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病从口入——戊型病毒性肝炎
2018年07月05日 【健康号】 姜泓     阅读 9170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污染的水传播,呈急性起病,儿童症状较轻,成人常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老年人和孕妇常病情危重,预后差,须注意预防。

概述:戊型病毒性肝炎,属于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1989年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Hepatitis E,简称戊肝),病原体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

 

临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型。

 

病原学:戊肝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大小约7.5kb,外观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外壳,直径为 3234nm,表面结构有突起和缺刻,属于肝炎病毒科。主要有两个病毒株,即缅甸株(或亚洲株)和墨西哥株。

 

流行病学:经粪—口途径传播,被粪便污染的水可引起暴发性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也有少数日常生活接触和输入性传播。

 

临床表现及预后:潜伏期约2~10周。该病是自限性的,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4~6周症状消失,病程6~8周,肝功能恢复正常。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在一小部分病人中,病情较为严重,常常伴有亚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当成人感染HEV后,多表现为临床型。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表现为尿黄、眼睛黄、皮肤黄。半数患者有发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热退后症状加重。约 1/3有关节痛。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皮肤发痒、大便灰白,严重者则表现为淤胆型肝炎。查体可以发现黄疸,肝脏轻微增大,质软并有轻压痛,大约1/4的患者脾脏增大且柔软。


儿童感染后多表现为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


孕妇感染HEV病情重,妊娠晚期病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5%~25%),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老年人感染预后差。老年人病情重,恢复慢。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预防:疫苗正在研发过程中,暂时无商业化的疫苗。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1)加强水源管理、保护水源,严防水源及食品被粪便污染。(2)改善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注意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人胎盘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多数报告无效。被动免疫对于预防HEV感染没有明确的作用。但对于要进入疫区的旅行者和孕妇有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