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心梗“年轻化”,原因竟是它!
2019年03月07日 【健康号】 心脑血管健康管理     阅读 8353

“我做过的最年轻的‘心梗’支架术患者只有 24 岁。 ”省著名心内科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李学奇教授说:

心梗越来越“年轻”


2007 年至 2009 年北京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监测显示,北京市居民特别是男性居民急性心梗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各年龄组中,2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35 岁~44 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 年中增加了31.8%。


“我做过的最年轻的‘心梗’支架术患者只有 24 岁。 ”省著名心内科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李学奇教授说: “二三十年前遇到 45 岁以下的心脏病患者,我们根本不会考虑患有‘心梗’的可能。可是现在,我们每年接诊的近 400 位‘心梗’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左右都是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人。


“年轻的心梗”更危险

患上心梗的年轻人,其危险性要远远高于年龄大的患者。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没有先兆和不适,而且发病突然,早期猝死率极高。容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危重症状。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旦出现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塞面积会更大,十分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再加上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盲目乐观,很容易忽视自身已经出现的症状,即便出现早期胸部闷、痛症状也不易引起重视,推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根据一项由全国 31 家医院参与的心脏疾病研究得出的数据:每年我国有 54 万余人死于心梗。在所有因急性冠心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未能住院治疗即死亡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年龄在 25 岁~44 岁之间的中青年患者院外死亡的比例更高。


血脂异常——中青年人“心梗”的危险信号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醋、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细胞进行活动的必需物质。人们所说的“高血脂”,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口头称谓,其严格定义应该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即指人体内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出现了升高或降低的症状,包括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脂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


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皮,逐渐积累就形成了逐渐向管腔内凸起的粥样硬化斑块。一旦不稳定斑块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爆炸”,“爆炸物”(从斑块内涌出的物质)就会很快激活体内的血液凝固系统,形成血栓,从而使血管在极短时间内闭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年轻人大都工作紧张繁忙,脑力劳动多,饮食不规律,外出汽车代步,脂肪在体内的无法代谢,甚至造成肥胖,高血脂便尾随而来。吸烟也可增加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中青年人在发生“心梗”前有明显诱因,如短时间内大量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


对于年轻人,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坚持“三低一高” ,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膳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不酗酒,避免精神紧张,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体育锻炼。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对于病情较重者必须采用药物调脂。


目前的调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类等。药物的选择要遵照医嘱,综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减量或换药,一定要长期坚持!


Ref:

1.戴钢.哈尔滨日报/2012年/8月/2日/第005版.

2.徐乃佳. 21世纪药店/2015年/5月/4日/第B08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