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00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缺铁性贫血
铅中毒
小儿铅中毒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儿童“防冠”营养建议

娃天天在家,一日三餐得营养美味、吃饱吃好、兼具增强抵抗力,老母亲表示黔驴技穷。今天咱们就聊一聊疫情期间宅在家,如何保证咱家娃营养满分,身体棒! 一、规律作息,吃饱吃好,身体棒棒首先,咱们来说下大原则,要想身体棒、长高长壮少生病,吃饱是第一!吃不饱可能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成熟,这样抵抗力就会下降,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吃饱哦。这位小姐妹要说了,我娃天天追着喂都不吃,绝对不会饿。此言差矣,你觉得娃饱不一定是真的饱(同理,你觉得娃饿也不是真的饿)。具体喂养习惯改善又需要长篇大论,哪天有空咱们再促膝长谈,老母亲只要记住一点,并且以身作则,那就一定会有用,那就是定时定点进餐。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定时定点吃饭更是规律作息的基础。今天咱们就来重点说说,娃每天到底需要吃多少。话不多说,上图,有图有真相。                                              又有小姐姐说了,这些都是小娃娃的饮食,我家娃小学都快毕业了,应该吃多少呢。别急别急,马上上图,就是此图有点复杂,需要好好给大家解释一下。呃……是不是看不懂了呢……作为硬核老母亲,怎么能随便认输,仔细看下面的表格,马上明了。说了这么多,这个特殊疫情时期,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那就是第二步了,要想免疫力高,优质蛋白质少不了,就是各种肉蛋奶一定要保证。婴幼儿保证饮奶,有母乳的吃母乳,母乳不足的配合适宜的配方奶粉。最好培养饮奶习惯,学龄儿童可以喝纯牛奶,就是说,奶不能停。什么,喝完奶肚子疼、拉稀?那可能是乳糖不耐受了,选择低乳糖或者无乳糖配方就OK了(如果问题没有解决,那就得挑个合适的时间带娃去消化科检查一下了)。除了喝奶,如果没有过敏,建议每天都要有1个鸡蛋哦。再接下来就是吃肉,吃肉,吃肉了。6月龄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吃肉了,要给予适合娃年龄的不同质地的肉食,可千万不要觉得娃消化不了耽误了孩子啊。当然,如果孩子吃完真的消化不良,那就要找原因,不能一味避食。具体不同年龄吃多少肉,详见前图。另外,大豆及其制品也是不错的蛋白质来源,可以适量使用。 除了优质蛋白质,还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超过5种,蔬菜水果都有,其中一半为深色蔬果,如西蓝花、胡萝卜、菠菜、橘子、甘蓝、南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植物作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深色蔬菜含量更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最后强调再强调一点,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注意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动物食物要烧熟、煮透;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与家人交叉感染。这一步一定要做好,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二、喝水、喝水、喝水这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水的重要作用就不多说了,在干燥的冬春季节以及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口、眼、咽喉等最易成为病毒的首要战地,人体黏膜可以分泌抗体来抵抗病毒,充足的液体量摄入可以保证黏膜功能。另外,多次饮水,还可以冲刷咽喉部,减少病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所以,一定要保证娃充足饮水,同时要讲究方法,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多次少量、有效饮水。儿童的胃容量较小,水喝多了,其他食物就吃不下那么多,儿童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少,大量饮水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那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细心的小姐妹仔细看前面图文,也可以了解到哦。2~3岁的健康幼儿,每天总液体水量大概在1300ml;4~6岁的健康幼儿,每天总液体水量大概在1600ml。这些液体量既包括了来自粥、奶、汤这些食物中的水,也包括额外的饮水。而7~13岁的健康儿童,每天需要喝水1000~1300毫升,相当于一次性纸杯5~6杯的水量,普通装矿泉水瓶的容积为550毫升,一天大概要喝2瓶左右,而且这个水量不包括食物中的水。这些水要平均分散到全天饮用,可以每两个小时左右喝一次水,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以保证身体随时都不会出现缺水的状态。说到喝水,就不可避免要提到水的兄弟姐妹:果汁、饮料、茶、蜂蜜水……这些都不建议的哦,有机会再细谈哦~ 三、“零食”是个好东西啧啧啧,听到这句话,娃们一定都笑开了花,而部分老母亲可能要疑惑了。要明白这句话,首先就要明白零食的定义以及零食的作用。零食通常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比如我们额外吃的水果、酸奶等,这也都算零食。所以,老母亲不要一说到零食,就觉得孩子一定不能吃,这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娃的需求适当摄入。这就说到了零食的作用了:补充正餐能量和营养的不足。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又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大,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加上目前特殊时期,整天宅在家,如果不再来点“零食”,那人生太无趣了。不过零食选择可是有要求的哦。(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零食消费不宜过多,所提供的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建议选择从正餐中摄入不足的食物作为零食,如奶及奶制品、水果和坚果。吃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最好间隔1.5~2小时。(2)零食优先水果、奶类和坚果。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水果、奶类和坚果的摄入量都显著低于推荐量。因此学龄前儿童的零食,应优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作为正餐营养需求的必要补充。不过提醒宝妈一定,进食坚果时注意安全。(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虽然人类天生喜甜,但是娃的饮食习惯却是靠家长左右的。从一开始及避免选择这些不健康零食,给娃养成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对其成年后的健康至关重要。(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快乐肥宅水,大家一起戒!(5)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还有注意让娃安静进食,谨防呛堵。还可以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选择合适零食哦。四、适量补充微营养素天天宅在家,最缺什么营养?——维生素D想当年全民补钙,可是没有维生素D都白搭。除了促进钙吸收及骨健康,维生素D已经被发掘出抗感染、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能,简直十项全能。而这么重要的营养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超过一半的人缺维生素D!!!那赶快多吃点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吧(三文鱼、白金枪鱼、沙丁鱼等食物含量较高),可惜靠食物补充量有限,所以就只能外源补充了。最好能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不过北方的冬季,日光照射少,紫外线不足,具体能合成多少维生素D也不好说。而现在是抗“疫”关键时期——不能出门!!!所以目前有效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就是药物补充了。一岁以下婴儿,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早产儿可能需要加倍补充),1~18岁儿童,每日维生素D建议量为600~1000IU。维生素D虽好,但也不能单打独斗,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也是非常重要啊。这些营养素的良好来源就是食物,均衡全面的饮食,才能保证营养充足,免疫力旺盛。对于不能很好饮食的儿童,建议选择单一或复合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铁、锌、硒以及DHA的营养素补充剂。 五、答疑(1)   天天宅在家,手机、平板、电视就成了娃的亲妈。老母亲听说蓝莓对眼睛好,赶快给娃吃起来。答:蓝莓中含有较多的花青素,促进视网膜细胞中视紫质的再生,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视力。可是蓝莓虽好,可不要贪吃哦。对于消化功能不佳的婴幼儿,蓝莓吃多了可能导致腹泻哦。并且,吃蓝莓是治标不治本,要保持视力的根本是减少视屏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岁以上儿童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2岁以下完全不建议。研究显示,每天3个小时以上的屏幕时间,注意力缺陷的风险会增加。(2)   娃不愿意动、也没心思吃,咋办?答:娃娃们天生好奇,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实也不难,只要老母亲肯动心思。亲子游戏、共同阅读等咱不专业就不说了,从营养的角度,姐妹们可以这么做。吃完正餐,带孩子一起做“零食”加餐。比如一起做水果/蔬菜沙拉,一起烤饼干、烤面包等。让娃帮忙准备食材,比如摘菜、洗菜,顺便普及蔬果知识,既能增加娃的营养素养,又能增加食物亲切度,为均衡饮食、不挑食打好基础,还能让娃身体活动,最重要的还能消磨时间,实在是一举多得。对于学龄儿童,还可以让娃参与做饭过程,联系烹饪,运气好的话,娃一个人就能搞定一顿全家饭菜哦(老母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3)要增强免疫力,赶快给娃补上钙铁锌硒维生素!对不?答:虽然前面咱们说到了,各种营养素可以提高娃的免疫力,但是,这些营养素最好的补充方法就是天然食物。好好吃饭,保证足够粮谷类,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新鲜蔬果,适当豆类、坚果、油脂等,才是保证娃营养充足的关键。对于饮食不佳,正处于疾病状态的娃,在不能尽快解决饮食营养问题的前提下,才建议额外补充各种营养素或者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剂(详询临床营养科)。 声明: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发布了文章

宝宝补充维生素A会过量吗?

新生儿生后数天补充维生素D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了,但是单独补充维生素D还是维生素AD同补可为难家长了。加上部分消息诉说维生素A不需要补充,补多了会中毒等等,导致很大一部分家长对补充维生素A有所顾忌。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维生素A到底会不会过量~首先来看一下维生素A从哪来:维生素A来自肝脏、鱼油、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以及黄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各种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强化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品也提供部分维生素A。既然是这样,那未添加辅食以及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其维生素A从哪里来呢?一般是从母乳及配方奶中获得,但是真实情况是,我国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达不到婴儿需要的推荐量。那配方奶中呢?也都只是理论数值,即使完成充足奶量也无法满足维生素A需求。接下来再看一组真实数据:据WHO估计,全球约33.3%的5岁以下儿童处于维生素A缺乏的风险中。我国14省市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高达50%以上,而6个月以下婴儿缺乏率高达80%,且农村高于城市。WHO数据显示,中国为维生素A中度缺乏地区。除了摄入不足外,还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因素:(1)长期摄入不足时导致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2)2岁以下婴幼儿生长速度快,对维生素A需要量相对较高。(3)母亲妊娠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等,均可造成维生素A缺乏。(4)膳食中缺乏动物性食物,贫困地区和素食儿童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5)感染状况下,维生素A利用率下降且排泄增加。(6)患腹泻、肝胆疾病时,肠道维生素A洗手利用不良,亦引起维生素A缺乏。我国对维生素A补充建议:2013年我国推出《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建议》,提出了维生素A缺乏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每日膳食补充维生素A,摄入量应达到推荐需要量,对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地区、以及患麻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可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二级预防:针对可疑病例,进一步进行维生素A缺乏诊断,可根据疾病程度增加维生素A摄入。那需要AD同补吗:维生素A与骨代谢存在密切关系,而维生素D亦是与骨代谢密不可分,故维生素A与维生素D在促进儿童骨骼健康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故:维生素A、D同补更适合婴幼儿。最后,大家再来看一下,预防剂量维生素A是安全的吗?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参考摄入量是一个相对较宽的范围,最推荐摄入量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之间都属于安全范围。目前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的合理摄入范围为1000-3000U/d,而中毒剂量为一次性摄入30万单位,或每天摄入5-10万单位,连续6个月。所以,目前市售的维生素AD制剂中含量是十分安全的,合理服用,家长不必担心中毒。

发布了文章

孩子头发少,缺什么呢?

营养门诊经常碰到咨询孩子头发问题的,什么头发少了、头发硬了、头发软了,主要是家长担心孩子是缺什么营养素了,那到底是不是呢,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香港卫生署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吧~孩子头发少,是不是缺钙?孩子头发的浓密多寡程度,是因人而异。很多家长误以为初生婴儿头发的生长与在母亲体内时的营养有关,或头发少等于缺钙。孩子头发稀少,并不是缺乏钙质,也不一定是缺乏营养。其实,头发由毛囊生长出来,最长的“生长期”可达二至三年。而幼儿的毛发一般较细、较短及颜色较浅。所以有些孩子到了一岁,头发仍然很稀疏。大部分孩子要到两三岁,头发才会逐渐浓密起来。孩子头发少,没问题吗?若孩子缺乏铁质、患有新陈代谢病或某些综合症,可能会引致头发稀少,但通常都会有其他病征,如牙齿、指甲、皮肤或生长指数(如身高、体重)出现问题等。倘若孩子只是纯粹头发较稀少但健康成长,没有其他征状,你可继续观察。如担心孩子的营养问题,请谘询营养师和医护人员的意见。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呢?除了枕后位置外,有惊险局部头发的脱落;过多的皮屑或脱发;家族中有先天性无体毛症和排汗问题等。PS:以上内容节选自香港卫生署儿童健康栏目。

发布了文章

婴儿过度哭吵的原因及对策

啼哭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一部分,也是临床常见现象。据统计,婴儿生后前三个月,约20%以啼哭或哭吵为主诉就诊。近年来,儿科医生饥饿心理学家评估后发现,啼哭过程对婴幼儿健康和情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大多数婴儿哭吵为良性过程,但过度哭吵会导致家长焦虑,甚至采取一些微信措施,如盲目使用镇静药,甚至导致“婴儿摇晃综合征”。定义:首先来看一下“过度哭吵”的定义:目前主要遵循Wessel提出的“3”法则:即婴儿1d哭吵3h以上,每周3d以上发作,并连续3周,持续3个月。根据婴儿哭吵的特征,可将其分成3中:1)正常;2)过度、由于不适或疾病引起;3)不明原因,婴儿肠绞痛属于这一类。原因:1、神经系统相关的影响因素:目前最能被接受的假说认为,过度哭吵与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例如出生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存在更加频繁的哭吵。同样,婴儿父母抑郁、早产、小于胎龄儿也是出生后第一个月过度哭吵的高危因素。2、生物钟系统:一些研究认为,生物钟调节失衡也与过度哭吵有关。生物钟由下丘脑调节,受睡眠时间、体温、进食和褪黑素的影响,在生后逐渐发展成熟。3、婴儿气质:婴儿气质也会影响啼哭。气质由个体应对刺激的反应类型、适应性能力(压力情况下冷静的能力)、以及活动水平等决定。部分南阳性气质的婴儿常敏感、易怒、反应激烈等。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婴儿啼哭,即使是易养型气质的婴儿,在家庭破裂环境中,如社会心理问题、家庭暴力等,也会出现过度啼哭。婴儿能敏锐觉察到看护人,尤其是母亲的状况,一项研究表示,孕期压力与婴儿出生前6个月过度啼哭密切相关。5、消化系统相关问题: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或者胃食管反流等也与婴儿哭闹相关。近些年一些研究也表示,婴儿肠道菌群变化也与过度哭吵相关,需进一步证实。临床干预措施:多数婴儿啼哭是良性的,95%自限,剩余5%有明确病因。临床管理中同样适用“3”法则:1)多数婴儿哭吵不适一种疾病;2)婴幼儿不会因此发生危险或其他状况;3)肠绞痛会自动停止,“宝宝也会逐渐学会应对肠绞痛”。部分患儿通过改变体位可改善啼哭症状:如将婴儿置于父母怀抱,或取俯卧位,用温布或用热水袋温暖婴儿腹部并进行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啼哭症状。一过性使用安慰奶嘴也可让婴儿安静,但长期使用效果还有待观察。有研究表示,将8周龄以内婴儿包裹起来,与对照组相比,啼哭明显变少。同样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也能有效减少42%的婴儿啼哭。还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氛围,也可缓解婴儿哭闹。益生菌用于缓解婴幼儿过度哭吵的疗效也颇具争议。

发布了文章

宝宝贫血是为啥?怎么办呢?

营养门诊来看病的宝宝中,发现贫血的很多,家长就会很担心,已经很注意喂养了,宝宝怎么还会贫血呢?还有就是觉得稍微低一点就低一点吧,应该没什么影响吧。其实婴幼儿贫血的原因很多,且贫血对孩子影响很大,今天就再次跟大家分享一下贫血的事情吧~怎么知道宝宝是否贫血对于是否贫血,一般需要关注血常规里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选项,如果降低,就考虑存在贫血。但是,不是只要这两项正常就没问题了,还有以下指标需要关注: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这几个指标可以帮助分析贫血的类型,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本次也主要讨论此类型贫血。另外,单独以上三项指标降低而血红蛋白不低的时候,虽然没有达到贫血程度,但已经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了,必须引起关注。宝宝为什么会铁缺乏呢(1)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肽、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可导致胎儿先天储铁减少。(2)铁摄入不足:母乳尽管铁吸收率高,但含铁量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是儿童铁缺乏的重要原因。(3)肠道铁吸收障碍:不合理饮食搭配和胃肠道疾病如腹泻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4)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婴儿和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快,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实物,易于发生铁缺乏。(5)铁丢失增多:任何部位的长期慢性失血,比如过敏、肠炎等长期便血。宝宝缺铁以及贫血有什么危害呢(1)血色素下降可导致重要脏器供氧不足,影响整体健康状态和重要脏器功能成熟。(2)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可影响宝宝运动能力,进而影响动作发育,年长儿可出现活动后易疲劳。(3)免疫功能下降:铁缺乏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反复感染。(4)影响智力发育:国内外均有资料显示,严重铁缺可导致智能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及心理行为异常。(5)消化道功能减退:导致患儿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6)对其他营养代谢的不利影响:铁缺乏儿童可能容易伴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和慢性铅中毒。怎么避免宝宝缺铁或者贫血呢(1)加强科普宣教,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2)孕妇适当补充铁剂,以增加胎儿对铁的利用,并增加生后铁的储存。(3)提倡母乳喂养,对于人工喂养婴儿,应选用强化铁的配方乳。(4)早产儿于生后2~4周开始补充铁剂,直至1周岁。(5)根据中华医学会建议,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为4~6个月龄,强化铁米粉被推荐为婴儿期第一种辅食。(6)幼儿与年长儿童应当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确保富含铁剂食物的摄入量。TIPS:为了及时发现贫血,我国《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尽可能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3~6个月检测)。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未添加富含铁的食物(生后9~12个月检测)。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如慢性疾病等,建议每年检查HB一次。

发布了文章

最新~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

2016年发表了新的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由来自世界各地代表11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共同完成。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重要内容营养性佝偻病的定义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异常、生长板和类骨质矿化障碍的一种疾病。营养性佝偻病的诊断佝偻病的诊断是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得出的,通过X线片确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为:25(OH)D、血清磷、血清钙和尿钙下降;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和尿磷升高。维生素D状况佝偻病是儿童持续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出现异常的后果。根据血清25(OH)D水平,共识把维生素D状况分为4个等级:充足:>50~250nmol/L;不足:30~50nmol/L;缺乏:<30nmol/L;中毒:>250nmol/L。相对于成人界值,儿童界值更低一下。共识强调,保持血清25(OH)D水平高于50nmol/L十分重要。当血清25(OH)D水平长期低于30nmol/L,有发展为营养性佝偻病的危险。钙营养状况分级根据膳食钙摄入量,将钙营养状况分为3种:缺乏:<300mg/d;不足:300~500mg/d;充足:>500mg/d。我国2013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钙摄入推荐量为0~6月200mg/d,6~12月 250mg/d。1~18岁98%人群钙推荐摄入量为600~1000mg/d。膳食钙缺乏是造成儿童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维生素D水平检测,目前尚无反映钙摄入量状况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因此,难以明确定义膳食钙缺乏。营养性佝偻病的治疗维生素D和钙,同时补充,疗程至少3个月。维生素D补充时,口服补充为首选方法。特殊情况下,可在医生监测下一次性大剂量注射维生素D。一般认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等效。任何一种疗法之后,都需要持续补充维生素D。营养性佝偻病的预防共识建议,无论何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均需补充维生素D 400IU/d;12月龄以上儿童至少需要维生素D 600IU/d。针对高危因素,采取主动阳光照射、维生素D补充、食物强化等策略提高维生素D摄入量。需要指出的是,黄色人种患皮肤癌几率远低于白色人种,所以我国提倡多晒太阳,评价户外活动时间1~2小时/天。发展中国家低钙饮食是导致营养性佝偻病的重要原因。提倡儿童天然食物补钙,乳品是最好钙源。

发布了文章

辅食喂养系列3-宝宝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呢?

宝宝不爱吃辅食是一个现象,引起这个现象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生理的“厌新”,或者是喂养困难。首先,需要正确对待“厌新”,婴儿出于自我保护,可能对新添加的食物表示拒绝叫“厌新”,这只是因为他还不熟悉新食物的味道,并不表示他不喜欢。除此之外,婴幼儿还常常表现出对熟悉食物(如乳类)的偏爱,对新口味、新口感恐惧、拒绝,严重者可能表现为恶心甚至呕吐。所以爸爸妈妈需要争取对待婴儿“厌新”问题,耐心反复多次的喂养,就会改变恐惧新食物的心理,通常情况下,一种新食物可能需要反复添加8-10次甚至十余次。喂养困难的原因包括:1、口腔功能的问题;2、疾病;3、活动过少;4、挑食偏食等饮食问题;5、环境或看护人变换。其中以口腔功能问题居多,占一半以上。口腔功能问题可能是口腔的过度敏感,口腔运动不协调,原因主要是环境强化所致。建议在辅食添加关键期,喂养人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使婴儿有机会反复尝试不同口味、不同质地的食物,对婴儿进食过程出现的反应不必过度关注和焦虑。挑食偏食原因主要是在婴儿期饮食单调,缺乏味觉刺激所致。经常变换食物,光谱味觉刺激,可减少偏食,还有社会、家庭习惯也可造成偏食。预防厌食首先应该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搭配饮食,使食物多样化;少吃零食,让胃肠道得到休息;轻松愉快进食。

发布了文章

母乳喂养系列3-母乳喂养的妈妈如何判断宝宝奶量是否充足?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1、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2、哺乳时,婴儿有节律的吸吮,并可以听见明显的吞咽声;3、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一到两次;4、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该在出生第3天消失;5、从出生第3天开始,婴儿每24消失应该排尿至少6次;6、出生后每24消失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大于一汤勺;7、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变4到10次。母乳喂养的妈妈,不需要将乳汁挤出来称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一般来讲,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5-6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能够吃饱。此外,还可以通过称量婴儿吃奶前后的体质量变化来判断。婴儿体格生长可以灵敏的反应他的喂养状况,可以通过检测生长发育,来判断婴儿较长一段时期的摄入情况。可以定期测身长、体质量、头围,标记在WHO儿童成长曲线上,只要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量足够。

发布了文章

辅食添加系列2-辅食添加的方法及顺序

辅食添加原则为:每次添加一种新事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宝宝辅食添加应该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性。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而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高达99%。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用小勺舀起少量迷糊放在婴儿一侧嘴角让其吮舔,切忌将小勺直接塞进婴儿嘴里,令其有窒息感,产生不良的进食体验。第一次添加只需尝试1小勺,第1天可以尝试1-2次。第2天视孩子的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如吃2小勺。观察2-3天,看孩子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孩子适应良好就可以再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在婴儿适应多种食物后可以混合喂养,如米粉伴蛋黄、肉泥蛋羹等。为保证母乳喂养,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先母乳喂养,婴儿半饱状态再喂辅食,满7月龄时,多数婴儿的辅食喂养可以单独一餐,随后过渡到辅食喂养与哺乳间隔的模式。每天母乳喂养4-6次,辅食喂养2-3次。 最先添加的辅食的强化铁的婴儿营养米粉、肉泥等,逐步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一般7-9月龄婴儿多为泥糊状,主要为尝试食物种类,可以选择谷薯类、常见肉类、应季新鲜叶菜和水果,逐渐过渡。到9个月时,进食带有颗粒的稠粥、烂面、肉末、碎菜、蛋、鱼、肝泥等。10-12月龄婴儿辅食质地继续加厚、加粗,带有一定颗粒,并尝试块状食物,此时已经出牙,可以咀嚼各种煮软的蔬菜、切细的肉类。建立平衡膳食基础的食物结构,保证谷类、蔬菜瓜果类 、鱼肉类、蛋类、豆制品类在每日2-3餐中尽量提供齐全。

发布了文章

母乳喂养系列2-产后第一天宝宝到底要吃多少奶?

说实话,初乳量很少,可能只有十几二十毫升,妈妈往往担心这么少的量对宝宝来说是否足够。 简单的答案是,初乳是足月健康宝宝所需要的唯一食品。 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只有玻璃球那么大,最多5-7毫升,一天奶量最多二三十毫升。 而研究发现,一天大的新生儿的胃并不会为了容纳更多奶量而伸展。由于新生儿的胃保持紧致状态,过多的母乳会被吐出,所以妈妈初乳的量正好是宝宝最初几顿食物所需的奶量。 到第三天的时候,新生儿的胃容量可以增加到一个大号玻璃球那么大,差不多二十毫升,到第七天,胃容量可能有乒乓球那么大,四五十毫升左右。 新生儿有的妈妈可能奶很少,初乳也基本没有,所以会着急给孩子加奶粉,其实大可不必。 婴儿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出生时体内会携带一定的能量储备,可以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以密切关注新生儿体质量变化,只要体质量下降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百分之七,就可以坚持纯母乳喂养。 PS:文章为本人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

发布了文章

母乳喂养系列--如何让宝宝吃上黄金初乳?

初乳指的是怀孕后期及产后4-5天内的乳汁,一般颜色微黄,质地略稠,蛋白质多而脂肪少。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婴儿早期免疫保护,十分适合新生儿生长,所以要尽可能吃上黄金初乳。 有的妈妈可能初乳略稀,觉得没有营养,这是错误观点。母乳中百分之八十多都是水分,质地稀稠跟母亲个人体质有关,并不显著影响母乳营养成分。 我国2016年发布的6月龄内母乳喂养指南指出,要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如果顺利分泌,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婴儿分娩后应尽快吸吮母亲乳头,刺激乳汁分泌并获得初乳。国内以及国际的母乳喂养指导建议越早吸吮越好,最好在生后半小时内开始,新生儿出生后就可以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双侧乳头各3-5分钟,一般可吸吮初乳数毫升。 如果可以的话,在生后最初几天,每24小时内哺乳8-12次,更多也可以,这样可以使孩子完全利用初乳的营养,并进一步刺激泌乳,产生充足的成输乳,为纯母乳喂养提供良好的开始。 PS:转载需联系本人。

发布了文章

辅食添加系列--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婴儿满6月龄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至少4个月大后再添加辅食,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营养学协会建议宝宝至少17周大时开始添加辅食,但是不要超过26周。 尽管年龄是决定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运动、神经和心理发育,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少许帮助就可以做起了,能靠坐稳; 2、孩子能够很好的控制头部和颈部运动; 3、推舌反射消失(一般是4至5个月大时); 4、宝宝自己能够把玩具或手放入嘴里; 5、对饭菜感兴趣,看到感兴趣的食物时会身体前倾及做张嘴的动作,用小勺触及口唇能张嘴、吸吮或者吞咽。 6、喂奶形成规律,喂奶间隔大约4小时,每日喂奶5次左右; 其他还有一些指标:唾液分泌量显著增加。频繁出现孩子咬奶头或奶嘴现象。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人工喂养的孩子奶量超过1000毫升仍显饥饿。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低体重儿达到6公斤,给足奶量体重仍不长。满足以上指标就可以添加辅食了,但是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最晚不能晚于8个月。 PS:以上内容归纳整理自中国营养学会《7-24月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转发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发布了文章

婴幼儿常见喂养不当

       婴幼儿期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体质发育和心理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期科学喂养和良好饮食行为的建立是预防儿童期营养性疾病发生的根本保证,同时对于成年后的饮食行为方式、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常见喂养不当包括:        过早纯人工喂养、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        过早以、粥类等为主食,米、粥等食物主要以淀粉为主,小于4个月婴儿消化道的淀粉酶相对不足,由于消化吸收不良,且过多的摄入淀粉,易导致“虚胖”或结构性营养不良;        奶粉冲调不当,其中包括奶粉冲调过稀、过稠、过少;        摄入营养比例失衡,常见为过早地摄入淀粉或在奶粉中添加葡萄糖、蔗糖等;        过多进食零食以致影响主食摄入;        过敏体质、乳糖不耐受等未能正确调整食物结构;        其他,如偏食、厌食、不明原因的进食减少等。

发布了文章

【专家共识】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

       营养是维持儿童基本新陈代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足,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与营养缺乏,至今仍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儿童发病与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营养不良包括消瘦和恶性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重叠性,且一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可伴有其他几种微量营养素缺乏。        儿童营养缺乏的常见病因:        1、长期营养素摄入不足:如单纯用粥、米糊、奶糕喂养,忽视蛋白质与脂肪的补充。        2、疾病的影响:如小儿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消化道畸形、寄生虫、长期发热等,由于疾病原因造成长期进食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消耗过大。        儿童营养缺乏的并发症(危害):        1、水电解质紊乱。        2、营养性贫血:因缺乏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        3、维生素缺乏症:常见维生素A、D、B、C的缺乏。        4、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激发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婴儿腹泻等。        5、低血糖: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        附表:        专家共识:        1、儿童营养不良常合并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不足。        2、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儿童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3、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不足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骨骼发育、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智力发育等。        4、合理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助于改善儿童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对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骨骼发育,以及改善儿童免疫功能等可能有益。        PS:文章内容部分节选自2014年中华医学会《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

发布了文章

缺铁的预防及监测

       上期告知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危害,这次就再说一下铁缺乏的预防。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加强科普宣教,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2)孕妇适当补充铁剂,以增加胎儿对铁的利用,并增加生后铁的储存。        (3)提倡母乳喂养,对于人工喂养婴儿,应选用强化铁的配方乳。        (4)早产儿于生后2~4周开始补充铁剂,直至1周岁。        (5)根据中华医学会建议,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为4~6个月龄,强化铁米粉被推荐为婴儿期第一种辅食。        (6)幼儿与年长儿童应当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确保富含铁剂食物的摄入量。        那怎么知道自己家宝贝是不是缺铁,以及怎么得知呢?        疾病筛查: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因此国内外均认定血红蛋白(Hb)测定是筛查儿童贫血最简单易行的指标。        根据我国《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尽可能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3~6个月检测)。        (2)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未添加富含铁的食物(生后9~12个月检测)。        (3)生后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生后9~12个月检测)。        (4)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Hb一次。        (5)青春期儿童,尤其女孩,应常规定期进行Hb检测。        但是,还是要强调一下,血红蛋白正常至少代表没有贫血,红细胞体积及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已经提示铁缺乏,需要补充铁剂。

发布了文章

“锌”的困惑

       关于补锌,近年来被广为推广,食欲不好、个子矮、拉肚子都要补锌,家长们也是云里雾里,那到底锌是怎么回事呢,自家宝宝会缺锌吗,需要怎么预防呢,今天就这些问题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首先什么是锌呢?        锌(zinc)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几乎参与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而且锌广泛分布于人体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锌主要在小肠吸收,所以存在急慢性腹泻的孩子需要注意补充锌元素。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缺锌呢?        目前锌缺乏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但是可依据孩子的表现、化验检查来综合判断。        首先,长期摄入肉食不足的是缺锌的高危因素。比如贫困地区、食欲差、挑食、偏食的宝宝。        其次,2岁以下婴幼儿,因生长快速,对锌需要量相对较高,也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吃饭不好,就更可能缺锌了。        再有,母亲妊娠期间缺锌、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等可由于胎儿期储备不足,而生后追赶性生长又更需要锌,造成婴儿早期出现锌缺乏。 2、宝宝缺锌的表现:        儿童锌缺乏可有生长迟缓、反复感染、轻微皮疹、食欲下降等。但这些表现都不特异,比较难与其他营养素缺乏相鉴别。但锌缺乏往往会伴随铁、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共同补充不会有什么坏处。而且《中国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指出,对于儿童生长迟缓,同时存在缺锌的高危因素者,可常规补充锌治疗,如症状好转,则可回顾性诊断为锌缺乏。        化验检查:        目前比较认可的是血清锌的检查,10岁以下儿童的血清锌水平正常值下限10.07umol/L。        而尿锌、发锌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证实。 3、锌缺乏怎么预防及治疗呢?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需强化锌的配方粉。        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食,需注意选择强化锌的婴儿食物,以及肉类、肝脏等动物性食物。        在腹泻时,积极补充水分的同时,WHO大力推荐补锌:6个月以下婴儿补充元素锌10mg/d;7个月-5岁者,补充锌元素20mg/d,持续10-14天。        另有专家提出,对存在锌缺乏高危因素的反复呼吸道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锌可促进疾病恢复。存在小肠疾病的如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各种因素导致的肠吸收不良也要补充锌元素哦。        治疗方面,如果明确为锌缺乏,则补充元素锌1mg/k.d,疗程1-2月。如果缺锌高危因素长期存在,则建议小剂量长期口服,即元素锌5-10mg/d。

发布了文章

【2016】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此为【2016】版膳食指南的序列        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以后至未满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经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学龄前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本膳食指南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5条关键推荐。 推荐一:规律进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规律就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        2、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强,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的进餐。        3、每天保证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及进餐环境。        4、控制进餐时间,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 最好在30分钟内完成。        5、让孩子自主使用筷、勺进餐,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培养信心和独立能力。 推荐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1、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除奶类及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分外,建议每天饮水量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        3、零食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尽量选择奶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推荐三: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1、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2、烹调方式宜选择蒸、煮、炖、煨等。        3、口味应清淡,尽量少用或不用味精等调味品,控制食盐用量,可选择天然新鲜香料(葱、蒜、洋葱、柠檬、醋等)和新鲜果蔬汁进行调味。 推荐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1、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        2、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        3、让儿童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摘菜,体会参与的乐趣。 推荐五: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1、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促进维生素D吸收。        2、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体育活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        3、每日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等的累积时间不超过2小时。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营养学会《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

发布了文章

【钙】要不要补?

       中国父母似乎总认为孩子缺钙,在婴幼儿期的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跟缺钙扯上关系,枕秃缺钙、多汗缺钙、睡觉不好缺钙、不长个缺钙……        下面咱们就看一看到底孩子缺不缺钙,需不需要补钙。        钙(calcium)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足量钙摄入对维持儿童、青少年正常的骨矿物含量、骨密度,达到骨量峰值,减少骨折和老年期骨质疏松风险至关重要。此外,钙离子还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如血液凝固,维持心脏、肌肉、神经正常兴奋性等。 什么情况是钙缺乏呢?        长期膳食钙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使肠道钙吸收不良是主要原因。2岁以下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因生长迅速,对钙需求量高。其中,婴儿期是一生中骨钙沉积比例最高的时期。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也容易引起缺钙。        然而,血钙水平不能用于判断人体钙营养状况。只有在极度钙缺乏时血钙水平才会略有下降。超声骨密度监测可以部分反映钙营养状况,但影响因素较多,且缺少儿童正常参考数据,故儿童骨密度减低及程度有待证实。 吃多少合适呢?        根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钙具体需要量如下: RNI:推荐摄入量,满足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水平。EAR:平均需要量,满足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水平。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即摄入量安全上限。 AI:因资料不足,参考健康婴儿母乳摄入中营养素含量制定的适宜摄入量。 那到底需要补钙吗?        首先,母乳中钙含量一般在30mg/100ml,如果半岁宝宝摄入母乳750~1000ml的话,那摄入的钙有225~300mg了,也就是说已经满足了。半岁后开始添加辅食,母乳摄入减少了也不用担心,添加钙强化食物可以了,如奶制品、豆制品、强化钙的米粉、配方奶粉等。        再看一看配方奶粉中钙含量,普通配方奶一般为50~60mg/100ml,特殊配方奶中钙含量甚至达到80~100mg/100ml,就是说每天摄入400ml配方奶,就可以摄入钙200mg以上了,轻轻松松就达标了吗。但是配方奶中钙吸收不如母乳好,所以建议相对多摄入一些。        对于儿童青少年,如果饮食均衡,每天保证肉蛋奶、豆制品摄入,更不用担心缺钙了。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因为辅食添加不正确,以及父母的溺爱或疏于管教,导致后期挑食、偏食、厌食,也可能导致摄入钙量不足,可适当补充钙。但是,还需要饮食行为及习惯的改善,不能一味补钙。        还有就是,钙主要在小肠吸收,其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所以首先维生素D充足才行。再次提醒广大父母,婴幼儿期间务必充足维生素D摄入,并保证户外活动。        PS:酒精、咖啡因、草酸、植酸等会妨碍钙吸收,应减少摄入。        此外,运动锻炼有利于骨骼钙沉积,所以要多锻炼哦。        最后,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哦!

发布了文章

【2016版】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自2016年5月,新的膳食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已经陆陆续续给大家介绍了6月龄内、7~24月龄、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今天就是本次指南最后一期了《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家长们好好收藏哦~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充足营养是学龄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基础,因此更需要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学龄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应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饮食的生活技能。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开展饮食教育。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学龄儿童消化系统容量和能力有限,一日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每天吃早餐,早餐要营养充足,午餐和晚餐要做到营养均衡、量适宜。要清淡饮食,减少外出就餐及快餐,少吃含能量、脂肪或含糖高的食物。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合理选择零食,充足饮水,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而经常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发生龋齿和超重肥胖的风险。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会影响学龄儿童营养素的摄入,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会摄入过多食物,增加消化道负担,增加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进而增加成年期慢性病的危险。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保证每天活动1小时,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身体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每天的活动要达到1小时以上。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减缓进食的发生和发展,充足、规律和多样的身体活动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PS: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营养学会《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发布了文章

【父母必读】宝宝腹泻的营养干预

       又到了宝宝腹泻的高峰季节,婴幼儿不外乎吃喝拉撒,这一拉,撒尿也少了,吃喝也不行了,精神也蔫儿了。所以腹泻宝宝的营养必须重视,今天就来说一说吧~ 脱水        婴幼儿腹泻很容易出现脱水,主要表现在尿少,泪少,皮肤干燥,口腔唾液减少,眼窝凹陷、前囟凹陷等,严重者无尿、无泪,四肢末梢凉。建议尽快找专业儿科医生面诊,评估孩子有无脱水及脱水程度。        对于无脱水的宝宝,需要增加饮水或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促进腹泻恢复。        轻中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ORS),重度脱水必须在医院进行静脉补充,待病情好转后尽快经口补充。 禁食?        腹泻期间不应禁食,除非腹泻早期存在剧烈呕吐的宝宝,可以适当短期禁食,无脱水或轻度脱水宝宝可以继续喂养,中重度脱水宝宝待脱水纠正后尽快继续喂养,可以促进肠道恢复。但继续喂养的量和质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来定。        一般情况下,母乳宝宝应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腹泻1周后没有好转,患儿宝宝出现了乳糖不耐受,可加用乳糖酶制剂,或转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        小于6个月的人工喂养宝宝,或6个月以上以乳类为主要膳食的宝宝,可直接转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        6个月以上以辅食为主要膳食的婴儿,可继续已经习惯的食物喂养。如粥、面条、烂饭等。但不应选择高脂高糖高纤维的食物,且不应添加新的辅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餐次。 补锌!!        目前国内外腹泻指南均推荐腹泻患儿需要补锌。因为锌对肠粘膜恢复是必需的营养物质。补锌能够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还能减少腹泻复发的频率呢。所以一定要补锌!补锌!补锌!        WHO推荐,腹泻宝宝能进食后即开始补锌治疗,6个月以下宝宝需要每天补充锌元素10mg,6个月以上宝宝需要补充锌元素20mg,持续10-14d。 其他还有啥?        因为腹泻,宝宝排便次数增加,肛门不断被刺激,建议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最好用干净的棉尿布,防止肛周感染。        护理宝宝前后要反复清洗双手,孩子食用的餐具、水杯、奶瓶、奶嘴等都要每天煮沸消毒。 声明:发表文章为本人原创,转载需告知本人并注明出处,谢谢!

努力加载中

关注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