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责备少年无语对;父母予尊重少年笑意浓-闵宝权
2018年07月18日 【健康号】 闵宝权     阅读 8279

——记一少年的两次心理疏导详情

门诊助理大津秀女记录和整理

一、少年幽幽无语对,只因无奈面诸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10.06.28傍晚,在神内科29诊室,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心理疏导开始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初三少年子云(化名),他因间断头晕八年而来就诊。少年的学习成绩近一年直线下降,子云的性格内向,从小不愿与人过多的交流,并与父母的互动有些问题。妈妈愤愤地讲,她经常给儿子讲道理,子云常常象木头似的,沉默以对。闵大夫笑了一笑,说我要是你们的儿子,估计我也大致要如此应对的了。

最近子云的学习名次下降很明显,子云又更显蔫蔫的,爸妈干着急,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所以赶紧来找医生帮帮忙。

在问及病史,并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闵大夫针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当天由孩子父母配合,给子云做了心理疏导。

子云表情呆滞地坐在椅子上,闵大夫问一句,他答一句,声音很小。看着儿子低垂的眼,父母在一旁沉默不语,一脸凝重。

闵大夫问子云:“平常与同学交往多吗?好朋友有没有?”

“也交往,好朋友不多。”

“平常同学间过生日会互相请吗?你会参加吗?”

子云答:“有请的,但我不参加。”

“那你生日怎么过?”闵大夫问道。

“在家里,吃蛋糕。忙的时候就不过。”

“如果你有关系不错的同学过生日请你,你怎么办?”

“不去。”子龙抬头看了一眼妈妈,“妈妈不让去。”

“嗯。”闵大夫看子龙有些紧张,缓解道,“很多想法你不善于说,但即使说了,妈妈也不给你机会体验的,总是怕这怕那的。我小时家里非常穷,我记得我小时候爸爸妈妈不过生日,但给我煮个鸡蛋我们就非常知足了,到我的女儿这,现在她四岁,好像城市里都过,就也给她买蛋糕过生日了。我同学们的孩子过生日,大多也邀请同学们一起过的,有时上肯德基麦当劳什么的。”

[场景设计:一家三口,诊室就是孩子的房间,闵大夫带领一家回忆某些在家里发生事情的场景,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帮助清醒认识,解决问题。]

(第一次扮演)

闵大夫介绍道:“现在咱们做一个模拟,孩子就坐在这,父母站起来,以姿态和跟孩子的距离代表你们的亲密关系。”

话毕,妈妈就站到孩子的旁边,亲密地搂着孩子的脖子。

“平常也是这样的吗?或者说不都是这样的?”闵大夫引入。

妈妈的手从孩子肩上移开:“生气的时候就指责,一件事就反复的说。”

“你感觉,你在生气啊指责啊的时候,孩子在做什么?”

“心烦呗,不说话低着头。”妈妈道。

闵大夫继续问:“爸爸在干什么?”

“我就劝她不要过分这样”爸爸回答。

妈妈承认:“他经常劝我。”

闵大夫问子云:“告诉我,哪件事让妈妈生气过?”

“就是有一次,第二天考试,之前晚上还看漫画。”

闵大夫让子云把病历本当成漫画书拿在手里:“子云,现在咱们回到当天晚上的情景,这间诊室就是你的卧室,咱们开始模拟当晚的情景。当时妈妈怎么做的?”闵大夫的目光转移到妈妈身上。

妈妈直接推门而入,子云赶紧把漫画书藏了起来,还是被妈妈逮个正着。妈妈内心的话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顿时回到了当晚的状态,冲子云嚷道:“明天考试了你还看课外书!你还想不想念了,花钱给你上补习班,你以后打算干吗!你说你浪费时间,还要咋做!你晚饭的时候看三国还不够吗,还看课外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你还上不上了!说话啊!你还上不上了!你考个三十分,二十分有啥意义。你这不吃那不吃,我养你啥用?”

闵大夫在一旁提示子云,让其把当时说给妈妈的,或者是当时没说可是心里想要表达的说出。

子云怯怯的没敢言语,闵大夫再次给予鼓励。子云微微抬起扎在双臂里低沉的脑袋,嘟囔道:“我就是稍微娱乐娱乐。”

妈妈一声长叹:“子云上小学还好,初一到下半学期就不行了,到初二就完了。后来初一行补习班。没及格回家撒谎说及格了,这不,到考试了还看闲书呢。”

听妈妈说到这,泪水顺着子云清秀的面庞缓缓淌下。

“在我咨询师看来,许多事其实没有对错之分。你可以把所想的说出来,呆会我也会让妈妈明白她做的。”闵大夫问,“愿不愿意跟妈妈换角色?你来扮演妈妈?”

“不。”

闵大夫问爸爸:“如果你在旁边会怎么说?”

爸爸转身对妈妈,但是目光游移不肯直视妈妈:“快睡觉了,别说了,耽误孩子学习时间。”

“你倒是说话啊!我一说话你就不说了!” 妈妈冲着子云,顿时泪如雨下,又转向大家,“我家在五楼,爬楼梯他都不让我拿重东西!为什么还让我着这个急啊!我工作没时间回来,晚上也累了,也不想说那些话,他的事我也很少问,晚上做饭做家务,多少事都是我一个人干,他爸从来没管过孩子,都是我操心。”

(图1 模拟场景:妈妈气得鼻歪歪 爸爸甩手站一旁 嗖嗖凉风心中过 只得幽幽无语对)

儿子用眼角看到妈妈激动的样子,便递上餐巾纸(在闵大夫的示意后)。

妈妈擦拭了眼泪后,继续把心中的苦闷一吐而尽:“什么都是我干,家务什么的,我没有这耐心了。外面打工,顺心不顺心的都有,哪有耐心对孩子啊。小学我还能辅导,到后来功课辅导不了了,我就报班。孩子的学习下滑,他对我的意见大了,反倒经常抱怨我没把儿子管好,我冤不冤啊!?”

闵大夫说:“妈妈打工也不容易,忍受了太多。妈妈希望儿子重复你的道路吗?”

妈妈答:“当然不希望啊!希望他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前途啊!”

闵大夫把手搭在子云肩上:“孩子的意见这边也有。他就算是努力学习了,成绩也可能是中等,妈妈可能还是不满意啊。”

“努力就好,多少名无所谓。但是他没有学习计划。”妈妈说。

闵大夫问爸爸:“你怎么想的?”

“我平常在家时间少,孩子内向。老婆脾气大。”爸爸冲妈妈说,“以后对孩子别冲动,他犯错你也要讲道理嘛。”

妈妈一下急了“你为啥不教育啊?教育不好都怪我。你一回来电视就开着,声音大了也不管,从来没看过孩子的作业,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你这当爸的也有责任!”

爸爸语气有点退缩了:“我只是劝你别激动,有时候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闵大夫对爸爸:“比如看电视声音啊,看作业啊,你还没正面回答呢。”

爸爸说:“是有。但我很忙。”

妈妈说:“我觉得我特委屈。”她擦了一把泪。

爸爸看着妈妈说道:“生活中付出最多的就是你,但你常冲动,于事无补的,而且对孩子也造成伤害。大人对孩子严厉,不分青红皂白,这样就过分了,对咱家的每个人都是伤害。这些伤害是你未必能意识到的。你为家里付出太多了,但收获未必与付出成正比。随后咱们要多交流,帮助孩子把病看好。”

闵大夫问:“男人一般比较理性,女人比较感性。妈妈,此时你心中有什么感觉?”

“他总是怨我,我的付出都错了。”

闵大夫追问:“你的感受?你当下的感受?”

“委屈,无奈。”

“看着你爱人说。”

妈妈看着爸爸:“你总是不考虑我,多少地方都是我的不对,都怪在我的身上,从来不说一句好听的话,没一句话向着我,都是指责。”

这时候闵大夫转身写了一张纸条单独给爸爸看(上面写着“安慰”和“理解”),并且对他说:“你现在,只能按照我纸条上写的做。”

爸爸沉思片刻,对妈妈说:“你受苦太多了!还有好多我做不到位的,我也想尽力啊!平时我理解你是家里最辛苦的,我不在家的时候都是你在做,我在外面很忙,你做了太多太多了,全家都靠你了,你很辛苦,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你在教育,也帮我分担忧愁了。”

闵大夫提示爸爸:“说,我非常感谢你,老婆。”

“我真的非常感谢你。”爸爸的声音颤抖了。

闵大夫又写了一张一条给爸爸(上面写着“不用语言,用肢体语言”):“现在按我写的去做,一个大男人此时应该怎么去做?!”

爸爸一把搂住妈妈,妈妈泪流满面,放下了刚才的愤怒和委屈,和爱人深深的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我在旁边记录,我的眼睛都湿润了,太感人了!事后闵大夫说,他当时也大受感动。子云也默默的在旁边流泪)

场面很安静,过了片刻,闵大夫面带微笑地说:“如果这部分属于理解安慰的话,当老公的平时心里面即使有,也不会说,不习惯说的。你的职责中,外出工作是一部分,那另一部分呢?要对家庭多关心,关心孩子。也要关心妻子的,她常有情绪,她也着急,对孩子也不好。虽养家也辛苦,但是妻子也需要安慰,她承担的太多,唯恐教不好孩子交不了差。无论教育的好坏,心是好的。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另说,你的方式也要改啊,要相互理解。同样道理,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夫妻的期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在学习状态,当妈妈的难受,他当爸爸也难受啊!一难受着急,他的语气难免就走样了,妻子也要给予理解!总之不要相互抱怨指责,要相互理解和宽容,一起寻找问题根源,寻找解决之道。”

[场景设计:让父母把手压在孩子身上,用力加压,再让父母轮流更换角色,体会在很大压力下,完成目标的难度比正常情况下要高,如同学习一样。]

(压力游戏)

接下来,闵大夫引导孩子蹲在地上,父母的手压在他的肩上。摆好位置后说:“爸爸妈妈用你们的手压在孩子身上,无论他承受不承受的了,都要用力压他。儿子如果承受不了就说出来,重不重把感觉说出来,这都是父辈对你的期望。”

(图2模拟场景:父母殷殷期望重,年少身躯不堪压)

子云小声说:“我感觉压力很大。”

闵大夫说道:“大声说出来!”

“我感觉压力很大。”子云比前一次有力。

“再大声一点!喊出来!”

“我感觉压力很大!”

“喊出来!把你的感觉大声喊出来!”

子云大声喊:“我感觉压力很大!”

“再大声喊出来!”

(图3模拟场景:胸中充满一团火 试图挣脱父母压 不在沉默中爆发,定在重压中沉沦)

子云几乎声嘶力竭:“我感觉压力很大!”然后便奋力挣脱了父母的加压,站了起来,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喘着大气。

闵大夫遂引导子云坐下来后:“深呼吸,慢慢吸气,沉浸在这种感觉之中,就像平常的压力一样,你也知道他们的好意,你也想努力,你知道怎么做,但又不能说,父母很累,但你很小,你刚才弱小的身躯承担了太多,这么多的东西只能自己承担,就像爬山一样,背上有这么多东西,能轻松前行吗?”

沉重的压力之下,少年低垂脸颊,无语以对。

面对苦苦支撑的妈妈,和在外忙碌的父亲,他内心不知积压了多少愿望去改变现状,可却如此无力。重压下的双肩多想卸下担子,举步维艰,就连轻轻松松能达到的目标,也被无以复加了的负担沉压在身。

等子云的情绪慢慢平稳后,闵大夫让妈妈蹲在地上,爸爸和儿子把手压在她的肩上,用力压。

闵大夫问妈妈:“现在什么感觉?”

“压力大。”

“好。”闵大夫在妈妈前面两米的距离放了一个水瓶,“现在这么大的压力,你要过去,拿到那个水瓶,看看能不能做到。”

爸爸和儿子用尽力气压住妈妈,妈妈奋力挣脱,但无论如何都过不去。妈妈皱着眉头:“我过不去啊。”

闵大夫说:“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压着你,你要过去拿到它。平常你很轻松就能拿到的,但是现在压力太大了,你要抵抗外界压力和干扰后才能勉强做到。妈妈要努力啊,继续争取。”

妈妈举步维艰,伸出手努力够瓶子,一番抗争和努力后终于把瓶子拿到手了。

“平常很小的事情,迈一步就能拿到,但压力太大时,做成一件小事都太困难了。”闵大夫感叹完后,让爸爸做。

爸爸蹲在地上,妈妈和儿子压着他的肩膀。

“因为是男同志,所以要加点难度。”闵大夫在爸爸和水瓶之间放了一把椅子,“你把球都仍给了别人,去,前面那个瓶子就是学习,多简单啊,去把它摆平。”

爸爸挣扎着绕过椅子,却被儿子和爱人紧紧压住,半天都没绕过去,他喊道:“我怎么过不去啊,不,我要过去——”随后,便一把迈过了椅子,拿到了水瓶。结束后,亦是大汗淋漓。

……

闵大夫问子云:“学习挺困难,想放弃吗?”

“是挺难的,但不想放弃。”

“父母骂你时,为何不回答?”闵大夫转向父母,“我理解他,你们俩常吵架,互相指责,他一个小孩,无力改变你们,他只能不说。大人动不动就指责他,这不好那不满意,你们劈头盖脑的诘难,他如何回答?回答什么啊?许多压力是他不能承受的,无力承担的,只能沉默以对。妈妈也有很多委屈什么的,妈妈把过多的压力传递给了孩子,那是他不该承担的。他能有个好环境,好心情来学习吗?”

[场景设计:重复第一次扮演的场景]

(第二次扮演)

刚才子云和爸爸妈妈都体验了一下压力。闵大夫现在引导他们回到那天晚上,子云看漫画书时的情景。

闵大夫让儿子来扮演妈妈,从门外走来,推门而入,妈妈来饰演儿子,坐在那里手拿漫画。

儿子饰妈妈:“怎么快考试了还看书!”

妈妈饰儿子:“我娱乐娱乐。”

儿子饰妈妈:“都该睡了,你怎么回事啊,你怎么还看这个!你怎么不说话!你还想不想念书了!你知不知道供你上学多不容易啊!你爸也不管你!”

闵大夫问妈妈:“此时你扮演孩子,你处在孩子的角色上为何不说话呢?”

妈妈答道:“烦啊,能说什么?”

闵大夫问:“为什么不回应?”

妈妈说:“我没的说。”

闵大夫说:“整个过程中,你就是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从细节来看,你的感受可以告诉我吗?”

妈妈:“就是直接推门进来了,害怕。”

“对,想把书藏起来,也不及了。”

妈妈苦笑了一下。

(第三次扮演)

接下来,闵大夫让他们再次扮演。只是扮演妈妈的儿子需要敲门,征得同意后方可进入。

妈妈饰儿子,听到了敲门声后,从容藏起了漫画,然后:“请进。”

儿子饰妈妈:“明天还上学呢,早点睡吧。”

妈妈饰儿子:“好的,我马上睡的。妈妈您也早点睡吧。”

简短的两句话后,闵大夫说:“比较一下两个的结果。反正漫画也看了,是这样孩子容易睡着些,还是别的?如果这时候妈妈大加指责一顿,哪个好?”

妈妈饰儿子:“当然是刚才这样好些。”

(第四次扮演)

儿子饰妈妈,敲门后经同意进来。

闵大夫提示扮演儿子的妈妈不要藏正在看的漫画。

儿子饰妈妈:“马上考试了,快睡吧,等考完试再看。”

闵大夫打断道:“妈妈现在什么心情?你现在是儿子,听到妈妈这么说你什么感觉?”

“轻松。”妈妈说,“还有点愧疚。”

“这是轻松的,因为你的包容。让他有私人空间是必须的。你尊重他了,他是感觉的到的。你的包容和体谅让他感觉到了愧疚,他反而要默默告诫自己下次别这么做了。父母往往喜欢把孩子剥的体无完肤,多给孩子理解包容,孩子会感恩啊。”闵大夫转向子云,“妈妈的转变让你轻松了很多吧!”

“恩!”子云痛快地。

闵大夫:“给孩子尊重,其实就是给他自己成长的机会,好多父母其实明白不了最简单的道理,管得太多,方法也欠考量。所谓尊重,要从生活点滴和细节开始,妈妈能答应今后进子云的房间务必要先敲门吗?”

“没问题的。”

闵大夫:“妈妈确是明白人啊!我愿给妈妈表扬啊!给明白人打交道,我心里也痛快啊!”

(闵大夫评论:不管什么情形,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包容和尊重的。人要有感恩之心。但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的父母面上确实很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动辄就把大人对孩子的好挂在嘴边,惟恐孩子不知道,不会感恩什么的,最终这也会适得其反的。)

二、宽容尊重父母予,云开雾散少年笑

10.07.01上午,闵大夫给子云一家做了第二次心理疏导,时间一小时。

第一次疏导以后,子云和妈妈分别写了感想(见附录1和附录2),从感想上看,上一次疏导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妈妈反应,当时孩子走出门诊大楼,心情和表情大为改变,次日上午起床后表情一直很好,话语也增多了。根据其认识到的问题和体会,今天闵大夫首先安排了一场纸条游戏。

[场景设计:各种纸条上分别写上一种能力和现实状况,让其根据条件分数次排序和选取。]

让子云从重要的到次要的顺序排列。男孩经过了一番深思后,排列如下(第一次排序)

持续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毅力—善良—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刻苦—生理健康—大学学历—爱好—思维能力—很多财富

看过子云排序后,闵大夫说:“你现在的生理是健康的,但如果不健康呢?其他的不就没有了吗,所以生理健康是始终最重要的。”

子云点头表示认同,闵大夫继续说:“这个游戏也是对你思维的训练。思维能力是什么?是做事要能分清楚轻重缓急,能抓着重点。今天,要提前让你感知些人生的某些东西。”

再反复看子云的排序,闵大夫说:“总体来说不错。”

“现在你在所有的里面,抽掉一个,是最不重要的。然后依次拿掉你认为不重要的,最后留下的是你认为最重要的。”闵大夫看了子云一眼,“现在开始拿吧。”

下列是按子云依次拿掉的顺序(第二次排序)

大学学历—思维能力—很多财富—持续学习能力—刻苦—生理健康—爱好—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毅力—心理健康—善良

“大学学历是最靠后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善良是本性,其实也很重要。” 闵大夫说,“现在你其实已经拥有生理健康的,在其他的里面选两个,让你可在社会上生存,你选择哪两个?”

子云选择(第三次排序)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毅力。

“毅力何解?”闵大夫问。

“不放弃。”

闵大夫问:“人及关系协调能力包括什么?与父母沟通算不算?其实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就是跟所有跟你打交道的人和事都算。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你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还可以。”子云模棱两可。

“但上次你们的争执,子云很难受,但无力去协调和摆平的。想把父母的关系弄好,但毕竟是小孩嘛。现在担子不要过早压在他的身上。”闵大夫跟爸爸妈妈说完,又冲子云,“人际关系不错,能说会道?还是老好人?但是心理也不健康,也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隐含的条件就是心理要健康。而毅力隐含的条件是要有持续学习的动机和刻苦。”

“是的。”显然这个环节让子云感触颇多。

“你再选,有了生理健康,再选两个可以在社会上生存,你选什么?”

子云选择(第四次排序)

善良、很多财富。

闵大夫说:“选财富,是仅存在于游戏之中,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平民,没有飞来横财的。财富的积累要靠长期的努力和辛苦的。这游戏是最终让你明白有什么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你的选择都有些偏牵强啊。一个人需要什么能力?无论怎么选,大学学历都没有被你选到到,这是为什么?”

“它只是一张纸,没有现实的。”子云答道,“光凭一张文凭没有真正的学识和能力,在现实中生存也不行的。”

闵大夫介绍自己亲眼目睹的案例:“一个北大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留北京某大医院了,工作半年后辞职了(问其真正喜欢干什么,他说他不知道),其后2年内大致在7-8家公司工作过,保险、推销仪器、推销药品、家教等等。没一个超过半年的。吃不了体力和心智方面的苦,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碰到难对付的客户无法应对。现在彻底闲赋在家。给爱人讲,他相信今后他一定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给我讲,他每天也学习啊,也想进步的,他说他正想创立一个新的学科系统把现代的科学颠覆。也同时看中医书,要把中医推进100年等等。虚谈远大的抱负—自尊心的遮羞布而已,但结果必定失败,原因是什么呢?缺少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质里面缺乏的东西太多(家里独子,爸妈很宠爱啊!很骄傲啊,初中高中一直班里数一数二的,当年高考全省理科前15名)。这时候,学历和学习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和其父母听的很入神,闵大夫说:“这游戏里要挑最重要的,无一例外大学学历都不会被涉及到。子龙还是对现实有一定清醒的认识的。我再举我表弟的例子,他小学都没毕业,书本的学习能力确实教差,但是人际协调能力超强,而且有持续学习(向社会学习)的能力,有毅力,刻苦,心胸很宽,为人热情、宽容带人,经商虽艰难,现在资产早过千万了。而我有高学历,也有人际协调能力和毅力什么的。我们都是相对成功的,我属于正统的学习成功的例子,表弟是另一个极端方向上成功的例子(没学历,小时在多数人眼里肯定是将来没出息的)。所以现在我可以发展爱好,比如心理就是我的爱好。有了大学学历最好不过了,是找好工作的敲门砖啊,一个少年,该学习是不能尽力把学习搞好,今后能干好其他事的可能性要大打折扣的。回过头来,你现在的任务是什么?”

“学习”子云斩钉截铁。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协调、思维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等都不是凭空而来,学习也是为了拥有这些能力的。”闵大夫说,“学习压力大,但是学习就是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人生本来就是个训练和成长过程嘛。善良的品质的天生有一部分的,人之初性无所善恶。善良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招人喜欢,重要的是如何整合这些能力。你这次又为什么找我看病呢?”

“心理问题。”

“在昨天的游戏中,关键的连结是什么?是不是明显与学习有关?妈妈又为何着急呢?关心你的学习无形给了你很大压力,就是为了让你上大学罢了。”闵大夫道,“盯着大学学历,但在其他地方潜伏了很多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即使靠高智力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未必能干好,或者能良好适应各种环境。这些我当医生的,看见成人们的例子太多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后来要面临的问题多多的(好多家长难明了此中厉害关系的)。要是其他能力都具备,纵观人生,现在班上第一名还是第二名重要吗?到是和家庭啊学校的关系沟通流畅是当前最重要的。........,而思维能力中,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

妈妈慢慢地走到孩子身边,拉着他的手。

“妈妈说以后如何在细节上形式上做呢?”闵大夫问。

“尊重。”

“好,尤其是私人空间,时间自由,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闵大夫问子云,“男子汉自己说,以后该如何做呢?”

子云回答:“做事认真,干什么都不应付。”

“对。男子汉要对自己负责。我把外面的压力给他撤掉,他也原意努力成长,我没有替他出主意,而是他自己说的。咨询在于引导他,让他自己领悟,你们要信任他,尊重他,激发他自己的学习动力。他只要80%的精力用在学习了,其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成了。他也需要放松和娱乐嘛!” 闵大夫说,“对儿子来说,你还未成年,父母有监督的责任,你原意让他们100%放手吗?”

“我想……80%。”子云回答。

另外,如果你太放任自己的时候,爸爸妈妈提醒你,你又该不该听?”

“要听。”子云的流畅地回答,语气中透露着坦然。

“看来,不是孩子不愿让家长管,只是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尊重啊!”

人生犹如接力赛,人生的诸多元素少年未经世事,不曾直面。了然于眼前后,思索的征程在此展开。

一场戏连着另一场戏,串成人生。简单的游戏,轻松帮这个家庭减压。希望这少年幽幽无语对,只因无奈面诸诘的局面慢慢好转。

[场景设计:就在此时的神内科诊室]

闵大夫看了一眼诊室的桌子,上面的化验单、挂号条和笔纸凌乱不堪,他对子云说:“你现在把桌子给我收拾一下。”

子云有条不紊地整理完了桌子。

“爸爸妈妈说,刚才这个过程中,对子云的不满意是什么。”闵大夫问道。

“还是乱,归类不好。”爸爸说。

“不利落,应该把东西都放到一个角上,而不是把整个桌子上都铺满。”妈妈说,“这个赖我,我怕他学习分神,都是我帮他收拾桌子,他都不会收拾了。”

随后,妈妈让子云再重新收拾一次。

“儿子又整理了一次。”闵大夫分别给爸爸妈妈纸笔,并说,“现在你们把在这个过程中给儿子的赞美写在上面。”

爸爸写下的话:行动快。分类明确。听到批评后能虚心改正。

妈妈写下的话:自己动手做了。对做的不好的地方能重新做。能接受意见。整理的时候知道分类。

闵大夫又让父母分别把写下的话念给孩子听。子云又低下了头,这时他是害羞的。

(图4 老子夸儿子,儿子还一下没转过神来)

“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闵大夫说,“子云是个本质善良的孩子,你们做父母的应该欣慰才是。好该做游戏的结尾部分了”

现在一家三口的脸上愁霾散尽。闵大夫让父母轮流到诊室外,再进来,不需说话,用肢体语言对儿子来表示赞美,爸爸刚用过的招,妈妈不能重复,反之也然。

子云坐在诊室里,妈妈在一旁。听到爸爸的敲门声,子云说:“请进”。爸爸走到儿子面前,摆弄了刚刚儿子整理的桌子一下,然后欣然拍了子龙的肩膀,遂伸出大拇指,抿着嘴唇,多少言语化作微笑,凝结在大拇指尖上。

妈妈出去,再敲门进来,温柔地用粗糙的双手爱抚爱子的脸庞,她与儿子四目凝视,那蕴含着母爱的神情,想必是儿子最大的依靠。然后像对婴孩一样拍着他的头,子龙傻笑着,像小时候一样享受这个过程。

(图5 妈妈带着欣赏的眼光抚摸儿子的头,儿子心中渐渐光明和温暖起来)

妈妈一笑,闪到一旁。爸爸又走出去,再次敲门进来,显然是不知还能用何种方式,左右张望以后,握起了一个大拳头,那样的有力,然后把儿子拥入怀中,拍着儿子的背,那是父亲最深沉的爱。

妈妈敲门进来,露出玩耍的灿烂笑容,自己的手牵着儿子的双手,上下摇摆,左右晃动。大爱无言,何须他语。

……

闵大夫把爸爸妈妈叫道门外,子云不知要策划何等“阴谋”,顿觉不安。闵大夫回到诊室,让子龙站在那里,闭上眼睛。等待中,疑惑,忐忑.......。

数秒钟后,爸爸妈妈进来,二人开心地抱住儿子的身体,把他举离地面……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爸爸的手拥紧妻儿,妈妈眼中汤着热泪,儿子终于灿烂的笑了。

(  图6一边一个暖太阳 照得心里亮堂堂 宽容尊重父母赠 云开雾散喜欢颜)

至爱如涛声一样柔软而有力,短短几个进出,被搁置了好久好久的亲密重新展现在三人的肢体互动中。

或许指责是因为付出的太多,或许愤怒更带着期盼。往往越亲近的人省略的就越多,往往不满不能表达出来,也就无法将爱尽到极致。

此时,闵大夫用浅催眠引导他们:“你现在非常的放松,非常的舒适。一家三口来到了一片辽阔的草地上,清风非常凉爽,你们一家相拥在一起。阳光照在你们的身上,非常温暖,感受这种自然的力量,体会与家人在一起的愉悦,此刻你是快乐的……”

局面的开朗,和源源不断注入的亲情之爱,将是如大地般最坚实的支持,让少年克服疾病的困扰,并有能量去面对今后人生的挑战。

本性的善良,内心的自信,求学若渴和攀登的意志,谁人都替代不了。可能有段时间是被压抑笼罩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被带出水面后,阴霾渐消,春风吹拂,阳光普照。

可谓:宽容尊重父母予,云开雾散少年笑。

第一次心理疏导后,闵大夫给子云和爸爸妈妈留的家庭作业,写观后感。爸爸偷懒没写。争得他们同意后,将原文照搬如下:

附录1

今天在医院里我了解了妈妈的苦衷,知道了她平时在单位里非常劳累,非常辛苦,到了家之后对我自然也没什么耐性了,常常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大发雷霆。我总是感到很无奈,由于性格的关系吧!我老是把一肚子的委屈憋在心里,不发泄出去,久而久之就把气带到了头上从而产生了头晕的状况。

今天通过大夫的开导和调解,我明白了:妈妈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过程如何,出发点都是好的。所以我不能什么事都老从自己为中心,这样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现在我就在想,妈妈在骂我的同时,她自己的心情呢?一定会比我更加搞糟吧!

从现在开始我要改变状态,有什么事多和别人交谈,有什么委屈就向别人倾诉,把自己的不愉快通通发泄出来,也要多体谅父母,理解他们,让大家都高高兴兴的。

十分感谢医生的引导和教育,真的非常感谢!

子云

2010年6月29日

附录2

今天上午通过闵大夫对我们进行的心理治疗,给我的触动很大,以前总认为对孩子的压力教育,是对孩子的爱,真是想不到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回想以前,老是认为孩子小,犯了错要多吵几遍,不然记不住,通过游戏,体会到这样做的后果,不但让孩子厌烦家长,丧失自尊,事情自信,而且处处小心翼翼,怕犯错,越来越胆怯,长期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仔细想想,孩子长这么大,在别人看来很优秀,不少老师也称赞子云是从家教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这本来应该是我的骄傲。可我呢,却对这些不屑一顾,却常常把自己的坏情绪坏心情带回家撒到孩子身上,其实有时候孩子根本没有错。我很后悔,也很自责,感觉对不起孩子,让他幼小的心灵承受了那么多委屈,让他一直生活在压抑中,没有安全感,让他对外关闭了自己的心。我非常感谢闵大夫,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回家以后,我要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谈心,多多交流,多看他们的优点,多鼓励,慢慢地敲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我相信,两年之后我会带这健康快乐的子云再次来到北京,看望我们全家的恩人——闵宝权医生。

子云妈妈

10.06.29

【注:文中附录及照片(照片已做技术处理),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本文中使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精神科
神经内科的各种疑难杂症: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