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危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
2019年09月03日 【健康号】 赵磊     阅读 8095

近年来,由于PSA筛查普及,低危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那么这些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到底如何呢?来自瑞士的Marco Moschini教授团队对此进行了系统文献复习,得出权威总结,文章近期在线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赵磊

文章目的:查阅近年关于低危前列腺癌治疗及预后相关文献并做出归纳评价。

证据获取:Medline,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录发表的近年文献进行查阅,检索关键词包括:前列腺癌,低危,主动监测,局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等待,生物标记物,核磁共振。上述关键词进行单独检索和/或联合检索。

证据综合: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低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根治性切除及外放疗)对于癌症特异性生存没有明显影响。有一些系列研究发现这类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后出现不良病理转归。但是,尚不清楚这些患者是否本身就处于比较高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对于低危前列腺癌,主动监测是可行的尽管将近30%患者在主动监测5年内需要进行其他如手术、放疗等治疗。强有力数据提示,局灶性治疗(如高能聚焦超声、冷冻、光动力、激光间质热疗、电穿孔、辐射消融、局部放疗等)对于长期预后的意义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核磁共振和组织生物标记物(如PSA、PCA3、TMPRSS2:ERG融合基因、Ki-67等)可能对初始诊断低危患者的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证据显示低危前列腺癌发生率近年明显增加。仅仅小部分患者进展到出现临床症状,转移或死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低危患者立即行根治治疗不能使其获益。核磁共振,组织生物标记物以及后续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哪些低危前列腺癌患者需要进行早期手术、放疗等治疗。


参考文献:Moschini M, Carroll PR, Eggener SE, Epstein JI, Graefen M, Montironi R, Parker C. Eur Urol. 2017 Mar 15.[Epub ahead of print]

全文地址 http://www.europeanurology.com/article/S0302-2838(17)30174-4/fulltext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赵磊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泌尿外科门诊,泌尿外...
泌尿外科肿瘤、肾脏移植,擅长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微创治疗。擅长各种泌尿外科肿瘤(肾癌、肾盂癌...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