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9819

滕尧树

乌镇互联网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鼻-鼻窦炎保守及微创治疗,头颈肿瘤早期诊治。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过敏反应
鼻炎
过敏性鼻炎
哮喘
感染
食物过敏
发热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如何应对过敏性鼻炎?

摘录自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和过敏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有些人打扫房间,有灰尘,鼻子难受,鼻痒,接着连续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带上口罩,不敢去踏青;有些人一到“立秋”,鼻子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大量清涕止不住的往下流。这些连续的喷嚏,不止的流涕,难以入睡的鼻塞,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的工作、生活,还常常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很多并发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疾病在鼻部的表现。过敏是一种全身疾病,除过敏性鼻炎外还包括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过敏性结肠炎、昆虫和药物高反应性及乳胶过敏症等。一、过敏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呢?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可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研究表明父母之一患有过敏性疾病,孩子较常人更有可能患过敏性疾病。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所谓过敏,医学上又称变态反应,1906年由Pirquet首次提出,用其来描述对环境中物质的一种超强的免疫应答。简单可以理解为,过敏,“过度敏感”。目前,过敏多用于描述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超强免疫应答,把某些本来无害异物认作严重威胁,最终造成人体伤害。二、面对遗传在过敏性鼻炎中的显著作用,我们该怎么做?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均无过敏性疾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为5-15%。母亲过敏对于孩子的遗传要高于父亲过敏对孩子的遗传,母亲患过敏疾病,父亲无过敏性疾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为40-60%;母亲患过敏疾病,父亲无过敏性疾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为20-40%;父母双发均患过敏性疾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为60-80%。面对遗传在过敏性鼻炎中的显著作用,过敏患者应尽量选择没有过敏家族史的配偶,如果夫妻双方都有过敏史或者过敏家族史,尽量选择过敏不发作的时间备孕,生产时尽量选择顺产,母乳喂养,如发现孩子有皮肤过敏,尽早查找过敏原,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三、面对环境在过敏性鼻炎中的显著作用,我们该怎么做?1、首先找到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元凶——环境中的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引起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过敏原大多属于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包括尘螨,霉菌,动物皮毛,花粉等。找到引起过敏性鼻炎的最主要的过敏原,避免接触,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远离过敏原——花粉  了解花粉种类及播散规律,例如北方杂草花粉始于7月下旬,8-9月达高峰,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豚草、葎草等。尽量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如不可避免时尽可能佩戴眼镜和口罩,外出回家后及时淋浴。如在室内,注意关闭窗户,使用有空气清洁过滤功能的空调。如条件允许,这段时间避开引起过敏的花粉所在地,到其他城市生活。远离过敏原——尘螨  卧室内的卧具和地毯是尘螨最适合的孳生地。空调房间可全年繁殖。减少尘螨孳生:首先,卧室保持清洁卫生无尘,采光良好,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避免潮湿;其次,应用易于清洗的地板材料,如木,石等,避免使用地毯。卧具的清洗、消毒、清扫工作应有家属完成。被褥、枕头、衣服、窗帘等勤洗勤晒;将床铺、卧具中的尘土、皮屑和螨等暴晒、拍打出来。远离过敏原——霉菌  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长期阴暗潮湿,衣服发生霉变尽早扔掉,食物合理保存,防止霉变。远离过敏原——宠物  避免接触宠物,可喂养无皮毛的动物,如海龟、鱼类等。定期给动物清洗。2、无法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需要做好自身防护,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花粉季,雾霾天尽量佩戴口罩,眼罩,使用鼻腔黏膜阻隔剂。每天一到两次使用温盐水冲洗鼻腔也是有益的,可以减少鼻腔黏膜过敏原浓度,降低鼻腔分泌物中炎症介质的浓度,减轻过敏症状。对因治疗: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或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脱敏治疗自1911年问世以来,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脱敏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用量。脱敏治疗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唯一的对因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进程,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成哮喘,减少产生新的致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脱敏治疗方法有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疗程3-5年。对症治疗:主要通过抗组胺、抗白三烯、局部用激素等作用控制过敏症状。常见控制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鼻喷激素、孟鲁司特钠等。

发布了文章

洗涤剂的使用增加了过敏性疾病

摘自:过敏科学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西方生活方式的普及,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洗涤剂、表面活性剂、食物乳化剂或其他食品添加剂、烟草、空气颗粒物、汽车尾气、臭氧、纳米微粒(微小塑料颗粒)都可能影响或破坏人体细胞。上世纪60年代以后,洗衣、厨房和家庭清洁剂开始被广泛使用,比如洗衣液、沐浴液、化妆品、洗发水、牙膏、厨房清洁用品等,目前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过敏性疾病的增加和洗涤剂(detergent)的广泛使用有关。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是两种最常见的洗涤剂成分,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破坏肺或皮肤的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有报道指出SDS可以损害食管屏障的完整性,导致上皮细胞增生和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很低浓度的SDS即可引起表皮细胞死亡,上皮屏障功能损坏,IL-33表达增加,桥粒核心糖蛋白1(desmoglein-1)表达降低。SDS经口导致食管嗜酸性粒细胞炎症、脓肿形成、基质区增生、海绵状病变,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4+T细胞浸润增加,IL-33和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升高,研究认为SDS是嗜酸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致病的原因。大量SDS存在于洗涤或清洁用品中,比如牙膏或洗洁精,这些物质的持续暴露损害了上皮屏障,引起EoE、食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上皮屏障假说解释了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高发的原因,上皮屏障被破坏导致过敏等慢性疾病。该假说在分子水平上提出了分子毒性和组织变化的新概念,上皮屏障损伤导致病原体定值、微生物多样性改变、局部炎症和异常再生及重塑。屏障损害处的炎症细胞向其他组织迁移导致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或恶化,也导致远处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和炎症。 为了更好预防过敏性疾病,让公众认知到洗涤剂对上皮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损害至关重要,尽可能减少洗涤剂的使用和暴露,使用后尽可能冲洗干净,减少残留。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重新认识洗涤剂的使用剂量,尽可能降低SDS的使用剂量或寻找其他替代物。

发布了文章

混服感冒药1+1疗效并非大于2!汇总不能混吃的感冒药,建议收藏!

原创杭州市一医院 近日,各类感冒药、退烧药在多家药房销售火爆,不少人抱着“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的心态购买感冒药。有些新冠患者居家期间“病急乱投医”,退烧药感冒药统统一起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王刚提醒,市面上的感冒药很多,但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频次使用药物。感冒药不宜多吃或“混搭” “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对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以及轻至中度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都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市面上80%以上的感冒药都含有这种成分。”王刚介绍。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将“对乙酰氨基酚”体现在名称中的感冒药外,还有一些“隐藏很深”的感冒药也含有这一成分,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感冒灵颗粒等,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纯中成药,但其说明书中却清楚标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此外,很多人在感冒初期预防性使用的维C银翘片中,也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而不仅只有维生素C。 那么,服用多少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才是安全有效的呢?王刚介绍,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超过3天。因此,即使只服用一种药物,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服药前看清成分与用法用量 那么,感冒药应该怎么吃?王刚提醒有以下几点: 常见的感冒药中有很多相同的成分,尽量避免合用,以免造成某种成分服用超量引发不良反应,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慢性肾炎、肺气肿等患者,在服用感冒药前应咨询药师或医生; 不少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药成分,对中枢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驾车或从事危险工作; 感冒药是针对感冒导致具体症状的对症用药,大多数感冒药只是改善症状,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或病毒的作用,不能用于预防; 出现感冒症状,可居家服用感冒药(不要超过一种)观察1—2天,如果没有缓解或体温持续超过38摄氏度,应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老年人、慢性基础病等重症高危人群,出现发热应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感冒药不要随意服用,也不要预防服用,一定要根据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看清感冒药的成分,根据症状来选择。”王刚提醒,如果不小心过量服用感冒药引发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仔细描述近期的服药情况,切勿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而忽略。 这些特殊人群,吃退烧药要注意! 王刚提醒,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服用退烧药应该更加谨慎。 婴儿/孕妇:为了降低风险,6个月以下的婴儿、孕妇需要避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不推荐用药,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儿科就诊。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有胃肠、肾脏问题,有溃疡、炎性肠病史的患者,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发布了文章

儿童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转摘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过敏原免疫疗法(AIT)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伴有或不伴有过敏性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LIT)。如果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进行规范注射,并且能够早期识别和治疗全身反应,则认为SCIT安全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儿童SCIT治疗一直是医生关注的难题。一方面,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疗效显著,而另一方面,儿童往往对SCIT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从而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出现。SCIT的副作用主要分为两类:局部副作用和全身副作用。局部副作用常指注射部位的发红、发痒或肿胀。全身副作用包括皮肤症状(全身瘙痒、荨麻疹、潮红和血管水肿)、结膜炎、哮喘、心血管症状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头痛、咳嗽、呕吐、胸闷、胸部不适等)。2015年至2020年AnangEndaryanto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研究由屋尘螨(HDM)致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儿童SCIT的副作用。这些儿童在持续18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了高依从率的SCIT,并与非SCIT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进行比较。SCIT组和非SCIT组分别由1098名受试者组成。SCIT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加SCIT,同时为了确保这些患儿的安全,研究者对伴有哮喘的患儿在每次注射前进行呼气流量峰值(PEF)测试。而非SCIT组仅接受标准药物(SCIT除外)治疗。结果发现,在1098名接受SCIT注射的患儿中,有196名患儿(17.25%)发生了局部副作用,发生局部副作用的次数约占30744次SCIT注射总次数的1.75%。并且该研究发现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发生局部副作用的患儿逐渐减少。接受SCIT的患儿中有92例(8.38%)出现了全身副作用,总共162次,约占SCIT注射总数中的0.53%。SCIT组1098例患儿中仅有0.091%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即30744次SCIT注射中0.0033%发生严重过敏症。这些数据表明SCIT对儿童是安全的。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全身副作用发生在注射高剂量HDM过敏原时,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查人群的最大耐受剂量,以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SCIT持续注射发生全身副作用后,SCIT的HDM过敏原剂量应适当减少。

发布了文章

食物IgG检测不应作为食物过敏的检测手段

摘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食物被人体摄入后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进而产生针对食物的IgG抗体,这是人体对食物的正常和普遍的免疫反应。这些针对特定食物的IgG抗体可以通过标准化检测方法被定量检测到。 尽管有研究表明,根据食物IgG检测结果进行相应避食以后,患者原有的消化道或神经系统不适有所改善,然而,由于这些研究在设计上缺乏随机、盲法或对照不严谨,因此其结论并不可靠或说服力不足。有研究表明这些抗体不仅没有不良的临床后果,而且与食物耐受有关。例如,对牛奶、鸡蛋过敏的孩子进行IgG水平检测,其特异性IgG越高,未来越有可能耐受这些食物。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食品特异性IgG检测缺乏明确的临床意义。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和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的立场文件声明:食物特异性IgG4不代表或即将发生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而是免疫系统在识别食物成分后的生理反应。 因此,使用食物IgG检测作为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检测手段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及不必要的饮食限制。

发布了文章

如何让孩子减少霉菌接触?

摘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霉菌是导致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常见的过敏原之一,减少霉菌暴露可有效减轻鼻炎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风险。以下几个措施会有所帮助:减少户外接触当霉菌浓度高时,如夏秋季节,减少孩子户外活动,割草、挖植物、捡树叶时,请戴口罩。减少室内接触建议安装配有高效过滤器的而空气调节系统。降低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湿度超过50%,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建议湿度保持在45%以下,35%以下最好。不建议使用加湿器,如果必须使用加湿器,至少每周清洗液体储存器两次,以防止霉菌滋生。减少浴室里的霉菌在洗澡和淋浴时,使用排风扇或打开浴室的窗户。把浴室的地毯从潮湿的地方移开。至少每月清洗水槽和浴缸。及时修复管道水泄漏。减少厨房里的霉菌在洗澡和淋浴时,使用排风扇或打开浴室的窗户。把浴室的地毯从潮湿的地方移开。至少每月清洗水槽和浴缸。及时修复管道水泄漏。减少洗衣区域的霉菌及时将衣服从洗衣机中取出。如果是滚筒洗衣机,定期清洗橡胶密封圈和门的内部。当机器不工作时,敞开洗衣机的门。不存放湿衣服在洗衣机里。确保洗衣区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卧室里的霉菌扔掉或回收旧书、旧报纸、旧衣服或被褥。检查窗户是否有水珠或薄雾。改善卧室的空气流通。

发布了文章

鼻腔给药三步曲

正确鼻腔给药,对于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非常重要。(请根据洗鼻器不同类型,选择下列一种方法)

发布了文章

鼻腔冲洗示范(链接)

https://m.v.qq.com/z/msite/play-short/index.html?cid=&vid=w0770ia3pri&qqVersion=0&second_share=1

发布了文章

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的那些事

摘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5岁以下儿童作为流感的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目前处于流感病毒流行的冬季,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态势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儿童将面临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的双重风险。因此,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显得尤为必要。1、我国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哪几种?(1)三价灭活疫苗(IIV3):包含两个A型(甲型)流感病毒(HIN1、H3N2)及1个BV型(乙型的Victoria)毒株,共计3个抗原,适用于≥6月龄人群。(2)四价灭活疫苗(IIV4):包含两个A型流感病毒(HIN1、H3N2)及1个BV型毒株,以及BY型(乙型的Yamagata)共计4个抗原,适用于≥3岁人群。(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含鼻腔接种后可在鼻咽部复制的减毒流感病毒,适用于3~17岁人群。2、去年接种的流感疫苗,今年还需要接种么?答:需要!首先流感病毒的类型每年都有变化,且易产生变异;其次,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只有每年都接种,才能获得持续的免疫力。3、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答: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随时间衰减。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接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4、哪些人群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上次流感疫苗接种后6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是禁忌征,但应特别注意。5、什么年龄段的儿童推荐优先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5岁儿童。6-23月龄婴幼儿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高,住院负担重;2-5岁儿童流感疾病负担也较高,低于2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免疫应答通常优于<2岁儿童。现有流感疫苗不可以接种6月龄以下婴儿,该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6、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能同时接种么?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14天,即可在接种流感疫苗14天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程序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在2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

发布了文章

COVID-19流行期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护理

摘至: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OVID-19感染早期症状可能较轻,易与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混淆或合并存在。突然且完全的嗅觉丧失可能是早期的COVID-19感染的迹象,可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正确的AR治疗非常重要,控制不佳可能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吸入糖皮质类激素不会抑制免疫,甚至可能有利于COVID-19感染的防治。 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可能不是导致重症COVID-19感染的危险因素 COVID-19感染和AR在表型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COVID-19感染通常以发烧和持续咳嗽为主要症状,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流涕、咽痛、鼻塞或腹泻等症状。有些人会突然彻底丧失嗅觉和味觉[1]。大约80%的COVID-19患者会经历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度症状,无需任何特殊治疗就能康复,这种临床表现可能与AR相混淆,特别是在那些新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中[2]。咳嗽和发烧是COVID-19最突出的症状,而结膜炎和鼻痒则更指向AR。 考虑到2020年春季全球COVID-19流行对人类的威胁,以及44%的传播来自无症状感染者[3],尽可能有效地控制AR症状,特别是打喷嚏、流涕和咳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这些AR患者同时也是无症状的COVID-19感染者的话,打喷嚏、流涕和咳嗽都会使得病毒通过气溶胶的方式传播。强烈建议AR患者保持社交距离,打喷嚏或说话时佩戴口罩以避免形成气溶胶,携带备用口罩和纸巾,并在使用后安全丢弃。在可能的情况下,对AR患者进行COVID-19病毒检测,因为他们可能是强有力的病毒传播者。季节性AR的治疗最好尽早开始,并在整个花粉季节定期使用。除了全身皮质类固醇外,没有任何推荐的SAR治疗是禁忌的。90%以上的专家一致认为鼻喷激素不会降低免疫力[4]。事实上,它们使鼻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化,并且在体内不会对纤毛的清除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初步数据表明,一些糖皮质激素,如环索奈德和莫米松,可能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5]。但是应避免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因为它们可能抑制免疫系统。 同样,哮喘吸入器应像以前一样继续使用,如有必要在花粉季节增加剂量以保持哮喘的良好控制。吸入皮质类固醇(ICS)、ICS与支气管扩张剂、长效β激动剂(LABA)联合可预防病毒诱导的哮喘加重,并可能对COVID-19感染有益[6]。尽管美国CDC建议,中、重度哮喘患者可能因COVID-19而患上重症的风险更高,但哮喘可能不是引起重症COVID-19感染的危险因素[6]。呼吸道过敏在儿童中很常见,他们感染COVID-19后症状却往往较轻。在来自武汉的第一份报告中,140例重症COVID-19患者中,没有1例报告AR或哮喘,而中国AR患病率接近20%[7,8]。意大利对3200名COVID-19阳性死亡患者的报告中,也没有提到哮喘。 COVID-19的管理是支持性的,当COVID-19感染诱发了哮喘急性加重时,应当在医生监控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尤其是对NSAIDs敏感的哮喘患者至关重要。

发布了文章

妊娠期间变应性鼻炎发作了怎么办?

原创  滕尧树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不乏处于妊娠期妇女。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部分孕妇可出现变应性鼻炎发作或加重,对孕妇生活质量及胎儿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出现睡眠障碍、焦虑、引发哮喘加重或控制不良、鼻窦炎发作等。那么在妊娠期间究竟要不要接受变应性鼻炎治疗,以及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比较合理呢?明确诊断、环境控制、患者教育、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变应性鼻炎及其治疗药物对孕妇和胎儿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妊娠期变应性鼻炎诊治的关键。对于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女性,建议在怀孕之前进行变应原检测,便于孕期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规避。孕期如考虑行变应原检测,建议采用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避免皮肤点刺试验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由于妊娠期生理发生了变化,药物进入孕妇体内发生的药理作用和效果以及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变化都会发生变化。某些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妊娠早期3个月内,药物致畸的风险最高。因此,妊娠期间用药的重要原则是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日本变应性鼻炎指南指出,妊娠第4个月以后,经权衡利弊后需要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建议最小剂量应用鼻腔局部药物,如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抗组胺剂和鼻用糖皮质激素。根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发布的妊娠及哺乳期药物治疗的指导原则,A、B级药物在妊娠期使用较为安全。布地奈德在FDA分级中被认为B类药物,成为唯一推荐为可以在妊娠期使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对于口服激糖皮质激素,仅在鼻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无效且症状严重时方可考虑,特别需要谨慎评估风险/获益比。在抗组胺药物方面,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均为B类药物,非索菲那定则被归类为C类药物。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钠,尚缺乏在妊娠期变应性鼻炎使用的安全数据,而在哮喘孕妇中,则被推荐为B类药物。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在鼻塞时可以选用热疗、洗澡、毛巾或面罩热敷,或者选用高渗海水洗鼻,必要时也可以选用鼻孔扩张器,以及睡眠时床头抬高30-45度。空气净化器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但其效果尚不确切。另外,如果在怀孕之前已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且处于免疫治疗的维持期,则继续脱敏治疗是比较安全的,但需再次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目前不推荐妊娠期或计划受孕期开始免疫治疗。总之,在妊娠过程中如果出现变应性鼻炎发作或加重,大可不必因为害怕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而放弃鼻炎的治疗,自己忍受鼻塞等症状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提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综合评估变应性鼻炎治疗的风险/获益比,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滕尧树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2015毕业于复旦大学,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青年编委。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第三层次(资助)、杭州市“医坛新秀”。主要从事气道变应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了文章

婴幼儿该如何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

本文转载自:过敏科学 罹患食物过敏的儿童越来越多,在某些国家已经到达10%的患病率,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医疗体系均带来巨大影响。食物过敏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早期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目前有哪些公认的预防措施呢?2021年EAACI更新了食物过敏的预防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婴幼儿(一岁以内)和幼童(5岁以内),对成人、青少年等目前尚无充足的医学证据。产妇饮食回避指南反对孕期或哺乳期严格回避过敏性食物来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现有证据显示孕期和哺乳期单纯回避过敏性食物或联合其他干预手段对预防儿童早期食物过敏的发生有帮助,大多数研究发现孕期或哺乳期回避鸡蛋、牛奶等并没有降低儿童早期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但严格回避这些食物不仅有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也可能影响到母子的健康。相比于严格回避过敏性食物,孕期或哺乳期健康饮食、平衡饮食更重要。指南同时指出此类研究数量少,证据级别不高。婴儿辅食中添加鸡蛋指南建议婴儿辅食中添加完全煮熟(well-cooked)鸡蛋有助于儿童早期鸡蛋过敏的发生,但不推荐添加生鸡蛋或未加工的巴氏杀菌(uncookedpasteurised)鸡蛋。早期摄入完全煮熟的鸡蛋可以减少鸡蛋过敏的发生,但摄入生鸡蛋可能增加食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严重过敏反应。对4-6个月的婴儿,可以每周两次、每次食用半个或一个煮熟的鸡蛋。推荐证据级别为中等。婴儿辅食中添加花生对花生过敏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指南推荐合适年龄(4-6个月)的幼儿辅食中添加花生或其制品预防婴幼儿或儿童早期花生过敏的发生。可以每周一次、每次摄入一茶匙的稀释的花生酱(2克花生蛋白),但注意避免引起窒息或吸入,而且花生也不应该是婴儿添加的第一个固体辅食。推荐证据级别为中等。对花生过敏患病率不高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没有推荐,按照饮食习惯即可。母乳喂养因为伦理学的原因,很难开展对照要求,母乳喂养对食物过敏的预防作用证据级别都很低。指南认为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母乳喂养是否可以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但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均有诸多其他益处,WHO推荐6个月的母乳喂养。出生后一周内添加牛乳配方奶粉指南推荐避免婴儿出生后一周内添加牛乳配方奶粉,研究认为出生后一周内添加配方奶粉,可能增加儿童早期牛奶过敏的风险。足月出生的婴儿,原则上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如有特别需要,可以咨询相关人士,选择水解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此证据级别较低。经常摄入牛乳配方奶粉出生一周后,对有需要的婴儿,可以选择牛乳配方奶粉,现有证据显示出生一周后经常摄入配方奶粉和儿童早期牛奶过敏没有相关性,但添加配方奶粉肯定影响到母乳喂养,减少了母乳喂养的益处。水解配方奶粉指南对水解配方奶粉对儿童早期牛奶过敏的预防没有推荐,没有证据显示水解配方奶粉影响儿童早期牛奶过敏的发生,如果不能排他性母乳喂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母乳替代品。大豆配方奶粉指南不推荐6个月内的婴儿食用大豆配方奶粉,虽然大豆配方奶粉对儿童早期牛奶过敏的影响很小或没有,但大豆配方奶粉本身含高浓度的植酸盐、铝、植物雌激素,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不利的影响。维生素和鱼油指南没推荐,没有证据显示孕期、哺乳期或婴幼儿补充维生素或鱼油可以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证据非常不确定。对食物过敏高风险儿童,孕期和哺乳期补充鱼油或许有轻微的帮助。但是,也没有一致的证据显示健康女性或婴幼儿补充维生素和鱼油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指南没有推荐,母亲或婴儿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对儿童早期食物过敏的影响很有限,而且证据非常不确定。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对儿童早期食物过敏的预防作用很小或没有,不推荐卡介苗接种来预防食物过敏,但对结核病高发的国家或地区,应遵循当地的疫苗接种计划。润肤露证据显示使用润肤露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对预防食物过敏的帮助很有限,指南没有推荐。螨虫免疫治疗使用螨虫舌下免疫治疗预防儿童早期食物过敏的证据很有限,指南没有推荐。总体说指南就预防食物过敏的推荐级别都不高,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高证据级别的研究验证。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