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诊前须知】正常运动功能发育特点和脑瘫异常发育的特征
2019年03月12日 【健康号】 常崇旺     阅读 8206

脑性瘫痪患儿所表现的姿势和运动,逐渐带有定型的、全体而且强制的性质,阻碍了正常运动发育过程见到的那些多样、部分、分离的姿势和运动。而且随着年龄、运动发育渐呈“迟滞(落后)”,歪向异常方向。形成这些定型、全体且有强制的姿势的原因,是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紧张性姿势反射。尤其以紧张性颈反

  1、正常运动发育:

  正常的运动发育过程也可以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过程的反映。即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对应的竖颈、保持坐位、四爬位,以后从抓站到立位到迈步行走。还可以概括说,正常运动发育,是渐进地完成“抗重力姿势”,从仰卧位姿势开始,随年龄增长同时,经俯卧位、坐位姿势,到生后1年而达立位。,并且都是在逐步获得保持抗重力姿势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运动(先能保持姿势,然后才能运动)。如四爬位运动是在获得四爬位姿势的保持后才成为可能;又如步行是在某种程度保持立位姿势后而完成的。

  初期,即使正常儿童所完成发育的姿势、运动的特征,也是不成熟的,呈多样、部分、分离的状态,并且多带有“自由”性质。如几个月婴儿抓玩具时,不只用手指、手臂,而是用全身力气但却仍不能灵活地把握住,而1岁小儿只用拇指和手指尖就能很好地捏住较小的物品。

  2、脑性瘫痪异常姿势、运动的特征:

  脑性瘫痪患儿所表现的姿势和运动,逐渐带有定型的、全体而且强制的性质,阻碍了正常运动发育过程见到的那些多样、部分、分离的姿势和运动。而且随着年龄、运动发育渐呈“迟滞(落后)”,歪向异常方向。形成这些定型、全体且有强制的姿势的原因,是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紧张性姿势反射。尤其以紧张性颈反射影响较大,可以呈现全身的运动伸展协同运动模式和屈曲协同运动模式,两种局限模型。例如下肢的剪刀状肢位、剪刀状步行,以及上肢的拇指内收等都是典型的姿态(表3—1)。对于痉挛型双瘫患儿早期开始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多数可以获得以两脚步行。在正常儿童,根据时间、场地和情况都可以自由地进行多样的步行。在脑性瘫痪患儿.其剪刀样步态,带有定型、全体且强制的性质,所以在步行速度、稳定性、耐久性、应用性等能力上,有一定的界限,移动手段上也停留于不充分的水平上。

  3、异常姿势、运动的恶性循环:

  除重度脑性瘫痪外,年龄较小的患儿姿势、运动的异常,常表现得不那样明显。但到婴儿后期至幼儿期,其心理、精神的活动增多,相应自发活动也活跃起来.其异常性逐渐明显看出。他们会在异常姿势、运动中进行游戏、进食等活动。这中间,异常的姿势、运动的感觉,经常不断地向中枢反馈,异常运动感觉逐渐形成为固有的动作。

  进入幼儿期后,长期存在的异常姿势、运动,或迟或早很容易招致发生继发的肌挛缩、废用性萎缩,进一步骨和关节的变形、脱臼、成长障碍等所谓正常的肌肉、骨骼系统的问题。一旦发生了肌肉、骨骼系统问题,反过来又会作为原因,将异常姿势、运动封闭在其构筑的范围内,不久会形成运动障碍固定化,导致更恶化。这就形成了异常姿势、运动和变形、挛缩之间的恶性循环,运动发育越来越向异常方面发展,开始异常姿势运动的恶势循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