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232

陆小彦

乌镇互联网医院

促进儿童身心双健康,促进家庭孩子快乐成长。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多动
多动症
抽动症
抽动障碍
子病
发育障碍
精神障碍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孩子抽动不等于抽风,家长莫慌张,专业治疗有良方。

        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类“抽动‘’的患儿,其动作夸张明显,表现为眨眼,挑眉,怒鼻子,撅嘴,耸肩,摇头,长出气,有的还有鼓肚子,四肢抽动,复杂的还有拍打,蹦跳,怪异的走路行为等,有多种形式的怪异动作,交替反复出现,有的患儿还伴有出怪声,叫喊,清嗓子,反复干咳,骂人,说脏话等等,频繁出现怪异动作和或发声这两组异常表现,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这两种抽动形式是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是很常见的,也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目前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对待抽动障碍的儿童,家长的不同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一种就是认为孩子的抽动是坏毛病,坏习惯,是故意的,然后采取提醒和控制的方法,不去就诊治疗;另一种家长往往是过度的紧张敏感,所谓“焦虑型‘’的家长,他们发现孩子有抽动后,往往非常的紧张担心,反复的就医检查,感觉孩子得了严重的疾病,怕孩子抽多了,就会抽傻了,上述两种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对孩子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害无益,往往会使得病情延误和不断的加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得了抽动症以后,家长要面对和接受,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担心,“抽动‘’不等于“抽风‘’,抽动障碍不是癫痫发作,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影响大脑发育,不会影响智力发展,孩子并不会因为反复的抽动发作而变傻、变呆了,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神经精神障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反复的“抽动”发作,包括怪异的动作和重复出发声,具有反复的性、发作性、周期性的发作特点,要高度怀疑有抽动障碍的可能性,就要尽早的去专科医院就诊,看精神专科门诊,做相关的检查,评估诊断,及时的配合医生治疗,切勿忌医恐治,采取偏方治疗,使得病情迁延反复,长期不愈,逐渐加重,更难以治疗,抽动障碍容易慢性化的发展,治疗比较困难,需要长期治疗管理,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经过长期规律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大多数患儿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学习,拥有有美好的明天。

发布了文章

诊后随访须知

      家长你好,无论孩子得了是抽动症还是多动症,这类疾病都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俗话说,有病三分治和药,七分养和调。首诊回家后,要注意以下事项。 1.按时服药,规律用药。逐渐调剂量,慢慢等待疗效。服药如同吃饭,按时按点很重要。 2.服药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开始会有不良反应,慢慢会减少减轻,家长不要太紧张。 3.做一个细心的家长,管理孩子治疗用药。可以用表格记录。包括药名,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复诊时和医生汇报。每月测量一次体重。 4.服药期间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饮食控制,少吃垃圾食品,少接触电子产品,调理身体,适当运动。预防感冒和过敏,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5.孩子治疗用药三个月到半年来复查。家长可以每月来院一次,取药问诊,调整治疗药物剂量。

发布了文章

管理多动症孩子服药,家长要注意的事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物治疗是决定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家长在给孩子服药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醒家长注意下面几个要点:第一点,要重视孩子的病,孩子得了多动症,家长不要轻视,不要不以为然,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大……孩子看专科医生以后,如果医生处方了治疗药物,一定要配合医生治疗用药,千万不能不服药,不规律用药,随意停药,这样会影响疗效。第二点,要每天督促孩子服药,对于小年龄的孩子,往往他们不愿意服药,怕药物苦,或者难以下咽,家长要鼓励孩子服药,耐心的说服孩子服药。对于大孩子来说,有时候会拒绝服药,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想法非常多,在门诊中见到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接受自己的问题,或者认为服药对自己没有用,往往觉得这个药很难吃,孩子不想吃药,这样就会藏药或者扔药,家长不知道,往往还认为吃药没有效果,在临床中,我还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家长把药给了孩子,孩子上学了,结果一直未服用药,家长也不知道,等到来医院复查的时候,没有看到疗效,一个冬天过去了,开春的时候,家长在打扫卫生时,在暖气后面发现了大量的药品,这个孩子没有服药,家长却长时间没有发现,延误了治疗,影响了疗效,这是需要家长重视的方面,就是要督促和监督孩子服药。对于住校的孩子,一定要将药品交给生活老师或者卫生老师,不要直接把药交给孩子,避免服药不规律、漏服。第三点,对于家长要求有一定难度,就是服药要有记录表,这个表格填写日期、药名、剂量、副作用及服药后的体重变化。按日期填写,复查时拿给医生看,这样医生就会一目了然,非常清晰,节省了就诊时间,方便医生准确调整治疗用药,如果疗效好,可以维持用药,如果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但是副作用也不大,那么可能要加剂量,调剂量,建议家长要更细的观察,可以用表格记录。有些家长密密麻麻写了很多,重点不突出,也不便于医生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所以表格是简洁高效的方式。第四点,服药以后,家长要耐心等待疗效的出现。治疗多动症不像治疗感冒那样,服药以后病情会很快的好转,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往往起效没有那么快,像速释哌甲酯起效也需要一周左右,而托莫西汀二周到四周起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吃药马上就会有效果。而往往家长最先看到的是服药以后的副作用,比如服药以后,孩子食欲会下降,会出现消化道的反应,出现肚子疼,食欲不振,恶心,甚至还有呕吐。但是没有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临床上很少见到此情况。有些孩子会出现头晕,头疼,身体疲乏,困倦,晚上入睡有些困难等,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比较轻微,在服药的前三个月会出现,以后慢慢逐渐减轻,所以开始治疗的时候,医生的用药剂量会很小,家长不必担心,慢慢的增加剂量,这时候孩子的身体会耐受,反应逐渐减少,疗效则慢慢出现,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剂量。家长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不要指望一吃药孩子就马上出现疗效,马上变好。第五点,提醒家长客观评价药物的疗效,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有一些行为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学习,造成学习下降,往往孩子服药以后,家长最先关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提升,就是治疗有效果,学习成绩没有变化,往往疗效不好,这样是不正确的,不客观的。建议家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观察疗效:第一个就是主要症状的改善。如果孩子的行为能控制了,上课专心了,做作业认真了,不用大人紧盯了,发脾气少了,与同学关系改善了,有上进心了,这是一个好的效果。另外,家长和老师的评价是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地点观察,往往有差异,这时候要多听老师的反馈,因为孩子主要在学校,他的学习生活、课堂纪律、同学关系,这些变化都要通过老师去评价,这样更客观、更准确,家长要定时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服药后的变化,并将这种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家长更多的要关心孩子放学以后在家的情况,比如学习状态,写作业情况,学习效率,多动行为等变化。 最后一点,家长还需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每次取药都要和医生沟通孩子的情况,包括症状的改善,行为的改变等,最好三个月到半年要让孩子来医院复查,比如复查注意力、行为量表等,医生要把这些检查结果前后对照,观察疗效,以便调整治疗。家长的描述往往具有主观性,而检查评估是客观的。这两部分要结合起来,家长也要重视,不要仅仅来门诊取药,不去复查,这样孩子的变化不会很客观的反馈给医生,不能及时调整治疗,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家长和孩子很容易放弃治疗,这样就会前功尽弃了。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的预后如何?

        以往人们认为多动症不用治,孩子长大后,症状大多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因此认为多动症是儿童期的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长大后就会自然痊愈。         目前研究发现,多动症的预后并不乐观,未治疗和不规律用药的多动症患儿,长大后尽管多动的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但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可持续存在并影响终生。一些成年人学业不良,很少接受大学教育;职业不稳定,经常变换工作或被解雇;酒药依赖更多;交通事故发生更频繁;性行为更早性伴侣更多;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而得到有效药物治疗的多动症患儿,其预后得到很大改观,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发布了文章

如何正确评价多动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往往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才引起重视,当孩子多动症得到治疗后,也总是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标准,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就会认为治疗没效果,这种评价并不客观,也不准确,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疗效:(1)主要症状的改善:如孩子行为能控制了,上课专心了,做作业认真了,不用大人催了,发脾气少了,与同学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有上进心了。(2)家长和老师评价:家长主要观察到孩子校外的生活、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老师能更多地观察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纪律,听课情况,同学关系等方面,可以看到孩子的变化,与同学之间的差距,老师的评价往往更客观、也更准确。家长要定期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服药后的变化,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有利于患儿疗效的评价和治疗药物的调整。(3)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客观检查指标的变化,如注意力测验,行为量表等,以便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疗效观察,调整治疗,预后判断,检查指标有一定的客观性,是判断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给予重视,定期去医院检查。一般治疗用药后3-6月要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发布了文章

家长管理多动症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从儿童到成人的疾病,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长期治疗,定期复查,需要家长注意几个问题。1.重视多动症对孩子、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治。客观对待病情,不夸大,不回避。2.孩子的多动不是故意的,不是不上进,不努力,不专心,而是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递质失衡所导致的,是受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3.家长要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科学武装头脑,了解孩子疾病,理解孩子所作所为,有更多爱心、耐心、信心,积极治疗,科学管理,有效帮助孩子。用理智战胜情感,更好的面对和接纳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多看孩子的变化和发展,相信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4.家长不要采取指责、挖苦、体罚、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采取积极帮助的态度,配合医生和老师,积极治疗,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发现孩子的微小变化,多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        有时家长的改变,家长的配合,胜于更多的药物。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药物治疗多动症的副作用大吗?是大部分多动症患儿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也影响孩子治疗行为和治疗效果。多动症的治疗采用个体化的、长期的、综合的治疗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两者的联合治疗,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会存在许多误区,以致延误了孩子的治疗,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需要药物治疗:        许多家长认为,多动症只要抓教育就可以了,不需要药物治疗。其实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自己在行为方面无法控制,不单单影响孩子自身健康发展,还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证明,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不能解决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对多动症应采取综合治疗模式。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部分,如果孩子病情很重,而没有用药物治疗的话,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交往及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2)治疗只是医生的事情:        有部分家长,认为多动症的治疗只是医生的事情,这是相当不正确的。其实,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家长和老师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更大,因为在一天的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他们可以根据科学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面对多动症孩子,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态度比方法重要,爱心比管教重要。家长决定了孩子的治疗效果,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家长是主角,医生是配角。(3)不坚持药物治疗:        许多家长认为精神类药物治疗的毒性很大,总怕给孩子吃傻了,吃呆了,吃不长个了.....因此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往往服药一段时间就自行停药了,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只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目前治疗多动症一线用药的不良反应还是比较轻的。发生率在10-20%左右。由于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病,其危害要比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得多,而且治疗效果也比较好,所以更需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4)治疗期间不定期复查: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定期来医院复查,这样能便于医生了解孩子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同时也能客观评估孩子病情,避免家长主观臆断。这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通常服药的孩子,家长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来医院一次,孩子可以3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药物治疗过程中,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治疗多动症的一线药物如哌甲酯和托莫西汀,其副作用并不大,且有个体差异,有些孩子服用初期有些不良反应,一般不严重,有些则无。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痛、食欲下降等。长期服用治疗剂量的药物,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未发现潜在的心脏,肝脏,肾脏的损害。

发布了文章

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有哪些?

        药物是治疗多动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1)中枢兴奋剂:即盐酸哌甲酯。是治疗多动症的一线用药。其疗效可达75%。包括长效的专注达和短效的利他林。(2)择思达:即托莫西汀。也是治疗多动症的一线用药。其疗效与哌甲酯相当。(3)可乐定:对多动症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多动症合并抽动症患儿疗效较好。(4)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有阿米替林、丙咪嗪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丁等,三环类由于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使用,而后者由于疗效并不显著,只能作为替补用药。 (5)中医中药: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多动症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有许多成药和方药可以治疗多动症,如小儿黄龙颗粒,静灵口服液,多动宁胶囊,小儿智力糖浆,地牡宁神口服液等,但疗效缺乏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多动症需要长期用药物治疗?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就像哮喘,癫痫等疾病一样,时时刻刻都威胁着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只有长期药物治疗,才能持续控制症状,使其对孩子、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些患儿家长对多动症的药物治疗存在误区,认为治疗是短期的、临时的、突击性的,病情稍有好转便停药,周末和假期也随便停药,只在孩子上学期间、甚至只在孩子临近考试之前让他服药,经常不遵医嘱服药......这些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首先,多动症是没有“假期”的,疾病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全天候的,治疗不仅需要白天上课时控制症状,晚上更需保证孩子有效完成作业,按时睡眠。治疗也应是全天候的。这样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更有效。         其次,多动症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学习方面的影响,与学习成绩相比,自尊心、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的影响,对孩子健康成长影响更为广泛和久远。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学习功能,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孩子在知识积累和成长发育过程中,是没有“假期”和“非假期”之分的,即使在寒暑假,孩子也要学习,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长期药物治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如果药物治治停停,孩子的症状就会反复波动,病情也会加重,治疗更加困难。一方面会增加患儿家长的看护负担,另一方面造成疾病波动,症状反复,孩子情绪不稳,对治疗缺乏信心,产生抵触治疗心理。         总之,长期药物治疗,如同患近视眼的人,佩戴眼镜;如同患高血压的人,服用降压药一样,对多动症患儿和家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多动症的治疗采用个体化的、长期的、综合性的治疗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技能训练、特殊教育、父母培,心理治疗训等。一些针对性训练,如脑功能反馈注意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运动治疗等,对疾病治疗是有益的。目前国内临床常用一线药物有两种,如哌甲酯类中枢兴奋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等。        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联合疗效最佳。行为治疗对学龄前和轻症多动症患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以改变患儿的不良行为和情绪反应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其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的能力,树立患儿的自信心。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社会技能和身体技能训练,对多动症患儿的远期疗效及职业的发展有较好效果。特殊教育是根据多动症的特点而制定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伴有学习困难的多动症患儿进行1-2年的特殊教育。父母培训,主要是教给家长如何管理教育多动症儿童。解释多动症儿童产生对抗行为的原因,指导如何关注,如何表扬儿童,如何纠正儿童的坏行为,使父母能更加理解患儿的需要,更好地对其行为做出适当反应,也能减少父母的焦虑。父母培训可创造一种长期、持续、有利康复的环境,心理治疗也能有助于儿童和家庭从认知、行为和情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控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通过综合的治疗,身心双健康的模式,使多动症儿童也能像正常的儿童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目前医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性的治疗,要建立慢病管理模式,进行长期随访治疗。

发布了文章

孩子得了多动症该如何治疗?

       许多孩子在入园、入学面试或上学后不久,就被老师发现有各种不良行为问题,如多动,坐不住,上课不专心,影响课堂纪律,打闹,乱发脾气,同伴关系差.....诸如此类问题,老师会经常打电话,反复告状孩子的种种劣迹,严重时还会有同班家长的投诉,这时家长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觉得没面子,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觉得老师有意为难孩子,而要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评估诊断,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如果大夫确诊为多动症,家长也不要担心,因为孩子及早接受正规治疗,是可以达到正常孩子水平的,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论证,认为药物治疗联合行为治疗是治疗多动症最有效的方法。药物是治疗的基础,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辅以适当的行为治疗,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包括孩子症状的改善和功能恢复。         家长和老师应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 第二,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管理,尤其必须要进行心理干预,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只要科学、合理、及时进行综合治疗(长期的,个体化的,综合性的治疗模式),孩子的多动症才能尽快康复,也能让他们拥有像健康儿童一样美好灿烂的明天。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不能“棍棒”教育多动症孩子?

      孩子有多动症,往往是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和“差学生”,他们纪律差,学习不好,还经常惹麻烦,捅篓子,严重的还会干扰课堂教学,孩子自己管不住,老师也管不了,这给家长的管理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多动症孩子?         首先,家长要知道,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并不是不努力,不上进,不专心,不是故意捣乱,并不是坏孩子,差学生,孩子是无辜的,需要家长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孩子非打即骂,实施所谓的“棍棒”式教育。其次,“棍棒”式教育也不能医治好多动症,往往会使孩子的行为更加紊乱,事与愿违,给孩子的疾病雪上加霜。再者,“棍棒”式教育直接破坏了亲子关系,也破坏了家庭和谐氛围,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是长期的和终身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会有不同的损害,多动症不仅损害儿童的学业,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差,厌学和辍学;也严重损害患儿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及自信心,人格的健康发展。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国内外医生一致把多动症看作是从儿童到成人的疾病。对多动症儿童不规范治疗,后患无穷,危害极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多动症的孩子长大了,到青春期后可自然好了的观点,经临床大量研究是站不住脚的。研究表明,有70%多动症患儿的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而且未经有效治疗,病情也会加重,出现各种共患病,如对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常见的共患病有哪些?

       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单纯的多动症仅占1/3左右,高达69%的多动症患儿至少共患一种精神障碍,约60%的患儿共患有两种精神障碍。所谓共患病是指一个儿童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疾病或障碍。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多动症常见的共患病有: (1)对立违抗障碍:孩子常出现不服从、对抗、消极、易激惹、敌对和报复行为等; (2)品行障碍:经常反复说谎、打架、逃学、破坏行为、虐待他人或小动物等; (3)抑郁障碍:持续出现的情绪低落、失眠、发脾气、情绪不稳定,食欲减退等表现; (4)焦虑障碍:常表现为过度担心、坐立不安、紧张、拒绝上学、身体不适、睡眠不安等; (5)学习障碍:常表现为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阅读、书写、计算能力差而智力正常的儿童; (6)抽动障碍:常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突然的、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运动,如挤眉眨眼、出怪相、摇头、耸肩等,也可出现反复咳嗽,清嗓子、叫喊、发怪声、骂人等发声行为。         有共患病的患儿其预后比单纯的多动症更差,对社会、家庭和儿童的危害也更大,治疗也更加棘手。更需要及时、全面、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都有哪些分型?其严重程度如何判断?

       目前根据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标准,将多动症分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类,三个亚型,即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注意缺陷加多动冲动),每个类型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         那么孩子一旦被诊断了多动症,如何判断其严重程度?判断标准并不是根据孩子病了多长时间,有多少异常表现,而是根据疾病对孩子带来多少损害,造成多少不利的影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功能和社交功能有多大损害而定。轻度:往往没有功能损害,重度:有严重的功能损害,中度:其功能损害介于两者之间。

发布了文章

家长如何早期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得了多动症,家长往往不能早期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病程多在3-4年后,才来就诊比较多,孩子一般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出现了学习退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才来就诊,这样往往影响了治疗效果,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分析就医行为背后的原因,发现与家长对多动症不了解、不认识、不重视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怎样早期判断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呢?这里分享一些经验,便于家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1)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是否在幼儿园或小学出现? (2)这些行为是否比其他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发生的更频繁、更严重? (3)这些行为是否持续存在(至少6月以上)并难以控制和改变? (4)这些行为是否发生在多个场合而不只发生在一个地方? (5)这些行为是否明显导致孩子的学习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需要尽早就诊,预约看精神专科门诊,做相关检查,评估诊断,及时有效治疗。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都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很多家长关心多动症究竟有哪些异常表现,简单说来有三方面异常变化,临床上也称为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  (1)注意力缺陷:即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若孩子在学校上课专心,回家坐不住,爱分心,家长就不用太担心,而如果孩子常常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发呆,做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在家做作业不能全神贯注,拖拉马虎,边做边玩,总是需要人盯人管,常常半小时作业要做1-2小时,学习成绩不稳定,就要引起家长重视,及早就诊。 (2)活动过度:即过度活动,不能自控,包括大动作多,小动作多,话多,且不分场合,不能控制,难以改变,影响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是同学和老师眼里的麻烦孩子。上学后往往坐不住,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严重的钻桌下位,大声说话,影响课堂纪律,打扰别人,该做的事做不好,不该做的事总做,常被老师单独排座。家长天天胆战心惊,怕孩子惹事,怕老师告状。如果老师让家长带孩子就诊。家长也要坦然接受,及时就诊。 (3)容易冲动:鲁莽冲动,干事不考虑后果易犯错。常行动快于思维。常抢答,不能等待,爱插嘴或干扰别人。情绪控制能力差,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矛盾,乱发脾气,扔东西,打人,情绪爆发时不能控制,易发生意外伤害。这类孩子往往最难管教,易做违纪违法事情,如逃学旷课,打架斗殴,吸烟酗酒,偷窃抢劫,交通违章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4)其他:多伴有学习困难和一些不良行为,多动症孩子多数智力正常,少数超常。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往往学习困难,低年级尚不明显,三年级以后多出现学习退步,上初中以后多成绩跟不上。造成厌学,甚至辍学。有些孩子爱抠手,咬指甲,挤眉眨眼,口吃,爱说谎等。         虽然多动症有以上诸多表现,但是每个多动症孩子在临床上表现还是各有差异,各不相同,症状有轻有重,有多有少,有些有功能损害,有些还没有损害,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影响越少,危害也越小,年龄越大,影响越多,危害越大。早期识别,早期就诊,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孩子有可疑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半年以上),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及时就诊,评估诊断,尽早治疗。

发布了文章

成绩差和多动症是一回事儿吗?

       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成绩差又好动,就是“多动症”,我们也常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成绩差,就是因为多动,上课不专心,不然孩子成绩就不会差。”这些被贴上“多动症”标签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是“多动症”。         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的原因很多,学习过程受智力和非智力两大因素影响。如果孩子理解事物慢,学习能力差,记忆力不好,智力低,社会适应能力差,可以表现多动,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和成绩差,而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好,也可以学习跟不上,进而厌学,也可表现多动,不专心,继而导致学习困难和成绩差,学习困难和成绩差也可能由于环境的改变,比如升学,换班,换老师等因素影响,家庭,学校的因素或者孩子内心的变化而出现波动,一过性的成绩变化,成绩下降,家长不用太紧张,往往不一定是疾病,如果孩子持续存在学习困难,成绩差,要分析具体原因。尽管多动症的孩子可以伴有学习困难,成绩差。但是由于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比较多,我们不要简单把成绩差和多动症划等号,避免贴标签,这样会有损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当孩子出现持续学习困难,同时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表现时,应找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评估和诊断,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

发布了文章

不多动的孩子就不是多动症吗?

       很多家长会问大夫“我的孩子挺听话的,也不多动,怎么会是多动症呢”?这些看似安静的孩子,会是多动症吗?答案是肯定的。         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动症,也可称为“安静型多动症”,其症状比较隐匿,由于孩子不多动,不易被早期发现,包括家长和老师都很难发现,所以比较隐匿,临床上多见于女孩子,她们看着乖巧听话老实,可大都做事拖拉磨蹭,心不在焉,跟她说话如同对着空气,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做作业慢吞吞,经常粗心马虎,丢三落四,学习成绩不稳定,多在小学3年级以后,渐渐出现学习退步,家长为孩子学习搞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成效却很差,反复提醒教育难以改变,方引起家长重视,前来就诊治疗,往往就诊比较晚,失去了早期诊治的有利时机,对孩子学习影响比较大,提醒家长更应警惕。          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是主动注意,而游戏活动仅需要被动注意。多动症孩子往往主动注意有缺陷,这些孩子由于有注意力缺陷,干事不专心,不持久,往往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效率低下,如听课,写作业,执行某项特定任务方面出现问题,而在自己感兴趣的非任务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看课外书等方面也会表现的很好,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怎么会有注意力缺陷,甚至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呢?其实,这也是多动症的表现,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是主动注意,而游戏活动仅需要被动注意。多动症孩子往往主动注意有缺陷,被动注意相对增强。

发布了文章

孩子淘气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淘气好动是天性,顽皮的孩子聪明,小时候淘气好动,大了就会好了….事实确实如此,道理来自民间。淘气好动≠多动症。那么如何区分正常和异常,天性与疾病?如何能早期识别多动症呢?      我们认为,正常儿童的多动能控制、分场合,与年龄,受教育程度相符,比如学习时能专心,不影响听课、写作业,不影响同学交往。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听课分心,写作业拖拉,马虎,完成困难,经常丢三落四,尤其是难以完成需要专心的,不一定是有兴趣的各项任务,其多动行为是明显的、过度的、盲目的、难以控制的。并且伴有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发脾气、情绪不稳、逆反、人际关系不良、行为幼稚、言语问题、咬指甲、学习困难、动作不协调、睡眠障碍等。与同龄同性别孩子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且持续存在,难以自控,难以通过教育管理得以改变,有些家长很困惑,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喜欢的书籍,搭乐高的时候很专心,很认真,一点也不多动,怎么是多动症呢?这就需要简单了解注意力的特点,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力分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主动注意力在听课、写作业时发挥作用,而看电视、玩游戏是被动注意力发挥作用。        多动症的儿童主动注意力差,不能自我控制,被动注意往往增强。这样家长就能理解了,孩子在玩的时候,干自己想干的事儿的时候,干有兴趣的事儿的时候,会比较专心的一个道理。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