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033

惠军锋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宝宝的颜值遗传谁的多一些

       每个准爸爸准妈妈,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爱又漂亮。        甚至,有些人会在怀孕时,        买来大量高颜值的明星照片挂在家里。        这样真的有效吗?        1、怀孕看漂亮的图片,有用吗?        “怀孕时看漂亮图片,就能生漂亮宝贝”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宝宝的相貌好坏,取决于父母双方的基因和遗传。一般医学上将胎教期间多看漂亮宝宝的行为看作是一种心理暗示,舒缓孕妇心情的一种方式。        2、宝宝的样貌由什么决定?        遗传学家表示,从科学角度来说,外观长相主要还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孩子不同部位受父母遗传的影响大小不同。        眼睛        形状:孩子的眼形、眼睛的大小遗传自父母,而且大眼睛相对小眼睛而言是显性遗传。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会大一些。        双眼皮:相比单眼皮的隐性遗传,双眼皮作为显性遗传更容易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结婚,孩子极有可能是双眼皮。        眼球颜色:黑色等深颜色相对于浅颜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黑眼球和蓝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黑眼球的几率更大些。        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拥有动人的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鼻子        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是显性遗传。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小时候矮鼻子,成年还可能变成高鼻子。        酒窝        因为酒窝属于显性遗传特征,只要宝宝的基因对里有一个酒窝的显性基因,宝宝的小脸颊就会出现酒窝了。        肤色        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若父母皮肤较黑,很少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中性"肤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        下颚        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        耳朵        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3、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宝宝的样貌?        怀孕时:        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夫妻感情,有助于准妈妈心情愉悦。通过现代超声波技术,可以观察到胎儿在孕妇子宫中受到刺激后会出现反应,所以母亲的情绪对胎儿的影响极大。准妈妈心情愉悦,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使各项分泌处于相互平稳、协调的状态,有益于胎儿发育。如果孕妇长期情绪波动,就可能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流产,特别是前3个月,正是胎儿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        出生后:        婴儿在出生时头骨是柔软的,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有相当的可塑性。调整宝宝头型的黄金时期就是宝宝出生后的2个月内。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改善宝宝的睡姿,如颧骨较高的宝宝,可采取左右侧睡的方式,使头型轮廓优美。        不管怎么样,        自己家的宝宝,        当然都是越看越爱的啦!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旁白:        ╭(╯^╰)╮我的宝宝最可爱了~

发布了文章

预防孩子感染要做好准备。

       幼儿园是宝宝开始适应集体生活的第一站,是学习如何交朋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一步。然而作为父母,又非常担心在集体生活中的宝宝会受到其他生病同学的传染。        其实,预防传染病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也需要父母的的共同努力。下面就育儿君就说说如何配合幼儿园保健老师,一起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的蔓延。 早发现 配合幼儿园晨间检查        父母在送宝宝入园时,应向晨检老师及时反映宝宝在家时出现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腹痛、皮疹、眼睛发红、腮腺肿痛等。如果宝宝的睡眠、进食、大小便出现异常,也应及时说明。这有助于晨检老师及时观察到宝宝的病情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早预防 提高免疫注意卫生        在气温开始变冷之前,就应开始让宝宝用冷水洗脸、洗手、漱口,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御寒能力。让宝宝接受计划免疫,按时打预防针。容易生病的宝宝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如细菌溶解产物等,以提高免疫力。在传染病流行期,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        教育宝宝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掩口鼻,应使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提醒宝宝改掉吃手指、揉眼睛、挖鼻孔的坏习惯。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回家后、触摸动物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六步法或七步法)。 早隔离 杜绝成为传染源        如果已确诊宝宝患有传染病,父母应让宝宝回家隔离治疗,直到病情不会传染为止。不能因为家中无人照顾或工作繁忙就把病情刚有好转的宝宝送返幼儿园。要知道,这时的宝宝虽然看上去症状好转,无大碍了,但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当然,相关的预防措施涉及方方面面,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无论如何,传染病预防,人人有责。家长如能配合幼儿园对传染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宝宝也就不容易染上疾病了。爸爸妈妈,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发布了文章

宝宝免疫力,你怎么看

       报纸或是网页上经常会有五花八门的信息,说宝宝的免疫力如何如何。到底免疫力是什么?说到免疫力,还得先扒一扒「免疫」这个词。从医学的角度讲,两者在概念上还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        免疫是指人体对「自身」和「异已」的识别和应答,也就是一种区分敌我,并区别对待(可以想象下雷锋叔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秋风扫落叶 vs. 春天般的温暖)的过程。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时,人体会对其加以识别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抵抗力,从而更有效地清除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产生的这种抵抗力,通常称为免疫力。        免疫稳定功能,指的是及时清除人体内组织和细胞所产生的「垃圾」-碎片和代谢物,防止其积存体内,被误认为外来异物而产生自身抗体,继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等。        此外,在正常人的体内经常会出现少量不小心长歪了的“突变”细胞。它们可被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出来,加以清除,这被称为免疫监视功能。若任其发展和生长下去,即可成为肿瘤。        所以说,我们老百姓日常所说的免疫力大多指的是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抵抗能力。        宝宝免疫力低下常表现为容易生病。往往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容易疲倦        宝宝平时看起来经常提不起精神,睡眠时间要比别的宝宝时间长,不久之后又困倦,需要再补充睡眠。        经常感冒        感冒成了家常便饭,气温稍有变化,来不及添加衣物,就会发作。甚至一年内感冒次数高达 5 ~ 7 次或以上。        肠胃虚弱        稍有不当,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是腹痛、腹泻。        每次生病常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容易从「小病」变为「大病」        比如,先前是感冒,几天后就成了气管-支气管炎或是肺炎。一年内气管-支气管炎或是肺炎次数高达 2 ~ 3 次或以上。        此外,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容易伴有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异常。        对于有以上症状的宝宝,妈妈需要警惕免疫力低下的可能性。及时就医,除了控制感染外,还要纠正宝宝所存在的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进行免疫功能的相关检查。        日常生活中,务必要保证宝宝的膳食均衡、及时补充水份、每日户外锻炼、睡眠充足、按时免疫接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中西结合,给宝宝进行保健按摩。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细菌溶解产物等)作为辅助手段。

发布了文章

如何给宝宝选一本合适的书

       有些重视阅读的家长问,宝宝多大就可以开始TA的阅读旅程?不着急,每个阶段都有合适的书本可以选择。 3个月的宝宝读什么书?        关键词:简单        新生儿的视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大概能看到30厘米内的物体,所以,可以给他们选择清晰、简单、色彩明亮,对比强烈的图片书。 图片内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相关。每页只有一到两个图片,不宜太复杂。 12个月的宝宝读什么书?        关键词:童谣 可以玩的书        孩子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信息了,词汇量也上升了。 这时候可以「投资」买一本好的童谣集。请注意:因为经常会用到,装帧质量要好,牢固,插图精美。        这个时候,他们的小肌肉能力也「与时俱进」,是时候让他们一边玩书、一边看书了。所以可以尝试:        ·「机关重重」的立体书(pop-up book)、翻翻书( flap book),        · 或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呈现不同肌理的「触摸书」(feely book),        · 还有挤一挤,捏一捏就有声音的「叫叫书」(squeaky book),        · 厚重结实的不怕咬的纸板书(注意书角最好有弧度,这样不会刮伤宝宝娇嫩的肌肤),        · 不怕水的浴缸书, 也都很受小朋友欢迎。 18个月的宝宝读什么书?        关键词:故事书 自然、科学书        先不要着急让孩子认字数数,考他们这个颜色是什么、那个动物叫什么名字,而是开始介绍非常简单的故事书。最开始的时候,每一页只有少量的字,而图片带有大量的故事信息。图片信息帮助孩子建立文字与意思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拓展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        可以留心一下插图的质量。 比如说文字是「皮皮有一头红发」,插图是一个红色头发的孩子在爬树,这样的插图信息不精准,会引来不同的解读。因为图像上动作特征会比人物特征更引人注目,宝宝也许会先注意到有个小朋友在爬树,完全忽略了红头发的特征。在幼儿阶段,宝宝不可能同时注意到两者。        有时候,没有文字的纯图画书也很好 (比如英国的《雪孩子》),这给孩子自由想像和表述的机会。 但一定要有故事情节,有开头结尾,有故事发展的顺序。读了几次以后,你可以抽出几副图来,看孩子能不能按顺序排列,或者复述。        慢慢地,文字变得跟图片一样重要了。 这时候选择字句朗朗上口的故事书, 这类书籍多次朗读,也不厌倦。就算孩子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情节,也会觉得有趣,音韵的多次反复,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接近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也很受孩子的欢迎。他们会从书中的人物里看到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影子,拉近阅读跟孩子生活的距离。        也许有些小朋友喜欢脑动大开的神话魔幻故事,但要注意孩子的接受程度。如果孩子表示被某个故事吓到了,就一定要重视,不要再讲了。每个孩子对「脑洞」大小的接受程度不一样。        我还记得儿子4-5岁的时候去看电影,却被电影的开头吓到了。 并没有什么恐怖的画面,只是有些色彩像水墨一样慢慢晕开,我们大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画面会让他反应这么大。          除了「虚构类」的书籍外,也要让孩子明白书本也是真实信息的源泉。 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引入信息类、自然类、科学类的书籍,比如,动物园、恐龙、农场、果园、车辆之类的主题。 2-3岁的宝宝读什么书?        关键词:多样        图书多样        可以引入关于形状、色彩、大小、数字、字母、简单汉字的书籍。 这时候, 关键词是「多样」。 尽量给孩子选择不同的书籍,无论是形状、大小、内容、色彩,还是插图风格、长短或主题。        读书形式多样        在这个阶段,小孩子可能要求你反复讲某个故事, 你心中狂哭抓狂,「怎么又是这篇?!」 可还得笑眯眯地说,「好吧……」 不妨尝试把几个宝宝最喜欢的故事录下来, 这样TA即能听到最喜欢的故事,又能听到有爱的爸爸妈妈的声音,还可以随身携带,在旅行的时候听。        信息输入途径多样        有些言论把看书和看电视完全对立起来,好像有你没我。 但如果有选择,有策略地看一些优质的动画片、儿童剧,也可以促进阅读能力。 比如上面提到的「雪孩子」, 已经被改成了动画片, 画风一如既往的优美,还有动人的音乐,依然没有一句对话。 如果和书本交叉使用,能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鼓励TA自然地和大人对话。        有时动画片的主题能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儿子小时候就很迷「托马斯小火车」, 早餐的时候看一段动画片,到了幼儿园就去找「托马斯小火车」的绘本和故事书看, 回家翻同样主题的小人书。 他的识字之路就是从小火车开始的。 现在想来, 除了爸爸每天的指读,不同渠道的信息输入也帮助了他的理解吧。 他对「小火车」的好奇和热爱,也推动他去注意相关的声音和文字信息。        所以关键在于,让电视节目(或视频节目)来辅助孩子的认知理解, 让电子产品来触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点,让他们主动想投身更广阔更深邃的书海。        千万不要把电视升级为「保姆」, 把孩子丢在电视前面就不管了;至少在孩子看完电视后可以聊两句,「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如果孩子对某个电视节目,或动画片感兴趣,可以挑一本同主题的书本来读读。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粗略的建议,请你不要太紧张,「啊,我儿已经三岁了,还没有一本翻翻书,我是不是已经伤害了孩子?!」        请放心, 只要你常常和孩子一起看书、念书、谈书,孩子的阅读旅程已经上路。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那就带着孩子上图书馆,上书店去,让TA挑本书作为补偿。 在选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审美观和孩子的兴趣同等重要。如有矛盾,请听孩子的,不要因为人家年纪小,就「欺负」TA啊。

发布了文章

如何让小气宝宝变大气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到了一岁以后似乎变得越来越“小气”了。他们霸占着跟自己有关的一切物品——跟身边的小伙伴们争抢玩具、不允许别人吃他们碗里的食物,即使这些玩具、食物是他们不喜欢的……宝宝这么小气,到底随谁了呀? 别担心,宝宝只是还不懂分享        一两岁的宝宝还无法理解“分享”这个概念。事实上,大部分孩子要到三岁以后才会学着去分享。在此之前的宝宝们只是没准备好与小伙伴们分享他们的玩具,所以冲突就在所难免喽……当宝宝与玩伴发生争抢时,爸爸妈妈该如何巧妙地应对处理呢? 解决争抢冲突有几招        1、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和小伙伴因争抢玩具发生冲突时,坚持让他们分享玩具并无帮助,反会让双方都变得更加沮丧。最好的办法是用其它有吸引力的玩具或活动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2、正面告知        当宝宝之间争抢东西时,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用否定的方式告诉宝宝“不该怎么做”,例如“不要抢东西”、“不要跟别的孩子打架”等等;请正面地告诉你的宝宝“应该怎么做”,例如“把球给XX吧,轮到他了哦”,这样宝宝能够准确地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3、保持冷静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对别的小朋友做出了过激行为,妈妈们请保持冷静,不要生气地当众责备孩子;如果宝宝知道错了,要让他们向别人道歉。 学会分享,先要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有时候宝宝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也许不是因为他们“小气”,而是出于对陌生人的抵触。如果爸妈妈经常有意识地带宝宝外出“见见世面”,而不是家里的小天地中独来独往,宝宝们会逐渐适应陌生人环境,变得对新来的小伙伴不那么警惕与抗拒,也许他们会更容易地学会“分享”。        学习分享的过程是宝宝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发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会在越来越多的跟小伙伴共处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分享”意识,更早地让学会社交。当然,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少不了优质的营养支持,在0-3岁宝宝脑部发育黄金期,应确保充足的DHA和ARA摄入哦。

发布了文章

九成妈妈都不知道的肠识

       正所谓“吃好睡好身体好”,宝宝拥有健康小肚肚,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给聪明机智的小脑袋添加助力哦。但是,宝宝的肠胃似乎特别爱“折腾”,拉肚子、便秘、不消化,等等问题轮流“上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别急,麻麻们先来了解以下3个“肠”识,再从“肠”计议吧。        ① 营养消化吸收不仅靠胃,更要靠肠道        有很多人会认为,“胃”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唯一器官,肠道只是一根运输食物的长管子。但事实上,肠道也承担着消化吸收的重任。        宝宝吃进肚子的食物在胃里得到初步的消化,很多的消化吸收过程其实是在肠道里完成的。而且,肠道还要吸收食物里的营养、水分,最后把食物残渣变成便便。        ② 肠道是宝宝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宝宝刚出生时就具备了免疫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被病菌乘虚而入。肠道作为宝宝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有很多免疫细胞附着在上面,产生的抗体对免疫系统有非常重要的效用。        此外,肠道内还有成千上万的细菌,有的无害,有的有害。促进有益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对肠道防御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非常重要。        ③ 消化道被称为“第二大脑”        你造吗?消化道周围排列着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神经会将消化道细菌的信息传输至大脑,人的心理状态可能受消化道状态的影响,甚至由消化道的状态来决定!        怎么样,是不是大吃一惊?        在了解这些 “肠”识之后,如何能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小肚肚呢?建议麻麻们可以这么做:        1、首选母乳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除了可为宝宝提供全面丰富的营养物质、易于宝宝消化吸收以外,宝宝在吮吸时,还可以把妈妈乳头及乳头周围皮肤和乳管内的细菌统统吃掉,这有利于宝宝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        2、科学喂养        妈妈需要根据宝宝肠胃发育的特点给他提供适宜的食物,同时帮助宝宝养成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得越充分,对消化系统另一端的磨损就会越小,使宝宝稚嫩的肠道得到呵护。        3、消毒有度        有些妈妈习惯喂奶前乳头用消毒纸巾擦一擦,奶瓶、水杯等餐具用消毒剂来清洗,这样做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给宝宝提供了很清洁的环境,而实际上“太干净”反而会使宝宝面临更多健康的风险。因为,如果宝宝失去了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机体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不但影响宝宝免疫系统发育成熟,而且也不利于肠道功能的发育成熟及政策菌群的建立。        4、不滥用抗生素        记住: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效,而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仅无效,反而还会误杀机体内的有益菌,使宝宝体内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宝宝的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        5、添加益生元        益生元可为益生菌提供养分,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与繁殖,从而保护宝宝的肠道健康。        益生元不仅是益生菌对抗有害菌的“强大后盾”,还是促进肠道蠕动、降低粪便硬度的“秘密武器”。因其具有吸水性,可以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使宝宝便便不易干燥。        而且,长链+短链的益生元组合更给力哦!        如果把肠道比喻成赛道,短链益生元(如GOS)好比短跑选手,但耐力不足,后程“体力不足”,主要在大肠近端发挥作用;长链益生元(如PDX)好比耐力长跑选手, “耐力”很好,能跑完整个肠道,刚开始作用相对小些,主要在大肠远端发挥作用。两者合作,能够更好地呵护宝宝小肚肚。

发布了文章

宝宝纸尿裤穿几岁合适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一直都是爸爸妈妈们忧心忡忡的问题        看过这么多育儿视频,交流过那么多育儿经        那么,现在来问你们一个问题        宝宝的纸尿裤穿到几岁才合适呢?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倾向于西方的教育观点,给孩子穿纸尿裤,不轻易给孩子把尿,但是,对于纸尿裤该给孩子穿到几岁,一直有所争议。        (关于“把尿”:越来越多育儿专家指出,过早给孩子把尿,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肛裂、尿频等,而且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影响亲子关系。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 孩子纸尿裤该穿到几岁?        国外:宝宝普遍穿纸尿裤到三岁        与其文化及公众设施有关        国外纸尿裤文化开始早,为宝宝们准备的纸尿裤型号也相当完备,从婴儿到三四岁穿的各种型号应有尽有。此外,在国外公共洗手间,都备有婴儿换洗室,给带宝宝出行的父母带来很大便利。        国内:宝宝一般穿到一岁左右        长辈更注重如厕训练        国内宝宝穿纸尿裤一般到一岁左右,因为家里的长辈,都会比较担心,一直使用纸尿裤,会导致宝宝没有如厕意识,所以早早就把如厕训练提上日程了,催促着给宝宝减少使用纸尿裤。        其实,到底该让宝宝几岁停用纸尿裤,在国内外并没有统一说法。        但根据研究发现,一岁半以前的宝宝,由于大脑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基本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而且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排泄把控能力有限。因此建议宝宝通常要到1.5-3岁左右,大脑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后,再慢慢开始停用纸尿裤。 停用纸尿裤什么时候最合适?        1、停用纸尿裤的时机:        1岁半—3岁: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一岁半以后白天可以尝试去掉纸尿裤,训练孩子小便到便盆里,但夜间仍需要使用纸尿裤,随着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强,再逐渐去掉夜间纸尿裤。        停用纸尿裤最好在夏季。因为在冬天停用,万一宝宝尿床后湿漉漉地躺着,容易感冒。        2、停用纸尿裤的标准:        每个宝宝停用纸尿裤的标准有差异,这与宝宝的生理发展状况、父母有没有提前教育等有关系。总的来说,宝宝生理够成熟,就是“戒”纸尿裤的好时机。如已经能稳当地坐在马桶上、可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知道要脱掉裤子大小便等。        不要在宝宝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训练,也不要在宝宝的有“重大改变”的时候训练(例如搬家、换保姆等)。        3、如厕训练方法:        ①让宝宝认识“便盆”。让宝宝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和熟悉便盆,鼓励宝宝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儿,开始时可以不脱裤子,并可把尿布上的粪便放入便盆内,指给宝宝看,使孩子逐渐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②提示与强化的过程也很重要。宝宝表示有便意时,父母应立即带他到便盆处去排便。对宝宝良好的排便行为,父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应对宝宝经常提醒、反复强化。        ③可采取让宝宝睡前排空、夜间停止使用纸尿裤、睡眠中唤醒宝宝等方法,帮他建立夜间控制排便的习惯。        ④注意这些细节,如宝宝是否能够在玩耍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大小便,这代表着他能察觉自己的生理需求;宝宝是否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这表示着你可以通过让宝宝模仿,让他学会或更愿意自己排便。

发布了文章

胎宝宝有哪些潜能

       胎宝宝有哪些潜能呢?胎儿在妈妈腹中潜能也会表现来吗?我们来看看吧! a.胎宝宝的习惯        胎宝宝与出生后的婴儿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主要表现在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周期上。虽然胎宝宝生活在漆黑的子宫内,但通过母亲的生活习惯,他们能够用大脑感觉到昼夜的区别。爸爸妈妈不要扰乱胎宝宝的生活习惯,在他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声音、光亮或是动作去叫醒他,否则胎宝宝会非常不高兴。这一研究表明,母亲和子宫内的胎宝宝存在着沟通,并且出生后母子间的沟通是出生前母子间沟通的延续。 b.胎宝宝的视觉        胎宝宝的视觉发育较晚,这主要与胎宝宝在子宫内缺少光线的刺激有关。子宫内虽不能说是漆黑一片,却也不适合用眼睛看东西。但是,胎宝宝的眼睛并非看不见东西。孕妈妈在进行日光浴时,胎宝宝就能通过光线强弱的变化感觉出外界光线的变化。胎宝宝在6个多月时就有了开闭眼睑的动作,特别是在孕期的最后几周,胎宝宝已能运用自己的视觉器官了。当一束光照到孕妈妈的腹部时,睁开双眼的胎宝宝会将脸转向亮处,他看见的是一片红红的光晕,就和用手电筒照手背时从手心所见到的红光一样。        对孕妈妈的腹部直接进行光线照射,有时会使胎宝宝感到不快。这时,即使胎宝宝不背过脸去,也会表现出惊慌不安。现代医学用超声波仪器观察发现,用电光一闪一灭照射孕妈妈的腹部时,胎宝宝的心率会出现剧烈变化。            刚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并不十分敏感,而且视野也比较狭窄,他只能看到眼前较近处的东西。比如,他可以在距离自己15~30厘米处分清自己母亲的表情变化。专家在解释婴儿这种近距离视力时说,新生儿在视觉上的缺陷来源于他在子宫内的生活习惯。新生儿的近距离视力恰好与子宫内的长度相当。 c.胎宝宝的听觉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是常有的事,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很快就会安静下来,这种现象也许并未引起年轻妈妈的注意,但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深思。原来,胎宝宝在母体内时就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心脏跳动声及血流声。出生后,婴儿耳朵贴近母亲胸前,这种声音和跳动把婴儿带回到昔日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是任何优美的音乐都无法比的。        胎宝宝在4个月时就有了听觉。6个月时,胎宝宝的听力几乎和成人相当。外界的声音都可以传到子宫里,500~1 500赫兹的声音会令胎宝宝感觉比较舒服。胎宝宝喜欢听节奏平缓、流畅、柔和的音乐,讨厌节奏又强又快的音乐,更害怕各种能致命的噪音。        8个月的胎宝宝已经能够区别声音的种类了,他能听出音调的高低、强弱,能分辨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讲话。凡是能透过身体的声音胎宝宝都可以感知到,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强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地刺激着胎宝宝的听觉器官,并促进其发育。听觉在人体的智力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突然的高频音响会使胎宝宝的活动增加;反之,低频音响可使其活动减少。在此期间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听觉,一些传染病或发高烧导致的内耳损害是造成儿童耳聋的常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此外,噪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d.胎宝宝的记忆        胎宝宝的记忆力是惊人的。胎宝宝就像一台不断被存入程序的计算机,各种刺激信息都会被存入,特别是反复的刺激。胎宝宝不但有记忆,而且还会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这对胎宝宝出生后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苏联著名提琴家科根讲过自己的一段有趣的经历,他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苏联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新乐曲。之前,他在妻子的伴奏下练习过这首乐曲。当时,他的妻子临近产期,不久便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到4岁时便学会了拉提琴。有一天,儿子突然演奏出了从未学过的一支乐曲,而这支乐曲正是那次音乐会上科根演奏过的那支曲子。这支曲子仅在那次音乐会上演奏过一次,也没有灌制成唱片,而他的儿子在出生后也从未听到过这支曲子。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由此可见,胎宝宝的记忆力是不可忽视的。 e.胎宝宝的情绪        尽管存在争议,但目前多数人仍认为,怀孕的前6个月,母亲对胎宝宝的影响大多数是身体上的,而6个月以后,这种影响多是精神上的。这是由于胎宝宝6个月后大脑发育成熟,开始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并能把感觉转换为情绪,能感知母亲的喜、怒、哀、乐。当受到外界的压迫时,他会猛踢子宫壁,以示抗议。听到讨厌的声音后,会因为不愉快而躁动,或拼命吸吮手指。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井深大先生曾经利用超声波仪器观察到令人吃惊的胎宝宝活动。有一位孕妈妈怀孕17周时,发生了胎膜早破,尽管羊水还很充足,但孕妈妈得知破水后便惊慌失措地哭了起来,说:“不,不,我连胎宝宝脸都见过了,名字都起好了,可别让她流产……医生,请你想想办法吧!”医生告诉她说:“这是假羊水,没有关系!” 然后花费了好长时间进行说服工作,这期间一直用仪器监测胎宝宝的动静。从影像来看,胎宝宝的活动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开始,胎宝宝动作比较缓慢,接着是吃惊般的动作,后来动作越来越奇怪。胎宝宝的头部、胸部和腹部抽动,并出现轻微痉挛,最后全身抽搐起来。这些动作是突发性的,没有连贯性,各部分还有微小活动。另一位母亲是因为高兴而哭泣,她已经30岁了,一直想要宝宝,经过10年,终于怀孕了,在通过超声波看到胎宝宝时,她激动地哭了起来。超声波下可以看到胎宝宝一直在慢慢地活动,其间胎心率加快,但没有出现痉挛等特殊动作,一直是比较舒畅的大动作。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孕早期应用黄体酮保胎的婴儿中,女孩更具有女性特征,而男孩却比较懦弱,这是值得重视的。 f.胎宝宝的性格        胎宝宝和新生儿的差别仅在于是否经过了分娩这一过程。布拉泽尔顿博士发现:在出生当天,有的婴儿能紧紧盯着博士的眼睛,当博士上下左右移动自己的面部时,有的婴儿会继续追踪,而有的婴儿看了一下就不再追踪了;有的婴儿很快就习惯了那些令人讨厌的噪音而安然入睡,而有的婴儿则对外部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有的婴儿安抚一下马上就会停止哭泣,而有的婴儿如果不抱起来摇晃,就一直不会安静下来。婴儿之间各有差别,令人吃惊。出院一个月后抱回来再次检查,婴儿的性格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例如,有一名出生后一周内曾很有持久力并且情绪稳定的婴儿,在外婆家生活一个月后,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疼爱,使他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也减弱了。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日本的婴儿由于得到很好的照顾,情绪很稳定,注意力也集中;美国则不同,他们更注重婴儿掌握控制自己的能力。 g.胎宝宝的运动        2个月的胎宝宝就已经开始在羊水中进行类似游泳的运动了。3个月起,他就会吸吮自己的手指了,但是还不老练,只要是嘴能够碰到的东西,不管是手臂还是脐带,或者是脚趾,他都会张嘴去吸吮。3个月时,胎宝宝的身体已经能做反屈、前屈、侧屈和翻转等动作,就像一个小小的“运动员”。5个月的胎宝宝已经具有呼吸、吞咽、排尿等能力了。从5个月起,胎宝宝每天喝羊水、排小便,靠自己来维持生活环境中羊水的平衡。

发布了文章

保护胎儿远离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数为早期流产。还有两种特别流产类型:稽留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保护胎宝,避免流产的方法        1、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证营养        2、避免剧烈运动及使腹部紧张或收到压迫的动作,如弯腰、搬重物、伸手到高处取东西等;同时也不要长时间蹲着        3、避免骑自行车,不要乘坐运动剧烈的交通工具,坐汽车时尽量坐前排        4、孕早期与孕晚期要避免性生活;孕中期的性生活要注意体位和时间        5、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兴奋及悲伤        6、加强孕期检查

发布了文章

如何正确喂奶

       新生儿每日喂奶次数。每当孩子啼哭或母亲认为该喂奶了就抱起来喂奶,这样既可以刺激乳汁大量分泌,又可以防止奶胀,新生儿喂奶次数可不定。白天吃奶约5-10次,最初一昼夜可吃12-15次。        新生儿开始喂奶次数可很不规律,但经过1-2周就可渐渐行成规律了,平均每2小时喂1次。国内外专家认为每天哺乳12次者,并非不论白昼黑夜,均2小时1次,这样会影响母亲睡眠。按乳汁分泌规律,在刚开始吸吮的4-5分钟内,一侧乳房中70-80%的乳汁就能被吸出。所以,夜间则建议母亲入睡前先双侧乳房轮流吸吮,每侧5-8分钟,然后休息或入睡5-10分钟再吸吮,1小时内可吸吮3次,入睡4-5小时再吸吮2-3次再入睡,如此循环。        新生儿喂奶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求,孩子吃饱后自己吐出奶头为止。但要让婴儿吸完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乳房。把未吸完的余奶挤出来,下次喂奶时则应先吸上次未吸完的一侧,这样可保证乳腺排空,有利于刺激乳汁分泌。一般每次哺乳时间约4-20分钟,新生儿吸吮力不足者可增至25-30分钟。最初4-5分钟内可吸出80%的乳量,10分钟几乎可达100%,故每侧10-15分钟即够,然后再喂另一例乳房。

发布了文章

正确认识胎位不正

       怀孕中期以前,胎儿比较小,在子宫内的活动极为轻松,此时的胎位会经常改变,无所谓正还是不正。        怀孕中期以后,胎儿的头会慢慢变重,而子宫是呈现倒三角形的形状的,胎儿会自然地把头朝下。此时胎儿的头没有正常朝下时,则为胎位不正。胎位不正一般在早期都是可以通过胎儿自己在羊水中活动从而慢慢地调整过来,假设妊娠30周左右还是胎位不正,则可以通过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矫正,所以,孕妈们不必太过担心。 胎位不正的原因        原因一:羊水过多        怀孕后期,由于头部的重量比较大,胎儿会自然地将头垂下。但若羊水量过多,胎儿的活动就会变得更容易,从而其位置也就易于改变了。        原因二:多胎妊娠        可想而知,多胎妊娠的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会比较小,由此胎儿们的活动会很不方便,难以把头部朝下。        原因三:子宫异常        若母体患有子宫肌瘤,,亦或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的形状或位置异常,胎位不正的状况时有发生。        原因四:胎盘前置 胎位不正的类型        胎位不正一般有以下3种类型:        1、头位:如果胎儿头在下方,臀在上方,就是头先露,这样的胎位叫头位。根据胎儿头部的屈伸程度,头位还分:枕前位、枕后位、颜面位、额位。        2、臀位:如果胎儿头和臀颠倒过来,臀在下头在上,是臀先露,这种胎位叫臀位。臀位还分:完全臀位、单纯臀位和足位。        3、横位:当胎儿之长轴和母亲之长轴互相垂直,且胎儿之肩膀或手为先露部位,称为横位。 胎位不正的症状        胎儿身体其他部位,如臀、脚、腿部甚至手臂朝下,其中,臀部朝下的比率最高。有些胎儿索然头部朝下,但胎头由俯曲变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 胎位不正怎么纠正?        一听到胎位不正,不免担心,但是在怀孕8个月以前的胎位不正都是可以纠正的,为此不用过于担心。        其纠正方法大致有4种,分别是:        一、改变睡觉的姿势        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但它是最安全、最简单的方法。在实行这一方法时,你可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在他的指导下改变睡姿,这将会提升纠正效果。        二、做纠正体操        纠正体操以提高臀部,促使胎儿在骨盆挪动,旋转为目的。主要有膝式卧位和桥式卧位。        三、外旋转术        这种方法得由医生来做,在腹部上方旋转胎儿。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在胎盘正常,没有急迫性早产的前提下才能采用。        四、灸针        这种方法通过改善母体的血液循环来促进胎儿的旋转,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是也有不少胎位不正的人通过这一方法得到了纠正。        要注意的是,有些穴道是不能随便刺激的,为此在采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在可靠的医院进行。        此外,除了这几种方法外,孕妈也可以尝试抚摸腹部,对着胎儿说,孩子,使头部向下把,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这没有医学根据,细心想想,也是可行的,因为胎儿已经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想法了。 胎位不正发生率        一般而言,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怀孕周数有不同的发生率。在怀孕5个月时,胎位不正发生率有33%;在8个月,胎位不正发生率下降到8.8%;到了9个月,发生率为5%左右。这表示,在怀孕中期发现胎位不正的胎儿,大多会在足月时转变为正常胎位。 胎位不正能顺产吗        胎位不正,会对孕妇带来不良影响,在孕妇分娩时的分娩通道设置障碍,容易导致孕妇难产。所以,建议胎位不正的孕妇选择剖宫产较为安全。        如果在孕期32~34周时,如果胎位仍然没有正常,就要到医院,借助外道转胎位术,让胎儿翻转,让孕妇能顺利分娩。

发布了文章

胎儿能力大到吃惊

       怀胎十月,准妈妈们大多以为胎宝宝除了胎动,其他什么都不会了吧!其实,胎儿在准妈妈的肚子里,除了胎动,ta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大家不知道却很厉害的事情。 1、ta们会发脾气        别以为胎宝宝只会动动手动动脚,偶尔打个哈欠什么的,ta们也会“闹情绪”。可能有些人认为胎儿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其实并不是这样,胎儿偶尔也会发脾气。而且胎宝宝常与准妈心情相通,如果妈妈的心情好,胎儿的情绪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如果妈妈生气、伤心、惊吓,那么,孕妇血压升高,胎宝宝容易缺氧,也会做出反应。 2、ta们会看东西        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已经拥有了视力,可以感受到外界光线,如果准妈妈用手电筒照着肚子,胎儿可能会睁开眼睛,并且向着有光的地方移动,孕周稍大的胎儿可能还会做出各种互动反应。 3、ta们的耳朵很灵        胎宝宝非常“聪明”,24周大时,就已经能分辨出来自子宫外和准妈妈身体内部的不同声音。所以要尽可能和宝宝说话,并试着拍拍肚子,如果能放点优美的音乐就更好了,要知道胎宝宝听到后脉搏会加快,还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移动呢!   其实,在胎宝宝6个月的时候耳朵就已经很灵敏了,宝宝被超声波“窥探”,他能感觉到超声波探头放在妈妈肚皮上的轻微压力,尽管肚子上的皮肤、羊水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超声波震动的声音达到宝宝的耳朵里时能接近100分贝,相当于火车进站的声音。所以,这样的噪音宝宝定是不喜欢的。

发布了文章

如何科学断奶

       又到一年断奶季,各种断奶的话题再一次刷爆了妈妈们的话题圈~~~        想想这个柔软的小家伙即将告别你的乳汁,不再完全依恋你的怀抱,其实,焦虑和失落的不仅仅是宝宝吧?但是再一想,妈妈你即将寻回遗失的福利,能够一夜好眠,不用时刻惦记回家哺喂,终于摆脱湿哒哒的防溢乳垫……似乎也不错呀~        不过,需要提醒各位妈妈,给宝宝断奶应有计划地进行,千万别人云亦云跟风断奶,也不可一时心软反反复复,或“装饰”乳头欺骗宝宝,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躲出去!要知道,断不好有可能会对宝宝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哦!        以下关于断奶的疑问,妈妈们请注意: 宝宝多大时断奶?半岁、1岁还是2岁?        划重点!断奶是指中断母乳喂养,而非中断其他乳制品哦!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宝宝半岁以前进行纯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可持续至2岁或更长。        从医学角度讲,营养学家和内科医生建议母乳喂养至少要持续到宝宝1岁生日时。之所以强调“一年”,是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大多数宝宝对食物过敏的情况已经好转,营养需求也跟以前不一样了。 秋天真的是断奶“黄金期”吗?        给宝宝断奶最好安排在春、秋季节,天气温和,新鲜食物种类繁多,更利于宝宝的适应和过渡。 母子分开一段时间更容易断奶吗?        有些老人怕妈妈看到宝宝哭会心软反复,反而更不好断奶,就会建议妈妈在乳头上涂抹药物或辣椒,迫使宝宝放弃。这些做法更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        断奶的关键是慢慢来!而不是速战速决,更不是强硬狠心。 如何有计划地渐进式断奶?        断奶其实包括两个阶段——停奶和代替,即在断奶的过程中,要逐渐补充固体食物、乳制品和情感抚慰。        第一阶段:        开始添加辅食,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        给宝宝断奶需要循序渐进,从比较无足轻重的一顿奶开始,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直至降到一天吃一两顿。为宝宝添加辅食,可以锻炼TA的咀嚼、吞咽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为断奶做准备。        第二阶段:        补充配方奶,保证营养的供给        对7-24个月的宝宝来说,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而2-5岁宝宝每天应饮用300~400毫升的奶。        因此,从断奶到5岁,建议妈妈每天给宝宝补充不少于350ml的婴幼儿配方奶,保证TA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脑部发育。(虽然鲜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但直接喂鲜奶会对3岁以下宝宝尚不成熟的肾脏和肠道造成较大负担哦。) Tips:断奶期间要给宝宝情感上的安抚        宝宝在断奶期间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哭闹、悲伤),妈妈此时千万别躲出去,宝宝不能吃奶已经够可怜了,还要离开TA最依恋的妈妈,光是想想就够难受了……不能用喂奶来安抚TA,可以改用说故事、玩玩具、玩游戏等方法来替代,减少TA对吃奶的依恋。        与此同时,在安抚宝宝方面,爸爸需要扮演关键的角色。一些日常的固定活动,如洗澡、睡前故事、玩耍等,可以由爸爸替代妈妈去完成。        渐进、适时地断奶,对宝宝在身体、情感和精神的发展都有好处。在缺失了母乳的全面营养支持后,妈妈要给予宝宝更多的营养呵护哦!

发布了文章

孩子不长个,别盲目补钙。

       家长们早就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绑架了好多年,在这个流行长腿美女和长腿欧巴的年代,孩子的个子要高挑那是必须的呀。 决定身高的几大要素        ◆  遗传因素        显然,遗传因素至关重要。孩子生长发育的特征、体质、潜力、限度等都受父母的遗传因素所制约。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对下一代的影响是深远的。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  性别因素        一般而言,女孩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要比男孩低。所以,在分析生长发育的情况时,应该把男孩和女孩分开来研究。        ◆  生长发育        人体的生长主要是由各种激素所调节的,尤其是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尤为重要。生长激素缺乏时,会出现身材矮小的症状。性激素可使骨骼较早地融合,影响生长发育,因此青春期提早的青少年,会影响最终的身高增长。        ◆  营养因素        如果母亲孕期营养不良,约 15% ~ 20% 的宝宝出生后身高受影响。在孩子成长期间也要注意营养补充,蛋白质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另外有研究表明,“精神营养”也很重要,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身高比同龄儿童偏矮。        ◆  疾病因素        直接影响身高的疾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等,影响营养吸收的疾病也会导致身高受影响,例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另外其他一些严重的疾病也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例如心脏病等等。 盲目补钙不靠谱        通过上面列举的主要因素可见,人体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更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绝不是个补钙可以概括的。        钙作为骨骼的构成成分,如果是佝偻病导致的缺钙,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而一般身高较均匀的矮个子,骨骼是没有问题的。通常意义下的补钙,是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钙,以维持骨骼密度。        补钙并不能使骨骼变长,甚至也无法使骨骼变粗。家长们要注意学习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并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状况。一旦发现孩子生长速度迟缓或过快,都需要尽快明确病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对因干预,以免耽误病情,错失了治疗最佳时机。 就诊时需详细告诉医生的几点        ◆ 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        ◆ 出生时身高和体重。          ◆  发现孩子矮小的时间。        ◆  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应用类固醇类激素史)。        ◆  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有无肿瘤、糖尿病、遗传病等家族病史,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等。        ◆  目前的性征发育情况        ◆  以往就诊情况以及相关检测结果等(要携带孩子的病例以及以往检查结果)。        ◆  父母的身高和发育年龄 矮小儿童可能要做的检查        ◆  孩子到了医院,首先需对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以了解实际骨龄,判断骨骺是否闭合。(放射科)        ◆  头颅 MRI,以排除是否存在颅内肿瘤,压迫垂体,抑制了生长激素的分泌。        ◆  血肝肾功能、 血糖、甲状腺功能测定。          ◆  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帮助孩子长个儿注意三方面        只要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注意营养、运动、姿势等方面,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在长个儿的黄金时段不落后。        营养方面:据统计,矮小的孩子中约 2/3 都有饮食不良的的习惯,例如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等。想长高,蛋白质、钙以及微量元素都不能缺。        其中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鱼、肉、蛋、奶、豆制品等等。钙的良好来源就是牛奶了,每天最好能摄入 500 毫升左右。另外要督促孩子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运动方面:合理的运动能帮助孩子强身健体,其中跳跃训练、游泳、篮球、排球等都有利于长个儿。        此外姿势方面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孩子站、坐、行走的不良姿势,以防脊柱侧弯,影响身高。

发布了文章

如何让宝宝一觉到天亮

       多少次,被宝宝的夜半哭声惊醒?多少次,希望宝宝学会“整晚”的睡眠!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一觉睡到大天亮”,对宝宝而言也是一门技术活~麻麻们需要先了解孩子的睡眠世界是怎样的,才能为TA捕捉到好睡眠的秘密。 1岁左右宝宝        这个阶段,有些宝宝晚上还是会哭醒,喂完奶后又睡着,如此反复。有些宝宝即便晚上吃饱了奶,半夜还是会哭醒。 宝宝安睡秘笈        1、把睡觉和起床时间固定下来,养成早起早睡的生活节奏。不要让孩子决定何时起床,妈妈每天固定时间叫醒孩子,早上最晚不能超过8点。        2、吃饭、午睡、洗澡时间固定,即便外出,也要尽量保持一样的生活节奏,这样每天起床与就寝就能顺利进行。午睡时间固定,起来不能超过下午4点。        3、白天带孩子出去散步,在家做被动操,白天活动多了,晚上自然睡得香。        4、睡前喂奶让孩子吃饱,满腹睡觉可以减少孩子半夜醒来的次数。 1岁以上宝宝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良好的睡眠。半夜喂食的情况变少了,更多孩子能够一觉睡到天亮。此时,很多孩子白天只睡一次觉,白天总共睡2~3个小时。如果孩子不想睡,不要勉强。 宝宝安睡秘笈        1、何时午睡不能让孩子决定,每天应同一时间睡觉。        2、洗澡别太晚,太晚洗澡容易让孩子兴奋睡不着。        3、创造睡眠的氛围,把灯关掉或者调暗,睡前不做激烈运动,孩子能慢慢静下心。        4、培养睡前程序,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让他抱着毛绒玩具等,通过固定的睡前安抚模式,帮孩子建立睡前程序。 良好的睡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身体成长,对孩子的情感控制和提高记忆力也大有好处。孩子一觉睡到天亮,妈妈也能减少很多烦恼。更关键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妈妈和孩子生活习惯的磨合能增进相互了解,这对于新妈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不仅仅是睡眠问题,也关乎你的育儿态度。 规律作息和入睡仪式才是好睡眠的法宝        宝宝的睡眠跟每一天的生活作息有很大关系,也跟家庭成员的节奏有着重要的关系。建议你花几天时间,来记录宝宝的吃奶和睡眠时间,在他的作息规律基础上,进行调整。以下的几条原则或许可以帮助你。        1. 这个阶段的大部分宝宝睡眠时间为10~11小时,如果你的宝宝在晚上7点睡觉,早上5~6点他就睡足了。挑一个适合你家作息的睡眠时间,具体到7点入睡还是8点,由父母来决定好了。        2. 每天的小睡之前,让宝宝保持3个小时的清醒。        3. 最长的清醒时间应该在晚上睡觉前,你的宝宝晚上睡前应该至少保持4个小时的清醒。        4. 趁宝宝还清醒时,就带他上床睡觉,才能帮助他迅速习惯规律的睡眠时间。        5. 叫醒宝宝真的可以创造奇迹。起床时间到了,不要害怕把宝宝叫醒,这样才可以帮助他建立固定的睡眠作息。        6. 用餐时间也应该在白天作息表内固定下来,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喂宝宝,小睡前或者小睡后都可以。重要的是,你要维持你所安排的固定顺序。        以1岁左右宝宝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例:        1、夜晚:晚上8点到早上6点半。        2、早上的小睡:早上10点到中午12点。        3、下午的小睡:下午2点半到4点左右。

发布了文章

反复流产怎么处理

       怀孕、生宝宝这回事,可易可难。        虽然大部分孕妇都能顺利生下小宝宝,        但仍约有15%的孕妇有过不愉快的流产经历        曾有一次自然流产史的妇女,第二次发生流产的几率会上升到24%, 而且,流产的次数越多,复发率越高。即所谓“反复性流产”。        特别是社会上的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白领女性反复性流产的患者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话题,患者最多的问题就是:        “到底是什么原因流产的?”        “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        快让小薇来帮你解决这些难题!        首先解释一下流产吧        自然流产指自然状态(非人为目的造成)发生的流产。发生在12周以前的流产定义为早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的流产定义为晚期流产,若连续发生了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可称为反复自然流产,又称习惯性流产。        实际上,2次及以上发生自然流产时夫妻双方就应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寻找流产的原因。 一、流产的原因        流产的病因很复杂,在国内外指南和共识里,流产的病因大多归纳为:        ①遗传因素:夫妻染色体异常和胚胎染色体异常。        ②子宫结构因素:子宫畸形、 宫腔粘连、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机能不全。        ③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糖尿病。        ④免疫因素:外周血封闭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异常等。        ⑤感染因素:如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感染,或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        ⑥血栓前状况: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⑦不明因素:可能和精神压力、环境污染等有关。        除了夫妇或胎儿染色体异常容易导致自然流产外,以上各方面都是导致反复流产的重要因素,所以,各位有过流产经历的亲们到底需要做哪些全面检查,才能一网打尽各种使坏因子,再次正常妊娠?小薇带你来了解一下。 二、应做的检查        根据反复性流产的病因,自然流产发生2次以上者,再次妊娠前应做如下检查:        1、免疫因素检查:        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精抗体、抗核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甲状腺素抗体、NK细胞毒性测定等。        同种免疫检查:封闭抗体。        2、遗传因素检查:        夫妇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3、内分泌因素检查:        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血糖测定。         4、子宫及输卵管因素检查:        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检查生殖道解剖结构有无异常(如先天性发育异常)、子宫肌瘤及刮宫等造成的宫腔粘连和结构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的检查。        5、感染因素:        TORCH检查(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检查。        6、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狼疮因子、血小板聚集率。有条件可检测指标(蛋白C、蛋白S等 )。        同时,建议男性进行精液常规及畸形率检查,必要时检查男方精子DNA完整性。

发布了文章

胎动要认真对待

       宝贝的第一次扭动,第一次踢腿、打拳、打嗝……        标志着肚子里的鲜活的生命和您交流的开始!        作为一个母亲,您无法按捺内心的激动和紧张,是的,这就是“胎动”,激动人心的时刻将持续几个月。So,您应该了解“胎动”。        胎动到底什么时候开始?        胎动到底是什么样的?        胎动一定要数吗?        多数孕妇只需要感觉胎动,也就是每天能感觉到在动,每天动得差不多就可以。有胎儿宫内缺氧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脐带绕颈….)的孕妇,或者感觉到胎动减少了的孕妇,应该每天数。        胎动到底应该怎么数?        如果您早、中、晚数3次,那就每次数够一个小时,3次总数相加乘以4(代表12小时胎动),记录在这样的表格中。        胎动怎样就应该去医院?        2小时胎动少于6次,或者减少、增加超过50%以上        注:如果感觉不到胎动,这时宝宝可能在睡觉,宝宝的睡眠周期是20-40分钟,一般不超过9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数。        好,简单总结一下:        1)多数情况下,当有胎动的时候,您只需要感觉TA就好了;        2)当需要数的时候(务必认真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2小时内数够6次,就可以了;        3)如果2小时不到6次或胎动明显增多,去医院看看吧,不要忽视哦。

发布了文章

顺产、剖宫产产后恢复各不同!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后的恢复都包括两部分:产后的康复训练和产后身体的恢复,但是顺产与剖宫产的恢复方法是不一样的。        产后42天有一次产后复查,复查包括妇科检查、哺乳情况、盆底肌肉功能检测、MES运动功能检测、剖宫产伤口恢复情况等等。如果产后康复的情况良好,可以恢复运动。无论是做哪一种产后运动,都应该先获得医生的许可。太早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并发症,使伤口更慢愈合,所以一定要保证安全,有耐心地慢慢恢复之前的运动。剖宫产要注意避免伤口的缝合线裂开,在运动前需要向产科医生或妇科医生确定恢复情况是否良好。        分娩方式不同康复方法有别,专家表示,由于顺产(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剖腹产则是医学过程,所以就产后康复而言,自然分娩的产妇和剖腹产的产妇两者的康复方法有很大区别。 区别1   饮食调理        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即可进食易消化的饮食,适量饮水,产后4-6小时内应解小便。剖腹产的产妇,6小时后可进食免奶免糖半流食。饮食要营养合理、平衡,食谱要广,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在食谱中应占适当比例。 区别2   产后养护        自然分娩的产妇,指导其采用舒适体位,产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有侧切的产妇,坐时尽量坐侧切椅,避免压迫伤口,休息时取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恶露污染伤口。剖腹产的产妇,术后6小时采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24小时拔尿管后需下床活动,适当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利于子宫的复旧,尽早恢复体形。 区别3    产后哺乳        自然分娩的宝妈,产后哺乳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剖宫产的宝妈,因身上伤口较大,产后哺乳时,动作稍大,伤口就会感到特别疼痛。尤其是剖腹产后身体非常虚弱的新妈咪,母婴同室时,自己自顾不暇时,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帮助新妈咪对婴儿进行哺乳,否则,宝妈有可能无法抱起婴儿,无法实现哺乳。 产后恢复方法        1.自然分娩产后恢复方法        在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做练习,腿部滑动练习:仰卧,一侧腿平放在床上,在呼气的同时匀速而缓慢地屈另一侧膝关节,脚向身体滑近。滑动的距离和程度要视情况而定,不要有疼痛和不适。换另一侧腿做同样动作。如此重复3-4次为一组,每天做2-3组,在体力逐步恢复的同时增加动作幅度和重复次数,最后达到每组12次。3周后如体力许可可以改为举单侧腿。仰卧挺背练习:仰卧,先吸气,然后在呼气的同时收紧背部肌肉,使上背部稍抬离床面,注意保持腰部不离开床面,坚持数秒钟,放松,重复。开始时每组3-4次,每天2-3组,在体力逐步恢复的同时增加重复次数,最后达到每组12次。        2.剖宫产产后恢复方法        产后6小时内:术后回到病房的产妇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同时将腹部放置沙袋,在术后6小时内应当禁食。产妇产后平卧6小时以后就可以枕枕头了,这时最好采用侧卧位,可以将被子或毯子垫在背后,使身体和床形成20-30度角;麻药劲儿过了以后,大多数产妇会感觉腹部伤口疼痛,这时让医生开些处方药,或者可以使用镇痛泵缓解痛苦。剖宫产6小时后可以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等,同时要尽早活动。产后第一周:要大量饮水,及时排便,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宜富有营养且容易消化。可以选择蛋汤、烂粥、面条等,然后依产妇体质,饮食再逐渐恢复到正常。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急于喝一些油腻的下奶汤,例如鸡汤、肉汤等。分娩后两个月内:不要提举任何比自己的宝宝更重的东西,可以尝试走楼梯,一天之中上、下一层楼足够了。

发布了文章

孩子太听话,父母太失败

       前些天我们后台收到一位朋友留言:“道理都懂,可是现在连上小学都要看小孩子认多少字,会多少英文单词。我做的每件事都是为孩子好,可他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呢?”        “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你好。”        “你要乖,要听话。”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愿意为了孩子甘愿出钱出力、掏心掏肺。孩子不听话,确实极不应该。        可细一思量,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        当我们年龄还小,“要听话”就像个魔咒,父母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无比厌烦——        出去玩要跟父母早请示、晚汇报;穿什么衣服要由妈妈来挑选搭配;参加什么补习班要听妈妈安排;几点睡几点起要听从规定,交什么样的朋友都是父母说了算……这些专制,往往以一句“你将来会明白,全部都是为了你好”来收尾。        我们失落、伤心、反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不要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爸爸妈妈,又有多少家长开始要求孩子乖乖听话,想把孩子教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你看人家那谁谁谁,爱看书、会跳舞、文静听话,你怎么就这么不上道?        爸爸妈妈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们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听话的孩子,真的拥有了美满人生?        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少走弯路,生活幸福。但听话的童年,却和日后的美满和成功没有太大关系。很大程度上,让孩子听话,只是满足了家长的控制欲。        我有个同学成绩很好,但她父母总要求她考的更好,每日的学习生活,事无巨细都尽在家长掌握。成绩稍有后退,就被父母责骂不听话,没按规定的时间方式来执行。这位同学一路名校,各种证书拿到手软,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她常常独来独往,因为大家都不敢也不愿和她做朋友,她妈妈会觉得我们是在拖她的后腿。博士毕业后,她在异国他乡定居,逢年过节都不回家,朋友圈里写着“孤独的小鸟最美的追求,就是那片可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天空”。        这样的女孩儿,满足了父母的掌控,却丧失了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她的父母是失败的,孩子确实优秀,但亲子关系一塌糊涂。        另外一个朋友,从小到大由父母安排好一切,读书、就业、结婚、生子,每个人生重要的节点,父母都不遗余力安排着,唯恐孩子走了弯路。半生坦途,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好。可是最近,朋友的生活充满了父亲的责骂:“三十多岁的男人,什么都不会,以后我和你妈走了你可怎么办?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啊!”        朋友也满腹委屈:“我知道自己没什么主见,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可我前30年被他们当宠物一般养着,现在马上要求我强悍如金刚,怎么可能?”

发布了文章

如何补充叶酸是正确的?

       对于怀孕的妈妈来说每日补充叶酸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正确的补充叶酸片呢?   一、补充时期         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是在怀孕的前28天内,而此时大多数准妈妈还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所以面临着叶酸缺乏的危险,并危及到腹中的宝宝。胎儿期内,脑的发育最早也最为迅速;孕早期(3~6周)正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妊娠第4周末胚胎就形成了原始脑泡,虽然在第8周时胎儿的身长只有3公分左右,体重也只增加2克多,但是这时候他的脑细胞增殖迅速,最易受到致畸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此关键时候补充叶酸,可使胎儿患神经管的危险减少50%~70%。   叶酸补充的最佳时间应该从你准备怀孕前3个月至整个孕早期。叶酸的补充是延续到孕期结束,不可停顿的。在孕中、后期,宝宝DNA的合成,胎盘、母体组织和红细胞增加都使你对叶酸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所以即使宝宝的神经系统在孕早期已经发育完成,但孕中、后期叶酸的缺乏仍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的发生。   二、补充时长         一般叶酸的剂量需要每日补充400微克才能满足孕妇的需求,并持续至整个孕期。如果是纯天然植物提取的叶酸,一般200微克就能够被人体很很好的吸收。   孕妇在购买叶酸片食用的时候,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叶酸片的规格来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不是盲目的食用大量的叶酸片。   三、正确补充         人体内叶酸总量约5~6毫克,但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叶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加以消化吸收。宝宝在妈妈体内不断生长发育,妈妈的叶酸通过胎盘转运给他,胎盘组织与子宫的不断增长,叶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不能有意识地补充,会使叶酸水平降低。补充叶酸,首先应从最天然的食物补充开始,动物肝、肾、绿叶蔬菜中叶酸的含量都很丰富,你可以让它们经常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孕妈妈们要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还要加强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   四、补充的重要性             1、预防神经管出生缺陷   如果女性在受孕前至少1个月,并且在孕期的头3个月都坚持每天服用推荐剂量的叶酸,就能把宝宝出现神经管缺陷的风险降低50%至70%。   2、减少准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服用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可能会减少准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先兆子痫是妊娠特有的一种并发症,先兆子痫是一种在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性疾患,会影响到5%至8%的准妈妈。   3、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   建议从孕前2到3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用到妊娠3个月或整个孕期,除预防神经管畸形外,还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