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07138

钱云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讲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门诊,擅长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失眠等疾病诊治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卒中
脑卒中
失眠
高血压
感染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
糖尿病







发布了文章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LAOD卒中:SEAC(H)方案(培达+拜阿可匹林;立普妥+益适纯,高压氧)

发布了文章

预防"八高"

八高: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年龄!

发布了文章

预防“八高“

八高: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年龄!

发布了文章

难治性高血压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增多,难治性高血压越来越常见。在调整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口服3种或3种以上足量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个月以上血压仍未达标,或服用4种或4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压,称为难治性高血压,它是门急诊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小样本及大型临床研究试验显示,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约5%-30%,目前推荐诊室外测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罹患情感障碍的人员不宜自测血压,建议咨询专科医务人员或进行动态血压检查。摄入较多腌制食品、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减退是高血压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和交感神经活性的过度活化启动了氧化应激反应并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异常,从而使增高的血压对降压措施不敏感。依从“Lifeessential8”的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药物普萘洛尔或比索洛尔可以考虑作为基础治疗药物(注意监测心率)。服药后前3月内1-2周随访1次。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预防卒中,从管理血压开始!

发布了文章

COVID-19与长新冠

英国国家统计局通过追踪2万余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发现约10%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生活质量下降,研判后作出长新冠定义,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症状持续超过4周。按此标准,预计全球长新冠患者超过1600万,常见于中年人(35-49岁),老年人群死亡风险较高,女性较男性多见,而男性住院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纽约某研究机构发现,约32.6%-87.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数月后仍有至少一种症状没有缓解。英国某项对非住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调查发现,12周后仍报告有症状持续者约占13.7%。新型冠状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效应就像核弹一样严重。长新冠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多表现为严重疲乏、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神经认知损害和情绪障碍,很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可归为多种表型的综合征。6个月后,长新冠最主要的症状是疲乏、劳累后不适和认知功能损伤。未来彻底解决长新冠的希望可能寄托在疫苗上。

发布了文章

预防慢性肾脏病策略

肾脏功能好,老年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低,生活质量相对就好,寿命也就要长一些。目前,全球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11%-13%之间,大约有8亿左右的患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约30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肾脏病多不可逆,且逐渐加重,大多伴有并发症,预后不良。近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约1.1亿,血脂异常者约1.6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预防、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非常重要。一级预防科普教育提高大家对建康的认识,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慢性肾脏病发生,糖尿病的危害尤为突出。肥胖往往是糖尿病前期的标志。肥胖和糖尿病能够导致肾小球高滤过,而这可能是肾损伤的初始表现。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次要病因,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孤立肾者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较正常人增加数倍。规律运动、健康饮食(高钠和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小球滤过)、控制体重、调控血压血糖和及时足量(少量多次)饮水(高温环境)等措施均值得推荐。二级预防体检时的肾功能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诸如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源性血尿、血清肌酐和胱抑素水平的升高。通过药物(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饮食(植物蛋白占比超过一半,蛋白总量约0.6-0.8g/kg)手段达到减轻蛋白尿和降低肾小球滤过压的目的。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个性化治疗需得到关注和重视。三级预防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因为它可以恶化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功能,增加透析机率。血透患者发生低血压风险增加,而低血压诱发肾脏灌注减少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心功能不全和液体潴留是晚期慢性肾脏病另一个危险因素,需要透析等措施加强液体管理。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防治低血压发作事件、纠正心衰和治疗高钾血症是三级预防的关键措施。治疗贫血、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能够延迟采用透析治疗。针对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等症状的治疗有助于提高肾衰患者生活质量。顽固性尿毒症脑病和心包炎的发生都需要透析治疗缓解症状。透析和肾脏移植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最终手段。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咳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伴气喘,运动能力下降,对生活质量影响特别明显,许多患者发展为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咳嗽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平均持续时间约2周,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咳嗽也是长新冠的临床表现之一。在流行季节,对于不咳嗽的老人,如果出现精神差,食欲下降,需要警惕肺炎可能,因为肺泡部分没有神经末梢分布,而支气管黏膜下有神经分布,故可不发生咳嗽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气道粘液分泌增多,且黏膜下感觉神经元表面有ACE2受体分布,可发生神经炎性反应,释放炎症介质,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慢阻肺的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如不能及时诊治特别容易发生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是否需要由临床专科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依赖详细的询问流行病学史与临床病史体征以及查体(肺部听诊),抗原或核酸检查(多部位采集样本,单次或多次)为确诊条件。明确诊断的同时,需要警惕肺栓塞、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等情况。笔者临床经验,新冠后咳嗽用酮替芬效果不错,晚上1/2-1/4片,如有感染可能,加用罗红霉素or阿奇霉素or可乐必妥,副作用是困倦,最终可以达到止咳、抗过敏、改善睡眠的效果。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吸入需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决定。鼻塞时可用眼药水或滴鼻液滴鼻,佩戴普通口罩保持局部湿润环境。抬高床头对缓解部分患者咳嗽症状有效。针灸、刮痧、穴位按摩和中药等方法值得临床研究。

发布了文章

预防新冠,从我做起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临近春节,返乡人员较多,在奥密克戎病毒株肆虐的当下,如何保护好家人,尤其是家中的老人,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呢?为此,我给出如下十条建议。戴好口罩:戴口罩仍然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做主要措施。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居家治疗期间,慎勿外出,并谢绝一切探访。注意通风、卫生和生活垃圾密封消毒,同住人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短期内不参加人群聚集性活动。返乡过年或走亲访友前,要关注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N95或N99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阳康的人员也有必要戴好口罩,因为流感和新冠之间可以互相促进感染诱发危险。勤洗双手:手卫生非常重要,手机等电子产品表面每天也要消毒。冷链食品要烧熟,厨具要清洁冲洗。日常家居细节中,有许多可能造成病毒间接传播的途径,容易为人所忽略,如手机屏幕、电脑键盘、水龙头、门把手等等,需要时刻注意手卫生。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且不方便洗手时,也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减少聚集:少聚集,分餐制,公勺公筷用起来。备年货、列清单,电子支付省时间。少扎堆,公共场所少停留。倡导网络拜年,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减少走亲访友。非必要少外出、少流动、少聚餐,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举办庙会、展销促销、农村集市以及各类节庆活动。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有效减少疫情交叉传播的风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疫苗接种:目前新冠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疫苗接种高度重视。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利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的颗粒后从口腔吸入,通过模拟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激发黏膜、体液、细胞三重免疫,为受种者提供更好保护。 健康监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天监测体温、食欲变化,有症状、早发现。注意合理社交距离,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一般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提出,对于重症高危人群,若未达到重症诊断标准,但是年龄>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以按重症病例管理,有利于“关口前移加强重症临床预警”。1.按呼吸道传染病要求做好隔离(口罩、自然通风)。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热水澡或洗头)、应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个人经验是合并细菌等感染者相对较多,抗生素建议短期应用,必要时晚上口服酮替芬半片,可以止咳、改善睡眠和缓解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腹泻患者可服用恰玛古和鸡蛋花或羊肉炖汤,少食多餐,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2.对重症高危人群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脉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同时对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早期抗病毒治疗、小剂量激素、吸氧和营养支持治疗对阻止病情进展非常重要。3.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检查等。4.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必要时配合俯卧位通气。5.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PD、风湿免疫病等)者要给予相应治疗,近期杜绝通过节食减肥等行为。 俯卧通气:清醒俯卧位,每次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氧合改善和耐受情况确定,一般维持俯卧位2-4h后变换为仰卧位或侧卧位1-2h,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12h。如果症状在吸氧和清醒俯卧位情况下不能改善则需至医院就诊。 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上夜班的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症状超过8周可能性更高,从轻症发展到中症甚至重症的风险调高了171%,需要入院治疗的概率暴增了466%!阳了后千万别熬夜,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因为好好睡觉是提高免疫力最省钱的办法。多睡觉,可以让免疫细胞杀敌更高效,而且睡觉的时候能耗低,把更多的能力让给免疫细胞。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疾病风险。 做好月子:在新冠转阴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是整个身体的“修复排毒”期。新冠感染后,要注意多喝水,保持尿量正常或者稍多于平时的水平。这是因为新冠感染后的第一周,动脉血栓相关风险(如脑梗塞、动脉栓塞、心肌缺血)是正常人群的22倍,第二周降到4倍,随后一年内保持在1.3倍。而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第一周是正常人群33倍,随后逐步下降,但是一年左右仍是正常人群的1.8倍。因此,对于本身有血栓风险的人群来说,在感染后要关注血栓风险。对于长期坐着的上班族,建议经常做足背屈、足拉伸、旋转等动作,避免血液淤滞。 康复运动:新冠之后1年以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疾病负担都有增加。“阳康”后的心肌炎发病人群更多集中在儿童和40岁以下中青年,容易被忽略。轻的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源性休克。严重急性心肌炎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康复后恢复运动应循序渐进,分成5周时间,每周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完成低强度的拉伸、散步、八段锦等简单活动,每周提高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时间,如腹式呼吸运动和仰卧踏车训练直到第5-6周恢复感染前状况。 最后,祝大家过一个十全十美、安全祥和的春节!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急性肾损伤

SARS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约7%,但死亡率可高达9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3%),多见于重症/危重症患者,肾小管(肾小管细胞和足细胞)损伤是其主要表现。尸检发现肾小管细胞内存在病毒颗粒蛋白。笔者经验,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是易感人群,肺部感染者一旦发生急性肾损伤,预后较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由新型冠状病毒直接介导或由异常免疫反应释放的因子因子间接引起。ACE2是该病毒入侵人体的关键受体,主要表达在肺、肾脏、心脏、回肠等组织,肾脏中近端肾小管表达相对肾小球强。炎症风暴的机制可能是COVID⁃19通过激活T细胞,释放IL⁃6,而GM⁃CSF则通过激活单核细胞进一步释放炎性因子,放大免疫效应并导致急性肾损伤。其他诱发因素诸如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伴有低血压、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导致的脱水、低氧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心功能不全致肾脏灌注减少等;去甲肾上腺素、多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等的使用;患者多为高龄及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少尿,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以及肾脏CT出现大小或结构改变。患者大多因发热、咽痛食欲下降,口服退热药后出汗,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可诱发肾损伤,少量多餐补充液体非常重要。抗病毒药物多加重肝肾代谢,尽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槲皮素可能有防治肾损伤的功效。对于急性肾衰患者而言,早期血液净化疗法对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鼻腔盐水冲洗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近期在国内大流行,形势严峻,加强个人防护是抗击疫情的关键环节。笔者于2021年曾提出120方法(1个口罩、2只手套、力争0感染),针对传染性如此高的奥密克戎毒株,口罩需提升为N95或N99,口鼻腔卫生也很重要。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早期感染主要发生在病毒载量高的鼻咽部黏膜,因此针对包括鼻腔在内的上呼吸道就成为防控病毒感染的重点部位。除了规范佩戴N95或外科口罩、流水勤洗手、手机外壳消毒外,有多位专家提出鼻腔盐水冲洗作为常用的鼻腔局部物理疗法,能减少病毒感染并加快炎症恢复,成本低且副作用小,可作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经济、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卫生习惯,大家根据情况可以采用。但是提高到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高度,笔者提出部分质疑,仅供参考。首先,鼻腔盐水冲洗阻止了多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其次,人体口鼻腔具有自净机制,鼻腔分泌物(清鼻涕类似生理盐水)可以粘附入侵粉尘和病原体等,通过擤鼻涕、打喷嚏等动作将之排出体外;第三,手卫生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消毒剂基本上都含有酒精,如非过敏体质均可少量应用,且酒精挥发后无残留;第四,反复冲洗对黏膜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则对嗜神经病毒易感,含漱(古方有瘟疫期间少许饮酒建议)和闻闻一小杯白酒是否有效值得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慎用),另如鼻腔盐水冲洗可用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手卫生是否可以改用盐水冲洗或浸泡。目前有研究证实经常挖鼻孔可引起痴呆发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黏膜损伤感染风险增加有关。不当的冲洗也可损伤黏膜,鼻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作为传染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度冲洗应该是没有危害的)确实很重要。近期,《阿尔茨海默病杂志》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新发老年性痴呆病例的相关性。该研究对600多万名65岁以上美国人的电子健康记录分析后发现,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老年人在感染后一年内,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大。与对照组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老年人在一年内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出了50%到8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局部冲洗是否叠加引起痴呆发病率增高有待长期观察。鼻腔盐水冲洗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局部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在专家指导下谨慎使用,一些上呼吸道严重感染和急性中耳炎患者也需慎用。笔者临床观察到漱口有助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早日转阴。采用何种措施预防或减轻上呼吸道感染值得进一步探讨。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头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嗜神经性,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中神经系统出现病症可高达92%,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是头痛、味觉丧失、嗅觉丧失和肌痛,部分患者深受头痛困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期有47.1%(95%CI:35.8%-58.6%)发生头痛,门诊患者头痛发生率高于住院患者。年轻人、既往有头痛发作、偏头痛病史和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者发生头痛概率增高,女性和发热或许是头痛发生的危险因素。西班牙的数据显示,伴有头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低于无头痛者,且病程更短,嗅觉丧失可能与头痛相关。巴西的临床观察则发现,嗅觉丧失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下降相关,而脑病与死亡率升高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常常伴有头痛,约1/4患者表现为首发甚至是唯一的症状。头痛隐袭发生,累及双侧头部,程度多为中重度,压迫性或紧箍样性质,大都合并嗅觉丧失和味觉丧失,部分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和呕吐,与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类似。单纯咳嗽诱发头痛相对较少,如有则需引起重视。咳嗽、体力活动、头部晃动、眼球转动和弯腰可加重头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生继发性头痛多为动脉或静脉系统脑卒中、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医师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一旦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要建议患者进行脑脊液、头颅MRI和MRA等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头痛的机制可能涉及病毒的直接损伤、炎症过程表现、低氧血症、脱水状态、凝血机制紊乱和内皮细胞损伤,累及的神经主要为三叉神经。血清学检查发现头痛者多有IL-6和ACE-2水平升高。激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头痛目前存在争议。大部分(约80%)患者对解热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和安乃近)有效。发热和脱水与头痛的强度相关,监测肾功能是必要的,一旦发生肾损伤,临床治疗难度成倍增加。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应用相对较少,临床观察效果尚可。笔者经验,如果头痛不能耐受,服用上述药物不能缓解,可以服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头痛症状基本上均可缓解,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步态不稳和过敏等。随着时间推移,头痛缓解率逐渐增加。

发布了文章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单次低剂量放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侵犯肺部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呼吸衰竭,老年(年龄大于60岁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发生肺炎预后较差。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低剂量(30-100cGy)放射治疗(Low-doseradiationtherapy,LDRT)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上调了人体的固有免疫保护系统功能。1920年始,国外就有医生采用LDRT治疗肺炎的案例。自2019年以来,Ameri et al.和Khan et al两个团队率先采用LDRT治疗COVOD-19相关肺炎。此后又18项临床研究(入组了863位患者)评估和验证了LDRT的安全性和有效率(>80%,入组患者年龄64-96岁,照射剂量1.5Gy,平均恢复期1.5天,平均出院时间12天,Hess et al.2020),单次LDRT诱导了抗炎效应,纠正或缓解了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风暴,治愈率(curerate)达到了83%。目前临床证据显示LDRT有效率可高达90%(Sharma et al.2020),且照射剂量0.5Gy疗效低于1.5Gy。尽管如此,也有一项研究未证实LDRT的疗效(照射剂量1Gy,对照组合并用了瑞德西韦和单抗等药物)。2020年12月,美国FDA推荐LDRT(照射剂量0.5Gy)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肺炎治疗方法,流感相关肺炎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低剂量放疗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于2022-12-26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1-8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重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炎、呼吸衰竭和脓毒血症。3年多以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风暴,仍缺乏特效措施。《RadiotherapyandOncology》指出:低剂量(30-100cGy*)放射治疗(Low-doseradiationtherapy,LDRT)可以诱导抗炎效应,减少促炎因子IL-1β水平,并抑制白细胞募集,甚至可以在数小时内缓解病毒性肺炎的症状。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有效率可达到80%,这个手段可能是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一个福音。超过200cGy的剂量可能产生促炎效应,表现为放疗后的系列症状。<100cGy的剂量可以减轻新冠肺炎的炎症反应和缓解危及生命的症状,因为是低剂量,基本上避免了放疗后的常见毒性症状。放疗主要是针对炎症细胞及其炎症因子,因为是低剂量,毒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治疗方法:一次低剂量放疗,胸部对穿照射,时间10-15分钟,费用仅需数百元。综合考虑,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以选择低剂量放射治疗,尤其是在缺乏抗病毒药物和丙球等药物情况下。

发布了文章

关注老年人的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与空腹血糖异常是正常人与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老年人糖尿病前期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耐量减低或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餐后或空腹血糖升高是老年人糖尿病前期主要的临床表现: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胰岛素抵抗是其最重要的发病机制。老年人的糖尿病前期常见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衰老、超重及腹型肥胖、妊娠、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经济水平及一些特殊药物等。老年人的糖尿病前期具有可逆性,若不加干预会发展为临床老年人糖尿病,易并发心、血管、肾、视网膜等多系统并发症,危害极大。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将会延长糖尿病前期老年人寿命,使老年人避免视力受损,延缓罹患肾脏病、截肢和神经性慢性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老年期抑郁症,未来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亦显著增加。老年人在应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