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脑胶质瘤治疗新技术、新进展(2019年4月)
2019年04月25日 【健康号】 杨鸿春     阅读 10852

脑胶质瘤,尤其是III、IV级的胶质瘤,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为改变这种现状,目前胶质瘤是全世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有许多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在开展,这里总结近年来的一些新技术、新进展。但是一方面由于个人涉猎有限,难免存在偏漏;二是,这仅是对近年的回顾,只能代表此前的观点,未来还有更多新技术、新进展,本文不能及时更新,请以更新的研究为准。


1.肿瘤治疗电场(Tumor-TreatingFields,TTF),对于KPS≥60的成人新发GBM,无论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美国NCCN指南(2019第一版)和我国卫健委《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中,都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荐,在延长病人总生存期方面值得期待。
      肿瘤治疗电场(tumor-treatingfields,TTFields)是一种抗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治疗仪,通过置于头皮的换能器芯片提供低强度的中频(200kHz)交变电场,从而选择性影响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停滞,促使快速分裂的细胞凋亡。


2.抗PD-1是  近年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和艾萨克珀尔穆特癌症中心,联合研究抗PD-1结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发现:应用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的挽救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未能获得改善生存率的疗效。




3.手术方面  术中导航技术、功能定位技术、肿瘤荧光显影、术中唤醒手术的推广,使“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实践性得到加强,对神经外科医生加快学习曲线、促进技术成熟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目前,这些技术仅在国内一些大的神经外科中心能常规开展。


4.化学治疗方面目前替莫唑胺(TMZ)仍独占鳌头。尽管已经关注替莫唑胺长周期或加大剂量负荷对改善疗效的真实作用,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证据加以厘清。


5.以基因分型为靶向的胶质瘤局部治疗:为提高对IDH突变型胶质瘤的局部控制,同时避免代谢治疗相关的全身毒性,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的GaneshM.Shankar等研究一种术中快速检测基因分型结合应用IDH靶向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抑制剂(GMX-1778)缓释微粒(MP),借助基因特异性精准地控制胶质瘤,并降低GMX-1778MP全身毒性的新治疗方法。作者一方面采取局部注入药物避免全身系统用药所引起的全身毒性,又解决血脑屏障拦截药物渗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发一种基于q-PCR和利用Taqman标记的探针对突变位点进行荧光检测的快速分子诊断技术。最后在荷瘤小鼠实验模型中,应用携带靶向药物的缓释微粒注入脑内肿瘤中,经生物素荧光成像系统检测,与注入无靶向药物微粒的对照组相比,发现实验组小鼠脑内胶质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显著延长。作者指出,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快速基因分型诊断结合针对IDH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还需在大型动物体内的实验验证,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地造福患者。
6.其他: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还有一些进展,这两年暂未见革命性的成果,也由于个人专业原因,这里不一一列举,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以这方面专家意见为准。

  再次申明:一方面由于个人涉猎有限,难免存在偏漏,请以您的面诊医生意见为准;二是,这仅是对1~2年的回顾,只能代表此前的观点,未来还有更多新技术、新进展,本文不能及时更新,请以更新的研究信息为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鸿春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神经外科
目前我科常规开展手术治疗疾病有: 1.颅脑肿瘤,包括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转...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