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69万191

医生说

微医官方健康号,专家医生深度科普,一篇文章讲透一个疾病。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感染
高血压
失眠
肥胖
糖尿病
过敏反应
怀孕
抑郁
关节炎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医生说|张口异味阵阵飘,孩子口臭怎么办?

很多妈妈在亲近自己的孩子时,会发现孩子居然有口臭。这可愁坏了这些妈妈:孩子年纪小,吃得简单,怎么会有口臭呢?不会是肠胃出了问题吧? 遇上口臭这个问题,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尴尬,身边的人嫌弃不说,如果真的是身体出了状况就糟了。湖南中医附一儿科副主任谢静为家长们详细解析儿童口臭的问题。 孩子口臭从何来?“口臭”,是指从口腔或者鼻腔咽部等散发出来的臭气。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把它分为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精神性口臭三种。口源性口臭真正的口臭,绝大多数都是口源性口臭。常见原因则有:1.  龋齿口腔不洁,可能造成龋齿,严重者形成龋洞,食物长期嵌在龋洞内,使得大量细菌滋生,食物残渣发酵形成口臭。2.  牙周疾病细菌在分解破坏牙周组织的同时,也排出一些气体如硫化氢、吲哚和氨类,这些气体即成为臭味的主要气源;牙周疾病会导致牙龈出血,因此会有血腥臭味;食物嵌塞,牙周袋内食物碎屑、细菌产物及脓性物长期存在也是产生臭味的原因。3.  口腔念珠菌病比如鹅口疮,病变区聚集念珠菌菌落、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食物碎屑等经分解腐败可产生臭味。而且念珠菌可以再感染,导致顽固性口臭。 4.  口腔黏膜干燥口腔里唾液分泌减少时,细菌、真菌繁殖增加,而细菌分解食物会释放挥发性硫化物,产生臭味。5.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会继发感染,溃烂面可聚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食物碎屑、血液,加上组织坏死产生的腐坏物,就容易出现口臭。 6.  裂纹舌舌上有裂纹易沉积食物残渣,聚集各种微生物可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形成口臭气源。 7.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研究表明,口臭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数要大于无口臭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数。 由此可见,口腔内卫生环境和口臭息息相关。口腔卫生越差,食物残渣、牙垢越多,牙病越明显,口臭越严重。而唾液在口腔内有着冲刷清洁的作用,唾液越少,口臭越明显,而人在睡觉时唾液分泌最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睡觉起来后口臭特别严重的原因。 非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并不多,但也不能忽视。1.   消化功能紊乱由于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的儿童口臭不算少。很多家长“新手上路”,不懂科学喂养,喂食不当导致孩子肠胃功能紊乱;或者孩子饮食习惯不好,挑食、暴饮暴食、多肉少菜、重口味等,都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亦或者孩子无意间吃了不干净的零食导致肠胃炎症,使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这时,口臭的问题就会出现了。2.  肠道菌群失调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生病后出现了口臭,这很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内正常细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其他细菌大量滋生,就容易产生口臭。3.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缺乏可产生不同表现的唇、舌、口炎;维生素C缺乏可造成牙龈溃烂、出血,这些口腔问题均可产生口臭。 4.  其他疾病的信号有一些特殊的口臭味道家长要特别留心,因为它很可能是某些重大疾病的信号,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引起的特殊的烂苹果味、尿毒症引起的口臭有氨的气味(类似于尿的味道)、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可以产生腐败血的气味。精神性口臭很多人不知道精神性口臭,这种口臭往往是自觉口臭,但别人未能发现,临床检查也不能发现任何能引起口臭的原因。这种口臭在儿童中还是很少见的,成年人中可能会有。口臭怎么治有了口臭怎么办?难道像广告一样有事没事拿个口香糖“嚼一嚼”,或者来杯漱口水“漱一漱”?其实这些都只能“粉饰太平”,长久之计还是需要好好治疗。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口臭,首先需要寻找病因。口臭的病因寻找,往往是最为困难的。我们需要对于有口气的孩子可以进行口腔、鼻腔、消化系统等检查查找病因。如果是口腔问题,比如龋齿则进行补牙,牙周病就需要洗牙,智齿问题就需要拔牙。如果是其他问题引起的口臭,则应到对应的专科进行对症治疗。比如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口臭可运用胃蛋白酶、多酶片等调理改善胃肠功能。 中医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首先需要辨清口臭的病因、性质、部位,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脾胃蕴热:大多由于宝宝饮食不当,偏食火热之品,或平素体热,导致胃热灼盛,症见口臭中伴有腐气、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临床治疗以清热消积为法。心脾积热:该类患儿口臭严重,且面赤唇红,往往容易烦躁,喜哭闹,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现象。临床治疗以清心泻脾为法。肺热壅盛: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该类患儿经常口渴,喝水很多且小便频繁。临床治疗以清泻肺热为主。脾失健运: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弱,不能及时腐熟水谷,化生精气输布津液,导致易为乳食所伤,湿浊内生,浊气上升而致口臭。临床常出现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山根青筋,精神萎软厌食拒食,食少便多,舌淡胖嫩。治宜益气健脾。肝经湿热:除口中酸臭外还有头晕目眩,口干口苦,厌食等症状舌苔薄黄脉象玄数。治宜舒肝和胃。单方验方“克”口臭都说“单方独剂,气死名医”。虽然有些片面,但有一些流传下来的单方验方在临床上的确有效。治疗口臭,也有一些小单方验方:单方一:佩兰15克,水煎服,日1剂,每次煎10分钟,含漱或者内服。治疗口臭有效。单方二:木香10克,公丁香6克,藿香、白芷各12克,葛根30克,水煎,分数次含漱。日1剂。不宜久煎,治口臭有效。单方三:川芎适量,细切,含在口中,可暂时去除口臭。 这几个方子都是比较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方子中的量都是成人的量,如果给孩子使用,则剂量减半。专家观点俗话说“三分药,七分养”,口臭的治疗尤其应该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每天坚持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2次并学会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缝隙,在清洁牙齿的同时也要清洁舌头。饮食上应少吃油炸、辛辣、甜腻的食物,另外,为了减少口臭的发生,一些有异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等也应该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当体育锻炼,保证规律作息,保持大便通畅。

发布了文章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浙江陈氏女科学术经验学习班直播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浙江陈氏女科学术经验学习班直播扫码即可免费观看直播~~

发布了文章

胆囊结石找上门,到底是“保胆”还是“切胆”?

在我国,胆囊结石的成人患病率为10%-15%,经手术治疗后3-5年的复发率为40%-50%,10年以上结石复发率接近90%。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机率,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胆囊结石形成早期。 “结石尚小,不足为患”成为普遍观点,症状出现时,很多人吃点药或者干脆忍忍,这导致胆结石多次手术患者逐年增多和逐步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在此,杭州长根堂告诫大家:胆囊结石危害大,一旦发现,尽早医治!认识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怎么来的?胆结石由于组成的成分不同,形成的部位和生长的时间不一样,其外观和结构也千姿百态,既有坚硬而质轻的胆固醇结石、红棕色或深棕色的胆色素结石、也有纯黑色的代谢性结石等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胆囊结石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胆汁是如何产生的。很多人觉得胆汁是胆囊分泌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既有排毒、解毒功能,也有重要的胆汁分泌的功能。肝脏每天可以分泌800-1200ml的胆汁,分泌出来的胆汁,经肝管和胆管流入胆囊,胆囊会将胆汁浓缩到原来体积的十分之一,储存在胆囊内,当我们进食时,胆囊收缩并排出胆汁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工作”。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胆汁是“健康”的。胆汁是黄绿色的粘稠液体,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菜籽油。从成分来看,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占其总量的90%-95%,剩余5%-10%都是固体物质,就像糖或者食盐溶解在水里一样。胆汁还里面有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胆红素等多种成分,他们维持着一定的比例,保持着胆汁的“健康”。最后,我们要了解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当肝脏功能异常时,胆汁一般会“不健康”,较为浓稠,胆汁成分比例失衡,就好像“黄河水”,容易泥沙沉淀。浓稠的胆汁,有一部分就会逐渐形成结晶,然后进一步长大,形成团块,成为结石,如果停留或者堵塞在胆道系统内,会影响胆汁的流通。杭州长根堂温馨提醒:胆囊结石治疗,要找到“根源”,要从肝脏治疗开始!胆囊结石有哪些危害?胆囊结石的存在会经常刺激胆囊粘膜,导致胆囊炎的发生,长期炎症刺激会影响胆囊的收缩等功能,少部分还可能发生癌变。如果结石堵塞胆,则可以引起上腹绞痛、恶心呕吐。结石在胆囊壶腹部或胆囊颈部嵌顿时,可以引起胆囊肿大、腹痛加剧,发热或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胆囊穿孔、腹膜炎等。结石也可能进入胆管,造成胆管梗阻。轻则疼痛,重则腹痛剧烈、黄疸、寒战发热,甚至休克、出现精神异常症状等,不及时抢救甚至会危及生命。另外,80%~90%的胰腺炎是由胆道炎症或结石引起,这些胰腺炎中又有小部分会呈现出凶险的临床重症,患者很快出现休克、腹膜炎等,病势危急,处理棘手,死亡率高。抢救得当,幸存下来,后遗症甚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胆囊结石的治疗如果发现自己有胆囊结石怎么办?无外乎两种选择:观望、治疗。观望:胆囊结石患者中50%以上无明显症状,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前,患者没有明显出现过胆绞痛或其他临床表现。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结石的增大,该类人群会逐渐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切莫“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以患了胆结石就该积极治疗。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从大类看包括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胆囊的“去留问题”,西医有“一切了之”和“保胆取石”两大流派。对于人体而言,不能简单地将胆囊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件”,而且,由于胆囊结石的根本成因在于肝脏,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平衡并没有恢复,肝脏分泌的胆汁依旧会像“黄河水”一样浓稠,继续引起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胆囊结石的治疗呢?如何做到“标本兼治”呢?针对术后患者或者多次手术的患者,如何做好预防复发呢?下面,针对以上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根结石疗法”。“长根结石疗法”是王长根医师经过60多年临床经验,治疗近百万肝胆肾结石症患者总结出的纯中医药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以治疗为主的“分娩排石法”和以预防为主的“肝肾调理法”。“分娩排石法”具有恢复肝胆功能,使肝脏产生正常的胆汁,扩张胆管,推动结石移位的作用,就像孕妇分娩,使疼痛的病理现象转化为排石的生理现象,促使肝脏分泌大量胆汁推动结石移位,通过胆总管进入肠道,可以使普通结石、甚至超过胆管直径的大块结石顺利排出体外。针对手术后患者,包括多次手术患者,“肝肾调理法”具有恢复肝胆功能,使肝脏产生正常的胆汁,预防结石复发,恢复生活质量的作用。 总的来说,胆囊结石的疗效还要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结石大小、性质、数量、位置、成分等情况综合考虑。专家观点胆囊作为贮藏胆汁,参与消化的器官,其存在的价值毋庸置疑,珍视它、爱惜它、保护它是我们的天职。胆囊结石一旦形成,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任由结石发展,慢慢会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危害,例如影响睡眠、消化不良、脾气焦躁等等。作为一名医生,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定期检查、尽早排除风险。在排石、防石的过程中,“长根结石疗法“从根源上治疗结石症和预防复发,具有标本兼治、一人一方、无创伤、不忌口、快速缓解疼痛等优势,极大地减轻患者痛苦,是值得结石患者信赖的方案。

发布了文章

感染了HPV能得癌症?一文搞懂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说起红颜杀手之一,宫颈癌当之无愧。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2015年我国死于宫颈癌的患者数达30,500例[1]。同宫颈癌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还有HPV。那么,HPV是什么?HPV感染和宫颈癌有什么关系?预防HPV感染是不是就能预防宫颈癌呢?如何预防HPV感染?……这些都是平时大家最常提及的疑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探宫颈癌与HPV的前世今生。宫颈癌与HPV的前世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HPV致癌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其中高危型主要诱发宫颈癌、外生殖器癌等,低危型主要引起外生殖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他部位的疣类病变如尖锐湿疣等。上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提出某些型别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这为HPV疫苗的研发提供基础,他还因此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WHO指出,目前确认的HPV共有12种致癌型[2]——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其中HPV16和18型与近70%的宫颈癌相关[3]。女性一生都有发生HPV感染的风险[4],超过80%的女性在一生中某个阶段会感染高危型HPV[4],其中大部分HPV感染是一过性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无临床后果的。感染的持续时间一般为8个月。感染后约90%受感者体内的病毒会在1-2年内自行清除[5],仅少数发病。如果病毒没有被机体清除,会导致一些异常病变;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治疗,会发展成癌前病变,继而发展为癌症。所以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造成宫颈癌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得宫颈癌,女性朋友们不必过度恐慌,感染HPV即“谈虎色变”。从感染HPV到发展成宫颈癌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部分病毒感染是可以被机体清除的,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将癌变过程“阻断”或逆转。HPV的今生子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宫颈癌非常重要的方式。我国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2017年制定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建议:通过三级预防策略来有效防治宫颈癌[6]。其中一级预防为通过健康教育、接种HPV预防性疫苗来减少HPV感染。二级预防即对癌前病变进行筛查,指南建议所有25-64岁女性应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并将HPV单独初筛纳入中国最新指南。其中30-64岁女性,如细胞学阴性,每3年重复筛查;如 HPV阴性,每3-5年重复筛查;如HPV和细胞学均阴性,每5年重复筛查。至于三级预防,则为积极对宫颈癌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如果已到筛查年龄,仍需定期进行筛查,因为目前HPV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高危型别HPV。[6] 以上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1.     Chen W et al.CA Cancer J Clin.2016;66:115–1322.     Wiley DJ, Douglas J, Beutner K,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2;35(suppl 2):S210–S224. 3.     Muñoz N, Bosch FX, Castellsagué X, et al. Int J Cancer. 2004;111:278–285. 4.     John Doorbar et al. Vaccine. 30S (2012) F55– F70.5.     刘俊,肖绍坦,费怡,预防性HPV疫苗免疫策略的研究,2015.6.     2017年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中华预防医学会保健分会组织编写。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11-2021-CN-HPV-00095

发布了文章

HPV感染,你只知道宫颈癌?

自从研究发现HPV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以来,有人认为只要HPV感染,就一定会有宫颈癌,HPV与宫颈癌成为了“天上的一对,地上的一双”。然而,它们之间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亲密无间,彼此情有独钟吗?其实并不尽然。话说宫颈癌还算“用情专一”,有研究数据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99.7%)都与生殖器官持续感染某些高危型HPV有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1][2],但HPV这个家伙就没那么“老实本分”了,它与多种疾病都有联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HPV的“桃花运”会好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呢?这还得从它的自身特点说起。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英文名简称,是一种DNA病毒[3]。HPV主要感染人类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它可存活于皮肤和黏膜上,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是全球常见的性传播感染因子[4]。HPV感染非常常见,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显示,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几率高达85%-90%[5]。目前发现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分为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6]。高危型HPV,自带“光环”,吸引了一些恶性肿瘤的青睐,其中之一是宫颈癌。2019年ICO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7],中国女性约98%的宫颈癌由高危型 HPV导致,其中高危型HPV16/18可以导致约69%宫颈癌;高危型HPV31/33/45/52/58可以导致约23%的宫颈癌;其他高危型别HPV感染则可以导致约6%的宫颈癌。但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引起宫颈癌,还有低危型HPV,如HPV6 、HPV11则可能造成约90%的生殖器疣[8]。由此可见,HPV有能力虏获多种疾病的“芳心”,不可能一心只为宫颈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掌握正确的科普知识,了解如何预防HPV感染,坚持定期进行宫颈筛查[9],才更可能让HPV可以引起的相关疾病远离自己~以上内容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1. 乔友林. 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疫苗预防前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28(10):937-9402. Walboomers JMM, Jacobs MV,Manos M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J. Pathol.1999. 189: 12‒193. 凌王芳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6, 23(4),464-466.4. Zur Hausen, H (2002).Papillomaviruses and cancer: from basic studie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Nature Reviews Cancer, 2(5), 342–350.5. Chesson HW, Dunne EF, Hariri S, et al. The estimated lifetime probability of acquir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x Transm Dis. 2014; 41(11):660–6646. ICO/IARC HPV Information Centre: World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Related Diseases Report, 20197. ICO/IARC HPV Information Centre: China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Related Diseases Report, 20198. Garland SM, Steben M, Sings HL,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genital warts: analysis of the placebo arm of 2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s of a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6, 11, 16, and 18) vaccine. J Infect Dis. 2009;199(6):805–814 Braaten KP, Laufer MR.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HPV-Related Disease, and the HPV Vaccine. Rev Obstet Gynecol. 2008;1(1):2-10.9.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11-2021-CN-HPV-00096

发布了文章

“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奏”?这个误会有点大!

好友小Q的电话,惊恐地问我:“哎呀,这次查出宫颈糜烂了,是不是要得宫颈癌了,怎么办啊?”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正确认识宫颈糜烂,究竟是什么?“糜烂”这个词,想起来就有些可怕,尤其用在人身上,而且又涉及女性私密器官,但我们所说的“宫颈糜烂”其实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俗称,指的是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现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域,它曾经沿用了数十年,被认为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1]。生育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作用,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红色,肉眼观似糜烂,但这和病理学上所指的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不同,称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属于宫颈良性病变,宫颈糜烂本身与宫颈癌并无显著联系[2],但研究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糜烂的面积及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经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几乎所有(99.7%)宫颈癌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的[4]!HPV就是人乳头瘤病毒,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4]。       2019年ICO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女性约98%的宫颈癌由高危型 HPV导致,其中高危型 HPV16、18可以导致约69%宫颈癌;高危型HPV31、33、45、52、58可以导致约23%的宫颈癌;其他高危型别 HPV 感染则可以导致约 6%的宫颈癌[5]。庆幸的是,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目前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的三级预防策略,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这是国内最具权威的防控指南,现在我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希望能够对每一位女性都有所帮助。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HPV预防性疫苗[6]。健康教育是由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活动组成,旨在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从而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减少疾病和死亡、保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随着HPV预防性疫苗的问世,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已经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至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使得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治策略逐渐贯穿于女性一生。[6] 宫颈癌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对确定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早进行治疗;对于已经接受HPV疫苗的女性,如果已经到了筛查年龄,仍然需要定期进行筛查。[6]目前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多种,由于受筛查方法本身、技术人员操作水平、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任何一种筛查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应选择尽量准确且适宜本地卫生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的筛查技术。鉴于我国目前子宫颈癌发病年龄特点,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65岁及以上女性若过去10年内每3年一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一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则不需要继续筛查。[6]对子宫颈癌进行治疗的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姑息疗法。这方面内容涉及到临床治疗,比较专业,本科普文章不展开详细介绍了。总而言之,发现“宫颈糜烂”或者HPV感染,希望女性同胞们既不要恐慌,也不要忽视。让我们一起努力,尽可能防控宫颈癌!    以上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文献:1.     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七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P233-2342.     高红静,《宫颈糜烂与宫颈CIN及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3.     孟晓峰,徐胜,《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20134.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八版)》第二十九章第二节子宫颈癌(P304-309),人民卫生出版社5.     ICO HPV Information Centre.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Related Diseases Report. China, 2019-6-176.     王临虹,赵更力。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年,第29卷第1期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09-2021-CN-HPV-00091 

发布了文章

反复腹痛腹泻不见好?或许你需要了解下炎症性肠病

听说过炎症性肠病?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清楚,炎症性肠病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慢性疾病,且与肠癌之间还有着不得不说的联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主任前不久就遇上一个病人,姑娘每天拉肚子好几次,原本还不在意,还觉得是减肥的好机会,可反反复复几个月下来,姑娘怕了,肠镜检查后发现是炎症性肠病。为了健康,许剑民主任建议大家对炎症性肠病有一些了解,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肠道。认识炎症性肠病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一类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的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内文献报道,近5年的病例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同期的8倍,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科的常见病。炎症性肠病有什么症状?炎症性肠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消瘦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比克罗恩病更常见,两者表现也有不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直肠、乙状结肠并向近端蔓延,临床表现以腹泻,脓血粘液便,腹痛为主。而克罗恩病则由机会累及整个消化道,最常累及的是乙状结肠和末端回肠,临床表现以腹痛, 腹泻,腹部肿块为主。两种疾病基本都呈现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都会反复发作,轻度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而其中一部分严重患者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就可能危及到生命。 谁比较容易得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高发年龄是15-25岁,中老年人也有可能。男女都会发病,没有明显差异。炎症性肠病的确切原因不清楚,但这类疾病是伴随工业革命、农村城镇化而出现并迅速增多的,所以可能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另外,它通常会在家庭中聚集发生,大约15%到30%的IBD病人有相同疾病的亲属,所以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其中。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炎症性肠病会癌变吗?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各国消化病专家对炎症性肠病的深入研究,医学界已经发现炎症性肠病的确和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据统计,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大肠癌仅占所有大肠癌的1-2%,但却占炎症性肠病死亡原因的15-20%。因此, 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大肠癌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死亡因素,也是炎症性肠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随访目标。炎症性肠病确诊后10年、20年、30年患发生大肠癌的机会逐渐升高,分别为0-2%,5-8%,10-18%。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癌变的机会将进一步提高。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要高于克罗恩病,病变范围广泛的人癌变危险性最高,要尤其注意。炎症性肠病患者如何预防肠癌?对于已经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1. 争取早期诊断,接受正规治疗。对于持续腹痛、腹泻或者便血的患者,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吃些“肠胃药”,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接受规范治疗。2. 注意“报警症状”。如果病程中症状不断加重,体重下降,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反复发作且发作间隔变短,都应该去医院排除癌变的可能性。3. 重视大肠癌筛查。肠镜检查是炎症性肠病相关大肠癌最好的监测和筛查手段。建议所有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定期肠镜检查。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炎症性肠病发病程度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发病年龄早,病程时间长,累及范围广,合并硬化性胆管炎等。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1次,若连续2次阴性,可考虑适当延长筛查时间。此外,对于肠镜检查时活检的方法也有更高的要求,一般需要进行多点活检(包括可疑位置及随机位置)。 炎症性肠病和肠癌治疗生活中,很多炎症性肠病患者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都不能正确对待这个病,有的以为是一般肠道感染,擅自乱服抗生素,结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有的病急乱投医,吃一堆药,耽误了治疗不说,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其实炎症性肠病需要专科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因为不同的患者病情存在差异,疗效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机械地套用一种治疗方案。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切忌擅自用药、擅自更改治疗方案。对于部分有并发症或病情不能控制的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炎症性肠病手术后是有复发可能的,其中克罗恩病的复发率会更高,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术后患者还是需要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另外,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果发现有癌变情况,必须及早进行手术等相关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早期肠癌,微创(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方式,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后,依旧要持续接受治疗。专家观点炎症性肠病属于慢性病,它的治疗周期往往是比较漫长的。面对长期反复、病情迁延的病症,患者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对治疗失去信心。而肠道是非常重要的情绪表达器官,负面的情绪往往会加重炎症性肠病本身的症状,增加治疗难度,所以患者应该多了解一些炎症性肠病的知识,正确面对疾病;和医生多沟通,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不管是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还是期间对大肠癌的提防筛查,都是一项个体差异大、专业要求高、需长期坚持的工作。不仅需要患者有信心,也需要一个专业的、先进的、有经验的诊疗团队。

发布了文章

年纪轻轻尿频、尿急、尿不尽,是前列腺告急了?!

小李32岁,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难言之隐”。两年前,他经常感觉尿道不适,小便次数不断增多,有时候半小时就要去趟厕所,尿液偏黄,泡沫也多。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从此西医、中医不间断,但病情反反复复,终究没有完全康复。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尹嵘医生表示,像小李这样的患者,在门诊非常常见,现代年轻人久坐、熬夜、压力大、锻炼少,很容易患上慢性前列腺炎,也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但只要好好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会发现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治。泌尿科医生怎么说前列腺炎?前列腺,又被称为男人的“第一腺”,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位于直肠前和膀胱下,并包绕尿道的起始段,与阴茎勃起、射精相关的血管及神经紧密相邻。男性精液的成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与生殖关系相当密切。对于男性来说,前列腺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的名声通过广播、电视、街投广告的宣传,早已深入人心。超过50%的男性在其一生中都可能患上前列腺炎,其中年轻男性尤其如此。 职场工作压力巨大,或过于频繁的性活动,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力下降,就会容易招致病菌的伤害。由于前列腺借助射精管及其开口精阜与人体的尿道相通,过于频繁性的活动使射精管经常处于开启状态,尿道内的致病菌可以逆行而上,侵入前列腺并生长繁殖,引起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为何使男性纷纷头痛?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不尽、滴白,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会阴部及耻骨上等部位疼痛、射精疼痛,严重者会导致性欲减退、早泄等症状。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也会伺机光顾前列腺。当前列腺受到炎症破坏后,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累及前列腺管及其周围的间质组织, 造成充血、水肿、前列腺小管膨胀形成许多小型脓肿。此时如果炎症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则会侵入更多的前列腺实质及其周围,乃至蔓延到腺体的全部,使前列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发生纤维化,钙化,进而导致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邻近的泌尿生殖器官如膀胱肌肉痉挛,致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增加,并发生反射性疼痛,造成小腹部及肛门附近的胀痛。前列腺的炎症向上可以蔓延至膀胱,造成膀胱炎。此时膀胱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膀胱的兴奋性增强。正常膀胱引起排尿的容量是250-450毫升,但膀胱兴奋性增强时,膀胱内有20~100毫升即要排尿,造成尿频。同时前列腺炎严重时影响到附近支配性功能的血管与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性功能紊乱,出现阳痿、早泄、性欲减退。这些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烦躁、失眠多梦、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和心理,又引起精神性性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前列腺炎迁延难愈,由此因果关系交织,恶性循环,使前列腺炎及其致的尿频等尿路症状成为困惑成年男性的一大顽疾。慢性前列腺治疗如何才能不反复?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周期长,还极易复发,迁延不愈,这也导致很多患者有着很大的精神压力,面对反反复复的病情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久坐,恢复规律的性生活是打破前列腺炎反复复发的有有效手段,也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前提。很多患者接受治疗后没多久就复发,就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适当的性生活。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食品等生活习惯会诱发前列腺过度充血,久坐和憋尿等习惯,会造成后尿道、前列腺受压迫,导致尿液反流、血液循环不畅、盆底肌紧张或痉挛,导致前列腺炎复发。性兴奋时,前列腺和精囊会发生高度充血,频繁性生活导致前列腺频繁充血、肿胀,容易引起炎症反应。但长期禁欲、抑制性冲动也不可取,青壮年前列腺液分泌较多,如不及时排泄,反而不利于炎症消退。所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规律的性生活。同时,在治疗的初期,要明确引起前列腺炎尿频的原因。比如可以做详细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明确有否溶血性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细菌、微生物、真菌的感染。一旦发现有上述特殊感染需要先行治疗。在灭菌的同时结合每个患者的不同症状、体质予以创新性的个体化治疗,同时辅以中成药,必要时可以考虑膀胱尿道的灌注治疗,经过这样有序的治疗过程,患者一般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复发。专家观点有些患者一听到前列腺炎就很恐惧,担心男性功能、担心生育能力,一旦前列腺炎反反复复,精神压力就变得更大了。其实前列腺炎的问题并不算大,治愈并不困难,复发问题也并不难解决,了解透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后,它就不可怕了。但还是要提醒广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注意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相信不良媒体和医疗机构的误导,滥用抗生素、中药及物理介入等治疗,不仅承担了高额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发布了文章

夏天形成冬天发病,“痛死人”的肾结石该怎么排?

想到石头,第一反应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硬”。想象一下,如果这颗硬硬的石头长在我们的肾里,卡在我们的输尿管里,那该是多么痛苦多么磨人啊!事实上,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这种痛苦。长根堂王琼医师提醒:夏天是结石高发期,要注意预防,如果已经得了肾结石,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肾结石:夏天形成,冬天发病肾结石非常常见,据统计,十分之一的人一生中都发生过肾结石。肾结石是怎么来的?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的一种,与它齐名的还有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等,是由尿液中的一些成分形成的比较坚硬的物质。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是人体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系统。整个泌尿系统中,结石最“钟情”的还是肾脏。肾脏其实很小,只有拳头大小,但每天却要处理大约200多升的血液,产生1~2升尿液,产生的尿液会随输尿管流入膀胱,存储一段时间后排出体外。我们的尿液并不是“纯净水”,尿液中的钙质、草酸盐、磷酸盐等成分因各种原因沉淀、滞留在肾内,逐渐聚集,就慢慢形成了结石。结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像“滚雪球”一样。肾结石有小有大,小的肾结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或者仅仅有轻微的疼痛感;也有大的肾结石, 无法随尿液排出,有时可能卡在输尿管里,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导致尿液受阻出血。为什么说肾结石“夏天形成冬天发病”?我们之所以说肾结石在夏天形成冬天发病,这主要和季节因素有关。夏天天气热,人体大量水分丢失,排出的尿液减少并且浓度增高,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尿液中的晶体容易在肾脏内沉积,形成肾结石。再加上夏季人体暴露于阳光下,紫外线照射皮肤增加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合成,从而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尿液中排泄钙增多,导致尿内结石物质易产生结晶核,加大了肾结石形成的概率。一般夏季肾结石比其他季节高出约20~30%冬天气温下降,人的尿量增多,已经形成的结石在尿液的冲刷下,向下移动,从而引起肾绞痛。我们可以理解为沉积了一个夏天的结石,这时候向人体示威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夏季形成冬季发病”。肾结石:有了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肾结石长在我们体内,往往不易察觉,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1、 肾绞痛,这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肾绞痛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严重疼痛,从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放射至膀胱。一阵一阵的,一般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可达数小时,并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有些人疼起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呈虚脱状态。2、 尿血或者尿液颜色加深。肾结石患者有些会出现血尿,有些是肉眼可见的,尿尿时发现尿液呈现血色,但更多的是镜下血尿。所以当发现尿液颜色变深、变红时,需要更加注意。3、 排尿困难、排尿明显减少、排尿时有疼痛感。除此之外,肾结石堵住输尿管还会导致肾积水,甚至引发感染、发烧,所以也需要注意。 仅凭症状其实很难判断是否真的是肾结石,所以一般需要一些检查来明确。肾结石的确诊并不困难,一般凭借B超和X线即可完成。B 超简单实用,是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引起肾绞痛时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以发现 2 毫米以上的结石。 X 线检查也是常用检查之一,它可以通过结石的显影,了解结石的成分、大小、厚度。肾结石:科学治疗,中医帮忙有实效肾结石大小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如果肾结石很小,往往使用药物排石治疗。但如果结石比较大,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外科手术取石等。体外震波碎石是将超声或点此波等能量聚集到一个焦点上击打结石;适用于7mm以上的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是通过手术建立一条通到肾内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找到结石,粉碎后取出。这种方式对比较大的结石非常有效,但这种手术方式会人为造成肾损伤。外科手术取石往往是在其他取石方式失败,或者病人存在严重并发症等其他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开放手术创伤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不管是上述哪种方式,取石对对人体肾脏难免有或多或少的损伤。所以,配合中医中药进行调养,这对于肾脏功能的自身恢复和防止复发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肾结石比较坚硬,所以一般超过1.5mm的肾结石需进行手术治疗,后期再配合中药进行巩固。对于结石体量大又不想手术的病人,建议中药调理再结合体外震波碎石,再通过服用中药将碎石排除干净。 另外,结石的高复发率是医学界最为头痛的问题,因为切除也好,碎石也罢,它只是从病变部位着手,没有从整个结石形成的内环境因素来解决问题。为此,王长根医师首创的“长根排石法”。“长根排石法”不仅可以消炎、排石、缓解疼痛,还具有复发率低,不需要忌口等优点。首先,通过传统中药的作用,恢复人体肾脏功能,改善结石形成的内环境,从源头上解决结石问题,标本兼顾复发率低。其次,在排石过程中,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扩张泌尿系统,增加输尿管的蠕动性,顺利将结石排出,减轻疼痛。最后,已经排出结石的患者,仍需定期复查,在1-2年内定期服药,以巩固疗效。专家观点结石成因复杂,除了气候因素,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肾结石多发。比如现在很多上班族经常熬夜、缺乏运动、应酬多;喜欢喝浓茶、浓咖啡,边吃海鲜边喝啤酒长期过量补钙、补维生素D等,都易引发结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调整生活习惯,平时多饮水、多运动,每天至少要喝水2000毫升(8—10杯),特别是夏天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饮食尽量清淡些。如果不幸患上各类结石,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早发现早治疗很快就可痊愈。

发布了文章

肝功能正常就不会肝硬化?不要掉进乙肝“陷阱”!

定期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是每一位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做的事情,当看到肝功能一切正常的时候,就“放心了”。但现实总是爱打脸。曾遇到一个被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十几岁的时候被查出乙肝大三阳,多年未曾发病,每次检查肝功能都非常正常,这令他非常开心,可是最近一次检查B超显示脾脏大,医生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而肝功能依然正常。很多人就不明白了:明明肝功能正常,为什么还会出现肝硬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业东主任将和大家说说乙肝患者在肝硬化的防治中应注意什么。乙肝和肝硬化是什么关系?人的器官,有硬也有软,该硬的必须硬,该软的也必须软,硬的变软和软的变硬,那都会出现问题。肝脏就是一个需要软的器官。肝脏是人体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最大的加工厂,很多生命所必须的物质都是由肝脏进行分解和合成的。正常的肝脏是柔软、光滑、鲜红的,变“硬”的肝脏则完全不同。肝脏硬化到一定程度,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肝脏不仅失去柔软度,还会失去光泽,甚至出现肝脏淤血。肝脏变“硬”后会影响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更严重的是,肝硬化结节增生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肝“癌变”。在肝硬化的患者当中,绝大多数是乙肝患者转化而来。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乙肝三部曲”。当然,乙肝病毒侵蚀肝脏后导致肝硬化,绝大多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是先有炎症,然后出现纤维化,最后才是肝硬化。肝功能正常,为什么还会肝硬化?为了在肝硬化之前截断乙肝病情的发展,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最常见的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肝功能监测。所谓肝功能指标,实际上是肝脏代谢相关的一些生化指标,包括一些重要的酶。其中转氨酶是肝细胞遭到破坏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往往需要重点关注。但很多人觉得肝功能正常,肝脏就不存在损伤,不会有肝硬化。这就错了。首先,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可以是猛烈的、广泛的,也可以是轻微的、潜移默化的,并不完全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看上去肝功能正常,其实病情已经慢慢发展。另外,在肝硬化代偿期,肝功能可能是正常的。因为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大,只要30%的肝细胞正常,就能维持肝脏的正常工作,肝功能检查显示不出异常。所以千万不要被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所蒙蔽。为了准确评估病情,经常会建议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查,肝穿病理检查是评估肝损伤的“金标准”,可以同时评估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级别。如果不能接受肝脏穿刺,我们从腹部B超的肝脏形态、光点改变、脾脏大小、门静脉宽度也可以大体看出肝脏的情况;另外,近年来肝脏弹性检测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肝穿不足所带来的缺陷,但是其结果有时会受到肝功能、脂肪肝、饮酒等因素影响,所以一定要通过经验丰富的医生综合对病情进行评估。肝硬化了还有救吗?当得知患有肝硬化,绝大多数人会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就没救了。事实上,肝硬化的严重性虽不可否认,但患者也不必太过恐惧,研究和事实都表明:肝硬化是有可能逆转的!逆转肝硬化的治疗应该标本兼治,治本最为重要,要针对病因,解决肝硬化的源头。对乙肝患者而言,肝硬化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病毒的侵害,如果不抑制病毒,那么从肝炎到肝脏硬化的病程发展就成为了必然。所以我们要追查病毒这个源头,给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通过控制病毒复制,控制肝脏炎症的发生,延缓、阻断肝硬化的进展。除了病毒侵害,长期大量饮酒、滥用或不得已使用各种药物、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过度疲劳、超量运动、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健康、抽烟等,这些都是肝硬化发生发展和加速的因素。所以乙肝患者必须立即停止这些加害肝脏的行为,配合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阻止肝硬化进一步加重,甚至慢慢逆转肝硬化。肝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过来,逆转肝硬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配合医生,付出足够的努力。专家观点俗话说,是病“三分治,七分养”。乙肝患者预防肝硬化的发生,首先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相信专业的医生,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其次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后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很多乙肝患者常担心自己的病情长期不愈,害怕会转为肝硬化,害怕会变为肝癌,以致长期情绪忧郁、脾气急躁,这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所以患者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开朗、稳定的情绪。

发布了文章

干什么都没劲、没兴趣……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微博上有个账号,博主和她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了2012年3月,但留言却至今未止。七年来,这条微博变成了一个“树洞”,100多万条留言,100多份无处倾诉的情绪,每个字、每个标点,都变成这群人内心微弱的呼唤,深不见底。抑郁症,这只黑狗至今都在疯狂吞噬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目前,我国抑郁症人群约9000万,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然而,9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太多,是很多患者不愿意把病情说出来、不接受治疗的原因。了解,是自救的开始,也是帮助的开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申远主任希望揭开这些误解和偏见,希望抑郁症患者被看见、被理解、被治愈。抑郁症,不是矫情,不等于抑郁抑郁症是怎样的?被抑郁症困扰多年的朴树在觉得过不去的时候,只能一遍遍安抚自己:安全度过今晚,明天又是新的。哥哥张国荣不止自杀过一次,他的经纪人陈淑芬说他发病起来:夜夜无法入睡,一次又一次哭到崩溃。《纽约客》专栏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TED演讲中谈到自己的抑郁症:有时该吃午饭了,我却开始想,我还得把食物拿出来,放到盘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让我感觉就像耶稣受难一样。抑郁症从来不是脆弱、悲伤、孤独这些可以自我修复的坏情绪,它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更深层次的。它也不同于抑郁,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按照国际疾病的诊断依据,体系ICD-10的诊断标准,抑郁的诊断有4个维度:维度一:症状的标准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等。但抑郁症除了包括抑郁的核心症状,还伴随着其他的症状群,具体包括:1. 情感症状:情绪持续低落,缺乏愉悦感,自我评价低、消极,对事物失去兴趣。2. 认知功能的症状:比如脑子很木,转不过来,经常会觉得头脑一片空白,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不能思考,工作效率很低,记忆力很差。3.  躯体症状:最常见的是各种各种无法解释的疼痛,到其他科就诊也查不出原因,还有一些胃部不适、消化功能的紊乱等等。4. 生物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早醒)。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满足核心症状+一到两条其他症状,我们就认为患者符合症状学的标准。维度二:病程标准抑郁情绪来的也快,去的也快,但抑郁症不是。抑郁症的症状要持续2周以上,且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症状困扰之下。维度三:严重程度的标准当身边的人释放善意的关心,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份礼物,都可以打败抑郁情绪,但是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会收到一定影响,不能正常上班、正常社交,不能像以往那样照顾家庭。所有的善意和关心都被阻隔在外,那些安慰人的话完全起不了作用。维度四:排除疾病的标准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躯体疾病或者精神疾病。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其实普通人很难确定,那需要交给专业医生,知道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只是为了让我们在“万一”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尽早获得专业的帮助。抑郁症,不是靠责骂或劝导可以治愈的面对抑郁症怎么办?有个抑郁症患者在知乎上罗列了自己最不想听到的那些话:“你整天这样消沉难过对得起关心你的人吗?”——这会让人更内疚更不安心。“你可以去旅游/学习/健身。”——尝试了一切方法让自己忙成狗,最后还是变得站在马路中间都不知道怎么走。“别难过,你还有我,你难过了就想想我。”——感动,但又害怕,负担那么重。一个没有抑郁症的人恐怕永远也不能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而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是挣扎着想方设法抵抗过抑郁症这条黑狗的。有些人成功了,更多的人失败了。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治愈,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抑郁症并不能轻易自愈。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寻找专业的帮助。对于抑郁症,世界上所有医学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都是抗抑郁剂。不要抗拒药物,抗抑郁药物疗效比较确定,能有效解除抑郁的症状。不要擅自减药或停药。抑郁症极易复发,研究显示,有过一次发作的患者一半以上在未来还会再次复发。抑郁症患者不能因为抑郁症的症状消失了而擅自停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果有条件可以结合一些心理治疗或其他的非药的辅助治疗。针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可以协助患者处理情绪,改变思维方式和找出应变方法。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还有一些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改良电抽搐等),物理治疗一般是针对药物治疗不起效、难治愈的患者,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获得比较好的改善。对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专业的治疗外,家属的接纳是最重要的。抑郁症患者的身体能量是很低的,他们很难启动去做一件事情。对家属来说,明白这是一种疾病,接纳患者,知道病人只是暂时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家属给患者一个比较自然、宽松的环境,不要急于带他脱离目前的环境,不要督促他做一些转变。如果实在不知道为患者做什么,陪伴就足够了。抑郁症,这些真相你都知道吗?一.抑郁症不是遗传性疾病。抑郁症不是单纯的遗传性疾病,在所有的精神疾病当中,遗传率最高的前三类疾病是注意力缺陷、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中有抑郁症或其他的精神疾病患者,那么他的抑郁症发病风险会比其他人高一点,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患病。抑郁症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各种复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哪怕你的父母、姨妈、叔叔有抑郁症,也不一定会影响到你。反之,哪怕刚巧你和你的直系亲属都有抑郁症,也不一定是遗传导致的,因为临床上很多患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家族史。二.抑郁症自杀有机会干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难调查,从国外的研究数据来说,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尝试自杀的比例)高于男性,而男性自杀成功的比例高于女性。有一些危险因素会提示自杀的风险,对于家属来说,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自杀的苗头。比如患者突然“好转”,突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这种突然的转变可能是患者采取某些行动的信号。如果察觉到这些情况,要马上将患者送到专科医院接受强制治疗。三.抑郁症再严重也不会变成精神分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疾病,抑郁症再严重也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确实可能出现幻听、妄想。但这种幻听一般都是和“自责”有关,因为严重抑郁的患者有时会有自责的想法,他可能觉得是“因为我犯了错误才会得病,我有罪,生病是对我的惩罚,我要是不死可能会对我的家人进行惩罚。”他们的幻觉和妄想基本上都和“自责”、“自罪”有关,但随着患者情绪的好转和改善,这些症状也会彻底消失。专家观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抑郁症就会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超过癌症、中风、心脏病,到2030年甚至可能升至为第一。但时至今日,我们能做的却那么局限。我们无法解决造成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的生理、病理、社会根源,也无法有效抑制抑郁症患者体内那些不知何时会出现的自杀倾向。我们可以做的,是多一些对抑郁症的认知,多一些对抑郁症患者的包容。让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能被接纳和理解,能光明正大接受治疗。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这样的腰背痛要当心,不要把椎管内肿瘤当腰椎病!

日常生活中,腰酸背痛是很平常的症状。提起腰酸背痛,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腰椎不好了,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其实,经常腰酸背痛还可能是肿瘤在作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贾永伟主任想和大家谈谈被忽视的腰背痛元凶——脊柱椎管内肿瘤!脊柱椎管内肿瘤是怎么回事?脊柱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我们都知道,脊柱是身体的支柱,它位于背部正中,由一节节椎骨构成。上下椎骨中间的锥孔相连,就形成了一种管状结构,那就是椎管。椎管里包裹着脊髓,与大脑相通。大脑的信号都是通过脊髓传给全身各处的,同时也可以收集来自全身各处的活动信号。为了保护脊髓,我们的椎管内还有一层层的膜性结构,叫硬脊膜,硬脊膜由脑脊液浸润,将脊髓包裹在里面。脊柱椎管内肿瘤就是长在这些组织结构的。临床上按照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肿瘤及哑铃型肿瘤。 1.  髓内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5%,多为原发性肿瘤,常见类型为室管膜瘤和星型细胞瘤。继发性的髓内肿瘤比较少,常为转移瘤。2.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0%,常见类型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3.   硬脊膜外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大多为原发性肿瘤,常见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继发性硬脊膜外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尤其以转移癌最为多见,中老年人好发。4.  哑铃型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0%,多为神经鞘瘤,神经鞘瘤可以跨越硬脊膜内外,由椎管内经椎间孔向外延伸,或突入胸、腹及盆腔,形成哑铃状。怎样的腰背痛需要小心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令人防不胜防。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腰背部不适。由于肿瘤压迫到脊髓神经根,患者腰背部常常出现疼痛、麻木的感觉,随着肿瘤对神经压迫的加重,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可致行动受限、瘫痪。可是当出现腰背痛的症状时,我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是颈椎病或者腰椎病。那么颈椎病、腰椎病和脊柱椎管内肿瘤的疼痛有什么不一样呢?颈椎病、腰椎病所导致的疼痛大多都是在活动时加重,休息一段时间后,或者经过康复锻炼、理疗,大部分病情能够好转,疼痛减轻甚至消失。但椎管内肿瘤带来的疼痛不同,随着肿瘤长大对神经根的侵犯越来越严重,疼痛只会越来越严重,休息、康复锻炼和理疗无法缓解。晚上睡觉的时候,疼痛甚至会加重,这就是所谓的夜间痛。患者可以通过这种夜间痛来做初步的判断。除去腰背疼痛不适,由于椎管内肿瘤生长位置不同,侵犯到的神经根部位不同,患者往往会出现腰背痛以外的症状,比如肚子疼、心痛、胸闷、大小便失禁等。这也导致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早判断是不是肿瘤在作怪。所以发现各种不适症状后,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脊柱椎管内肿瘤治不治?大部分人听到“脊柱椎管内肿瘤”,第一反应就是没救了。这其实是个误区,和骨髓相关的肿瘤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危险。椎管内肿瘤中70%~80%都是良性的,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比较小。当然,在治疗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诊断。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椎管内肿瘤需要结合其临床+影响+病理结合得以确定诊断。由于椎管内肿瘤特别是原发性肿瘤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往往在肿瘤压迫到神经才开始出现腰背疼痛不适等症状。出现症状后,尽快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不要因为症状小而忽视问题。大部分检查项目从最基本的开始,辨别是否是腰椎病或颈椎病。之后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查明是否是肿瘤作祟,其中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增强MRI检查对于明确有无肿瘤,肿瘤的部位、来源,以及与其他脊髓疾病鉴别诊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椎管内肿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完全切除后多数病人可获得痊愈。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并充分减压,术后进行放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期,延长生命周期。医生在术前需要分析患者症状、体征及MRI等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再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现在比较流行的手术方式是:椎管内肿瘤切除+脊柱结构重建肿瘤切除通常使用的是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因为椎管内肿瘤往往对脊髓有严重的压迫,肿瘤和脊髓组织、脊髓的重要血管粘连,在肿瘤的分离及切除过程中必须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不过多地骚扰正常脊髓组织,尽量不破坏脊髓的血运,所以放大镜下甚至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很有优势。脊柱结构重建对于椎管内肿瘤患者来说,由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时往往需要切除椎板,甚至累及关节和椎弓根,早期的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后不太注重脊柱结构的重建,患者后期出现不稳,后凸畸形甚至引起神经症状的再次加重。脊柱结构重建术对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提供了重要保障。专家观点脊柱椎管内肿瘤一旦确认,首先考虑的就是手术切除,但由于肿瘤部位特殊,手术治疗风险大,手术时操作应细致、轻柔,即使轻微损伤也能造成其节段以下的严重功能障碍。所以患有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应尽可能寻找有资质及丰富诊疗经验的医疗单位就医。如果手术后有残留肿瘤病灶的,应考虑放疗、化疗,减少肿瘤复发概率。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大部分在术后3~6个月能够逐渐缓解改善,不需要太过担心。为了更好的恢复,肢体的功能锻炼必不可少。但功能锻炼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活动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强度由弱到强,切不可盲目运动、过度锻炼。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身上鼓出了包包怎么办?疝气常见却可致命!

美国一部文献记录片叫《1000种死法》,记录了“千奇百怪”、“丰富多彩”的死法,其中第677种死法就是“死于疝出血”。对于“疝”,大家是不是很陌生?其实它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出现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有人咳着咳着可能就出现了“疝”,也有人生了个气也出现了“疝”……就让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王宏医生带着我们认识认识“疝”这个奇葩的家伙吧! 疝是怎么形成的?疝也叫疝气,不过它里面可不是一团气,而是我们身体里的组织器官。人体内一些正常的组织器官,比如肠管、网膜,甚至阑尾、卵巢等器官,离开自己的正常位置,通过一些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缺损、薄弱、孔隙移到另一个部位,膨出形成一个囊,这就是疝。从这个定义上看,形成疝有两个条件,一是途径,就是那些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缺陷、薄弱、孔隙;二则是要有使动因素,也就是移动的力量。 途径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皮肉虽然感觉起来很均匀,但实际上可不是这样的。人体存在的天然空隙和薄弱区域非常多,遍布全身各处。比如腹股沟管、股管、肚脐、脑袋和脖子连接处的枕骨大孔、胸膛和肚子分界的膈肌有裂孔供食管通过、盆腔肌肉形成的可以通过直肠、阴道、尿道等孔隙等等。另外,外伤、感染、手术等导致的伤口,因组织的连续性和神经遭到破坏,虽然进行了缝合,但形成的瘢痕组织以及肌肉张力下降,也会成为疝气形成的重要途径。 使动因素即使我们的身体存在着各种缺陷、薄弱的地方和孔隙,但身体里的器官也不会无缘无故就跑到这些地方去。导致器官组织移位的原因,一般是压力和重力。压力的来源很多。主要有三种:有些孩子在生气哭闹后出现了疝,这就是因为孩子哭闹的时候全身的肌肉都在收缩,尤其是肚子在连哭带喊的时候会引起腹压的增高,容积减小,腹压增高,就会使腹腔内的脏器挤压到那些薄弱区域或孔隙,凸出形成疝气。除了嚎啕大哭外,同样咳嗽、便秘、打喷嚏、吹气球、剧烈运动这些需要使劲的行为,也是疝气发生的诱因。术后病人如果切口不愈合或愈合不佳,也会出现疝气,其中肥胖的人更危险。这也是压力的原因。肥胖的人往往肌肉组织薄张力弱,并且腹腔内的脂肪厚,导致腹腔内腹压较大,术后伤口不易愈合,自然也就更容易出现疝气。也是因为腹压大,肥胖的人疝气更容易复发。还有一种比上述压力更大的力量,叫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它是指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腹内压升高,影响到了腹腔内脏的血流及功能,发生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发展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那么重力又和疝有什么关系呢?达尔文的进化论关于物种起源的学说中提到:“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然而直立行走的结果却使腹腔的重力全部落在了盆壁上,腹股沟区作为盆壁一个相对薄弱的区域,在重力的作用下成为了疝的好发部位。 身体哪些位置要小心疝气发生?可以发生疝的部位很多,疝的命名主要依赖于发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我们的腹部。腹部的疝主要分腹外疝和腹内疝。腹外疝指的是突出于腹壁外的疝,我们肉眼很容易发现,腹内疝理所当然的就是藏在肚子里面的疝了,一般需要借助医学手段才能确诊。 腹外疝我们平时所见的疝,大多都是腹外疝。就像一个充足了气的轮胎,外胎局部出现了薄弱区或者破孔,这个时候内胎就会从薄弱或者破损的部位鼓出来了。腹外疝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和脐疝等。一、腹股沟疝腹股沟,就是小肚子和大腿根交界的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就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如果将鼓出的小包小心按压回去,用手指压住腹股沟中间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劲,如果疝不再突出,那基本就是斜疝,否则就是直疝。因生理结构不同,腹股沟疝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 二、股疝股疝可不是屁股上的疝,它发生在大腿根部,那里有一个叫“股管”的地方,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管和部分脂肪就容易在这个地方往外凸,成为股疝。股疝往往比较小,也没有腹股沟疝明显,刚开始的时候也基本没什么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肥胖的人就更难以发现了。股疝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妇女腹内压增高,就可能形成股疝,另外中老年妇女也是高危人群。 三、脐疝脐疝发生的位置,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肚脐在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它往往是一个凹陷。正因为最薄,所以也容易发生疝。脐疝比较常见于婴幼儿,成人脐疝比较少见,多数也是中年妇女。但是脐疝由于入口狭小,发生嵌顿的几率比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腹内疝腹内疝以肠系膜裂孔疝和食管裂孔疝最为常见。一、肠系膜裂孔疝肠系膜腹腔内的一个双层膜结构,它包绕肠管,并将肠管固定于后腹壁,两层膜之间有血管、淋巴、脂肪组织等,为肠管提供营养支持。有些人先天发育异常,在肠系膜上遗留了孔洞,或者由于手术等因素,系膜上的裂孔没有妥善关闭,也有因粘连形成裂孔,肠管等脏器一旦从裂孔处穿过,进入到肠系膜的另一侧,就形成了系膜裂孔疝。 二、食管裂孔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薄薄的肌肉,叫做膈肌,食管裂孔位于膈肌上,是食管的下行通道,食管穿过膈肌进入腹腔。由于先天发育、外伤撕裂、腹腔压力增高、外科手术破坏连续性等因素,使膈肌的食管裂孔部位变的松弛,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将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类似的疝还有闭孔疝、盆底疝等。 发现疝气之后怎么办?有些人发现疝气之后,觉得不痛不痒,也就随之而去了;有些人则不断把鼓出来的按回去。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极其危险的。 发生疝气后会有哪些危险?1.  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2.  腹股沟疝很容易影响到泌尿生殖系统,所以老年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小孩则可能影响睾丸的发育,中青年也可能因为睾丸受压而导致性功能障碍。3.  最危险的则是疝回纳困难,发生疝嵌顿。简单的说就是疝里面的器官组织被卡在疝囊内回不去了,这时候被卡在囊内的器官组织就可能发生坏死。 疝气怎么治?发生疝气的病人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疝的类型状态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疝带疗法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疝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疝带疗法可以快速阻止疝囊的凸出,从而有效阻止疝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可以缓解症状,但它同样是一种保守治疗,无法根治疝。可以根治疝的是手术。目前我们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疝修补术,把突出的器官组织推回去,然后在出现疝气的位置从外侧做一个结扎,手术简单用时短,并且创口就一个针眼,后期恢复很快。需要提醒的是,疝气有自愈的可能性,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但1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生疝气时,我们还是主张暂时不手术,给孩子一个自愈的过程。专家观点发生疝气,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去医院交由医生处理。千万不要自己等着自愈,因为疝气自愈的几率很低,成年人基本没有多少自愈的可能;也不要自己把它挤回去,因为可能在挤压中你一不小心就把旁边的器官组织破坏了,比如说动脉,就可能发生《1000种死法》里的疝出血。但有人就说:怎么知道自己就是发生了疝气呢?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预先做个判断。如果发现腹部有突出的包块,并且有坠胀感或疼痛感,在站立、咳嗽或用力的时候包块突出来,平躺后又消失,就需要怀疑是不是疝气了,这时就应该及时就诊,让医生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处理。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为心灵装上窗户,义眼问题一扫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看来,眼睛不单单只是一个感觉器官,它不止用来感知这个缤纷的世界,更是一张脸、一个人灵气与活力的展现。但世界有时候真的不公平,总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眼睛。对于他们来说,安装义眼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义眼装不装、怎么装、术后出现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叶信海主任将一一解答。  义眼装还是不装?什么是义眼?义眼,我们通常也叫假眼,或者眼假肢。当眼球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功能和保留的价值的时候,我们往往为了改善外观等情况,使用义眼。义眼主要由义眼座和义眼片组成。义眼座一般是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一般是球形或半球形,主要是植入到眼窝里,是埋在肉里的,义眼座没有眼球的功能,也没有原本眼球的外观,它主要用于代替原本眼球的体积,改善眼窝的饱满度。义眼片也是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改善义眼外观。义眼片的配制一般需要根据眼窝的大小以及对侧眼黑球眼白球以及血管的情况定做。和埋在肉里的义眼座不一样,义眼片可以随时取下。鉴于这种特性,在某些情况下,义眼可以仅用义眼片而不用义眼座,也就是说义眼片是可以和受损的眼球同时存在的。义眼有必要装吗?对于失去眼睛的人,装不装义眼是一个问题。义眼没有实际的视物功能,有的人心理上是无法接受摘除眼球的,如果仅是为了美观,是否有必要做义眼手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失去眼球不仅是生理上的缺失,也会对容貌产生巨大变化,同时对心理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人的自信心。尤其是面对外探究的目光,很多人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义眼目前已经可以从外观上极度逼近真眼,另外义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能灵活转动,完美解决患者的困扰,让患者找回自信。另一方面,对于因疾病而摘除眼球的患者,义眼除了可以美容,还可以缓解患者受损眼球的痛楚,减低感染的风险。 装了义眼出问题怎么办?真眼会遇到各种眼部问题,义眼也是。虽然义眼手术不大,但要做到完美也并不容易,难免会有一些问题。 义眼座暴露义眼座暴露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其原因可能是:1、 结膜筋膜组织的缝合不够严密;2、 义眼座质量、大小、植入位置不佳,使结膜伤口张力过大;3、 患者术前即有相关病史,比如结膜疤痕组织过多。义眼座的长期暴露会使患者眼内分泌物增多,出现炎症反应或感染,甚至可能导致义眼座脱出。临床上,对义眼座暴露的问题,需要按实际暴露情况处理:1、 裂口缺损较小且无感染症状者,可密切观察;2、 缺损直径较大(6~10mm),可采用异体巩膜或结膜筋膜覆盖,对修复缺损部分;3、 缺损直径>10mm或修复失败的患者,可采用额部带蒂筋膜瓣、唇粘膜或硬腭粘膜修复;4、 缺损特别巨大或暴露时间较长,已有肉芽组织增生或表面有污秽的患者,则需做义眼座取出术,可采用真皮脂肪垫填充结膜囊,防止结膜囊萎缩狭窄。 义眼片佩戴困难部分患者佩戴义眼片容易脱落甚至不能置入,大部分是由于结膜囊狭窄或萎缩导致的。可以通过手术扩展结膜囊,从而使义眼片佩戴更舒适,更逼真。轻度结膜囊一般采用疤痕黏连切除松解或“Z”成形术,中重度结膜囊狭窄可采用唇黏膜,硬腭粘膜及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或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移植的结膜囊成形术矫正。临床上,我们为了防止再造的结膜囊收缩,术后常采取眼睑缝合以维持结膜囊的大小及张力,能够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上睑沟加深义眼座术后义眼座位置可能向下移位、义眼座过小或者眶隔脂肪损伤丢失液化等往往会导致上睑沟加深,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上睑区凹陷。上睑凹陷轻度者可借助于增加义眼片的厚度予以矫正,对于较明显的上睑凹陷的患者可采用medpor假体或羟基磷灰石等材料于眶下壁骨膜下填充,或采用上睑区域自体脂肪移植等方法进行矫正,能够达到满意效果。 上睑下垂如果外伤时损伤了提上睑肌,或上睑容量缺失缺乏支撑限制了提上睑肌收缩运动,临床上表现为 “大小眼”,即上睑下垂,影响眼睛功能及美观。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不同,可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或提上睑肌缩短前徙等手术方案予以矫正。 下睑退缩或松弛义眼座位置向下移位、义眼片过大过重或结膜囊挛缩等都可能导致下眼睑向下移位或者松弛外翻,临床上表现为下睑退缩或松弛外翻、下穹窿过浅,义眼片异位甚至经常性滑落,最后无法佩戴义眼片。根据下睑退缩或松弛外翻的严重程度不同,以及病因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可采用下睑全层楔形切除或下睑阔筋膜悬吊术予以矫正,以及结膜囊扩大、下穹窿加深术,如果眼座位置异常或眼座型号不正确,可以通过眼座置换来调整。此外,义眼片的因素可以通过调整义眼片大小及厚度来矫正。 专家观点对于安装义眼的人来说,义眼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害,患者需要学会正确佩戴义眼片。摘取义眼片的方法:清洗双手,眼睛向上看,将下眼睑向下方轻压,义眼片会自动脱落。佩戴义眼片的方法:将义眼洗干净后,一只手拿义眼,一只手用食指和中指分开上下睑,将义眼的上半部送入上睑内,然后将下眼睑向下方轻轻拉扯,义眼的下方自动滑入下睑内。然后轻轻按摩上下眼睑,使义眼与患者结膜囊贴合紧密。日常需要注意义眼卫生,如果出现局部炎症,除了消炎外,可以夜间卸下义眼片,促进结膜囊炎症的康复。如果发生自溶现象,则只能去除义眼座,尽量用自体的组织进行移植修复。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皮肤差了、脾气大了、月经不调了……是卵巢早衰吗?

有句话说:“卵巢养好,女人不老。”虽然这话夸张了点,但卵巢的确与女性的健康息息相关,它和子宫一起,成为保证女性“有女人味”的关键所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白田雨医生表示:关爱女性健康,从关爱卵巢开始,从正确应对卵巢早衰开始。卵巢健康很重要!打开电脑输入“卵巢”,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卵巢保养”广告、各种耸人听闻的“卵巢早衰”新闻……卵巢到底怎么了?来聊聊吧!卵巢主要有两个功能卵巢是女性性腺,主要也就两个功能:第一,   内分泌功能。卵巢中的生长的卵泡可以产生雌激素,这些激素就像润滑油,可以有效协调体内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转,预防各种器官组织的磨损和老化。所以说,卵巢的分泌功能,其实就是保持女性年轻、活力与美丽的容颜。第二,   生殖功能。通俗地讲,就是排卵,保证女性正常受孕。女性一生能够提供的成熟卵子大约有400-500个,这个数目从出生开始就基本固定了,一般情况,每个月只有一枚卵泡能发育成熟为卵子,当然,每个人具体情况并不相同。所有卵子排完了,也就绝经了,后天很难改变。卵巢早衰八大原因卵巢说到底还是一个身体器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慢慢从活跃到衰老,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但有的女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了,最终变成卵巢早衰。临床上,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导致卵巢早衰的原因往往有:1.  遗传。卵巢早衰患者,12%—28%有家族史,而卵巢早衰患者,其女儿患卵巢早衰的概率约90%。主要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所致。2.  免疫失调。研究发现,免疫失调会导致体内的T细胞进行自我攻击,出现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简单说,就是多数免疫性疾病,会合并卵巢早衰。3.  医源性因素。通常,手术切除一侧卵巢或两侧卵巢后卵巢功能会出现迅速的衰退。另外,包括巧克力囊肿手术、子宫肌瘤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子宫切除术、流产等妇科手术,会破坏卵巢血流和皮质结构,造成对卵巢功能不可逆的损害。4.  环境和污染。胚胎时期的不良因素可能影响卵巢的发育,出生后的不良环境也会影响卵巢功能,包括环境中暴露的重金属、杀虫剂、抗氧化剂等,会影响损伤卵巢功能,导致卵巢早衰。5.  心理因素。长时期的忧思、暴怒、焦虑,可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导致卵巢早衰。6.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抽烟、酗酒、过度减肥、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共同作用在脆弱的卵巢上,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卵巢早衰。7.  酶缺乏。相关酶的缺乏可以破坏雌激素合成,导致青春期延迟、原发性闭经、促性腺激素升高等,如半乳糖-磷酸盐尿苷转移酶可导致半乳糖合成障碍,从而容易引起卵巢衰竭。8.  促性腺激素功能障碍,导致卵泡排出障碍,进而导致卵巢、子宫萎缩,出现卵巢早衰。卵巢早衰可以简单自我判断很多女性在怀疑自己卵巢早衰后,就会依赖于网络搜索,然后对号入座,自己吓自己吓了个够呛。其实我们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女性进行自我判断。方法一:年龄卵泡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5岁以后,卵泡下降就会出现明显的拐点,女性到了40岁左右,卵泡减少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所以,女性可以通过年龄大概了解自己的卵巢功能。当然,这个方法虽然比较方便,但准确性并不高。方便指数:★★★★★准确指数:★★推荐指数:★★方法二:月经情况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月经的产生受激素的调控,当卵巢功能减退时,就会出现月经紊乱,比较常见的是月经周期的变化,或长或短,以及月经量的或多或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月经的产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月经的变化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如果年纪轻轻就闭经了,那很可能就是卵巢早衰了。方便指数:★★★★★准确指数:★★推荐指数:★★★方法三:症状量表女性可以根据每个症状的轻重进行打分,最终得分的高低,可以相对比较准确的评估卵巢的功能。评分计算方法是:各症状的基本分与程度评分的乘积之和。总评分高于8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高于19分表明卵巢功能衰退严重,31分以上表示卵巢功能衰退的症状非常严重。举个例子:假如你偶尔有月经不调、经常失眠、性欲下降的症状,那你的卵巢功能评分为:4×1+2×2+2×1=10分,表明你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方便指数:★★★★★准确指数:★★★★推荐指数:★★★★方法四:性激素水平性激素水平主要包括基础雌激素(E2)水平、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性激素检测一定要在月经第2~3天检测。方便指数:★★★准确指数:★★★★推荐指数:★★★★临床上基础性激素水平往往与月经情况以及患者年龄相结合,来判断患者卵巢功能。比如女性在40岁以前表现为月经异常(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则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如果女性在40岁以前表现为闭经(月经停止>4个月)、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40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并伴有更年期症状,则称为卵巢早衰,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是POI发展的终末阶段。卵巢早衰的治疗要正规!卵巢早衰了怎么办?治呀!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卵巢早衰的治疗变成了各大美容院的服务项目,各种保健品、各种精油按摩,看起来一套又一套,但其实真的不靠谱。“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一旦卵巢功能出现衰竭,就会面临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的局面。所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防治卵巢早衰的关键时期。越早介入治疗,治疗有效或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没有生育要求的卵巢早衰患者,一般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以改善症状为目的,有生育要求的,由于没有卵泡,一般的建议是借卵、领养、放弃,无论哪一条,都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此外,患者也可以尝试中医的针灸治疗。针灸不仅能有效的缓解潮热汗出,失眠烦躁等更年期症状,也可以改善卵巢功能状态。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夫妻,如果面临高龄、长期不能成功受孕等问题的困扰,针灸助孕,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不仅可以降低激素指标,还可以促进卵泡的生长及排出,提高自然受孕或试管成功率。专家观点真正的卵巢早衰治疗难度大,所以对于女性来说,早期预防尤其重要。但预防卵巢早衰可不能依赖于千奇百怪的“卵巢保养”方法,真正预防卵巢早衰,我们建议:1. 早发现,结合年龄、症状、月经情况等进行初步判断卵巢情况,一旦怀疑卵巢功能减退,应尽早来医院就诊。2、调畅情志,避免压力过大。3、调整生活方式,早睡、适当运动、戒烟、避免过度减肥4、避免不良的环境因素,远离重金属、杀虫剂等污染源。5、适当进食豆类、葵瓜子、黑米等,补充植物雌激素。6、减少和避免流产,流产或其他妇科手术对女性卵巢功能损坏极大,应该避免进行妇科手术,尤其是流产手术。7、延长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延长,可以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趋于正常,减缓卵巢功能的衰退。如果能积极进行相对合理的干预措施,相信患者也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结局。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不愿接电话、害怕聚会,你到底是不是“社恐”?

社恐”就像一个粗暴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的认同,自称“社恐”的患者们在网上相互倾诉、报团取暖。但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理医学科王玥医生说,真正的“社恐”是比较严重的“恐怖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在恐惧什么?人际交往,本来就如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简单,但就是有些人,对此深感焦虑、恐惧。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内向、矫情、loser……他们不是,他们只是病人。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想聚会、不想见人,就说自己有了社交恐惧症,但这些“社交恐惧症”更像一种标签,和“二次元”、“宅男宅女”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是这么说的:——你十分渴望去到对其他人来说轻而易举的社交场合,但这对你来说无比需要勇气。——你甚至恐惧与身边亲近之人交谈,即使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是恐惧性神经症中的一种,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这种社交恐惧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交往和个人发展。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与他人交往、和陌生人谈话、在他人注视下做事情、于公众场合说话等等,都会有类似下面的表现:1. 在社交时极度害羞,感到局促不安、尴尬、笨拙,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2. 不敢在人们的注视下操作、书写、进食;3. 害怕与人近距离地相处,更害怕参加以自己为中心的活动;4. 不敢当众演讲,不敢与重要人物谈话,动不动就脸红;5. 有的患者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害怕并回避与别人的视线相遇。他们并没有牵连观念,对周围现实的判断并无错误。只是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应和回避行为,并因而苦恼。患者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生人,也可以是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配偶。是什么“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总有人不理解:很自然的社交,为什么就有人会恐惧、会焦虑呢?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哪些?社交恐惧症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任何一个发病的人,在经过对病史的调查分析后都会发现其真正的发病背景:家族、性格、教养环境和方式、童年创伤、成长经历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类成因:1、生理原因。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2、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3、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4、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5、思维方式。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6、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哪些人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1、内向者。内向的人往往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者容易产生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正常适应。 2、敏感者。敏感的人常感到别人看出他(她)紧张不自然,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她)厌恶、憎恨或别人也不自然了,不愿与他(她)继续交谈,因此就更加紧张害怕。 3、自卑者。自卑的人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内心恐惧,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4、完美主义者。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场合、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得到别人的称赞。但人无完人,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反复的自我挫败,因而见人就紧张害怕。如何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境?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最渴望的就是走出恐惧;对于正常的人,则是希望远离社交恐惧症。治疗社交恐惧症对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一般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其他替代性治疗进行。心理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可选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药物治疗可辅助进行,严格来说并无一种消除恐惧情绪的药物,但部分抗抑郁焦虑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恐惧症的躯体症状效果很好,能减轻或消除自主神经反应、降低警醒水平、改善不良情绪。社交恐惧症相对来说是后天形成的,社交能力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另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惧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在这样那样的阻碍,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惧症,影响着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所以不断健全人格才是彻底战胜社交恐惧的关键。预防社交恐惧症恐惧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但并不完全是消极有害的,它跟机体的痛觉一样具有自我防卫的作用。精神的恐惧和紧张便是一种很自然的代偿反应,因为它能调动体内各种因素,使机体处于一个高度警醒水平的戒备状态——应激状态,即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应,以应付可能来自周围环境的突然袭击。恐惧症很多是与童年的心理发育有关的,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儿童健康的行为模式,一方面教育其正视困难并设法解决困难,不回避、不拖延;另一方面要理解孩子们的恐惧,不要冷酷地加以斥责,因为恐惧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过于鲁莽、胆大包天,什么也不怕,未必是健全人格的特征。在了解与保护的基础上,支持鼓励孩子们去接受各种考验,克服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培养坚韧、顽强、沉着、豁达、泰然、勇于面对现实的性格,这对预防恐惧症是颇有裨益的。专家观点现实生活中,社交恐惧症患者并不少。在美国,社交恐惧在人群中占12%-13%,即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中国,情况并不容乐观。从日常的门诊业务中已不难看出,社交恐惧症所占的比例,几乎占心理疾病的10-20%,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如果以年龄划分,社交恐惧症是青少年心理障碍中的首发疾病。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是此症的高发群体。现实中,社交恐惧症的就诊率很低。很多患者不选择就医的原因各式各样,或许是因为对精神疾病的耻辱感,或许是对疾病的认知缺失。但是,社交恐惧症对社交的障碍是持续存在的,很少能自然缓解,对患者成长发育可能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希望社交恐惧症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强直性脊柱炎一定要用生物制剂吗?

从腰背疼痛、关节僵硬,慢慢变成弓腰驼背,举步维艰……强直性脊柱炎带来的是无止境的煎熬,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不死的癌症”,人们把这种病人称为“活着的僵尸”!当下治疗“强直”,很多医生会推荐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昂贵的价格往往让患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内科王莘智主任说:强直性脊柱炎并不一定需要使用生物制剂,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强直患者也能正常生活。  强直性脊柱炎:苦难的脊梁很多年轻人认为腰背痛都是工作太忙身体劳损引起的,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但如果休息后腰背痛反而加重的话,可能是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什么?强直性脊柱炎(AS)属风湿病范畴,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就是僵直、强迫直立等意思,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早期往往只是腰背痛、晨僵、胸廓疼痛,随着疾病发展,脊柱关节的活动度慢慢消失,使得脊柱弯曲变形,人的躯干部分就会弓背弯曲,全身各大关节失去活动性,人慢慢变得难以行走,直至残疾,严重者生活难以自理。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1.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男性发病率大概是女性的3-4倍。2.  强直性脊柱炎大部分患者在“青壮年期”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30岁。3.  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遗传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亲属发病率高于是正常人。生物制剂治强直,有没有必要?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去医院确诊后,通常会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一边是疼痛难耐、令人行动不便的病痛,一边是价格昂贵、有极有可能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患者加在治和不治之间陷入两难。可是生物制剂治疗真的有必要吗?治疗强直的生物制剂到底是什么?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药物,它是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相比于传统的慢性抗风湿药,生物制剂能更好缓解症状,改善病情。TNF-α类生物制剂(国内常用的有益赛普、类克、修美乐、强克)对AS及脊柱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对AS早期炎症阶段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炎性疼痛及肌肉僵硬度、改善功能、增加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物制剂虽然能迅速有效消除症状,让病人感觉症状改善很不错。但是否能阻止韧带钙化和脊柱强直的进展,依然有争议,大部分患者停药后,3-6个月之内仍可能复发。患上强直,就要用生物制剂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指出:强烈推荐如果患者1个月内对至少2种NSAIDs无反应或者2个月内对至少2种NSAIDs无完全的反应时则应该使用TNF抑制剂。另外,下列情况也可选用生物制剂:已应用NSAIDs治疗,但仍有中重度的活动性脊柱病变;尽管使用NSAIDs和1种其他病情控制药仍有中重度的活动性外周关节炎。所以说,选择生物制剂治疗强直应该是在NSAIDs疗效不佳时的选择,而不是确诊AS的当下。现代医学治疗AS,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而生物制剂应当是最后的方案,只有在其他方案效果不佳,患者炎症活动度高、未来致残率高的情况下才去使用。一般以下情况都可以不用生物制剂:1、20岁以上,炎症活动度不高,病程不长的患者不建议开始就使用生物制剂。2、女性患者一般病情不会太重,也不建议一开始就使用生物制剂。3、一些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脊柱已经变形,但是炎症活动度不高,也不建议用生物制剂,应该以康复为主。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治强直如果不是直接依赖生物制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还有康复的希望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病情分类,可采取:纯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加生物制剂三个阶段。患者往往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效果。纯中医治疗一般来说,强直初期、强直后期或康复期的患者适合纯中医治疗。强直初期:患者往往以腰背部疼痛、早晨和夜间疼痛为主,休息后疼痛加重。强直早期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刺激病灶。此时查血沉、CRP一般都会轻度升高,骶髂关节MRI检查提示炎症渗出不严重,无明显骨髓水肿。这个阶段进展慢,对关节损伤小,不需要马上使用生物制剂。中医中药及中医理疗效果不错,为了加强抗炎作用,可配合NSAIDs药物。中医治疗从督脉论治,结合督灸中医治疗方案治疗,尽早的控制炎症,突出中医优势,减轻病人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可以通过一个月的时间确认治疗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则进入下阶段的治疗。强直后期和恢复期:骨性强直为强直进入后期的一个表现。而康复期则是强直经历了发作期治疗阶段之后,处于一个稳定、康复的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病人,腰部疼痛相较于早、中期的反而要轻,且没有明显的夜间疼痛,晨起后也没有僵硬感。此阶段患者炎症活动度不高,再进行积极地抗炎治疗已经不必要,不仅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会造成副作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不提重物和避免剧烈运动。当然,这个阶段配合中医治疗也是很有必要、有意义的,从督脉论治、督灸的疗法,以补肾壮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从而缓解疼痛,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一般来说,年龄20岁以上,血沉、CRP指标超过3倍,有明显疼痛,早晨、晚上加重,休息后反而缓解,伴晨起后关节明显僵硬感,就可以称为处于强直的发作期了。此阶段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医控制炎症,改善病情。用中医辨证施治,改善患者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体质并祛除致病的病邪,从而改善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的内环境,使炎症控制后,不再出现炎症活动。西医用药一般包括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嘧啶,必要时可以联合沙利度胺)等,中医以从督脉论治为基础,此时辩证多为肾虚督寒、督脉血瘀证,可以多用一些补肾、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督灸疗法,保护患者未破损的关节。中西医结合加生物制剂治疗中西医结合加生物制剂治疗应该是放在最后的治疗方式。当患者处于强直发作期,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活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没有缓解,合并了较大的致残风险,疾病处于发作期的严重阶段,这个时候还是建议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公认有良好疗效的药物主要是抗TNF-α制剂。生物制剂相对比较安全,但价格昂贵。 专家观点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体质和病邪有关,疾病发生的基础是体质,有了这种易于患病的体质基础,就易于感受外邪。具有这种体质的患者感受病邪后,即发病。炎症是一个易感体质和病邪交织的产物。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单独用中药确实力度偏弱。我们用西药控制患者的炎症,再用中药改善患者体质,驱除病邪,改善炎症发生的基础,使炎症控制后不再发生。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稳定,也可以最大程度阻止患者进入生物制剂的阶段。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当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不佳后,再加入生物制剂的使用,是比较合理且经济的方法。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尿床也可能是种病需要治疗,您的孩子中枪了吗?

说起尿床,宝爸宝妈都很有经验,谁家孩子小时候没有尿过床?事实上,3岁前的宝宝几乎都会尿床,家长每天早上起来洗床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虹主任说,如果宝宝到了5岁还在尿床,那就需要引起家长关注了,孩子可能患有遗尿症。尿床,也可能是种病孩子尿床什么时候需要引起关注?认识尿床之前,我们要先认识排尿这件事。我们身体里有很多废物,这些废物从细胞进入血液中,而我们的肾脏,就是一对强大的过滤器,流经肾脏的血液经过过滤,废弃物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中。膀胱就像是一个有弹性的袋子,而袋子的开放则由肌肉控制着。我们的大脑会通过排尿反射,控制肌肉活动,我们没准备好排尿之前,肌肉就会阻止尿液排出。同时,大脑还会释放“抗利尿激素”,用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3岁的时候,孩子会慢慢开始有自主排尿的意识,并逐渐学习控制排尿冲动,一般到了3-4岁,就能良好的控制排尿。如果是五六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夜间控制排尿,尤其是睡着以后还不由自主地把尿排出来,自己都不知道的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应该认为是一种疾病了,我们叫它遗尿症。孩子是不是遗尿症,怎么判断?孩子尿床比我们想的更为普遍,调查发现,5岁的儿童中,发病率为15.2%,而到了7岁,则为8.3%,10岁为4.8%,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但是即使如此,在16岁以上的青少年中,仍有1.1%的发病率。当然,孩子5岁以上尿床并不等同于遗尿症。遗尿症在国际上有比较规范的定义:大于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偶尔有一次或者持续数周的尿床并不能诊断遗尿症,但如果超过5岁的小朋友的持续尿床持续3个月以上,每周有超过2周的,那就可以诊断为儿童遗尿症。遗尿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遗尿症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一般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指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器质性疾病。临床上碰到最多的还是原发性的遗尿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缺陷。抗利尿激素会使尿量减少,正常人夜间的时候这种激素分泌增高,夜间尿量相对浓缩。但有些孩子因发育问题,夜间抗利尿激素比较少,尿液浓缩不够,会产生相对较多的尿液。2、  膀胱容量不够大,不够储存整晚的尿液。这里一是指物理上的不够大,也就是膀胱太小。二是指“功能性”容量减少,也就是说,虽然孩子的膀胱足够大,但还没有到最大容量时就出险了痉挛,导致尿液排出。 3、  大脑皮层活动问题导致睡眠出现觉醒期障碍。在膀胱中尿液储存满后,充盈的膀胱向大脑发送的信息不够强烈,孩子没能从睡眠中起来上厕所。 4、  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家长有遗尿,孩子遗尿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很多。尿床,管还是不管?遗尿对孩子伤害大吗?家长们对孩子尿床这件事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遗尿儿童会逐渐好转,但未好转的那部分儿童,其严重程度也可能增加。而夜间尿床对孩子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首先,尿床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导致第二天精力较差。另外,因为内裤因尿液而变潮湿,如果没有及时更换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局部的一些感染,外阴炎、尿路感染的发生会比较高。对长时间得不到很好改善的孩子,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研究都提示,有遗尿症的孩子自信心和对于焦虑方面的这些评分,都比正常的孩子要差。尿床特别严重的孩子对整个家庭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家长为此付出很多的精力,晚上睡不好,也影响他们的工作。有些还会影响到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甚至对立。一项对8-16岁尿床儿童的调查显示:尿床对儿童来说是仅此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严重事件。因此,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务必寻求医疗咨询!怎么帮孩子对付尿床?对于尿床的治疗,首先要指出的是,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避免小朋友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小朋友正常学习和生活。部分孩子遗尿症是可以自行好转的,所以家长前期可以“等等看”,观察孩子尿床情况是否有好转。这期间,需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1、  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食物和饮料,不必限制饮水,但尽量将饮水量安排在白天,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及含水量丰富水果。2、  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夜间学习的效率,尽早睡眠,保证孩子睡眠质量,还要做到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3、  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不干其他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可尝试奖励机制,当孩子很好的完成这些后,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和鼓励,从而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 如果观察发现孩子尿床并无改善,那么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药物治疗上,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对原发性的尿遗症患儿适用,属于“缺啥补啥”。这个药物比较安全,服用也比较方便,一般睡前1小时服药,帮助浓缩减少夜间的尿液。每个孩子的治疗反应不同,剂量调整和疗程听从医生的指导。 生物的治疗是比较接近孩子生理的一种治疗,主要是遗尿报警器的治疗。遗尿报警器也是属于一种夜间唤醒的装置,可将传导片放至患儿内裤或床铺上,当遗尿发生时可发出警示。与普通的夜间唤醒相比,它的唤醒时机更为适宜,可改善夜间膀胱的储尿功能,帮助患儿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觉醒机制。 对一些膀胱功能紊乱或合并膀胱容量减小的遗尿症小朋友,也可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这是一种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电脑游戏形式训练膀胱功能,教会小朋友训练膀胱和盆底肌肉,这一治疗需要小朋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依从性,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小朋友。专家观点遗尿,就是俗称的尿床,在人群中很常见,但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呼吁全社会各界都可以更多的重视遗尿症,也请更多父母,甚至孩子的祖父母,亲属,老师等等,都能更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孩子的尿床问题,要理解到:尿床,不是孩子的错!不是任何人的错!不要责骂孩子,尽快带他去正确的医院接受专业咨询和治疗,才是帮助孩子,让他恢复自信的最好方法。临床上,应用药物和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遗尿。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需要给孩子调整作息、改善饮食,需要家长有耐心、爱心,能够配合并鼓励孩子。

发布了文章

医生说|身上成群水疱疼痛异常?是水痘“余毒”作恶?

前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刘启亮主任接诊了一位中年妇女,大妈恍恍惚惚进来,说是快死了,求着刘主任救救自己。原来大妈这几天一直不舒服,腰腹部还总是一阵一阵发痛。前两天突然发现腰腹部一片全是红红的疹子水疱,看起来特别触目惊心。可把大妈吓坏了。刘启亮主任一看,这不就是带状疱疹么?经过解释,总算消除了大妈的恐慌。带状疱疹是什么?看看刘启亮主任怎么说。带状疱疹的前世今生带状疱疹怎么来的?带状疱疹,在民间有非常多的称呼,比如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丹、缠腰龙、生蛇等等。它的称呼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发病率比较高,免疫低下的人就很容易病发,所以它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一般人对带状疱疹或许比较陌生,但大家对它的“同胞兄弟”肯定不陌生。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引起的,而它的“同胞兄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水痘”。带状疱疹和水痘是紧紧相连的。人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时候,是不会引发带状疱疹的,它表现出来的是水痘。水痘好了之后,VZV并没有全部消退,部分病毒会在感觉后根神经节细胞中保持潜伏的状态,伺机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免疫系统缺陷会逐渐增多,另外当遇到劳累、熬夜、感冒发烧、焦虑等情况后,VZV会再次激活,这个时候,它表现出来的就不是水痘,而是带状疱疹了。虽然不是所有得过水痘的人都会得带状疱疹,但是几率也不算很低,约20%会得带状疱疹。怎么判断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一般单侧发生,最常见于胸部(55%)、颅脑(20%)、腰部(15%)和骶部。典型表现为病损区域的疼痛,之后出现红斑丘疹,再之后出现成群分布的水疱。带状疱疹常发于中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通常出现疱疹前2~4日,会有受累部位皮肤发痒、麻木或灼烧、疼痛感。优势伴有发热、厌食等全身不适的症状。之后皮肤慢慢出现疱疹。疱疹是在红斑基底上出现丘疹,并很快发展成水疱,水疱可能有粟粒至绿豆大小,延着神经的走向分布,往往面积较大,疼痛感强烈。随着时间推移,水疱浑浊或呈现出血性,水疱可能随着时间干瘪结痂、脱落,然后留下印记。 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的最大痛苦就是疼痛。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大多是神经痛,疼痛是剧烈的,痛得人死去活来、彻夜难眠。更可怕的是,这种神经痛相当顽固,即使疱疹消退,神经痛却不易治愈,往往牵延数周,有的甚至可持续数月、数年。带状疱疹的处理与治疗如何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这种病,如果不去干预,疱疹一般也是可以慢慢消退的,但一般还是建议进行治疗。治疗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症状,能减少病毒排出以降低传播风险,也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要知道,带状疱疹的根源在于病毒,所以治疗的根本在于抗病毒,尽早去除疾病的根源。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在出现临床表现的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最大程度发挥潜在疗效。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如果急性期,疼痛难忍,影响生活,那么还需要酌情使用一些止痛药,一般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另外,还可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B12等。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预防带状疱疹,和预防水痘一样,需要接种疫苗。目前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灭活重组疫苗(Shingrix)、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ostavax)。50岁以上人群都可以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但更建议60岁以上人群接种,因为相对来说60岁以上发病率更高,接种的收益更大。疫苗也有一定时效性,减毒活疫苗在接种8年后疫苗效力会大幅下降。灭活重组疫苗因为使用时间还不长,目前已知在接种4年后疫苗效力大于等于90%。带状疱疹的误区纠正误区一:带状疱疹得过一次终生免疫感染水痘后产生抗体可导致终身免疫,但带状疱疹不同,它并不能做到终身免疫。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嗜神经病毒,如果感染水痘过程中没有完全清除病毒,部分病毒可以长期潜伏于一个或多个神经节内,几年甚至几十年,身体的免疫系统根本无法清除它。这次出现了带状疱疹,治疗后,或许某个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病毒又再次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再次出现。误区二:初次感染VZV,可直接发生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除此感染,往往表现为水痘。但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很强,感染了病毒后,可能并不会出现发烧、皮疹等水痘症状,这种情况就是隐性感染。虽然没有水痘的症状,但身体还是产生了抗体,形成终身免疫,导致以后再也不会感染水痘。但由于潜伏于神经节内的病毒并没有完全清除,下次抵抗力下降时,就直接表现为带状疱疹了。所以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并不会直接表现为带状疱疹。误区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小孩身上是水痘,在大人身上就是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到底表现为水痘,还是带状疱疹,和患者的年龄没什么关系。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都可以得水痘,也可以得带状疱疹。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患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到达全身,他的皮损表现不可能是局部的带状疱疹,而必然是表现为全身性的水痘。患过水痘后,机体会获得对水痘的终生免疫,不再感染水痘;但如果以后某处皮肤出现带状疱疹症状,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其实都是原来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活所致,沿着感觉神经感染至相应的皮肤,这时就会表现为带状疱疹。专家观点有人会问,水痘会传染,那么同样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会传染吗?原理上,带状疱疹会传染,传染主要靠皮疹传播,但是传染性并不强。已经出过水痘的人,传染带状疱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是未出过水痘的人,只要不直接接触带状疱疹的皮疹,基本也不会被传染。日常的饮食生活、沟通交流,都不会有什么影响。等到水疱脱痂,传染性就没有了。当然,如果家里有婴幼儿和孕妇,还是建议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因为这类人的免疫力往往较低,发生感染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一点。


努力加载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