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271737

卢和丽

乌镇互联网医院

想要知道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疾病怎样进行自我的调整和管理吗?那就请关注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抑郁
抑郁症
郁症
焦虑症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
失眠
恐惧
自闭症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关于抑郁症,你知道多少?

一说到抑郁,大众第一反应是:“矫情”、“懒惰”、“软弱”、“想太多”,事实上,大众对抑郁症了解甚少而误解太多,抑郁症不会让你发烧、打喷嚏、拉肚子,但是,却会让您精神无比痛苦,让你体会不到快乐。有些抑郁症患者人前还是会和你说笑,但是,其内心仿佛已经趋于灭亡,这时候如果身边人再对其表示出不耐烦,此时,身边人的行为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其对这个世界不再留恋。关于抑郁症,局外人有太多太多误解,下面这几种说法非常常见,但是,抑郁症真不是这样……抑郁症绝不是“矫情”,它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有些患者需要心理治疗,而有些患者一定要接受药物治疗。只有大家认识了抑郁症,才能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有时候他们在内心挣扎的同时,还饱受着身体的病痛,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除了正确的治疗,也有身边人的理解和陪伴。如果你身边有着确诊或者抑郁倾向的朋友或家人,希望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能多一些包容和谅解,少一点指责和质疑,抑郁症并不可怕,只有积极的面对,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才能减少这个疾病对你造成的影响!

发布了文章

如何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

接纳生活中的负性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技能,以下是一些建议:1.认识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一部分,不必为此感到羞愧或自责。2.倾听自己的情绪:倾听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要试图压抑或否定自己的情绪。3.接纳并表达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音乐、运动等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4.与他人交流:与亲密的朋友、家人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寻求支持和理解。5.接纳不完美: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6.寻找情绪调节策略:学会应对负性情绪,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训练、身体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并不意味着放任情绪,而是意味着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并寻求健康的应对方式!

发布了文章

明天去看抑郁症,我该怎么启齿?

这个问题是很多经过思想斗争才到门诊来诊疗的患者的困惑。首先,在临床上,抑郁症非常的常见,是一种疾病,可以治疗。这种疾病所出现的病态情绪持续时间更长,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或者虽然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但是却难以解释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在情绪出现的持续时间上也是明显的长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两周以上)。大家到门诊去看自己是否有抑郁症时,可能想象了无数对话的场景。但是在门诊诊疗的过程中,受限于门诊时间有限,常常是医生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患者能够自己表达自己想法或者叙述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想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更多的可能是需要约门诊医生私下的时间或者心理治疗的时间)。了解了上面讲的诊疗现状。关于怎么样启齿这个事情,你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门诊的诊疗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医生在引导患者落坐之后,就会尝试和患者进行交流,循序渐进的和患者交流内心感受。患者只要和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就可以了。对于医生的提问,如果不是很理解,切忌根据自己的揣测随意回答,因为这个可能会误导医生,让医生给出错误的判断。在症状方面,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以下内容,避免在医生询问的时候,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准确的回忆自己的状况和表达自己的状况。回想一下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您的感受: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悲伤空虚无望?或者流泪的情况?2、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和乐趣都明显的减少?3、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的减轻或体重增加,比如一个月之内体重变化超过原来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5、几乎每天有行为的迟缓,生活懒散被动,独坐一旁,不和人交流,或者整日卧床?或者几乎每天都有,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缺乏调理的事情,大脑过度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来思考一些中心议题?几乎每天烦躁不安紧张,用手指抓握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或来回踱步等?5、几乎每天都疲乏或精力不足?6、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者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7、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集中的能力减退,或做事犹豫不决?8、反复出现和死亡有关的想法,有不想活的计划,甚至付诸行动?

发布了文章

工作后查出抑郁症怎么样快速恢复?

1、可以先尝试休个假,休假的原因需要好好斟酌一下,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也不想了解,这领导也不例外。你直说了,就算不被领导边缘化,未来他也可能会对你产生怀疑,你出现任何的问题,他都会觉得你是不是又「不正常」了。2、江西可以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服务号约号,约心身医学科普通号或专家号。这家医院的医生都有线上诊疗平台,在医院诊疗结束之后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通过平台的方式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也是利用休息时间回复,如果特别急还是特意跑一趟医院。一定要去三甲医院,不要去私立或其他不正规的诊所。3、医生每天要接触大量来访病人,尤其是普通号,门诊节奏比较快,可能没有办法给你充裕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就诊之前做一些准备,写下来,整理好,尽量直观简洁(你认为对你冲击很大的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就诊精力、用药感受等)。在看病的时候,用于和医生沟通。4、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强迫症这类病症,有时候会合并存在或难以明确诊断,此时,医生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判断准确,所以尽量多的向医生提供信息,无论是在初诊还是复诊时,你可以主动的表达自己曾发生的病症、情绪特征、异常行为等等,也可以主动提问自己是否有可能是某种病症。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要频繁的更换医生,在你选定医生后,一定要给医生一个给你诊疗的时间(至少2~3个月),频繁的更换医生导致的情况是每个医生对你的情况可能都不是太了解。5、遵医嘱吃抗抑郁类药物,通常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身体的血药浓度才能达到稳定,所以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定要耐心等待药物起效。有些人对药比较敏感,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但是一般都是患者能耐受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乏力、恶心等,大概10点左右就会慢慢好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患者不会出现早期常见的药物副作用。6、现在采用的抗抑郁类药物,主要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为主,常用药物有氟西汀、西肽普兰、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等,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对你而言都有效,如果吃了6-8周发现没有任何改善否则改变不大,就可以在复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换药,还是需要加大剂量。7、切忌在复诊的时候医生没有更改方案,就不再到医院就诊,一生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内隐行为,你是没有办法知道医生大脑里面思考过什么问题的,没有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品种只能是说目前你的病情不考虑需要调整方案,不代表在后续诊疗的过程中就不会更改方案,在每个月的复诊过程中,医生都会根据你的好转速度和程度来看药的剂量和方案需不需要调整的。8、如果状态好,可以每天晒晒太阳,晒太阳可以提高血清素。如果有条件,可以坚持适度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户外,也可以选择户内,在家有氧运动最常用的是在跑步机上跑步,还有跳绳、女性喜欢的舞蹈,都属于有氧运动,舞蹈节奏相对快一点,还有男性喜欢的武术,都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训练要注意方法,之所以叫有氧运动,就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会消耗氧,氧要跟的上。如果一开始强度很大,氧供跟不上,自然会转变为无氧运动,所以机体的有氧运动一定要热身,一定要慢慢的开始,保证机体足够的氧供,才能维持有氧运动。时间长了有氧和无氧就会掺杂在一起,慢慢变成无氧,所以在家里有氧运动的热身很重要,前奏很重要,要慢慢的增加运动强度,都能保证机体的氧供,能够保证运动在有氧状态下进行,保值有氧运动继续。有氧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有毒物质的排放比较有好处,和增强肌体力量的训练不一样。所以建议平时多做有氧运动,对身体很有好处,对情绪和睡眠的改善也有帮助。10、尽量不要独处,独处会加重抑郁,让自己的父亲思维越陷越深,要注意和社会有链接,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对外界环境的关注上和认识上。11、工作方面,不要完美主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要求,做到不错就可以,以治病为先。12、抑郁症并不算绝症,但抑郁症复发概率很高,故很难有断根一说(而实际上内科疾病都很难谈断根问题,举例说明感冒,你现在感冒好了不代表未来不感冒)。在后续生活的过程中,需要一如既往的保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喝酒等。13、看待自己患抑郁症这件事情,要学会辩证的去看,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患有固然不是好事儿,但是患上了就要坦然接受,并且尝试让自己的状态更好。有了患抑郁症的这段人生经历,相信很多人在回首这段经历的时候,能够更加坦然或者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疾苦,同时,也能够在以后和家人朋友或者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对方的感受,也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抑郁的痛苦经历会促使患者思考,会让人变得深刻,更富有智慧。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发布了文章

孩子的焦虑,您懂多少?

在门诊的过程中,时不时碰到年龄很小的焦虑孩子,孩子焦虑的心理社会因素,现在总结如下:  1、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主要照顾者有焦虑症,孩子对其行为模式进行模仿。  2、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主要照顾者对风险意识比较高,对某些危险估计太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给年幼的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使孩子较其他普通孩子焦虑不安。  3、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主要照顾者视孩子为自己的“知心人”,并向他/她诉说许多家中的经济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等,而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讲,孩子是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的,在日常生活事件的不断刺激下,在这种矛盾重重的处境下,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4、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求太高,对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总是表示不够满意,反复提出要求做得更好一些,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逐渐对自己也觉得不满意,出现很多顾虑,对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要求出现焦虑反应。  5、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过度地放纵,也可导致焦虑。在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限制,孩子常常不知道他们活动自由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外界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没有什么要求,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去提高,也会出现焦虑情绪。  6、孩子经常或强烈地遭到惩罚。因为惩罚常常会受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排斥,使孩子感到害怕,想的问题自然更多。当他/她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时,对将要受到的惩罚会感到十分焦虑。大家还发现有其他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情绪平和就是最好的教育!

发布了文章

心脏神经功能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叫惊恐障碍,该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心血管方面的症状较为突出:(1)心悸:自觉心搏动增强,有心慌感。完善心电图检查,心里头的结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也有可能有心动过速(100~120次/分)或过早搏动,而使自觉症状更为显著。(2)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吸入空气不够用,因而需作深呼吸或有叹息样大呼吸。由于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故容易发生换气过度而引起呼吸性碱中度,如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甚至有些患者被送入急诊科或ICU(温馨提示:出现这种呼吸的时候,可以用个塑料袋或者纸袋子将呼出来的气再吸回去,避免中毒)。(3)心前区疼痛:常为心尖区及左乳下区刺痛或刀割样痛,为时数秒或持续数小时的胸闷、隐痛。疼痛的出现一般与体力活动无关(这一点是以心脏器质性疾病鉴别很重要的一点),且多在静息时发生。有时在工作紧张、情绪激动后可持续数天或更长。(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上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完善相关检查却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变,或者即使有轻微的病变,也无法解释症状的严重程度。(5)其他症状:疲倦、失眠、睡眠不深或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昏、头痛、肌肉痛等。(6)体征:主要有心动过速、偶有过早搏动、心尖冲动较强有力、心尖或胸骨左缘有轻微收缩期杂音。(7)辅助检查:心脏X线检查无异常,心电图可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或非特异性ST段及T波变化。

发布了文章

发作性睡病为何如此难治?

很多疾病都存在一些难治的患者,发作性睡病也不例外。说到一个疾病患者和家属,最关注的可能就是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原则是以调节生活行为方式为主结合药物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一般治疗:调整生活习惯:首先,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戒烟酒,不熬夜。其次,创造机会午休和小憩,如果能够午睡1小时,下午困倦症状就会减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白天可以尝试多次小憩。洗澡时尽量采用淋浴,而不要用澡盆或澡池,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调整工作:可选择自由度大、较轻松的工作。嗜睡或猝倒较重且病情未得到控制者不宜开车、从事高空作业、游泳及到危险区域等,以免发生意外。合理膳食:体重增加、发胖是该病的一个特点,要减少油炸食品及其他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少喝饮料,鼓励喝白开水。适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控制体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心理支持:发作性睡病患者可能在性格方面发生变化,表现为易怒,不愿与人交往、自卑甚至出现抑郁。除尽早给予治疗外,家人要对患者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千万不要取笑、歧视患者。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药物:适用于白天有不可控制的嗜睡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哌甲酯、安非他命,这类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也可轻度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体药物的选择以门诊看病的医生的建议为准。上述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易激惹、神经质、厌食、颤抖等,有成瘾倾向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促醒药物:新型中枢兴奋剂,具有催醒作用。常用药物为莫达非尼,是一种不含安非他命的Ⅳ类促醒药物,是国外治疗日间过度嗜睡伴发作性睡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该药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被认为可能是触发了多巴胺再摄取系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和神经质。γ-羟丁酸钠适用于发作性睡病的所有患者,对日间过度嗜睡及猝倒均有效。该药物成人与儿童用药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己盲目使用和调整药物剂量。常见不良反应有抑制呼吸、一过性血钾降低、锥体外系反应(如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肌肉震颤)等,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及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用药期间禁止喝酒。抗抑郁药:适用于有猝倒症状的患者。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文拉法辛等,具有一定的抗猝倒作用,同时对睡眠幻觉和睡眠瘫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头昏、食欲缺乏等,需要注意的是突然停药会出现反弹。镇静催眠药物:适用于晚上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片段化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氯硝西泮等,具有一定的改善晚间睡眠质量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困倦、嗜睡、乏力、头晕,大剂量应用还有遗忘等不良反应。一些患者之所以疗效不好一方面以患者自身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关,另外一方面,患者药物治疗的剂量和治疗的依从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的症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一个月一个月定期复诊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忌自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或者频繁的更换医生。

发布了文章

疫情带来的最大后遗症之一:失眠症,你了解多少?

在新冠疫情之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为27%。2022年1月由多国学者共同完成的一项疫情期间的睡眠障碍荟萃分析,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SleepMedicineReviews》,结果显示:以来自49个国家的493475名参与者为样本,全球睡眠障碍率约为40.49%,而在同时期的新冠患者中,睡眠障碍率则为52.39%。疫情前后的数据对比,大家不难,发现疫情之后睡眠障碍的人群明显增多。关于失眠症,疫情前后在中国的变化也是明显的。2021年3月,话题“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曾经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疫情放开以后,保守估计,睡眠障碍的人数已经超过5亿。这个睡眠障碍的人数之大,比例之高,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可见睡眠障碍在人群里面的发生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个疾病是非常常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新冠感染是应激事件,感染之后症状每个人呈现的状态都不一样,对个体造成的影响或大或小,有些人在应对这个事件过程中产生焦虑、担心甚至恐惧,从而诱发失眠。不同的失眠形式,在临床上,医生选择药物是会有些许的区别的:1、入睡困难,可以考虑选用思诺思、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能快速诱导入睡的药物。2、夜间易醒或早醒,选择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能够延长睡眠时间的中长效镇静安眠药。3、对于合并轻度抑郁焦虑情绪者,选择曲唑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等有改善焦虑情绪作用同时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抗抑药物。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不同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上述每一个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失眠症绝大多都是慢性,一定要坚持定期复诊,一般来讲一个月一个月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药物的剂量和方案需不需要调整。温馨提醒:在医生指导下的用药都是安全的,切忌自己盲目的减量加量! #心理学##失眠##情感#

发布了文章

如何远离精神内耗?!

如何远离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精神内耗就像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观点不同、理念不同,因此吵得不可开交,不断相互拉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资源就会被消耗。#年轻人如何远离精神内耗#首先,培养自己的理性视角,可以拿出纸和笔,逐条分析困难的真实性和复杂程度。其次,停止的讨好别人,树立自己行为的标准。再次,停止完美主义,培养成长型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最后,停止幻想,凡事不犹豫不决,遇事雷厉风行,立即行动起来。​

发布了文章

孩子高三,确诊抑郁症,先治疗还是先高考?

孩子高三,确诊抑郁症,很多家属会对治疗有所顾虑,担心药物副作用,而选择先参加高考。但是家长却忽略了抑郁症本身对孩子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就算孩子能够勉强坚持到高考结束(有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坚持到高考结束,而选择中途辍学),整个高考的备战期间都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会影响孩子高考备战期间的学习效率,对于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无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然而在医学上,越是特殊时期(高三、初三等),越建议家属和患者积极的面对,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其实,治疗和上学是可以同步完成的,并不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抗抑郁药物用药早期有些人不舒服,比如:恶心、腹泻、便秘、头晕、头痛等,但是,不用紧张,不用担心,一般这种不舒服不会长期存在,大概十天左右就会慢慢好起来,一定要坚持哟,如果不舒服明显,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我取得联系,帮助您调整方案或加药对症处理!

发布了文章

发作性睡病,您知道多少?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典型四联症有白天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本病多为终身性疾病,有的随年龄增加可减轻。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可控制的、以发作性短暂睡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于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证实平均睡眠潜伏期少于8分钟,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快速眼动期(SOREMP)。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及促醒药包括苯丙胺、哌甲酯、莫达非尼等可减轻嗜睡。抗抑郁药可缓解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crt-1)的含量分类,可以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发作性睡病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白天有难以控制的困倦或睡眠,有猝倒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1(Hcrt-1)浓度小于等于110pg/ml或者小于正常参考值的1/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嗜睡。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白天有难以控制的困倦或睡眠,无猝倒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脑脊液中Hcrt-1浓度大于110pg/ml或者大于正常参考值的1/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嗜睡。想要明确是否有发作性睡病,根据患者是否有家族性遗传史、感染史等,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血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CT、MRI)、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检查等来最终确定。

发布了文章

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是什么样的体验?

很多人对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有盲目的恐惧情绪。接下来和大家聊一聊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是什么样的体验? 抗抑郁药早期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头晕、头痛等症状,但是,这种早期的药物副作用一般不会持续存在,都是轻度,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大概10天左右就会慢慢适应。 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和五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有些人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可能出现第2天早上起来昏昏沉沉感觉(宿醉现象)、警觉性差等。有些人使用五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但是,一般来讲这一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来讲都比较轻,不需要特殊处理,甚至有些患者早期并没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长期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病症反而更加严重?

首先,从长远来讲,理论上,只要是处理正确,是不存在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后病症反而严重的,正确的使用药物只会让患者的状态越来越好,利一定是大于弊的。在临床上,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而病症加重,说明现有的治疗方案是需要优化的。不管是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还是作为临床医生来讲,不需要去寻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的答案?!对于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而言,家属可能要关注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用了医生建议的药物。对于确实按照医生处方药物按时按量服用的患者而言,就需要和医生探讨如何优化治疗方案的问题了。有可能是患者对医生处方的药物反应不好(不敏感),也就是说治疗效果不好,如果达到足量足疗程,那是需要选择调整药物品种的。也有可能是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比较低,那此时需要对药物的合理剂量进行调整。具体属于哪种情况,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其次,从短期来看,有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确实可能会让患者反而觉得更加焦躁等(一方面,药物本身存在一些副作用,另外一方面,在药物没有起效之前,患者症状是动态变化的,甚至会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单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存在,大概10天左右这种药物副作用就会慢慢消失。 最后,遇到临床困惑,切忌擅自调整治疗方案,一定要有医生建立医患联盟关系,就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发布了文章

小孩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治好?

精神分裂症是非常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该病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 该病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显著异常,并导致明显社会功能损害。患者这种异常的表现并不是24小时存在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状态有时候是正常的,就一定不是这个病,这种认知是不全面的)。而且患者患病之后并不会表现出智力方面的问题(购物、算数等是不会存在问题的),意识也是始终清晰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全病程治疗后(一定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的治疗,而不是自行购买药物,坚持吃药完成的治疗),有些患者可以控制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基本消失,同时,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社会社会功能,能够融入社会。但是,很多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患者或家属没有认识到全病程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不规范,治疗依从性差),可能导致病情逐渐恶化,表现出人格改变和社会认知功能下降,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很难回归社会。有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发病年龄晚、起病急、阳性症状为主,病前性格开朗、家庭社会支持良好、治疗依从性高等常提示治疗效果良好,即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性越高。治疗上,不管是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坚持服药仍然是预防该病复发、减少社会功能受损、争取治愈的重要手段。

发布了文章

自言自语属于抑郁症还是精神分裂症?

在临床上,其实有些时候单一的疾病并不一定能够很快明确到底属于什么疾病,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是需要符合该疾病所需要发到的症状学标准,也就是说需要有一组症状来最终确定。有些人有自言自语的习惯,这种人虽然少,但是,在临床上还是能见到的。这个时候可能就不考虑是一种疾病了。自言自语可能是幻听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患者的世界里面,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有人跟他对话的,所以外界的表现形式就呈现为自言自语)。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幻听的疾病是比较多的,比如:抑郁症严重的时候也是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的症状,也可以出现自言自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就更可能出现自言自语这个临床症状了。除了上面两个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也是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的症状的,也就是说也可以出现这样自己的外在表现形式。温馨提示:单一的症状在临床上价值相对是比较有限的,想要考虑患者处于病态还是正常的反应,更多的还是需要捕捉患者身上有没有其他比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发布了文章

当精神类疾病遇上新冠,需要停药吗?

当精神疾病遇上新冠,不一定要停药。新冠本身并不需要精神疾病患者停药,但是,当改善新冠相关的症状需要使用非精神类药物的时候,就要考虑药物之间是否有交叉作用,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要停药。是否停药需要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如果精神类药物剂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一般是不需要对药物进行调整的,在服药期间,动态观察一下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皮肤粘膜出血等。第二、如果精神类药物剂量比较高的情况下,还是要和医生取得联系,因为新冠相关的治疗药物非常多,而精神类药物也相当的多,在具体治疗的时候可能还是要考虑药物和药物之间独特的交叉作用。当然,有一些药物半衰期非常长的药物,从慎重的角度来讲,可以尝试停药,如:氟西汀,中间几天不吃药,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可能不一定有影响,但是如果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对药物比较敏感,突然停掉也是有可能导致症状波动的。

发布了文章

手抖会引起焦虑抑郁失眠的情况吗?

手抖、失眠、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如果患者手抖,而且对他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是有可能会继发焦虑抑郁和失眠的症状的。这种情况下,一般手抖症状消失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症状也会消失。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说明患者的情绪状态的出现问题。对于有情绪问题的患者而言,也有可能出现具体症状的,比如手抖。此时,焦虑抑郁失眠手抖都是功能性疾病(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的临床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疾病知识,大家对焦虑抑郁失眠手抖的关系了解吗?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多严重才手抖?!

手抖并不是抑郁症严重程度的衡量标准。抑郁症的患者确实可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手抖等。这种躯体症状并不一定是抑郁症严重的标识,但是作为患者来讲,常常更加重视躯体症状,没有那么重视心理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始终认为心病心药医就好了,面对这些躯体的症状则更加的关注且更愿意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非心身医学科医生,如: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代谢科等)的帮助。有没有自杀的想法或者行为常常作为衡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准。另外,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是看诊断抑郁症症状学标准(分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的两目数来定的。在抑郁症严重程度纬度,患者主观的感受非常重要。患者主观上感觉对其学习工作或生活的影响程度,可以作为临床医生评估他/她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孩子快复学了,病还没有完全好怎么办?

抑郁症患者快复学了,孩子的病没有好需要寻找症状未完全控制的原因。是孩子的药物剂量没有到位,还是孩子没有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或者是孩子对这个药物反应不是很敏感,治疗疗效欠佳。抑郁症治疗时间比较长,但是疗效始终欠佳的情况下,是需要第一时间和医生取得联系,看看怎么优化治疗方案的,一般来讲,还是需要尽可能的把症状完全控制住,因为有残留症状是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一般来讲,抑郁症孩子休学之后返回学校。学校对孩子的恢复情况是有要求的,并不是到了时间,孩子和家属自己想复学,学校就会同意孩子复学。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的孩子休学后真的能正常回归学校吗?

很多家长有错误的想法,就是孩子一旦患上抑郁症就认为孩子在学校肯定跟不上啊,不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主动想到休学,然后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看病最重要,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学校呀。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确实不愿意去学校,家长没有办法让孩子到学校去学习新的知识,家长被迫帮助孩子办理休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孩子可能也愿意到学校去,但是孩子存在比较明显的自杀念头或行为,这个时候可能是不建议孩子到学校去的,孩子到学校去必须是在确保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去。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休学之后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休学期间,可能就会迷恋上手机、游戏电视等一些电子设备。等休学结束孩子要去上学的时候也面临一些问题,孩子需要面对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从相对懒散的生活状态变成紧张的学习生活状态,孩子很大一部分很难适应。休学之后能不能正常回归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一般来讲,大把孩子勉强愿意继续学习,从家长的角度还是建议孩子接受正常的学习,但是需要降低孩子学习的预期和要求,那怕孩子能勉强到学校上课下课,并不能学到什么新知识,也要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学习状态”。因为一旦孩子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孩子的整个状态就是会越来越好的,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紧张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最最需要积极面对的就是药物起效之前那种非常不佳的状态,一旦度过了那段时间,孩子就能够较好的适应后面的学习,但是,家长切忌孩子症状稍作改善就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完全恢复病前的学习负荷。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