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危害和防治
2018年08月29日 【健康号】 汤春红     阅读 9270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危害和防治

       目前公认的有三大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控制血压、血糖,戒烟等已被证实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主力,尤其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因其价格低廉(1个月15元左右),疗效显著成为医生帮助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武器。


  那么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如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呢?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如果我们的手指不小心被划破,可以少量出血,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出血会自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血小板发挥了作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处于静止相,不会凝聚成血块。当血管发生损害时,就会激活血小板,使其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块,发挥止血作用。这个过程就好像在破溃的堤坝处倾倒大量水泥,把堤坝的缺口堵上。


  心梗和脑梗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糜烂或破裂。斑块糜烂或破裂后,所产生的后果跟前面提到的手指划破相似,会导致大量血小板被激活并聚集成团块,我们将之称为血栓形成。由于斑块糜烂或破裂发生在动脉血管腔内,如果大量血小板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会使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如果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就会使这支血管所供应的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组织的缺血坏死。这个过程如果发生在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供应脑组织血液的动脉,就会发生脑梗死。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解热镇痛,但后来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动脉粥样斑块糜烂或破裂,血小板就难以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就不会迅速闭塞,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3.降脂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简称他汀,它们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从而阻止血管内斑块形成。

  以上三种措施被我们心脑血管病医生称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基石,其效果确切,疗效和安全性,远胜过电视广告的所谓清毒素排血管垃圾的药物,并且因为全球大范围应用,临床医生积攒了大量的经验。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