,2月脊灰炎症好,345月百白破,8月麻疹岁乙脑【注释】刚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1个月乙肝疫苗(第2次)出生乙肝卡介苗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1次)2月脊灰炎症好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345月百白破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5个月百白破(第3次)6个月乙肝疫苗(第3次)8个月麻疹疫苗8月麻疹1.5-2岁百白破(复种)2岁乙脑疫苗岁乙脑3岁乙脑疫苗(复种)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复种)6-7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复种)乙脑疫苗*(复种)3.过度期食物添加:支离破碎(汁泥沫碎)【注释】月龄添加辅食1~3个月汁状食物:菜汤、水果汁4~6个月泥状食物: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7~9个月沫状食物: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沫、饼干10~12个月碎状食物: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等4.新生儿保暖(1)暖箱湿度:相对湿度50%~60%(2)暖箱温度:1kg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5度(2斤10天需35)1.5kg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3斤10天需34)2kg的婴儿出生2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4斤2天需34)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

发布了文章

让家长头疼的辅食!!!

婴儿喂养的食物转换过程是让婴儿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培养婴儿对其他食物感兴趣、逐渐由液体食物为主要食物转换为进食固体为主的过程。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都需要逐渐引入其他食物。添加食物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称谓,也称过渡期食物、换乳期食物,辅食添加,或断乳食物。(一)添加的时间要根据婴儿营养需要和乳类摄入量来确定添加时间,理想的食物添加时间仍应以婴幼儿生理发育成熟度为依据。给婴儿引入食物的时间应适合婴儿的接受能力,保证食物的结构、口味等能够被婴儿接受。根据个体差异,建议婴儿添加其他食物的年龄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多为4~6月龄。婴儿4~6月龄是食物引入的“关键窗口期”(criticalearlywindow)。肠道免疫功能发育、酶分泌、吞咽和咀嚼功能发育、感知觉和运动发育是婴儿食物转换的生理解剖基础。婴儿4~6月龄时体重达到6.5~7.0kg时,每天奶量达到1000ml时提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已较成熟,胰淀粉酶开始分泌,脂肪酶、蛋白酶分泌逐渐增加,可适应其他食物引入的需要。口腔和咽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包括颊脂体的吸收、腭体的下降增加了口腔容积,舌体上抬,乳牙萌出,婴儿先天的吸吮反射逐渐被自主的吸吮运动取代,咀嚼与吞咽能力的发育;当有竖颈、手到口动作等动作发育时可添加其他食物。6个月是人类吞咽固体食物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婴儿出现将固体食物向后送达咽部的功能,加之婴儿开始出牙,消化系统能分泌较多消化酶,肾功能逐渐成熟,这时,应适时给予婴儿固体食物,如果6个月迟迟不喂固体食物,这一能力在关键期得不到发展,婴儿吞咽固体食物的功能会下降。婴儿对不同味觉和气味的物质的反应期不同,7~8个月婴儿嗅觉较灵敏,及时添加辅食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刺激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的发育。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生后4~6个月就应当添加泥糊状食物以增加营养,而且还能促进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发育。过早添加辅食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4个月前添加辅食,虽然补充了一些母乳外的能量和营养素,但母乳摄入量的降低,反而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明显减少;淀粉类在体内代谢中演变为糖,会影响奶的摄入,甚至会导致过早断奶;过早引入母乳外的食物还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几率。辅食添加过晚,会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味觉、吞咽功能的发育。如果婴儿到8个月时未添加需要咀嚼的食物,此后再添加这些食物则易使婴儿发生拒食或偏食的行为,从而增加营养不良的危险性。过晚添加辅食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对于营养不良的乳母来说,没有足够的母乳满足孩子需要时更易导致婴幼儿发育障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胎龄小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迟于校正月龄6月龄。(二)添加的种类辅食添加的种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极为密切。添加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泥状食物(半固体)、固体食物是除乳类以外,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和进食技能发育的其他食物。半固体食物是婴儿第一阶段食物,为特别制作的婴儿产品或家庭自制的泥状食物,多为植物性食物,包括强化铁的米粉、水果泥、根茎类或瓜豆类的蔬菜泥。如:稀粥、米糊、蔬菜泥(深色蔬菜叶、胡萝卜、番茄、土豆等)、水果泥(苹果、香蕉、柑橘、橙子、草莓、猕猴桃、葡萄、桃子等)、蛋黄泥、鱼肉泥、蒸蛋羹、肝泥、豆腐、烂豆泥等。固体食物为婴儿第二阶段食物,食物的品种接近成人食物,提供婴儿营养素需求;食物的硬度或大小应适度增加,适应婴儿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如末状、碎状、指状或条状软食,包括水果、蔬菜、鱼肉类、蛋类。例如:软饭、烂面、馒头片、菜末、碎菜、水果片/块、肉末、碎肉(如肉丸子)等。婴儿消化功能较弱,消化酶活性较低,咀嚼能力较差,对粗大颗粒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在婴儿食物转换过程首先引入的多为淀粉类泥状食物。食物要满足儿童的能量需要,注意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应选择营养素种类齐全,比例恰当;不含任何激素、糖精、色素和防腐剂;口感好、易消化的食物。吃3种以上食物,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类食物的摄入,可降低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

发布了文章

小儿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常较成人多。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汗腺发育尚未完善,故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出汗较少。身体某些部位如手掌、足底、腋下、会阴等处局部多汗常为生理性。高温、衣被过多、进食、活动等情况下的多汗,也常为生理性;而安静、睡眠等情况下的多汗为病理性。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出汗多少个体差异较大,常与遗传素质有关。多汗是小儿的常见临床症状,必须细心鉴别生理性或病理性,若为病理性则应仔细查明原因。另一方面,为皮肤少汗,见于鱼鳞病及托吡酯反应等。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体表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由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发汗中枢,再由这里发出冲动,经交感神经传到汗腺,分泌汗液。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并影响水、盐代谢。出汗多少不仅与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而且与下丘脑发汗中枢、脊髓、交感神经兴奋性、汗腺发育等有关,如恐惧、佝偻病、低血糖和兴奋交感神经的药物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多汗,汗腺发育不成熟的新生儿出汗极少,若衣被过多或环境温度过高,可致新生儿高热。(一)生理性  如炎热、衣被过多、活动、刺激性食物、紧张、恐惧等。(二)病理性  很多疾病可致多汗,常见的有以下六类:1.营养缺乏和代谢性疾病:如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Ⅱ~Ⅲ度、维生素C缺乏症、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等。  2.感染性疾病: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脊髓灰质炎前驱期、肺炎、结核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布氏杆菌病、伤寒、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3.风湿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期、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疾病:如疼痛、脑损伤、脊髓损伤、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5.药物和中毒:如毛果芸香碱类、解热镇痛药、抗组胺类、麻黄碱、铅、砷、无机磷以及有机磷中毒等均可引起多汗。6.其他:如血管舒缩障碍所致晕厥、心力衰竭、嗜铬细胞瘤、或神经细胞瘤、间脑综合征等。  二、诊断多汗是小儿的常见症状,必须查明原因,区别属生理情况或疾病所致,以免延误诊断,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一)一般表现生理性多汗常有明确原因可查,去除其原因,多汗则消失,且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疾病表现。(二)多汗出现的时间如活动性佝偻病多为晚上入睡后多汗,深睡后汗逐渐减少;通宵多汗(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空腹时多汗应注意低血糖;进食时多汗多为生理性或体质性,平卧位或蹲下突然起立时多汗可有晕厥。(三)多汗的伴随症状多汗伴枕秃和颅骨软化、方额、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是为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者,应怀疑结核病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多汗伴骨关节游走性肿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状者,应注意风湿热。(四)年龄与多汗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风湿病和寄生虫感染。(五)多汗的部位感染性疾病、风湿热、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多汗为全身性;单侧多汗应注意对侧脑肿瘤、脑出血、脑炎等颅内病变;下半身多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常为横断性脊髓灰质炎等;手、足掌面多汗可能为体质性;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或正常小儿。有的人全身出汗较一般人多,有的冬天进食时头面明显汗多,特别是鼻尖可见“汗珠”,有的手足汗明显多,紧张或书写时可见手掌滴下“汗珠”,但无任何其他症状,经检查能排除有关疾病者,则为体质性,可能有家族倾向。(六)询问病史和体检后分析病因仍不明确者应作引起小儿多汗的常见疾病有关化验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沉、黏蛋白及摄X线片等;经病史、体征和有关化验检查,病因仍不明者,应由临床医生继续随访观察。三、鉴别诊断(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过去主要是3岁以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初期症状可于3个月左右出现,如多汗、烦躁、睡不安宁、夜间惊啼、枕秃等。极期主要是骨骼改变,出现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手脚镯、“O”形或“X”形腿、脊柱骨盆畸形、出牙迟或前囟闭合迟等。肌肉韧带松弛、腹膨隆、脐疝等。坐立、走发育均可延迟。血清钙、磷(Ca、P)均低,Ca×P<40,碱性磷酸酶(AKP)增高。血维生素D<20ng/ml;甲状旁腺代偿功能增高。X线见骨干骺端增宽,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样,骨质普遍稀疏。随着人们对缺钙认识的提高,生后1个月起至2岁长期口服维生素AD制剂(D-400U/d=10µg/d)及钙剂(400~600mg/d)(乳500ml有维生素D-200U,Ca=500~600mg),目前发病率有明显降低,患者多为轻型,中重型骨骼畸形大为减少。(二)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多汗  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不同,多汗的部位也不同,查明多汗的部位有时有定位意义。大脑半球或一侧大脑皮质下有病变时,为病灶对侧偏身型多汗,如脑血管病变后遗症;脑桥或延髓等脑干有病变时,病灶对侧则出现瘫痪或感觉障碍和多汗,如脊髓灰质炎、脊髓肿瘤或外伤等;面部多汗可能为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同时伴有瞳孔扩大、眼球突出等体征;颊部局限性多汗提示颞神经受损,颏下多汗提示鼓索支神经受损。


发布了文章

母乳喂养不可替代!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母乳内有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滴较小的脂肪,丰富的乳糖,适当的钙、磷比例,还有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另外,母乳内有许多免疫因子,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成分,以及细胞成分,这些免疫因子有保护婴儿、避免疾病的功能。01母乳宝宝体格发育会更好因为母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且营养成分搭配更为合理,加之其含有不饱和链脂肪酸、双歧因子和乳铁蛋白等可促进吸收,减少胃肠道反应,使婴儿能更好地休息和睡眠,减少了额外的体力消耗,所以其早期体格能更快速地生长,体重、身长和头围发育情况更好。02母乳宝宝抵抗力强母乳中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还含有抗体,可以减少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过敏性症状的出现。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让宝宝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可获得先天性的免疫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的抵抗力。母乳中溶菌酶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杀灭新生儿期宝宝肠道内的有害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也多,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和活性,使肠黏膜免受细菌侵犯,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同时,母乳中还含有大量的分泌性IgA,可以保护宝宝的胃肠道免受细胞的侵犯。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湿疹和哮喘的几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少得多。03母乳宝宝智力发育更早智力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物质基础是足够数量的、发育和功能良好的脑细胞。神经细胞的特点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再进行增殖。胎龄18周至出生后2周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而最关键时刻是怀孕后期3个月至生后6个月(主要是哺乳期);婴儿期是整个儿童期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故保证此期的营养供给是相当重要的,而此期最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的食品是母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宝宝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如DHA、ARA、胆碱、牛磺酸等。特别是DHA,对智力的提升有长期的帮助。配方奶的发展历史悠久,进展迅速,其在营养成分、数量和搭配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果,总的来说,配方奶可以非常接近于母乳,却不能替代母乳。

发布了文章

秃枕就是缺钙吗?

脱发期脱发期:胎儿在妈妈子宫内5~6个月时,全身就有了浓密的胎毛,其头部的胎毛在胎儿7~8个月时,就会发生一次大的脱落。在宝宝即将出生时,又会陆陆续续长出新的头发,而后方枕骨部的并不掉落,会在宝宝出生后开始掉落。所以,宝宝出生后到6个月出现少量的脱发属于正常现象。遗传遗传:宝宝头发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存在着个体差异。头发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数量、色泽、曲直均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如果爸妈头发好,则宝宝的头发较好,相对的,爸妈头发差,宝宝头发也会差。疾病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宝宝头发稀疏与疾病有关。如果有的宝宝出生时头发很多,但几个月后,枕部头发逐渐磨掉、脱落,出现“秃枕”,同时还伴有多汗、烦躁、易激惹及哭闹的现象,则很有可能是体内维生素D缺乏所致佝偻病的表现。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缺乏症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会表现为头发稀疏。所以,如果一岁宝宝头发稀疏仍无明显好转,应及时来医院做相关微量元素的检查。生长生长:宝宝头发的生长和身高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在没有疾病的前提下,大部分宝宝的头发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的生长发育,逐渐由稀到密,由黄到黑。怎样应对宝宝脱发呢?对策一:勤洗发由于宝宝生长发育速度极快,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所以6个月前最好给宝宝每天洗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6个月后可改成2~3天洗一次头发。经常保持头发的清洁,可使头皮得到良性刺激,从而促使头发的生长。反之,长期不洗头,头皮上的油脂、汗液以及污染物会刺激头皮,引起头皮发痒、生疱,甚至发生感染。这样更容易使头发脱落。同时,洗发时注意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洗发液,最好容易起泡沫。清洗时可轻轻用手指按摩头皮。对策二:勤梳理使用宝宝专业梳子,顺着宝宝头发自然生长的方向勤梳理。从而刺激头皮,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对策三:合理饮食从胚胎时期就要开始全面而均衡的饮食,这对于宝宝的头发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妈妈除了在妊娠时期就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在哺乳期也要继续注意营养,妈妈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乳汁被宝宝吸收,头发自然生长得好。对策四:睡眠充足宝宝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疲劳,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食欲不佳、经常哭闹或容易生病,间接导致头发生长不良,所以需保证充足睡眠达到成长目的。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