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三柱理论
2020年09月02日 【健康号】 张国荣     阅读 10400

Denis 于1983年在Holdworth 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三柱理论学说,强调韧带对脊柱稳定的作用。

三柱结构: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1/2和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后1/2及椎间盘的后部;

后柱:椎弓、黄韧带、椎间小关节和棘间韧带。

历史沿革:

1984年Ferguson完善了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认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属前柱,后1/3属中柱,这是目前比较一致公认的三柱分类概念,凡中柱损伤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北京空总医院疼痛科张 国荣

法国的Roy-Camille、Saillant的三柱概念略有不同,他们认为中柱除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以外,尚应包括椎弓根、关节突。中柱的范围较广,而后柱仅指关节突后方的椎弓,包括椎板、横突、棘突,但仍然主张中柱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因此判定中柱损伤是分类的基础。

当脊柱受到屈曲压缩外力,主要是前柱承受压力,中后柱承受张力。前柱压缩超过1/2时,中柱受损,后柱分离,椎体不稳。牵张伸展外力时,后柱承受压力,出现椎板及棘突骨折,而椎体前部间隙增宽,则表示有前纵韧带损伤,椎体不稳。爆裂骨折多为垂直性外力,如骨折仅累及中柱,则较稳定;同时累及后柱,系不稳定骨折。骨折脱位是三柱同时受损的一种类型,无论何种外力所致,均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三柱理论:

在生理裁荷下,腰椎的前柱和后柱分别承受裁荷的30%和 20%,前柱和中柱共同负荷为70%;而后柱与中柱共同负荷为60%。前、中、后柱抗扭转能力各有不同,在5°旋转的情况下,如果前柱损伤,则抗旋转能力丢失90%,说明前柱(主要是椎间盘)是脊柱运动功能单位中的主要抗旋转结构。脊柱稳定依赖于三柱结构的正常和平衡。而脊柱内源性稳定是由椎体、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韧带束承担的;外源性稳定由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张力,以及胸、腹腔的压力来维持。脊柱稳定性是实现其生理功能的先决条件,而创伤和劳损可使脊柱稳定性破坏,产生腰腿痛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