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22

蒋海燕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肠癌
恶性肿瘤
癌症
呕吐
胃癌

发布了文章

化疗后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化疗副作用最直观的临床表现。但是现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映的化疗病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医生在化疗前会给患者使用不同的止吐药物。根据病人化疗方案,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使用不同程度的止吐药物,可选择单药止吐或多种止吐药物联合使用。1、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最常使用的止吐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2、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包括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是一种中枢止吐药物,抑制5-HT的释放及阻断向呕吐中枢,抑制呕吐发生的一类药物,止吐效果明显。3、NKY受体阻断剂,如阿瑞吡坦、福沙吡坦等,针对迟发性呕吐,对化疗后24小时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效果比较好。4、使用化疗药物出现恶心呕吐有时也与患者的恐惧心理相关,临床上医生也会加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奥氮平等。5、心理调节也是缓解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病友交流、在家人的陪伴下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6、另外,中医中药对预防和缓解恶心呕吐也有相当好的疗效,如患者可以含服生姜片预防呕吐;针灸或按压合谷穴、内关穴等对改善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化疗后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在没有集落刺激因子(如升白细胞针)的年代,病人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抵抗,当时化疗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死亡率很高。当集落刺激因子问世后,患者只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点,及时复查血常规,就能按照血细胞下降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重度骨髓抑制并发严重合并症,如重度感染,出血等。什么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怎样预防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呢?骨髓抑制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如肿瘤细胞,骨髓干细胞等),化疗抑制骨髓干细胞,导致干细胞不能及时生成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使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这就产生了骨髓抑制。白细胞的寿命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的寿命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通常受化疗影响较小。多数化疗后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因此医生会特别强调化疗后的每3-5天就要复查一次血常规(主要看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了解骨髓抑制情况。特别是病人出现疲劳、发热、腹泻时,应马上去复查常规。医生会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理论太枯燥难懂,我们拿起下面的图表来表示骨髓抑制的程度(0-IV级)。

发布了文章

深静脉导管有哪些?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让患者做选择题,病人常常回答:“医生,我不懂,听你的。”于是又把难题丢给我们。为什么,现在患者需要做这么多的选择,原因就是医学在不断的发展,同一个治疗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有各自不同的利弊,医生只能负责把各种选择的利弊跟患者解释清楚,但是确不能替患者做决定。化疗前放置深静脉导管也是患者需要做的选择题。接下来,就与大家讨论临床上常用三种静脉导管的优缺点,临床使用时可以根据病情、治疗方案、经济条件、维护依从性等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提供参考。1、中心静脉导管是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上、下腔静脉并保留的静脉通路。置管费用:300~800元。留置时间:2~4周左右。日常维护:每次输液前抽回血评估导管功能,并用生理盐水冲管;优点:操作难度相对要小。缺点:留置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容易发生感染;导管脱出风险较大;导管外露对生活有影响;出院时需要拔管,不能带回家。2、PICCPICC是经外周静脉(前臂及肘部,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置管费用:PICC约2000元。留置时间:如果留置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留置时间可达1年。日常维护:治疗间歇期每周维护一次(生理盐水冲管+肝素盐水封管)。优点:价格相对便宜,操作及护理相对方便,一年内不用每次穿刺,可完成中、长期的治疗需要。缺点:治疗间歇期需要每周1次护理,导管外露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容易发生感染及形成血栓。3、PORT输液港(PORT)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置管费用价格对比:输液港约6000-8000元。留置时间:如无并发症发生,可长期使用(5年以上),适合6个月以上的治疗需要。穿刺部位:前胸壁或前臂部位。穿刺置管:多由外科医师或麻醉师在手术室局麻下完成。静脉输液:输液期间,需将输液港专用无损伤针刺入输液港港体,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道。日常维护:治疗间歇期,需每4周维护一次。优点: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影响美观,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最佳给药途径。缺点:置入成本高,置入和取出都有创伤,需在手术室完成。

发布了文章

化疗前的准备工作

刚刚做好肺癌手术的李大爷刚住进我们病房的时候对做化疗心理是很排斥的,他说:“我都快80岁了,没有必要做化疗吃苦头了,医生你给我开中药,吃吃中药保守治疗就好了。”但是经过我们医护人员,家属,以及隔壁床的病友连番轰炸的思想工作后,李大爷放下了思想包袱,同意进行化疗。李大爷一旦做好的要进行化疗的心理建设后,就撸起袖子,说:“蒋医生,来吧,直接上药吧!”我被李大爷的勇敢感动了。但是,李大爷,在化疗之前我们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首先,作为病人就是要进行体能和营养的贮备,就像动物准备“冬眠”前一样要吃大量的食物进行能量的贮备才能安全度过漫长的冬天。化疗前的患者也一样,在治疗前要加强营养,合理均衡的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自己的营养状态及体能来应对接下来的化疗。第二,医生在化疗前都要让患者做全身影像学的检查作为基线留底,为了便于化疗过程及化疗后进行治疗疗效的评估,往往有患者质疑:“医生,我手术前已经做个全身CT的检查了,才一个月又要做那么多CT,有必要吗?”因为手术切除了病灶,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影像学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术后化疗前还是需要在做CT或MRI。第三,如果患者的化疗方案是静脉化疗,化疗前要进行深静脉导管的放置。化疗药在通过静脉滴注的过程中,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强的刺激。化疗药如果通过浅静脉进行化疗药的滴注,对静脉壁的刺激会让患者感到疼痛等不适,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静脉炎等副作用。如果化疗药不慎渗漏到周围组织,还会出现皮肤组织坏死等较严重的后果如果您经过深静脉滴注化疗药,上述的这些不良反应就会避免。

发布了文章

化疗的分类

今天由于患者间的交流,张大爷又产生的疑问:“蒋医生,隔壁床和我一样是直肠癌,为什么他做完4个疗程的化疗后就结束了,我都化疗半年了,可是病还没有好?”就有要说到化疗的目的及化疗的分类了。1.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是高风险的肿瘤患者术后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大多数需要辅助化疗患者会在手术后的30-40天内开始化疗。不同肿瘤要根据不同肿瘤患者术后分期、病理、免疫和基因检测结果评估复发风险而定,还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而且,术后辅助化疗常规推荐4-6个周期,更多化疗周期不会增加病人获益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2.姑息性化大部分晚期癌症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治愈,化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癌症的发展以延长患者生命,或者通过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种化疗就称为姑息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是一个持续治疗的过程。3.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通过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方便手术切除,或者使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病灶缩小后再获得手术机会,同时还可以杀灭潜在的转移病灶,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因此,疾病的种类不同,分期不同,年龄,一般情况,体力条件,营养状态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肿瘤疾病存在很强的异质性,可能相同的疾病,同一方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发布了文章

化疗还是华山一条路吗?

化疗还是华山一条路吗?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国产电视剧、韩剧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让我们的患者至今对化疗的印象还是病人极度消瘦,面如死灰,拿着脸盆呕吐不止。其实,影视作品表现手法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具有夸张的成分。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在化疗前进行各种化疗副反应的预处理越来越安全有效。临床上产生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化疗副反应的患者越来越少。病房里的患者化疗体验普遍不错,病房里往往谈笑风生,一般祥和。所以,克服对先入为主的对化疗的刻板印象,积极乐观的应对化疗,争取早日康复。而且,目前肿瘤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介入治疗。近些年,随着分子研究水平的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加入肿瘤治疗的大家庭,患者有更多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恶性肿瘤也渐渐演变成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疾病,所以我们也不要在用“老眼光”看待肿瘤了,肿瘤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病人在面对肿瘤时的“怯场”。

发布了文章

化疗的分类

MDT医学上代表多学科会诊。多学科会诊是一种多学科团队协作,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科的治疗。因为随着学科分布的细化,肿瘤科的治疗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在不同的治疗阶段肿瘤患者可能需要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共同商议制定的治疗方案。MDT全称为多学科诊疗模式,即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个性化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在MDT模式中,患者会在治疗前得到由外科、内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妇科、介入科、影像科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病情作出的综合评估,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MDT模式可最大限度避免误诊、误治的案例出现,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还可制定个性化治疗手段,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的弊端,避免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部分患者肿瘤治愈率提高,主要与多学科诊疗MDT的应用分不开。在MDT治疗模式下,可大大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并大幅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很多医院都开设肿瘤相关MDT门诊,当患者在肿瘤诊断,治疗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涉及到多个专科时,可以考虑就诊MDT门诊,这样可以提高诊治效率,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MDT?

MDT医学上代表多学科会诊。多学科会诊是一种多学科团队协作,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科的治疗。因为随着学科分布的细化,肿瘤科的治疗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在不同的治疗阶段肿瘤患者可能需要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共同商议制定的治疗方案。MDT全称为多学科诊疗模式,即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个性化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在MDT模式中,患者会在治疗前得到由外科、内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妇科、介入科、影像科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病情作出的综合评估,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MDT模式可最大限度避免误诊、误治的案例出现,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还可制定个性化治疗手段,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的弊端,避免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部分患者肿瘤治愈率提高,主要与多学科诊疗MDT的应用分不开。在MDT治疗模式下,可大大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并大幅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很多医院都开设肿瘤相关MDT门诊,当患者在肿瘤诊断,治疗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涉及到多个专科时,可以考虑就诊MDT门诊,这样可以提高诊治效率,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肿瘤疾病的治疗指南、专家共识?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来医院进行治疗是经常会质疑我们的治疗方案。病人更相信大医院权威专家的方案,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肿瘤治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但是其实肿瘤患者方案的制定都是有据可循的,可能病人耗时耗力,兜兜转转最终是得到了专家的方案,但是回来跟我们制定的方案一比较,发现基本相同。因为目前在中国,患者的化疗方案都是医生遵循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的。那么什么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呢?临床指南(又称医学实践指南)是关于某个疾病有关诊断,管理和治疗的决策标准。在指南的制订过程中,临床医生根据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的原则,对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进行评估分级,然后依据不同级别文献的结论给出适当的推荐意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指南也在进行不断地更新。专科医生必须掌握他们所从事的医疗专科领域的临床指南,并且在每一个临床治疗决策中遵循临床指南所推荐的最佳方案。将医疗行为标准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多种风险,更好平衡医疗费用与医疗效率。另外,随着患者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学习临床指南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可以把临床工作中反复被问的问题,转化成文字,广泛传播,希望能帮助到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发布了文章

化疗方案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刚刚确诊肿瘤疾病的患者,住进医院化疗时的心情往往是很沮丧、很忐忑的。但是,病房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会互相交流,互相安慰鼓劲,很快就成了朋友,彼此更能体会对方的心情,有更好的共情。大家也会交流化疗的方案及用药效果,经常有病人跟我说:“蒋医生,隔壁床阿姨用的化疗方案效果很好,副作用也轻,我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案?”其实,毛病不一样,治疗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医生要制定一位患者的化疗方案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过程,并需要经过综合考量。化疗,主要是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化疗药物也大致可以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大类的化疗药物,化疗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对人体病灶和散播在全身的肿瘤细胞杀死。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报告和年龄,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化疗;然后再根据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肿瘤分期,参照抗癌协会颁布并每年都会不断更新的治疗指南给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的确定。当同时有几种化疗方案都适合患者时,则医生会根据其临床经验来选择对患者不良反应最小的方案。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医生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1、病理类型;2、病人的年龄、体力情况、营养状态;3、基础疾病,心肝肾功能,骨髓储备情况;4、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能的耐受情况;5、经济情况。所以,虽然化疗方案的制定是有指南或专家共识条条框框规定的,但同时也是个体化的,一人一方案,对这个患者这个疾病是这个方案,但是对于另外一位患者相同的疾病制定的方案又是不同的,医生在制定化疗方案是肯定是经过综合考量后制定的适合你的最优方案。

发布了文章

肿瘤患者若不能进行手术,怎样明确病理诊断?

案例1,曾经有一个中年男性病人,50岁,体检时发现两肺多发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根据这样的影像学判断,患者已经处于肿瘤中晚期,没有进行根治手术的机会了。但是毕竟年龄不大,还正是家庭中坚力量,还是要进一步积极治疗。但是在治疗之前必须明确疾病的病理,肺部病灶的病理获取,通常可以通过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取得。但患者的病灶多位于肺叶边缘,气管镜到达不到,因此需要进行经皮肺穿刺获得病理。但是患者对穿刺颇有顾虑。担心穿刺会加快肿瘤的扩散转移。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不做穿刺,只进行对症保守治疗,但是中晚期肺癌如果只是进行对症治疗,平均生存期不会很长。现在中晚期肺癌有很多的治疗手段,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不断的提高,所以走出一地步(明确病理)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积极的案例,患者80岁以上的老爷爷,合并很多基础疾病,发现肺癌的时候也是中晚期,没有根治手术的机会,但是病人积极配合进行经皮肺穿刺,穿刺的病理提示是肺腺癌,并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口服靶向药,目前疾病还很稳定,且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少,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带病延年。通过这两个鲜明对比的案例,大家应该明白了病理穿刺要不要做的道理,答案是肯定的,需要进行病理穿刺的时候还是要积极配合医生。那么,穿刺会不会加快肿瘤的扩散转移穿刺会不会加快肿瘤的扩散转移肿瘤穿刺后可能会扩散,但一般概率极小。肿瘤穿刺是在CT或B超引导下用穿刺活检针经过皮肤、软组织到达病灶,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穿刺活检是100%成功的吗?当然也不是,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可高达90%以上。穿刺活检相对于切开活检的损伤小,但是同时取到的组织相对也少,因肿瘤组织的异质性,有时可能穿到的是正常组织,有时可能因样本的数量太少不能得出准确的病理结论。在取出肿瘤组织时,一般不会触及正常组织,通常不存在转移和扩散的危险。如果穿刺针取到肿瘤组织,又将肿瘤组织带到患者其他部位,可能会导致肿瘤组织扩散,但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低,相对于明确病理的重要性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发布了文章

PET-CT检查能不能代替病理检测的?

PET-CT检查被称为“查癌神器”,很多病人问我:“蒋医生,我7000多元的这么高级的检查都做了,为什么医生说还是不能明确诊断是恶性肿瘤,还需要再做穿刺取病理,还是不能尽快进行治疗?”petct检查不能代替病理检测的,petct检查是一项影像学检查,PET可以显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容易发现病灶;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显示病灶结构变化。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可以对早期肿瘤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示肿瘤的良恶性;查找原发和转移等情况。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的简称,是在治疗前后用手术方法或穿刺/内窥镜器械获取人体组织用做病理学检查。目的:明确组织学诊断,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以及随访证实治疗效果。petct检查和活检是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PET/CT是一种影像学检查,它不能代替病理,对病灶穿刺或组织活检后的病理结果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不过在还没有活检的情况下,PET/CT可以帮助寻找到活性较高的病灶活检,从而提高活检的阳性率。虽然如此,但是PETCT也有一些局限,比如petct在消化道肿瘤的检查中,并不能代替胃镜、肠镜,因此,胃癌、肠癌等患者是避免不了做胃镜肠镜的,petct在这类肿瘤上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等情况。

发布了文章

肿瘤的中医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肿瘤中医治疗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对肿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肿瘤类型,选用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和放疗副作用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治疗通常需要长期坚持,以达到最佳疗效。2.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消肿、止痛、提高免疫力等目的。针灸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3.  推拿按摩:通过对患者的特定部位进行按摩、推拿,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推拿按摩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4.  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选用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和放疗副作用等作用的食物进行治疗。食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5.  气功、太极等养生锻炼:通过练习气功、太极等养生锻炼,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气功、太极等养生锻炼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要找专业的正规的中医师进行中医治疗。何为专业、正规。首先医院是各级各类公立性医院。专业的是指有肿瘤患者应该去中医肿瘤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就诊。特别是正在进行西医治疗的肿瘤患者,只有专业的肿瘤科中医医生才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发布了文章

肿瘤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吃中药

    临床上经常听见一些病人说,等我化疗或放疗结束后就去喝中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说明他对中医的作用了解不全面。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需要中医介入肿瘤的治疗方案中呢?    正确的回答是,中医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当癌症患者做完手术切除,肠道功能开始恢复之日(矢气是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就是中医介入之时,也就是说,可以考虑服用中药了,因为,那时病人能够进食液体食物,肠道可以吸收中药有效成分了。这时候用中药治疗可以加快病人手术后的康复进程,尽快恢复病人身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日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也可为有些需在术后进行放疗或/和化疗的病人打好基础,保证化放疗按时正常进行。    当然,当化放疗正式开始时,中药的保驾护航作用可以明显体现出来,只要辨证正确,遣方用药得当,病人肯定能从中受益,具体表现在化放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对化放疗的耐受性增强,化放疗的疗效提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对化放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有些病人认为,化疗后呕吐反应本来就很严重,用中药后不是更增加了呕吐反应,喝下去的中药也会吐出来,能起什么作用呢?其实,有许多中药和中药方子有很好的止吐功效,在有经验的中医专家指导下服用,不但不会吐出来,还能镇吐,改善食欲,增加进食,这点对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尤其重要。

发布了文章

肿瘤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肿瘤病人都需要做基因检测吗一般情况,患者在医院做完手术后,病理科出具病理报告后,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癌种做部分针对性比较强的基因检测。但是也有医院只是做到病理这一步。所以,当患者需要行术后化疗时,医生都或让患者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费用还是相当高的,患者往往会犹豫要不要做基因检测,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是需要做基因检测的?那我们就从靶向药物说起,最著名的一定是《我不是药神》里的伊马替尼,进口的伊马替尼就是格列卫,伊马替尼是靶点是BCR-ABL,是治疗BCR-ABL靶点阳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药。随着分子靶点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肿瘤治疗已进入分子靶点的个体化治疗时代,肿瘤的治疗是以病理为主转变为病理与靶向基因共同决定治疗方案的时代。某些有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已经由化疗转变成了分子靶向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相对于化疗药物,它精准而且杀伤力强大,好比军事上的“导弹”,因此它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患者的依从性强,成为有靶点基因阳性患者的首选药物。但是要进行靶向治疗,首先要进行基因检测,因此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治疗前尽量进行基因检测,但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全套基因检测,全套基因检测价格贵,针对性也不强。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癌种选择特异性的靶点进行检测,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患者在化疗靶向治疗过程病情进展,提示可能存在耐药问题,而耐药机制众多,只有明确耐药原因才能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基因检测即可针对复杂耐药进展患者,分析耐药机制和进展原因,为进一步调整用药提供指导方案。那么不同癌种选择哪些相应靶点的测序呢,我们将在后续进行介绍。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患上的是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分期,如果分期比较早,可以直接进行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根据术后的病理分期,有些患者不需要术后辅助化疗。一些患者需要行术后4-6疗程的术后辅助化疗。再进行定期的随访,所以早期能手术的患者是预后最好的。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量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是晚期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已经转移和扩散,单纯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局部的肿瘤可能还无法完全根治。为了控制肿瘤生长,这时可能就会选择姑息性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等,治疗方法很多,有些需要联合治疗。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有一部分患者因手术前肿块较大,在手术前,先给予二到四个周期的治疗,使原有肿块显著缩小,肿瘤降期,以使不能手术的肿块达到可以手术的条件,更利于彻底切除,减少复发,减少转移。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转化治疗,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以做到完全切除,给失去了根治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的新的希望。简而言之,是先手术还是先放化疗需要肿瘤内科、外科、影像科等医生综合评估,其制订的治疗方案不管手术还是放化疗都是为了将癌细胞控制住或减缓其发展,实现患者生存的最大获益。患者在治疗之前自身的体质调理也是非常关键,患者可以结合中医中药及饮食锻炼等方法来辅助调理自身的体质从而跟有利于配合治疗。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病理报告要等这么久?

有这样两个案例案例一:患者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术中快速的冰冻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手术很顺利,患者5天就出院了。出院前外科医生说需要进行4-6疗程的术后辅助化疗。当患者来我们科室时,带了厚厚一叠的病史资料,唯独缺少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因为术后正式的病理报告需要1-2周的诊断周期,而当时患者已经出院,没有收到报告。案例二:患者肺癌经皮穿刺术后,住在病房里,焦急的等待,一日数次问我:“蒋医生,我的病理报告出来了吗?我住在医院里干等着也没事可干呀?再不出来不是耽误我的病情吗?”那么为什么病理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肿瘤在快速倍增,患者心理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经常积极和病理科沟通,询问病理结果,但是如果大家知道病理诊断的复杂的过程后就明白为什么等病理要这么久了。人体切下来的病理组织要经过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三十多道程序最终制作成病理切片,病理科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病理切片,切片被放大后,看起来像无数杂乱无章的紫红色小点点,病理医生需要从中发现“异常细胞”。但是这些“异常细胞”到底什么来源的,是鳞癌,还是腺癌,还是其他的肿瘤,单单从“相貌”不能直接分辨,必须用特殊的方法,如免疫组化染色来进一步进行辨别,即诊断出肿瘤的来源及肿瘤的名称。另外,有些罕见的疑难的病理,还需要专科医院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会诊。这样看来,一周的时间能出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在这1-2周的时间里真的是白等的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做好各种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因为放化疗等高强度的治疗是对患者的体力、营养状态有要求的。治疗前,要做全身的评估,比如头颅MRI,胸,上、下腹部CT,及B超,心超,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查等,如有异常还要进行治疗,另外,化疗的患者还要放置深静脉导管等,一周的时间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安安心心的等病理报告,一切准备就绪,病理报告也如期而至。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早期肿瘤CT不一定能发现?

1.首先,微小病灶有时会超出影像学(X线、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的分辨能力,从而可导致疾病无法被查出。因此,影像学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2.其次,影像学检查不像血液检查或在电子显微镜下所做的病理学检查那样直观准确,因为影像学提供的依据是间接征象,这些间接的征象还要通过医生的判断得到确认。3.CT等影像学检查对实质脏器疾病的误诊率低。但是,空腔脏器受充盈状态影响,误诊率会稍高。如患者移动身体或身体内的生理性运动(呼吸、心跳、吞咽、肠蠕动等)也会产生伪影,会干扰到对病变的判断。4.胃腔充盈欠佳会影响腹部CT的检查结果,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等。5.影像学发现胃壁、肠壁增厚、异常占位时,都是在胃癌或肠癌的中晚期阶段,依靠彩超、ct等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癌症,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发布了文章

做了CT,为什么还要做胃肠镜?

经常有病人问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已经做了腹部增强CT了,可以看到我胃肠道的情况了,为什么还需要再做胃肠镜检查呢?” 如果把胃肠道比作一个房间,肠道CT呢,就好比观察一个房间,他是从这个房间的外面去看的,而肠镜呢,就相当于打开房门进到这个房子里面来看,看得更直观,更真切,胃镜是筛查胃癌最为直接、准确的检查手段。肠镜是筛查大肠癌最为直接、准确的检查手段。这种内窥镜检查方式,能直接观察患者整个胃肠道的健康情况,在发现可疑的病灶之后,钳取组织进行下一步的病理活检。胃癌的最直接诊断方式,就是胃镜+病理活检。大肠癌的最直接诊断方式,就是肠镜+病理活检。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异常部位的性质、病理分期、类型等几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发布了文章

肿瘤标志物高就一定是得了恶性肿瘤吗?

门诊经常有手拿化验单前来询问的市民,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非常的焦虑地询问医生是不是自己得了癌症?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大部分都是癌症细胞分泌的糖类抗原或者蛋白质。因此,当体内出现恶性肿瘤细胞,也就是癌症细胞时,患者血液中就会检测到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这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但是,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还需通过专科医生的诊断,并需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诊断。并且不同的标志物偏高对应的病因也不相同,涉及的脏器不同,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做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及内镜学检查,比如CEA、CA199升高常提示消化道肿瘤可能,建议患者查上腹部CT增强,胃肠镜,C13呼气试验进行排查。如果进行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是肿瘤标志物仍高时,可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一旦体内有恶性肿瘤存在,可能会有几种标志物异常。如果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参考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但是有以下几类情况要特别重视:一是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数倍于正常值的上限;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持续升高。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