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2138

赵开军

乌镇互联网医院

赵开军,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和血管组组长、东方医院南院神外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诊医师(原为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诊医师)OCIN高级讲师,OCIN CASES执行主编专业方向:各种复杂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擅长各种颅内外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冗扩、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和硬脊膜动静脉瘘、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烟雾病、急性脑血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走路不稳和手麻要记得看看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病医生哦~~~

今日话题:走路不稳和手麻要记得看看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病医生哦~~~ 47岁澳洲过来的帅哥,10个月之前出现头晕,时而天旋地转的晕,时而发作性头晕,伴有左侧手麻,双侧下肢自感无力,犹如踩棉花感觉,走路不稳,先后在澳洲和国内等医院诊治,一直考虑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保守治疗,病情日益加重,走路已经摇晃不稳,时常摔倒,正在等待颈椎手术中…… 机缘巧合,患者经友人推荐,顺便过来看一下:多发椎间盘突出确实存在,可是患者也存在共济失调、膝腱反射活跃、指鼻实验等阳性等异常,尽管颅脑核磁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诸如典型的双腔没看到),也没有新发脑梗塞,血管的头颅CTA右侧血管稍微扩张一点,但是患者身材高大(1.97),也可能是发育的问题。 突然之间,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一方面,让等待脊柱的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另一方面,我们高度怀疑血管的问题。 误诊和漏诊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副损伤,甚至是遗憾…… 再次预约患者过来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检查后,高度怀疑右侧椎动脉存在潜在的隐匿性夹层。为了取得进一步的证据,证实我们的推测:1、灌注发现小脑缺血; 2、术中亲自完成增强的图像并重建,然后一帧帧寻找蛛丝马迹,终于发现,右侧椎动脉存在一高度隐匿的夹层,我们为夹层完成了立体多角度展示,证实了我们的推测。 3、为了慎重期间,启动诊断性治疗4天,患者自感手麻等症状有部分性缓解,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诊断。4、间隔三天的DSA发现血管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了造影剂滞留,支持诊断。 所有的这一切,病史、查体、影像、特殊检查等都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接下来就是仔细辨认夹层的起始部和全长…… 然后,顺利启动外科治疗。 术后第一天查房,患者自诉左侧麻木消失,双下肢明显肌力增加,虽然还没有拔掉输液针和尿管,帅哥下床活动后感觉走路明显有力量了,没有了踩棉花的感觉,也不摇来晃去的了。 消除了困扰10个月的顽疾,帅哥和家人很开心。 午间巡视病房,帅哥问,能否帮他写个治疗的过程留作纪念?也想让学医的女儿学习一下…… 答:当然可以。毕竟,看病,我们是认真的。 看病,虽然从澳大利亚跑过来有点远,但是,能安全的消除顽疾,也算不虚此行。 后面,相信帅哥会越来越好~~~

发布了文章

有一种疼痛,叫生不如死~~~

一、患者大致情况如下患者女性,75岁 1、头晕,眼花, 2、视物模糊 3、舌头发麻 4、出虚汗,睡眠障碍, 5、后脑勺疼,疼的抱着头,服用止痛药物效果不佳 6、长期手脚冰冷,从小 7、抑郁症一直服药,严重时不想活了,5年

发布了文章

慢性闭塞的血管还能重新打通吗?

血管不知道啥时候闭塞了,出现认知障碍,还能打通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机会打通 图1、颅内低灌注,红彤彤的,认知障碍,情绪不稳定 图2、后循环也存在缺血,红彤彤的 图3、左侧颈总-颈内动脉闭塞,后循环血管也不好 重新打通 打通了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

今日话题: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在2023年的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上,我们分享了“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术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稳定的通路是治疗的基石。其中,同轴技术和交换技术功不可没,这为我们克服颅内外复杂蜿蜒的血管解剖,安全的进行颅内外病变的诊治提供了无限可能。尽管神经介入材料的突飞猛进和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医生解决颅内外复杂病变的能力。但是,在偏远的地区,甚至一线城市的一些基层医院,仍然时常面临设备落后(诸如,单臂DSA、单臂转动范围受限、没有3D、无法数据测量、没有路图、高压注射器损坏、放大倍数偏小等)、材料缺乏(诸如,都是临时省际转运、缺这少那、规格不全、导引导管要么偏硬、要么过长过短等)、助手不熟练等的困境和限制。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我们又时常不得不面临着解决复杂入路复杂病变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阐述在艰难条件下和陌生环境里,如何克服复杂迂曲的血管,成功建立神经介入通路,解决颅内外复杂的病变,我们也分享了在一些基层医院的实战病例,阐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同轴技术建立稳定通路的重要性。在这些基层实战病例中,我们通过调试机器、解决路图和测量、解决没有3D、克服放大倍数小、图像不清晰、采用远桡入路规避三型弓、切割组装新的导引导管、微导管预装导引导管后再塑形等措施,逐一克服困境,最终建立稳定通路,成功解决了颅内外复杂的病变。诸如,在CASE11中(2021年),患者三型弓、颈内动脉极度迂曲、身材矮小、高龄、宽颈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股动脉入路难于上青天,费时且充满变数。果断选择远侧桡动脉入路,由于患者身材矮小,唯一的一根6F的125cm的SOFIA中间导管又太长,另外的一根8F导引导管又太硬,果断切割Sofia,嫁接8F尾端,组装新的自制导引导管,建立通路,成功治疗了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初,在偏远的地区居然能使用上Atlas支架。神介通路,曲径通幽,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布了文章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个啥?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个啥?一、概述:1、病因:外伤导致走行在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破裂所致,高压的动脉血进入低压的海绵窦内,引发的一系列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症候群。2、表现: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常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搏动性突眼、眼球向外突出、颅内搏动性杂音、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睑淤血肿胀、外翻,结膜血管增粗、充血、部分患者有头痛、耳鸣等症状。3、危害:本病若不及时处理, (1)可导致视力下降,重者永久性失明;  (2)少部分患者因为鼻腔大量出血导致突然死亡。                                                  (3)可诱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甚至出现瘫痪、失语等功能障碍 二、治疗 1、介入堵塞瘘口 2、入路:静脉入路和动脉入路 三、实战病例: 1、交通伤、TCCF、外院转入 2、难度: (1)局部存在弹簧圈遮挡,瘘口显示困难; (2)机器:单C,难以多个方向观察; (3)半夜三更进行手术 3、克服之前的弹簧圈遮挡、单臂机器和手术时间的限制和困难,重新超选瘘口、球囊封堵、追加3个弹簧圈+onyx18胶,消灭瘘口,消除盗血。最终,左侧TCCF瘘口不显影。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合并脑室铸形的4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个月后会怎样?

今日话题:合并脑室铸形的4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个月后会怎样?​​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 ​ ​2、破裂后容易出现二次破裂,尽早进行止血降低再次出血尤为重要 ​ ​3、该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 ​4、Hunt-Hess4-5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便进行了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大多也是预后不好;如果再合并脑室铸形,那就是雪上加霜,治疗更为棘手 5、下面这例患者术后28天,可以完成遵命动作,脑室内积血全部廓清,正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6、积极努力的救治,就会有希望~~~ ​ ​

发布了文章

重度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理想治疗策略是啥?

今日话题: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术1、远侧桡动脉入路+普通的Envoy+药物支架+精准植入或许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相对最微创、最经济、最安全、最佳疗效的治疗策略~~~2、术后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动、交谈和社交,无需卧床……3、局麻手术,安全可靠……4、支架下缘和血管上壁的完美贴合为可能存在的后续治疗预留了无限空间~~~

发布了文章

反复发作性头痛头晕和颈枕部疼痛,咋办呢?

反复发作性头痛头晕和颈枕部疼痛,咋办呢?60岁山东男性患者,反复发作性头痛和颈枕部疼痛2月余。在外按照“缺血性疾病”保守治疗,未缓解,来诊。仔细查体和检查后,找到责任病灶,由于保守治疗未见缓解,给予外科微创解除。 手术顺利解除责任病灶。 术后,手术后家属的感受: 1、哇,真是立竿见影啊[强][强],谢谢赵主任,我爸说头痛好多了,感觉头脑也清醒很多; 2、真心感谢赵主任,特别幸运能遇到您,少走很多弯路,也规避了巨大的风险。看到病人康复,这种医生职业的自豪感连我都被感染,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这些词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道虽远行将至,祝您越来越好[玫瑰][玫瑰][玫瑰]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记忆力减退和丢三落四,咋办呢?

今日话题:记忆力减退和丢三落四,咋办呢?某外省中年女性,记忆力减退1年,平时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做饭丢三落四,转个身是否加了油盐就记不住了,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做的事情也记不住,平时反应迟钝,偶有头痛,多方求治,未能查出具体原因,在外按照“脑梗塞、脑萎缩、痴呆”等疾病治疗,效果差,记忆力减退进行性加重,出门和做饭需要人陪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莫名其妙的疾病,又被推荐到我们这里来看看了。仔细研读患者带来的影像资料,确实没有看到啥异常,让患者回家继续保守治疗?或者喝点中药?或者等待新的治疗老年性痴呆或者脑萎缩的药物出来?如果这样给患者家属解释,可能也是一个不得不合理的无奈选择。出于职业的严谨性,我们又做了进一步检查,终于找到了责任病灶,立即给予解除。 术后第2天,去查房,问患者,你感觉做完手术有啥变化吗? 患者说:好的很,感觉脑袋清醒了,反应灵活了,早上吃的啥饭都能想起来了,昨天我还去复查了一个脑CT,也说不恐惧了,以前去做检查进入密闭的空间会产生恐惧,现在以前的事情也能清晰想起来了……… 家属说:手术后感觉精神很好,记忆力比以前好多了,昨天的事今天能记得,手术后记忆力明显提高~~~ 明天患者和家属就要离开上海返回老家了,相信下次看到她,会越来越好~~ ​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清晰的影像学检查有时也会蒙骗我们的眼睛~~~

今日话题:清晰的影像学检查有时也会蒙骗我们的眼睛~~~行走在人世的尘烟里,难免㦬患疾病。到医院做了检查,好像也没有看到啥,可是疾病就是不好,这可咋办呢?这不,山东一中年女性,就碰到这事了。反复头晕,严重影响生活。一起床就头晕,一站立就头晕~~~做了一个颅内外血管的检查,血管也没有看到啥异常, 做了一个脑血管造影,颅外的血管也没有看到明显异常, 这头晕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些看着近乎正常的颅外血管真的正常吗? 古诗写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反复更换几个角度,终于发现这个隐藏极深的责任病灶,“刀片样”狭窄---横看正常,侧看成刀。 立即给予微创解除病变,术后即刻,患者就感觉脑袋一下子通透了…… 术后第一天,起床下来试试,头晕消失的无影无踪…… 映入眼帘的是,笑靥如花,健步如飞~~~ 小结: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多角度观察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夜间急诊致密栓塞破裂的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瘤

今日话题:夜间急诊致密栓塞破裂的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瘤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啥要急诊手术呢?这是因为第二次破裂出血后,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我们要争取在第二次破裂出血之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2、急性期为啥要致密栓塞破裂的动脉瘤?致密栓塞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3、致密栓塞之后,才能安心回家~~~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术---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

今日话题: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术---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山东中年女性,头晕半年,加重1个月 入路极度迂曲入路,导引导管无法稳定,反复折下来进入弓内, 折腾半天,最终精准植入Express5/15,支架下缘和锁骨下动脉上缘完美对齐,消除狭窄…… ​术毕,患者自诉头不晕了,一下子通透了好多~~~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术

今日话题: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术山东中年女性,头晕半年,加重1个月 入路极度迂曲入路,导引导管无法稳定,反复折下来进入弓内, 折腾半天,最终精准植入Express5/15,支架下缘和锁骨下动脉上缘完美对齐,消除狭窄…… ​术毕,患者自诉头不晕了,一下子通透了好多~~~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中年女性出现晕厥,咋办呢?

今日话题:中年女性出现晕厥,咋办呢?44岁中年女性(外籍友人的家属),发作性晕厥(3次,典型2次,一次前兆)5个月。5个月前患者在运动时出现晕厥一次,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短,很快恢复,伴右侧面部麻木;之后在家休息时又出现晕厥一次,被家人发现,后意识逐渐恢复;最近又出现一次晕厥前兆,患者立即躺平,伴脚部麻木,没有出现意识丧失。自发病以来,出现血压增高。由于晕厥存在发作的不确定性,带来出行的安全隐患,多方求治,未能找到原因……我们为患者检查后,发现多处夹层性病变,也和患者讲述了晕厥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原因。鉴于患者年龄不大,能否先吃一段时间的药物?患者说,该看的地方都看了,该检查的也检查了,治疗的决心强烈,也非常相信我们的结论和分析。 不过问题又来了,患者后循环两侧血管都有夹层性病变,夹层的起始部和终末部在哪里?每一侧夹层的累及范围有多大?先治疗哪一侧(责任病灶)更有意义,都需要搞清楚……… 术前我们也告知了患者,为啥要先治疗右侧(右侧程度更重),也和患者预估了术后血压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手术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术后第二天,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也已经下床活动了,动态检测的血压出现了下降,血压处于良好的空间范围。 潜在的隐患已经消除,患者可以大胆放心的逐步运动起来了~~~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老年人出现晕厥、走步不稳和肢体无力,咋办呢?

今日话题:老年人出现晕厥、走步不稳和肢体无力,咋办呢?江南79岁老年男性,平素头晕走路不稳10年余,起床、低头、下蹲时头晕明显,伴颈背部酸胀,自感有血流喷射感,渐出现右侧下肢无力拖行,走路姿势僵直,直行困难,偶有呛咳,走路需要靠家人搀扶,自己不敢行走。在外多家大医院诊治,未能查出原因,按照“小脑萎缩、癫痫、早搏”等疾病进行治疗,效果差。4个月前下蹲时出现晕厥一次,平素精神差,懒言少语。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不久前,女儿偶然间看到了我们的科普,带着老爸过来寻医问药~~~检查后,发现在颅内外同一个血管上存在两处病变,近段血管中度狭窄,远端血管夹层性病变(责任病灶),决定先治疗远端的责任&病灶,二期处理近段的狭窄。手术顺利进行,消除责任病灶。术后第2天查房,女儿就非常开心的为我们描述了手术前后老人家的变化:1、走路肢体有力量了,无摇晃飘忽感,行走比手术前平稳;2、术前下蹲后起立眼前会有发黑晕眩现象,现在下蹲灵活,也不头晕了;3、术前后颈部改变位置情况下血流时常有喷射感,术后症状消失。4、术前精神状态有点懒洋洋,说话中气不足,术后精神状态好,愿意与人交流。 老人家一家远道而来,消除了10年的顽疾,也算不枉此行。 做做疑难杂症的科普,关键时候,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还是有意义的。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干预时机?

今日话题: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干预时机?一、治疗现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目前治疗最棘手、最复杂、最无解的脑血管病之一。病变大多缓慢进展,也可以急性进展,可以表现为缺血症状、压迫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症状,预后极差。目前,国内外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供参考。二、进展机制夹层是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急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受血流的冲击,薄弱、冗长、扩张的血管壁犹如断壁残垣,一旦出现急性撕裂,病变大多进展迅速。患者死亡率极高。三、干预时机由于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至于在整个病程的哪一个阶段进行治疗更为合适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稳定阶段病人不太接受、医生也不愿意冒险;急性进展阶段扩张迂曲的血管在风雨中飘摇……。此时,尽管病人愿意奋力一搏,此时的治疗也更为棘手复杂。四、治疗选择最佳治疗或许在早期或者病程的某个阶段,也或许在某个神器或者药物出现之后………五、实战病例图1-3,急性期干预 图1-9,稳定期干预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方向对了,10年顽疾(头痛)一朝除

今日话题:方向对了,10年顽疾(头痛)一朝除某外省老年女性,10年前出现头痛,尤以额部和枕部为重,在外多方求治,未能查出明确原因,按照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疾病治疗,效果差。痛起来那是直接从床上摔下来,抱着脑袋在地下打滚,手边的布洛芬等止痛药物一大把,用女儿的话说:平时拿着止痛药当饭吃,都不管用,正在等待外科手术中。                         (院外的片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儿碰到一个朋友,在闲聊中谈到妈妈的顽疾,经推荐,决定到我们这里来转转。 第一次见到患者,可能经过10年头痛的折磨,老人家精神极差,面色和眼神晦暗无光,卷缩在床边,抱着脑袋,嘴里嘟囔着什么,也听不太清楚。我们走出病房的时候,女儿跟出来,告诉我们,老人家头痛的很厉害,您一定要好好给我们看看,现在都是一大把一大把药物的吃,照片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药物, 还有好多没有拿来,现在头痛是越来越厉害了。 从病房出来,回到办公室,感觉不对啊,啥头痛会这么严重?需要吃这么多的止痛药物?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外,还能有谁?立即加急为患者做了一个脑CT和腰穿,颜色清亮,排除了出血,但是发现了静脉窦血栓的蛛丝马迹, 立即让患者服用了一片华法令,晚上老太太没有再吃止疼药,还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自诉头痛缓解了,下午的造影进一步证实了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存在,明确了治疗的方向。 现在只需要吃一片药,头痛就消失了,老人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眼神也变得有力量了~~~ 正所谓,方向对了,10年顽疾一朝除;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 出院前,女儿跑到我们办公室说,我妈妈头痛好了,很开心,非要让我给你们送个锦旗。答曰:多谢老人家一片心意,不要送锦旗,老人家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锦旗~~~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方向对了,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今日话题:方向对了,明天才会越来越好~~~某外地73岁老年患者,3年前出现双侧膝盖以下发酸,双下肢无力,双侧中趾和无名趾麻木,在外多家医院诊治后考虑小脑萎缩、脑小血管病等疾病,进行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情进行性加重。最近一年来,讲话含糊不清,偶有饮水呛咳,双侧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可以行走的距离进行性下降,发展到坐在床边也难以自行站起,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慢慢站起,蹲下也无法自行站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人多方求治,未能查出明确原因,在外考虑: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小脑萎缩、脱髓鞘性病变等疾病,由于这些疾病缺乏相应的药物,推荐继续保守治疗……偶然的机会,经朋友和医生推荐,转来我院。我们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认真查体和完善检查后发现,老年人颅内存在多处夹层性病变……,这些看着完全正常的血管,才是真正的责任病灶。那么问题来了,本次治疗先处理哪一个病灶呢?本次治疗的病灶到底累及的范围有多大?起始端在哪里?终末端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全面搞清楚,才能靶向处理~~~毕竟,复杂的在哪里都复杂,简单的在哪里都简单,辗转3年的求医心路就说明了疾病的不简单。再加上是老年人,近段血管条件差,弯弯绕绕十八弯,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任何的一点风吹草动可能都是严峻的问题………周末,再次进行术前谈话。家属和患者没有犹豫、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没有质疑的眼神………;有的都是满眼的信任和淡定,相互的信任也给了我们治疗疾病和帮助患者的决心。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一做头颅CT,感觉四脑室里面一包血,观察半小时后再次CT仍然存在,继续动态复查脑CT,最终证实:原来是造影剂渗漏,虚惊一场,给老年人做手术真的是好吓人(⊙o⊙)哇~~~术后第1天查房,老年人讲话就比之前清晰了,坐在床边轻松就站起来了(原来坐在床边无法自行起来),已经开始在走廊自由活动了,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为啥老年人的血管看着都好的,也会得血管夹层?

今日话题:为啥老年人的血管看着都好的,也会得血管夹层?当下,夹层不仅仅多见于青壮年和中年人,老年人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那些常规检查(诸如头颅CTA、MRA或者DSA、MRI等)即便看着都正常,可能也潜伏着夹层哦。当一个患者长期被一个症状困扰而找不到原因的时候,不要忘了高度隐匿夹层的存在哦~~~那么,问题来了。老年人身患夹层的表现有哪些呢?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走路不稳、走路拖行下肢、单侧/双侧肢体无力、摔跟头、头晕、晕厥、听力下降、视物模糊、一侧面部及/或躯体麻木、感觉减退、出汗减少、双侧肢体颜色不一样、声音改变、言语低沉含糊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嗜睡、假性老年性痴呆、记忆力明显减退、头痛、斗眼、眼睑下垂、复视、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当被上述疾病长期困扰,反复常规的检查又查不出原因时,不要忘了可能是夹层哦

发布了文章

今日话题:穿越迷雾,直捣破裂夹层

今日话题:穿越迷雾,直捣破裂夹层52岁男性患者,在家搬重物时突感颈部疼痛,以为颈椎病犯了,立即喊120送到医院,路上耗时20分钟,进入医院,做了一个脑CT……回到诊室,正在准备开具药物,患者突然说:我讲不出话来了,很快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完善术前检查,绿色通道开启……复苏完毕,直入手术室,造影发现,双侧椎动脉都有一个夹层,左侧远端还有粗大的脊髓前动脉,右侧夹层比左侧夹层更大,两个都像破裂的夹层。第一套方案:按照传统的作法,一个闭塞,一个重建。不过问题来了。1、两侧同时治疗太麻烦,而且重建侧万一形成血栓了,也就危险了;2、如果闭塞左侧,远端存在粗大的脊髓前动脉,术后会不会引起低灌注或者闭塞出现呼吸肌麻痹或者四肢无力甚至瘫痪?3、如果闭塞了左侧,那就只能重建右侧,万一破裂的是右侧,会不会诱发术后出血?第二套方案:仅仅闭塞破裂的夹层,问题又来了,你能准确判断破裂的一定是哪一侧吗?看着两侧都鼓鼓的,右侧更大,似乎右侧更像一点……,实际上还真不是右侧;如果闭塞了左侧,右侧夹层的血流增多,会诱发右侧夹层得二次破裂吗?第三套方案:准确识别破裂侧,仅仅“确切”的重建性治疗破裂的责任病灶。术中我们完成多维度的分析,准确确定:左侧为责任病灶,鉴于远端存在粗大的脊髓前动脉,尽管PO或者Trapping更为确切的止血,但重建血管我们也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而且不存在诱发闭塞左侧右侧血流增多夹层破裂的顾虑。手术的中间,造影发现,左侧夹层的远端小泡隐约闪现,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左侧就是责任病灶,顺利给予左侧夹层的靶向确切治疗。病变完全不显影,所有分支(包括脊髓前动脉)保存良好。 术后,双侧瞳孔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刺疼可以睁眼,自主呼吸恢复。复查脑CT,颅内出血明显减少………,继续腰大池等引流中。 手术仅仅是整个救治过程的一小部分,过了止血关,后面还要穿越脑水肿关、脑血管痉挛关、颅内感染关、脑积水关、肺部感染关等,期待患者能尽早冲出困境,重新回归社会。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