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多看手术如何破解治疗之困境
2020年08月27日 【健康号】 吴景文     阅读 8133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反复发作或病程迁延的精神类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服药,不但病情容易复发,而且每次复发都会比上次情况更加严重,这使其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反复发作或病程迁延的精神类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服药,不但病情容易复发,而且每次复发都会比上次情况更加严重,这使其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药物治疗精神病,属于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部分患者在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食欲旺盛、体重增加、肝肾脏器功能异常;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例如静坐不能、手臂颤抖和颈背部僵硬等;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女性停经、闭经、泌乳,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化明显等;药物治疗也让患者的认知和情感发生了改变,如兴趣爱好消失、缺乏亲情感、无意志力、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嗜睡、便秘、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病人一旦出现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医生一般都会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来拮抗其副作用,个别患者在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后,会出现急性精神错乱,如谵妄症状。这种药物所引起的叠加精神症状,让患者家属对药物疗效出现了质疑,甚至丧失了信心。有的家属私下给患者减药或者停药,这导致精神症状反复发作,治疗越发困难。

  虽然目前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占主导地位,但是服药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未获得显著提高,甚至部分病人丧失了社会功能。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这是一把双刃剑,它让病人家属莫衷一是、进退两难,这种困境该如何破解呢?

  功能神经外科专家认为,手术是破解药物困境的最佳办法。

  研究认为,精神疾病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手术可以直接调节边缘系统上相应神经核团的神经递质功能,阻断某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而迅速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一旦顽固性精神症状获得有效控制,患者服药量就可能减少,这也间接减少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手术与药物治疗相比,其疗效来得更加迅速、彻底。例如,对2400例难治性精神疾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1200例,药物治疗组1200例。疗效分析发现,手术让暴力、敌视、攻击、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迅速消失,术后病人对药物敏感度明显提高,服药量仅为术前的1/3。而药物治疗组,即使服用足量药物,也难以控制顽固性精神症状。

  以下分享案例一则

  患者小周,女性,32岁,患精神分裂症9年余。患者表现为暴躁易怒、情绪亢奋、严重失眠、幻听、自言、自语、自笑等精神症状。自确诊至今,一直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肢体震颤、情感淡漠,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经常答非所问;同时患有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小周身高160cm,体重160斤。

  入院检查后,择期进行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的微创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图为多靶点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场景

  术后,小周敏感多疑、幻听、脾气暴躁、冲动伤人等症状都消失了,自知力恢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服药量较术前减少了2/3。

  术后一年,小周随父母到院复诊。其父母描述,小周术后能按时主动服药,家人带其每天锻炼,不再暴饮暴食,体重从术前的160斤减至112斤。术后3个月,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现在,小周经常和母亲一起出门买菜,帮助干家务活,性格变得乐观,能够和邻居语言交流,基本回归了正常生活。

  为什么精神疾病患者,术后的精神康复较快,又能减重呢?

  功能神经科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术后的神经调控,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一旦实施手术,就可以快速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术后患者,可以迅速恢复认知功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有精神问题、应该用药治疗、也需要加强锻炼、不能暴饮暴食,特别是肥胖会让身体失去美感,也会引起糖尿病”。这种认知功能的恢复,才是患者回归社会,快速康复的基础。特别是,手术使患者的亲情回归,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听从家人劝导,积极锻炼身体、自觉节制饮食;由于术后病人逐渐恢复了社交功能,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所以他们体重也很快下降了;大部分术后病人,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敏感度提高了,从而减少了用药量,这也减轻了药物所致肥胖的副作用。

  总之,随着饮食控制、运动增强、用药减少,术后患者自然会减重、降糖,恢复健康的体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