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物|访杨悦娅教授广拜名师博采众长,只为病人多一些疗效...
2018年04月19日 【健康号】 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     阅读 9801

杨悦娅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张云鹏传承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朱良春、路志正、朱南孙的门人弟子。并承邓铁涛、颜德馨、何任、蔡小荪、张灿玾等多位名医大家的真传相授。擅长:脂肪肝、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肠胃炎等内科和妇科疑难病症。

杨悦娅,女,1958年生。自幼受父辈影响,对中医国粹深感兴趣。1983年,考入山西中医药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随后留校任教。留校期间,杨悦娅是学院所有学生成绩的前10名里,第1名去参加全国师资力量培训的学员。在此期间,杨悦娅一直参与中医教学研究。84、85年,恢复全国高考后,杨悦娅作为首批出题老师,教学骨干,与同事们一起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87年,回到上海。92年,跟随国医大师朱南生先生学习。

 

杨悦娅,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医文献杂志》主编。上海市药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委会常委。原卢湾区十二届、黄浦区一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卫计委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张云鹏传承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朱良春、路志正、朱南孙的门人弟子。并承邓铁涛、颜德馨、何任、蔡小荪、张灿玾等多位名医大家的真传相授。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杨悦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称号。2016年2月被上海市民宗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2013-2015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7年被遴选为“全国科普专家”。

 

2009、2010年起至今,杨悦娅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答辩委员会专家,为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在此期间,在上海中医文献馆为中医药大学代教(实习)研究生。2013年,上海中医文献馆第一次正式招收研究生,杨悦娅是第一届首位硕士生导师。

 

艰难求学十余载

辗转各地广拜名师

 

问:杨老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从医经历?

杨悦娅教授:从83年至今,35年间一直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90年代初,国医大师颜德馨,颜老忧心中医后继无人,写信给中央。在政府的扶持下,全国按照分数线选拔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我是上海第一批去参加选拔考试的,上海去了20多人,只录取了9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当时出题的老师,都是第一批国医大师,有颜德馨老师,路志正老师等。那次考试上海的都去南京考,上午考基础,下午考临床病案分析,当时的考试就非常严格,全部都是密封卷,和现在的高考一样,只能带一支笔。

 

后来,上海组织我们每年有四次机会去北京培训,老师也都是国医大师,如果老师愿意接受,就可以拜师学习。那时候,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去拜师,比如利用小长假或者去开会培训的时间。我拜过北京路志正(国医大师)、山东张灿岬(国医大师)、 广州邓铁涛(国医大师)、杭州何任(国医大师)、江苏朱良春(国医大师)为师。

 

还有一些跟着抄方的老师,以前我在北京开会,2天开会,1天自由活动,我就利用这一天,跑去天津跟张伯礼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抄方,那时候还没有高铁,我为了省钱就住在很便宜,漆黑阴暗的招待所里。还有北京的薛伯寿老师(国医大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焦树德先生,挤出一些时间我就会去找他们抄方。

 

感恩老师

总结老师毕生的经验

 

杨悦娅教授:我们的学习机会是国家给的,老师愿意教我们,是我们的荣幸。老师是人梯,我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这辈子都怀感恩之心。我在我的《临证新悟》这本书上,写到了跟师的心得,我会帮老师整理医案,老师的精力有限,每个老师都有特长,2个老师加起来就是2个特长,老师毕生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汇总到自己这里,经过整理总结,我有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论述。所以,我感恩老师,我对老师都是毕恭毕敬,非常尊敬和爱戴。

 

通过我的经历,我鼓励青年人“广拜名师”,因为“广拜名师”,你就是名师的综合体。但是,拜师需要有良好的态度,还必须勤奋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现代的中医人,只有通过这样的勤奋努力,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珍惜所获得的知识。

 

不忘初心 坚守信念

 

杨悦娅教授:在中医发展低迷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转行了,有去做律师的,会计的,做生意的,中医在那个年代是收入最低,地位最低的。你去看一个医院最破的最矮的最暗的肯定是中医科,现在国家很支持,中医这条路走下来能够坚守的,不管哪一代人都该是被世人敬佩的。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青年人选择中医这条路,学医之路很枯燥,很辛苦,中医研究不同于西医是看的见数据。很多人认为中医是不科学,没有重复性,中医的重复性就在于“症”,不是针对病来重复。中医不但是一个真正的科学,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世人用现代化机械化的理论,数据的手段解释中医,肯定是解释不通的,用一个着眼点解释那么大的中医整体性,是做不到的。所以,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需要更多的中医人去探究奥秘,去发扬光大。



给研究生上小课

告诉他们什么是信念!

 

问:杨老师,请您谈谈您教学的观点?

杨悦娅教授:2009、2010年期间,中医文献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学术协作关系,文献馆是研究生带教基地,我负责带教了几个学生。从2013年开始,上海中医文献馆才开始正式招收第一届研究生,我带了第一批研究生。

 

我的学生我要求不能自由发挥,自由“生长”,研究生第一年在中医药大学上基础课,我会把他们叫来,给他们上小课。我给研究生上小课首先告诉他们中医文化传承,让他们有一种信念、坚持,因为很多学生读研期间做实验,实验的数据大多是西医的,对中医慢慢有了怀疑,中医不像西医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为中医不能用客观的数据评判临床效果,所以学生对中医的专业信念很重要。其次,我告诉他们科研怎么搞。科研是什么,科研是科学的研究,哪怕不是正面的结果,不是所有做出来都是阳性的结果,阴性的结果也是结果,不是阳性结果才能毕业,这是不对的。一定不能凑数据,随大流。你研究出来的结果,哪怕是负面的,也是你的成果。负面的结果不是不好,哪怕是不好的疗效,这样的临床治法,有哪些副作用,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不好的需要怎么改,好的吸取什么,对临床指导有什么价值,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才叫有论有述,这才是真正的搞科研。

 

另外,我会教学生,论文怎么写,因为我是《中医文献杂志》主编,我办杂志的坚持的思想就是,保持杂志特色,保持老中医真实的文献成果。我要求学生论文一定要有论有述,不能综而不述,自己要有研究的观点,写心得,研究数据是客观存在的,要从多个临床数据中寻找规律,寻找出来自己总结阐述出来。同时,我还会要求研究生每一年都有学习计划,要有内容推进,扎扎实实搞学术,搞科研。毕业的时候,科研思路、临床思路、分析思路都要达到研究生水平。

 

如此之外,我鼓励我的学生,不管是我的研究生还是跟我抄方的学生,要多跟老师,因为我的跟师之路,我明白博采众长的好处。不是一个学生只能跟一个老师学习,可以和许多老师学习经验,为自己以后的职业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香港籍学生莫名而来拜师学医

多年后诉说求学经历,感动众人

 

问:杨老师,您有没有印象很深刻的学生?

杨悦娅教授:有一个学生,户口是香港籍,她本科从福州中医药大学转学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素不相识她找到我,跟我抄方。这个孩子瘦瘦弱弱,小小的,三天两头就生病了,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我就给她开了药。半年后,她妈妈找到我谢谢我,说孩子比大学刚来的时候体质强壮了,长胖了,也不经常感冒了。她妈妈说,这孩子是在回学校的大巴车上认识了一位司机,是那位司机告诉她叫她找我学医。

 

我当时听了非常感动,这么辗转的一个学习经历,甚至我现在都不知道这位司机是谁。最让我深刻的是,这个学生肯吃苦,很勤奋,后来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后来毕业后自己在厦门独立看诊,工作2年后又考了博士。她不仅看妇科,还看脾胃科,还做针灸,她是悟性很高的孩子,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临床上都有自己的成就。

 

“要勤奋、肯吃苦、勤思考”

杨悦娅教授对青年学生说

 

杨悦娅教授:我和我的学生说,以前我读书、拜师学习的时候,我在路上背单词,背方剂,背经典,一有时间就去找老师学习、抄方,回来自己再整理后学习,晚上睡觉前都是在看书。现在我把别人喝茶的、打牌的、娱乐的时候都用在了工作上,工作要好好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拿的这份工资。说到事业家庭怎么顾及,我认为办法是想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学习和工作不影响家庭生活。

 

年轻时是打基础的时候,要勤奋、肯吃苦、勤思考,要不忘初心,坚守信念,说大了是为国家,说小了是为了自己从事的事业,为了病人多一点疗效。青年人不怕犯错误,犯错误就纠正问题,纠正问题的同时解决了问题。对待任何事情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青年人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编者按  


在与杨悦娅教授长达3小时的交谈中,杨教授一直是保持微笑的,她激情四射,似乎全身都散发着智者的光芒。杨教授说的最多的就是“广拜名师、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勤奋、思考、责任心、使命感”,对于我这个已经毕业10年的人,听了之后都感慨万分,满怀激情。杨教授对学生拜其他老师学习,不仅不在意,反而大力支持。杨老师说,我受到过“博采众长”的好处,我告诉我的学生就是要广拜名师学习。我看到学生喜欢学,勤奋学,我就愿意把我所有的知识教给他们。中医需要传承,老一辈的中医名家把他们一辈子的经验传给我们,我们也会将我们的知识,研究传给下一代,希望中医可以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杨悦娅教授多年来,除了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外,笔耕不倦,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科普文章50余篇,撰著、主编、参编《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杨悦娅临证心悟》《享受中医》《养肝病自除》《中国中医独特诊断大全》《黄帝内经临床发微》《张云鹏内科经验集》等专著20余部。主校整理古籍《薛氏济阴万金书》,均已出版。

 

1天24小时,16小时都用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上的老师,且不谈她的临床成就,研究成果,学术论点,她广拜名师、辗转多地、求学艰辛、为了信念,为了事业,为了病人多一点疗效,这份精神,就值得我们所有青年人学习,敬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