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保健品迷信
2020年11月25日 【健康号】 尹力     阅读 8071

说起保健品迷信,家家都有一本精彩的故事集。
在迷信保健品的人群中,不乏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
我认识一位曾经担任过大学校长的老人,退休后被以前的学生,以前的部下轮番忽悠,家里的保健品堆积如山。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老人听不进儿女劝告,非要上外人的当,受外人的骗呢?
其实这里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因素。


有不少朋友表示,确实看到身边朋友吃了XX保健品有效。
还有不少朋友告诉我说,吃了XX保健品,感觉自身状况明显好转,各方面都有所改善。

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安慰剂效应。安慰剂的疗效可以达到30%。
所以在确定任何药物疗效之前必须排除安慰剂效应。

比方说有人吃了阿胶感觉非常好,这是不是阿胶的效果呢?
这就必须要做对照试验。
因为做不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同时、同样、用相同批次的阿胶和安慰剂进行试验。只能自身前后对照或采用大样本对照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是先用试验药后用安慰剂,或先用安慰剂后用试验药。同时纪录受试者症状和体征,最好要有客观检查指标。
在试验药和安慰剂交替之间,还要有一个药物洗脱间隔期,一般是两周左右。

大样本对照试验是随机分出两批人,分别用试验药或安慰剂。同样要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客观检查指标。

这里的关键是,要求安慰剂和试验药从外观到口感都必须一模一样。
还有就是双盲,即实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吃的是试验药还是安慰剂。揭盲者最后出场解密。

只有通过这种严格的试验才能说明效果到底是来自药物本身还是安慰剂效应。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保健品拿不出这样的有效证据。有的仅仅是服药者的自我感觉良好,完全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

然而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并非完全处于非理性,其中可能也就有理性的成分。

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卖的并非仅仅是保健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服务。

比如认干爹干妈,天天陪着聊天拉家常,带出去免费旅游,把老人照顾的十分周到。

老人未必不知道保健品没啥用,但是老人可能认为反正吃保健品也没什么坏处,花点钱满足一下情感需求未尝不可呢。

如果一个现象长期存在,那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尹力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心脏内科
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血管系统疑难病症。擅长心脏支架术后、起搏...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