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甘草平和之王
2017年08月31日 【健康号】 甘草养生     阅读 12624

炙甘草其味甘,其色黄,是禀坤土之气最重最全的一味药物。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甘草它长什么样儿?下图



这明明是白花呀,哪里是草?


没错儿!这就是甘草,会开白花儿的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便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中草药 - 甘草,所以,我们看到的白花是它的花,真的可以使用的是它的根和茎。甘草主要生长于干旱的荒漠草原里,它喜干燥、耐寒,地下的根茎非常发达,是一种很好的固沙植物。



古时候,有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外出看病时,给弟子留下几包预先开好的药,以应付前来看病的人。没想到登门看病的人很多,留下的药很快用完。弟子只好把院中烧饭的干柴切碎装成包,这种干柴嚼起来有一种甜味,弟子认为可以冒充成药。出乎意料,那些病人吃了这些带甜味的干柴,病都好了。这些病人中有咳嗽痰多的、咽喉肿痛的、脾胃虚弱的、痈疽肿痛的,还有小儿胎毒的孩童。治好了这么多人的病,这种干柴真是神奇。老中医回来后,喜出望外,大大表扬了弟子,并特地把这种干柴命名为甘草。


从此,甘草入药,并沿用至今。是不是也很神奇?


那么甘草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甘草,古称“国老”,我们常将其功用简化为“调和诸药”。其实甘草的应用十分广泛。


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归纳起来主要有:


①和中补虚。如甘草泻心汤,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补中以治本,芩、连、姜、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以治痞。


②用芍药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伤阴出现脚挛急之症,酸甘化阴,柔筋缓急。


③甘草桔梗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为后世治疗咽喉肿痛方之鼻祖。《金匮要略》中之升麻鳖甲汤重用甘草二两,治阳毒发斑,咽喉痛等。据《本草要略》载甘草“生用性寒,能泻胃火,解热毒,诸痛疽疮疡,红肿而未溃者宜用”。


④《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外感病出现脉结代,系外邪累及心,用炙甘草汤治,屡试不爽。清·喻嘉言:“炙甘草汤,仲景伤寒门治邪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方取炙甘草为君,有补气复脉之功,故此方又名“复脉汤”。现代的岳美中先生云:“仲景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显然是以甘草为君。乃后世各注家都不深究仲景制方之旨,意退甘草于附庸地位……不知甘草具‘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可见炙甘草汤立意甚深,气血、阴阳两顾,取阳生阴长之意,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故功效卓著。


⑤用甘草治咳嗽。如甘草干姜汤治“肺痿,吐涎沫”,麦门冬汤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邪热壅肺,咳逆气急,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之咳喘,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之咳喘等。后世有《局方》之三拗汤、二陈汤,《温病条辨》之桑菊饮、沙参麦冬汤等,皆为仲景之绪余。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黄酮,均有镇咳化痰作用。


再来说说入药常用的“炙甘草”


平日里,我们见的最多的便是“炙甘草”。


所谓“炙甘草”即甘草炙后而用。


从甘草的性味主治辨析,《本经》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日华子本草》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通九窍、利百脉、壮筋骨、解冷热。”甘草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的功效,在于它禀坤土之气最厚,蜜炙更可温中以补后天之气。经方所用甘草几乎都是炙甘草,可见仲景用炙甘草之意重在坤土之运,建中气以厚德载物,故而有胃气者生,无胃气则死,救胃气,保肾气,乃仲景《伤寒论》之圣旨。


甘草半阴半阳,炙后而用便是纯阳之物。炙甘草其味甘,其色黄,是禀坤土之气最重最全的一味药物。一旦阳气归沉坎水,以炙甘草扶土则可伏藏坎阳,伏藏生命立极之火,伏藏好了坎阳,坤土之气又在坎中。故炙甘草配伍桂枝可上温心阳,炙甘草配伍干姜可破群阴,温中土脾阳。


甘草性虽平,却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甘 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使用注意】:实证中满腹胀忌服。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