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谨防“中风”,大家要注意了。
2017年11月10日 【健康号】 穆爱荣     阅读 11504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但也是“秋冬季神经科流行病”即“脑中风”的高发季节。


研究表明,大概由70%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冬季节,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专家认为,一是秋冬时节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气温偏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二是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从而导致体内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还会因血容量不足造成缺血性脑中风。三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成为脑中风的诱发因素。


1、首先,积极筛查和控制危险因素,及早干预。

脑卒中的发生有十大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包含被动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体育锻炼、明显超重或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及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除此之外,高尿酸血症、压力过大、失眠、抑郁症、酗酒等也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存在以上危险因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脑卒中的一级预防。除此以外,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和休息,合理膳食,尽量减少高脂、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尤其在我们北方地区要特别注意限盐,同时要注意科学的安排生活,规律的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切记激动、暴怒。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卒中的发生。

2、注意发现中风先兆

脑卒中多起病急骤,往往难以预测,但许多患者发病前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重视这些警示信号,积极防治,则会极大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几率。常见的先兆征象包括: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不能言语;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呆傻”;无原因的嗜睡;大小便控制力差等。一旦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切不可麻痹大意,错失治疗的黄金时间,导致严重脑卒中的发生。

3、做好家庭急救护理

脑卒中多在家中发病,家庭成员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脑卒中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脑卒中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和恐惧,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及时就近就医。

总之,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对于老年人及患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加饮水,规律服用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运动强度要安排适当,以行走及慢跑为主,应避免较为剧烈的运动方式。由于冬季早晚气温过低,不建议过早及夜间外出锻炼,另外雾霾天也应减少外出锻炼,可选择有阳光的上下午时间进行室外锻炼,锻炼后需注意补充水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穆爱荣
住院医师
武邑县妇幼保健院
内科
暂无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