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26238

上海一妇婴妇幼保健部

专业、全程化育儿保健平台,提供婴幼儿保健原创科普文章与讲座视频,发布国内外权威指南与科室就诊咨询,为广大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本官方健康号由上海一妇婴保妇幼保健部运营,欢迎家长朋友关注!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宝宝流鼻血了!你的止血措施正确吗?

作者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宝宝流鼻血了?宝宝流鼻血了!鼻血突如其来,“新手”爸妈经常会陷入惊慌和手忙脚乱中,“老手”祖父母有时也会因为错误的传统观念而采取不恰当的止血措施。一般来说,婴儿很少会流鼻血,但幼儿和学龄儿童的发生频率会高很多,到十几岁之后则不那么常见。大多数鼻血在几分钟内就会停下来,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才需要特别关注和担心。怎样才能帮宝宝止住鼻血?1.首先,家长自己需要保持镇静,宝宝才是最需要安抚的,不要把紧张情绪传染给ta。2.把你的宝宝放在大腿上,身体稍稍向前倾。用纸巾或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捏住他的鼻翼(鼻子柔软的部分),并保持十分钟。(家长要控记你记几:抵制诱惑提前偷看是否出血已停止!)3.在按压的这段时间,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唱歌给ta听、看一本有趣的书,或观看视频(2岁以上儿童)。4.十分钟后,松开手,观察出血是否已经停止,如果没有也不要惊慌,捏住宝宝的鼻子再坚持十分钟。(若是宝宝在你捏ta鼻子时看起来很不舒服,家长可以试着只捏住出血的一侧。)5.家长也可以对宝宝的鼻梁进行冷敷来止血。如果以上措施都不管用,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虽然大多数流鼻血是良性并会自行停止,但严重出血、或经常性出血、或两鼻孔同时出血的情况应由儿科医生和耳鼻咽喉科医生评估。传统止鼻血的误区不要把宝宝的头向后倾斜或让他躺下。这样的体位会让血液顺着喉咙流下来,味道不好,还会让他呕吐。不要在流鼻血期间或之后用棉花堵住鼻子。因为移除棉花时会将已形成的血块同时剥离,出血很可能会重新开始。什么导致流鼻血?鼻内有许多细小脆弱的血管,非常容易破裂流血,尤其是当它们干燥或有炎症的时候。流鼻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感冒、过敏和鼻窦感染;低湿度环境(干燥)和外伤(如挖鼻子、异物进入、撞击)。有时解剖学问题(比如鼻腔异常的结构或发育)可能导致流血,某些药物也会引起流鼻血。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如囊性纤维化,会引起强烈的咳嗽,可能经常流鼻血。经常流鼻血有什么好担心的吗?通常不用担心。儿童经常会流鼻血,尤其在感冒或过敏时。在冬天的几个月里,由于环境湿度较低,粘膜变得干燥,血管就会破裂、结痂。不恰当的挖鼻孔也会引起鼻腔黏膜受伤流血。有的家长会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宝宝床上有干涸的血迹,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理由担心。若是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紧急前往医院:宝宝流鼻血时脸色苍白,出汗,或没有回应你宝宝是在头部或鼻子受到撞击后流鼻血你认为宝宝失血太多了若是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宝宝刚开始服用一种新药,开始流鼻血宝宝更频繁地流鼻血,并伴有慢性鼻塞宝宝容易流鼻血,且容易出现瘀伤或牙龈出血怎样才能防止流鼻血?如果室内空气干燥,晚上可在宝宝的房间里用加湿器。劝阻宝宝不要把任何东西塞进鼻子,如果他有挖鼻子的习惯,定期修剪ta的指甲。缓解宝宝的过敏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来保持宝宝的鼻子湿润。注意:市面上出售的部分非处方滴鼻液或鼻腔喷雾剂,以舒缓鼻塞为疗效,但某些药物成分连续使用 3天以上可能会引起 “反弹效应 ”,导致症状加重。切记在使用前咨询专业儿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参考资料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How to Stop a Nosebleed. 2015.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injuries-emergencies/pages/how-to-stop-a-nosebleed.aspx2、Nosebleeds, BabyCenter, https://www.babycenter.com/0_nosebleeds_11262.bc?showAll=tru

发布了文章

鱼油?鱼肝油?AD?维生素D?傻傻分不清

鱼油、鱼肝油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活性成分却相差甚远,今天就为大家普及一下鱼油、DHA制剂、鱼肝油、维生素AD制剂以及维生素D制剂的区别,另附上每日推荐用量及中毒剂量。鱼油(Fish Oil)鱼体中提取的油,主要成分为EPA和DHA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调节血脂、促进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等。适用于各型高脂蛋白血症,对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血栓病也有良好的疗效。成人鱼油和儿童鱼油的主要区别在于EPA和DHA的纯度与配比。DHA制剂提取于海产鱼类,主要成分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DHA在体内可由α亚麻酸代谢转化生成,是视网膜正常发育和发挥其正常功能所必需,并具有增强大脑功能的作用。市面上多款儿童DHA制剂中均添加维生素D3,但由于含量普遍偏少,不可作为维生素D的替代物。鱼油和DHA制剂的差别主要在于活性成分的纯度及配比,家长为宝宝补充DHA时需关注EPA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比例和含量,婴幼儿的EPA需求量远远低于成人,不建议过量摄取。鱼肝油(Cod Liver Oil)从鱼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脂肪,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鱼肝油是稀薄的油状液体,呈黄色或深黄色,有腥味。用于维生素A和D缺乏症,防治夜盲症、骨软化症、佝偻病等。维生素AD制剂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由于维生素A和D均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因此厂家通常会选用精制的植物油(如花生油)作为助溶剂,此类维生素AD制剂会带有植物油的香味,口味上更易于接受,可适用于对海鲜过敏的宝宝服用。维生素D制剂人工合成的维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是促进骨骼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帮助肠道吸收钙质,维持血液中钙、磷的正常水平,令骨骼强健。此外,在调解细胞生长、神经肌肉功能和免疫功能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鱼肝油、维生素AD制剂的活性成分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纯度、配比及口感,维生素D制剂顾名思义不含VA,单纯补充VD。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围生期:孕妇应多户外活动,使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IU/d)有益于胎儿储存充足的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期: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在婴儿出生后2周左右,采用维生素D油剂或乳化水剂,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400IU),可在母乳喂养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对于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D有困难者,可每周或者每月口服一次相当剂量的维生素D。配方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IU/d,3个月后改400IU/d。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平时注意膳食的营养平衡,如果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A缺乏。孕妇和乳母应多食上述食物,以保证新生儿和婴幼儿有充足的维生素A摄入。WHO建议于6~12月龄间一次性补充10万IU维生素A,1~5岁幼儿每4~6个月补充20万IU维生素A作为预防性干预。中毒剂量维生素D:一般小儿每日服用2万IU~5万IU,或每日2000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4000IU,连续1~3月即可中毒。维生素A:儿童一次剂量超过30万IU可能发生急性中毒。婴幼儿每天摄入5万~10万IU,超过6个月即可引起慢性中毒,也有报道每天仅服用2.5万IU,一个月即出现中毒症状者。参考资料1、全科医生药物手册2、营养科学词典3、儿科学(第8版)4、实用儿童保健学5、世界卫生组织维生素A摄入指南6、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发布了文章

乳牙的萌出顺序与时间

婴幼儿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时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口腔和颅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维护婴幼儿期的口腔健康有利于均衡摄入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全身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期又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健康、排列整齐的乳牙是孩子正常发音的生理基础。婴儿何时开始长牙?宝宝长牙是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胎儿在子宫里时,牙齿就已开始发育;出生时乳牙已骨化,牙孢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24个月时第三恒臼齿已骨化。人的一生有乳牙(共20颗)和恒牙(共28~32颗)两副牙齿。绝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萌出,大多于3岁前出齐。乳牙的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饮食等有关,出牙早的宝宝可能在3月龄时就已经能在牙床上看到一颗白色的小点,而出牙晚的宝宝可能要等到一岁甚至更大。乳牙的萌出顺序下中切牙(下门牙):大约4到7个月龄 上中切牙(上门牙):大约8到12个月龄上侧切牙:大约9到13个月龄下侧切牙:大约10到16个月龄上第一磨牙:大约13至19个月龄下第一磨牙:大约14至18个月龄上单尖牙:大约16至22个月龄(填补上侧切牙与上第一磨牙之间的位置)下单尖牙:大约17到23个月龄(填补下侧切牙与下第一磨牙之间的位置)上、下第二磨牙:大约25到33个月龄 出牙的症状部分婴儿在出牙的过程中“毫无压力”,但大多数宝宝都会或多或少有不适的表现:流口水(可能导致面部皮疹)牙龈肿胀和敏感烦躁不安咬人的行为拒绝进食睡眠问题少数的宝宝会在出现低热的症状,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宝宝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或其他令人担忧的症状,不要自认为是由于出牙导致的,需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帮助宝宝缓解症状在宝宝出牙期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宝宝缓解不适的症状:给宝宝一些东西咀嚼。将磨牙圈或湿毛巾放置于冰箱冷藏室中冷却后给宝宝啃咬(注意清洁卫生),对于牙胶等会因冰冻而变硬的材料,容易损坏婴儿娇嫩的牙龈,不建议使用。喂宝宝吃冷食。宝宝可以通过吃苹果酱或酸奶等冷食缓解牙龈不适。按摩宝宝的牙龈。洗完手后,用手指轻轻地揉按宝宝的牙龈,指尖的压力可能会与长牙时牙龈内部的压力形成平衡,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止痛药。对于症状特别严重的宝宝,家长可以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减轻疼痛和炎症。家长切勿在家中自行喂宝宝吃药、涂抹药膏或凝胶,2岁以下儿童必须遵医嘱使用非处方药物。宝宝出牙晚怎么办?牙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医学上,13个月后未萌出的宝宝才能判定为乳牙萌出延迟(早产的宝宝需要根据预产期纠正胎龄)。萌牙延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颅锁骨发育不全、佝偻病等) 、营养因素(钙或氟缺乏)等。如果宝宝在13月龄时仍然没有看到任何出牙的迹象,需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参考资料1、《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BabyCenter,Baby teeth: Order of appearance,https://www.babycenter.com/101_baby-teeth-order-of-appearance_10355502.bc4、BabyCenter,Baby milestones: Teething,https://www.babycenter.com/0_baby-milestones-teething_6574.bc

发布了文章

舌系带过短?并不是越早手术越好哦!

舌系带是指附着于舌头与下颌正中牙床之间的一根筋膜。宝宝刚出生时,舌系带附着于舌尖与下颌牙床的龈缘上。随着牙齿的萌出,此附着点会往后推移。一般舌系带在下切牙萌出后会推到正常位置,正常舌系带可以使舌头活动自如,舌尖能自然地伸出口外,或向上舔到上齿龈。但有4%~5%的宝宝存在舌系带发育异常,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头不能正常自由地前伸,舌头伸出口腔的部分不及正常儿童的长,这样的情况称之为舌系带过短,或舌系带短缩。舌系带短缩的严重程度取决与舌系带到舌尖的距离。部分宝宝只比正常情况稍“紧凑”了点,而有些宝宝的舌系带则几乎全部都粘连在了舌尖,舌前伸时舌尖因被舌筋牵拉而出现凹陷,舌尖呈心形(W形)。舌系带过短会导致健康问题吗?严重的情况,会。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6周内,通过口腔结构的发育改变,能自动适应并纠正舌系带过短带来的问题。但对于粘连程度严重的婴儿,因为舌系带限制了宝宝舌头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导致喂养困难、吞咽困难;舌头常与下前牙摩擦发生溃疡,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年龄稍大后,由于张口时舌尖不能上翘,不能舔到上齿龈或伸过上唇,则可能影响正常发音。舌系带过短会影响母乳喂养吗?与奶瓶喂养不同,母乳喂养时,宝宝需要用舌头熟练地采用波浪式的动作将母乳吸出来,所以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乳房的形状、乳头的大小及乳房组织的弹性也可能影响宝宝的喂养。家长可以参照以下现象,观察宝宝是否可能会因舌系带问题导致母乳喂养困难,如果存有疑虑或担忧,需及时咨询专业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生:喂奶时,吸吮反复中断喂奶时,发出“咔哒”声体重增长缓慢喂奶时,母亲会感到乳头疼痛(宝宝可能用咀嚼代替吸吮来努力获取母乳)母乳逐渐变少我的宝宝需要手术治疗嘛?医生最担心的两种情况就是“家长觉得宝宝舌系带过短”和“舌系带自己会长好的”,过度担忧和过度自信都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问题和隐患。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存在舌系带过短的可能,即使没有出现相应的喂养和健康问题,仍然建议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由医生诊断舌系带是否过短及其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会干扰言语发展、引起口腔或牙齿发育等其他问题。治疗方法包括语言治疗,非麻醉下的系带切开术和全麻下的系带修整术。一般来说,如果在儿童学说话之前,即1~2岁间还是没有推移到正常位置,才需要根据严重程度考虑做手术治疗。总结一句,不是所有宝宝都有舌系带过短的问题,也不是所有舌系带过短的宝宝都需要手术治疗,更不是越早手术越好哦。

发布了文章

发育行为儿科门诊——宝宝的“起跑线”就在这里

门诊时间:东院(高科西路):周一至周五上午西院(长乐路):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要促进儿童发育潜能的充分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涉及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指出:儿童保健工作不仅仅是要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伤害,同时要保障并促进儿童获得体格、社会-情绪,以及认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生命早期发育阶段(关键窗口期),环境因素的刺激,可对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或功能产生长期甚至永久性的影响。从妇女怀孕到宝宝出生后两岁,这1000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它不但决定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潜能表达以及认知等综合能力等,还与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慢病发生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人的一生健康状况的最关键窗口。在“起跑线”落后的宝宝,可出现发育进程(如爬、坐、走、握物、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延迟,并会严重影响患儿今后的学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慢)和日常生活能力(不会穿衣,用剪刀,系鞋带),他们的发育行为、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发育行为儿科学(Developmental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DBP)正是顺应医学发展,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儿科学分支,其学术的核心正是儿童的发育和行为,着重关注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与发育有关的器官系统疾病以及心理行为问题、社会和学习能力等问题。早在1982年,美国儿科学会注重行为、发育和社会功能问题的预防、早期监测和处理的研究,到了1999年美国儿科学会正式批准发育行为儿科学为儿科学中的第13个亚专业。同时,发育行为儿科学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从儿童智能迟缓的临床服务和设施,逐渐延伸到其他的残障儿童领域,如脑瘫、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儿童的保健和康复。DBP的发展建立在儿童保健的基础上,随着我国国家与地方政策的落地与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保健列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核心。一妇婴妇幼保健部于2017年3月正式将“儿童保健专题门诊”更名为“发育行为儿科门诊”。引进标准化的儿童神经行为成套评估工具、肌张力检查、儿童养育环境和气质类型评定量表进行婴幼儿神经心理专项检查,将发育筛查纳入儿童健康检查的常规工作,并积极拓展服务范畴,陆续开展了各类发育和行为问题的专题门诊,以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为广大家长在生命早期1000天构建儿童养育成长的最佳外环境,及早预防、发现孩子的发育落后和行为问题,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

发布了文章

弓形体病:吸猫有风险,预防需谨慎

弓形体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猫是此类寄生虫的常见宿主。成年寄生虫生活在猫的肠道之中,通猫粪便进入外界环境。排出后的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培植1~5天,才会对人类或其他动物产生传染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受污染的猫粪、猫砂以及土壤都有传播弓形虫的风险。感染途径食用含有弓形虫囊肿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饮用受成熟虫卵污染的、未经处理的水;食用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的、未经处理的水果和蔬菜;用手处理含有成熟虫卵的土壤或沙子(如猫砂)后,直接触摸嘴巴;如果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她可能将寄生虫传染给未出生的胎儿。症状先天性的弓形体病主要是在孕中晚期由母体传染给胎儿的,一般在出生时没有临床表现。妊娠早期的弓形虫感染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其所导致的症状也会更严重。部分严重感染的胎儿可能在子宫内或出生后的几天内死亡。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婴儿中有70%至90%在出生时没有任何体征或症状,部分宝宝会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黄疸、血小板数量少、肝脾肿大、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无论出生时状态如何,在随后的几个月和几年中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眼部和脑部并发症,包括视力问题、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癫痫发作、耳聋等等。感染弓形体病的孕妇(特别是孕晚期感染)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母体仍然可以将寄生虫传染给肚子里的宝宝。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等,缺乏特异性,容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混淆,造成误诊。诊断与治疗弓形体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寄生虫抗体来完成。出生后感染的弓形体病一般会自行消失,没有持久的并发症,所以免疫系统正常的普通成年人和大年龄的儿童青少年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对于备孕或怀孕的妇女来说,一旦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弓形虫,必须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和治疗。如果不幸确诊,早期的治疗可预防许多胎儿和新生儿的并发症。预防孕妇可以养猫,但不宜接触猫砂或进行任何园艺工作,如果这些活动无法避免,请务必戴上手套,然后彻底清洗双手。为了防止误食含有弓形虫卵或囊肿的食物,所有的肉类都需经过65℃以上高温的烹饪,直到肉色不再呈粉红为止。除此之外,美国儿科学会还有如下四条建议:将所有水果和蔬菜清洗或去皮。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物,并妥善保管生肉或未煮熟的食物,以防污染熟食。处理生肉、水果和蔬菜后,清洁双手、砧板,以及其他厨房表面、餐具和用具。减少宠物猫受感染的机会,只喂合格的商业猫粮,避免喂食未煮熟的厨房肉片或狩猎野生啮齿动物。需要注意的是,宠物猫也可能会因外出接触到污染土壤而感染弓形虫。文章翻译改编自美国儿科医学会2015年发布的《Cats and Toxoplasmosis》

发布了文章

儿童的性与性别教育从家庭开始

作者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无论年龄如何,性和性别意识都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正确的性启蒙对人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儿童的性别意识在婴儿期就已形成,随着孩子的发育和成长,ta逐渐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谈论性和性别,是家长与孩子分享自身价值观和信仰的关键机会,这不仅教会了孩子必要的生理知识,也赋予了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应该在什么年龄开始和孩子谈论性?当孩子准备好问你时,作为家长,你也应该准备好如何回答。有时候,这个话题或问题可能看起来很尴尬,但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身边总有一个可靠的、诚实的信息来源可以找到答案——自己的亲人。如何开始性教育?日常的生活可以提供家长很多机会,被称为可教时刻(Teachable Moments)。有效利用这些时刻可以更好地开展家庭性教育,例如,在洗澡的时候谈论身体部位,会比在晚餐时谈论身体部位要有效得多。如今二孩政策开放,家庭中女性亲戚或母亲的再次怀孕和分娩,都是讨论婴儿如何受孕和出生的好时机。同样的,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观看,也是顺理成章谈论性话题的一种方法。当这些“可教时刻”出现的时候,家长应避免长篇大论式的说教。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孩子已经知道的东西,引导孩子用ta的问题和思路来展开谈话。一部分儿童能够意识到ta的问题会使家长感到不安,所以并不会主动提问;而另一部分则可能会通过提出尴尬的问题来“正面挑战”家长。无论宝宝是哪一类,家长都应该坦然公开地谈论和回答,为你的孩子树立一种依靠感,给予孩子信号:我可以问爸爸妈妈任何事情。家长的态度及反应不要笑,不要笑,不要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即使这个问题很可爱,即使你的笑是善意的,都有可能让孩子感到羞愧。在讨论时,尽量不要过分尴尬或过分认真对待。简单地回答孩子的题目,不要进行长时间的解释。孩子不需要知道全部细节。说实话。使用正确的名词来解释各个身体部位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想要或需要知道更多,主动询问宝宝:这是否回答你的问题?仔细听孩子的回答,并观察ta的反应。耐心,做好重复回答的准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可能有部分问题家长不喜欢谈论或不愿意回答,这时你也要如实地向孩子表达。你可以考虑向亲戚、亲密的朋友、或者专业医生寻求帮助,在你的看护下,由他们来与孩子开展讨论。孩子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和家长应给出的适当答案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以下是学龄前儿童可能会询问的一些问题以及ta在每个阶段应该了解的内容:“我怎么进妈妈肚子的?”“进肚子之前我在哪?“我怎么出去的?”“婴儿从哪里来?”“女孩怎么没有阴茎?”18个月到3岁——你的孩子将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在这一阶段,教会孩子掌握身体部位的正确名称是很重要的,同时,必须向孩子强调哪些部位是私密的(被泳衣覆盖的部分)。切勿给身体部位自行命名,这样会对孩子造成混淆。4至5岁——你的孩子可能会开始对自己和异性的性别差异表现出兴趣。ta可能会问婴儿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是不同的。ta也可能触摸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可能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有兴趣。这些都是正常的兴趣!此时家长需要做的不是遏制ta的天性,而是教会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家庭性启蒙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定性别探索的限制与禁忌。家长可以教导孩子以下几点:对生殖器官的兴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场合的裸露以及触摸性器官是不正确的;任何人都不能触摸自己的“私处”,包括亲友在内!除了做身体检查时的医生和护士,以及试图找到生殖器附近任何疼痛或瘙痒原因的父母。

发布了文章

关注妊娠糖尿病,拥有健康未来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该活动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认可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2017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WOMEN AND DIABETES–OUR RIGHT TO A HEALTHY FUTURE)。糖尿病是全球第九大女性死亡原因,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数达210万。而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有五分之二处于生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据统计,七分之一的分娩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其中半数妊娠期高血糖发生在30岁以下的妇女中,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母婴并发症。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与我们孕婴健康息息相关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即怀孕前血糖正常,这种情况占糖尿病孕妇的80%以上,多数发生在怀孕后第24~28周。一般来讲,妊娠糖尿病病友的血糖波动相对较轻,易于控制,多数孕妇可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严重病例需要使用胰岛素。患有GDM的孕妇多数在妊娠结束后糖尿病症状可自然消失,但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100个住院孕妇中至少有2~3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为何易患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的胎盘泌乳素、催乳素、糖皮质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逐渐增高。这些激素在外周组织中有较强的拮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妊娠期糖代谢的平衡,孕妇胰岛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分泌增加。与非孕期相比,胰岛素分泌量增加2~3倍,餐后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更明显。上述变化在妊娠24~28周,妊娠32~34周达高峰。如果该阶段孕妇胰岛细胞不能代偿性分泌机体所需的胰岛素,将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危害对于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3~5倍;自然流产率高达15%~30%;继发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率高达7%~18.2%;羊水过多,可诱发孕妇心肺功能不全;容易产伤;手术生产的机会增多;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率高达33%~56%。对于胎儿:过多的糖分使胎儿长得比较大,容易出现重量超过4公斤的巨大胎儿。常见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胎。孕妇的高血糖影响胎盘的血氧供应,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可造成死胎。新生儿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糖。健康生活方式,你值得拥有70%的II型糖尿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预防和改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是如此。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孕期妇女应当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以改善健康结局。但在饮食问题上,由于妊娠时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支持,所以其饮食管理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有所区别。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又要有效控制高血糖,以保障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参考资料: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Our Right to A Healthy Future. https://www.idf.org/our-activities/world-diabetes-day.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

发布了文章

宝宝挑食怎么办?十条准则“造就”不挑食宝贝

敲黑板,今天为大家讲解不挑食宝贝的“养成法”,参考自Dr. Natalie Muth(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的 The 10 “Rules” of Picky-Free Parenting。1、从子宫内到子宫外,母亲都是孩子的“榜样”As parents, we will be good role models. We will only ask the kids to eat foods that we are willing to eat ourselves.父母应该给孩子你自己也愿意吃的东西。母亲的榜样可是要从孕期开始就不挑食,尤其保证蔬菜的摄入,母亲食物的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羊水的味道。让孩子在子宫内通过羊水味道的改变在胎儿期就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在母乳喂养时亦是如此,不同的食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乳的味道,所以母亲在哺乳期间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千万不可以“挑食”。当然,特别辛辣重口味的食物还是要有所节制;对于过敏宝宝,母亲也需要对某些特定食物进行回避。2、选择权+决定权As parents, we will decide what foods are offered, when, and where. As kids, we will decide of the food that is offered, what we will eat and how much.父母只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吃什么、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可以积极地诱导孩子选择那些有益于健康的食物,避免那些可能导致肥胖和不健康的食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父母了解“吃一口”食物的意义We will valu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be more adventurous eaters. We will be willing to try new foods, even if it is just a tiny bite. 6个月到2岁这期间,是宝宝的味觉、嗅觉最灵敏,同时也是最“海纳百川”的时候,父母要了解“吃一口”食物对健康的意义——给宝宝尝试的食物越多,未来宝宝就越不容易偏食,有利于从小适应和习惯多样化的食物。在无过敏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尝试各种口味的辅食,做一个大胆的“吃货宝宝”。4、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干净”We do not have to clean our plates. We will listen to our bodies and let hunger be our guide.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一种饿叫“外婆觉得你饿”。强行要求宝宝吃过量的食物,这个问题在国内特别多见于三世同堂的家庭,由祖辈带养的孩子尤其严重。孩子往往是爷爷奶奶退休后的关注“焦点”,我们在门诊上经常听到在这方面的“陈述”,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身体“感受”来让孩子“吃饱穿暖”。其实,宝宝的饮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身体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同年龄、性别和活动量的孩子对于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摄入量也随着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而改变,比如感冒的孩子往往胃口会下降。家长应该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正常活动状态下的食量和口味偏好,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合理的参照标准,避免孩子把吃饭当成负担。5、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We will not offer food rewards. In other words, we do not have to “eat our vegetables” in order to get dessert. We will not reward good behavior with sweets and “treats”.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以甜点或零食作为奖励,诱导孩子吃蔬菜并不能帮助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宝宝的任何良好行为和表现都不能用“吃”来鼓励,这反而会增加儿童肥胖或偏食的可能哦。6、吃饭=家人聚会Mealtimes are a family affair. As often as we can, we will shop, cook, and eat together.将每一顿饭都变成一次家庭聚会,吃饭时不要看电视或手机分散注意力,家长更要以身作则,遵循5-2-1-0准则:每天吃五种以上瓜果蔬菜;每天少于2小时看电视或手机;每天锻炼1小时;争取0含糖饮料的摄入,为家庭营造和谐、温馨的进餐氛围。7、一个家庭享受一份“正”餐We are one family, and we will eat one meal. We will not make separate meals. But we will be sure to include at least one thing each family member likes at each meal.让孩子感觉吃饭是件快乐、温馨的事,少吃快餐、一家人尽量不要分开吃,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从宝宝喜欢的食物开始,下一顿用相似的食物,通过改善色、象、味及烹饪方式,合理搭配营养。8、和宝贝一起学习认识“食物”We will learn together about food, nutrition, farming, and cooking.对未知的食物,宝宝往往有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着宝宝接触大自然等方式,教孩子认识营养、食物原型、食材的制作过程,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这不仅能够帮助宝宝接受新食物,更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9、保持进餐的趣味性We will have fun, play, and experiment with new foods.吃饭时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要让饭桌成为家长给孩子“上课”的地方,增加孩子吃饭时的心理负担,更不要让大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10、持之以恒We will be consistent in following these rules, but not rigid.最后的最后,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养成,孩子对食物的口味偏好和食量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可以根据孩子特点和身体状况灵活调整。

发布了文章

铅中毒,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宝宝!

作者  曹佳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铅中毒这个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已经关注到了铅中毒对儿童智力发育所造成的危害,那么我们就首先来聊聊为什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铅中毒且危害更大。什么是铅铅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银白色或浅灰色金属,用途十分广泛。但是同时铅也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对人体没有任何的用处,而当铅一旦进入到人体后会在人体内蓄积并造成人体器官功能的损害,铅在人体中的理想含量应为零。铅的危害人们在对铅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恰当的使用或者排放造成了铅对环境的污染。蓄积在环境中的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吸收并通过血液传播,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如大脑、肝脏、肾脏、脾脏和肺长期积累,最严重的后果是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对处于发育中的儿童来说,铅的危害更大,铅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发育,最终造成智商IQ下降和行为发育异常,从而影响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说到影响智力发育这类问题,那么相信就会引起绝大多数家长的重视,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来谈一谈为什么儿童是铅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儿童的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蓄积在环境中的铅可以通过胃肠道或者呼吸道进入到儿童体内,同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家长们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何为血脑屏障,所谓血脑屏障,通俗来说就是大脑和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的一层保护膜,可以防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大脑,正常成人的血脑屏障功能是完善的,而儿童正处于不停的发育阶段,各项功能都尚不完善,因此血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更易进入大脑,而对脑的发育造成影响。儿童有其特殊的行为发育特点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在生长发育早期,尤其是婴儿时期,儿童的手-口动作较多,也就是家长们所熟知的“吃手”,儿童的这一生理发育特点,往往使得儿童更易将环境中的铅摄入体内。儿童排泄铅的能力低于成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各器官系统功能均部完成等同于正常成年人,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得儿童消化道吸收铅的能力较成人高出5-10倍,但是儿童对铅的排泄能力却低于成人,进入儿童体内的铅,三分之二排出体外,三分之一留在体内,而成人体内的铅绝大部分均能被排泄掉。通过以上的这些知识,相信很多家长对铅中毒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说到这,有多家长可能会有提出这样的疑问,铅那么有毒有害,那儿童到底是通过哪些途径、哪些方式接触到铅呢?铅到底来源于哪里呢?日后我们将为您继续介绍,敬请关注哦。参考资料1、Xie X, Ding G, Cui C, et al. The effects of low-level prenatal lead exposure on birth outcomes. Environ Pollut, 2013, 175: 30-34.2、Jakubowski M. Low-level environmental lead exposure and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in children--the current concepts of risk assessment. 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 2011, 24(1): 1-7.作者信息曹佳,医学博士,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就职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致力于环境理化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发表多篇SCI论文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发布了文章

宝宝多大可以看电子屏幕?

作者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如今,各种电子设备成为家长们哄宝宝的第一“神器”:哭闹不停用平板电脑哄,不吃饭拿手机骗,没有时间照顾就开电视。调查显示,92.2%的一岁宝宝已观看或使用电子设备,最小的甚至只有4月龄!婴幼儿期是视觉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可塑阶段,大量研究证实,过早、过多使用电子设备和观看液晶屏幕不仅会对婴幼儿视力造成伤害,对身体发育、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增加青少年期肥胖、失眠、网络成瘾等的风险。2岁以下婴幼儿除家人间的视频聊天以外,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严格限制电子产品和数字媒体的使用,包括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平板和电子阅读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印发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则明确指出: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2~5岁儿童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视频节目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适合儿童观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教育性,内容亲近社会、不含暴力成分。同时,在观看或操作电子产品时,家长需在一旁陪伴和引导,避免让儿童独自使用。识别儿童常见眼部疾病儿童应当定期接受眼病筛查和视力评估。家长若发现宝宝出现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多、瞳孔区发白、眼位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儿童益智节目和教育类App的出现,“着急”的家长又开始出现疑问,这些节目是为0岁开始的婴幼儿设计的,是否与建议相冲突了呢?是不是像宣传的那样,可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呢?其实,婴幼儿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和手的动作来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这个阶段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说,婴幼儿主要在感知行动中进行具体而直接的思维。而一些针对婴儿的电视节目或视频,虽然常常会结合视觉和听觉刺激,但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而言,只不过是一个个快速闪过的画面,他们不能把这些画面组织成一个连续而有意义的故事,无法通过单一视频进行学习和记忆。研究表明,对于1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视频节目如同大脑的“垃圾食品”,非但不“益智”,反而会对宝宝的语言发育、阅读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睡眠和注意力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在孩子智能早期发展的历程中,父母应该更加“亲力亲为”,2岁以内的孩子,尽量避免接触视频信息,用您自己的“智慧”来打开孩子的智慧之门。参考资料1、《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2、Media Use Guidelines for Young Childre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3、Why to Avoid TV for Infants & Toddlers,David L. Hill, MD, FAAP,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Media/Pages/Why-to-Avoid-TV-Before-Age-2.aspx

发布了文章

爱TA就给TA最好哒|母乳喂养正确姿势

作者:曹志娟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1990年5月10日,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这是由国家卫生部为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献给所有哺乳母亲与她们孩子的节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观念,让母亲和宝宝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母乳含有婴儿头6个月需要的“所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母乳干净且没有细菌感染,所以不会使婴儿生病……“母乳最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24个月。产妇应在生产后30分钟内早开奶,早吸吮,这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母乳喂养是最经济、最安全、最营养的,对新生儿成长发育也最有益。给宝宝喂母乳是妈妈的天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天生就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花时间摸索和练习,甚至还要经历一些实验和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母乳喂养的那些正确姿势。首先,我们要知道正确喂奶姿势的原则:1、婴儿的耳、肩及臀部呈一直线2、婴儿的身体面对并贴近母亲身体3、婴儿面对乳房,鼻尖对乳头4、母亲应抱紧宝宝贴近自己,抱紧婴儿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支撑;(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臂部)无论采用哪种喂奶姿势都要符合上述的原则,最常见的喂奶姿势包括如下几种:摇篮式母亲像摇篮一样把宝宝抱在胸前,这是最传统的姿势。用一只手的手臂内侧支撑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乳晕上。在宝宝身下垫一个垫子,哺乳起来会更轻松。由于宝宝躺在母亲“摇篮”中,会对母亲的腹部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这种姿势不适用于剖宫产母亲伤口未恢复时喂哺,比较适合足月顺产的母亲。具体做法:用右侧乳房哺乳时,用右侧的前臂和手来支撑孩子的头部和身体,另外一只手可以用来承托乳房和将乳头递进孩子的口中。交叉式相比于摇篮式的姿势,把宝宝的身体稍微倾斜一点,这样宝宝吃奶时,嘴的角度会有所变化,更容易吸奶。这种姿势能够让妈妈更清楚地看到孩子吃奶的情况,特别适用于早产或者吃奶有困难的宝宝,这也是在公共场合最方便的哺乳方式。具体做法:用左侧乳房喂孩子,用左手支撑着乳房,然后用右手手掌支撑着他的颈部,不要用手掌托着孩子的后脑,这样他可能会推开乳房。也可以将哺乳枕垫在孩子下面,这样能减轻妈妈的负担。这同时也是奶瓶喂养最好的姿势。橄榄球式(环抱式)这个哺乳姿势特别适合剖宫产的妈妈,可以避免宝宝压迫在妈妈腹部手术切口。乳房很大、宝宝太小或是喂双胞胎的妈妈也很适合。具体做法:就像在腋下夹一个橄榄球那样,用手臂夹着宝宝的双腿放在身体侧腋下,宝宝上身呈半坐卧位姿势正对妈妈胸前,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手掌托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指张开呈“八字形”贴在乳头、乳晕上。侧躺式这种姿势适合夜间哺乳,也适合剖腹产妈妈,及有侧切、会阴撕裂或痔疮疼痛的妈妈。具体做法:身体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婴儿侧身和妈妈正面相对,腹部贴在一起。为了保证宝宝和妈妈紧密相贴,最好用一个小枕头垫在宝宝的背后。这几个正确姿势你get到了嘛?下期我们将会为您介绍,正确托举乳房的姿势以及正确含接的姿势没敬请期待哦~作者简介曹志娟,医学硕士,2007-201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就职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致力于儿童认知发展促进的相关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至今已发表多篇SCI论文以及核心期刊论文。

发布了文章

宝宝枕秃,怎么办?

宝宝后脑勺部位,有一圈环状的或一小块光突突的“不毛之地”,被称为“枕秃”。顾名思义,“枕秃”是与枕头有关的,是宝宝的枕部,也就是脑袋与枕头接触的地方,出现了一圈头发稀少或没有头发的现象。 枕秃的原因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现象,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宝宝缺钙的表现。其实大部分宝宝枕秃都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等宝宝长大自然就好了,因为: 1.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脑袋与枕头接触的地方容易发热出汗,使头部皮肤发痒,而宝宝的小短胳膊又抓不到痒处,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所以通常会采用左右摇晃头部的动作,“对付”自己后脑勺因出汗而发痒的问题。这样宝宝枕部的头发经常与枕头或床面摩擦,枕部头发就会被磨掉而发生枕秃。 2.宝宝生长快,代谢比较旺盛,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宝宝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体内大量的热量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也容易出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这样枕头就会被汗液浸湿,使头部皮肤发痒,从而发生枕秃。 3.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视觉、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对外界的声音、图像开始出现兴趣,特别是妈妈,不仅声音可以吸引宝宝,外表也可引起宝宝的注意。妈妈走到哪儿,宝宝的头就会移动到哪儿,但这个阶段,由于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想要追逐妈妈、想要看外界的图像、追寻声音,只能通过转头才可达到,这样也增加了后脑勺和枕头的摩擦几率,宝宝枕部的头发受到反复摩擦,就会被磨掉而发生枕秃。  4.生理性脱发:宝宝在生后数周中,毛发的发根还未能很牢固地附着于皮肤内,因而尽管摩擦并不频繁,也会引起枕部头发的松动脱落,一般经数月后即可恢复,属于正常现象。 5.只有少部分可能是由中耳炎、湿疹、佝偻病等疾病引起。 枕秃的应对方法 1.注意保持适当的室温,避免给宝宝穿太多衣服,盖太厚。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室温太高、穿太多、盖太厚容易出汗。 2.加强护理。给宝宝选择透气、高度适中、柔软适中的枕头,随时关注宝宝的枕部,发现有潮气,要及时更换枕头,以保证宝宝头部的干爽。 3.积极治疗中耳炎、湿疹、佝偻病等疾病。 4.很多家长都认为缺钙可以引起宝宝患上佝偻病,导致枕秃,然而佝偻病的真正原因是宝宝体内缺少维生素D3。在天气好的时候,让宝宝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3,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同时要给宝宝合理补充维生素D3,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作者简介朱庆庆,一妇婴妇幼保健部,主治医师,儿科学(儿保)硕士研究生,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中级心理治疗师、沙盘治疗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十余年,主要擅长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儿童各种营养性疾病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如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的评估、诊断及治疗。

发布了文章

米汤到底有没有营养?宝宝腹泻可以喝米汤吗?

米汤,又叫米油或粥油,是大米或小米加清水长时间熬煮后,上面浮着的一层细腻、粘稠,膏状的液体。在民间,米汤一直倍受推崇,有传闻用米汤能退烧、能调理儿童的肠胃,更能作为辅食帮助宝宝长高变壮,甚至有老人认为米汤比母乳更营养。那么事实上,米汤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其实,米汤中不包括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因此绝不可以代替母乳和配方奶,也不能代替白开水或用来冲调奶粉。在日常照护中,添加米汤对健康的宝宝没有特别的益处,相反会因为过量食用影响正常的奶量摄入。 营养成分 米汤中包含了稻米煮沸后析出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糊粉层是大米的精华所在,如今熬制米汤用的米往往都是已经去除糊粉层的精制白米,“先天不足”的米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熬煮,营养物质的溶出量也会大打折扣。 米汤的作用 米汤并非“一无是处“:它可被用作宝宝呕吐和腹泻时的补液。儿童腹泻病由于频繁腹泻及呕吐,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易发生脱水,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腹泻的关键。WHO推荐应用低渗口服补液盐(ORS),但对于无法获得静脉补液或电解质溶液的家庭,米汤比纯水更好,制作方便简单且经济实惠,口味也不错,宝宝乐意接受。科学家指出,在轻至中度肠胃炎中,米汤可以缓解腹泻。不同米熬制的米汤止泻作用也有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各米汤所含活性成分组成及含量不同有关。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纯米汤中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矿物质(钠和钾),无法补充腹泻时流失的热量和电解质。米汤加盐(比例:每500ml米汤中加入2g盐)能够补充钠离子,改善这一问题,但当宝宝腹泻或呕吐时,请勿自行使用米汤或米汤加盐,需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护理。 宝宝腹泻时怎么办 1、及时就医 造成宝宝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家长应及时送医检查确定病因,遵医嘱选择适当方案进行治疗,对于无脱水征的儿童可以选择在家中治疗。 2、预防脱水 选择家中治疗的家长,应通过多饮水、汤、米汤等在家中可制备的液体,或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多加一倍水的稀释奶,来预防宝宝脱水。 3、继续喂养 继续食用有营养和易消化的日常食物,少量多次。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不会加重腹泻;非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食用日常食物,每日加餐1次,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4、补锌 腹泻时锌会从肠道大量丢失,宝宝开始腹泻后均需补锌,用量需咨询专业医师。 5、臀部护理 红臀是小儿腹泻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小便浸湿未及时擦洗,尿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所致。故而每次宝宝排便后,要用温水和专用沐浴液清洗臀部,并勤换尿布。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腹泻病治疗指南. 2005. 2叶礼燕,陈凤钦. 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19): 1538-1540. 3、曾蓁等. 米汤止泻作用及其机制. 医药导报. 2015; 34(2): 170-173. 4、李梅. 盐米汤口服补液在儿童腹泻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3): 81-82.

发布了文章

为了宝宝,向室内空气污染说“NO!”

作者 杨莹莹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现代建筑及装饰材料给人们带来舒适、休闲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样的空气污染物。工业及交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室外空气质量恶化,进一步加重了室内空气污染。 据统计,城市儿童每天约90%时间在室内度过,其中在居室内时间达16小时,占67%。儿童的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比成人快,每公斤体重能吸入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但气道较狭窄,刺激物能够引起更大的气道堵塞,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故儿童更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 空气污染可能降低儿童降低肺部功能、触发哮喘、影响脑部正常发育,还可能升高其在一生中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风及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环境污染物对儿童健康危害具有具有四大特点:儿童的高度易感性,健康危害的严重性,暴露途径的特殊性,有害影响的持久性和不可逆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有17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环境因素,其中1/4以上儿童死于由室内外空气污染及二手烟造成的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随着气候变化,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环境中花粉的增多将提高儿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上儿童有11-14%出现哮喘症状,估计其中有44%与环境暴露有关。空气污染、二手烟、室内霉菌和湿气更会加剧儿童哮喘的严重程度。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及种类 新装饰和家具:甲醛、苯、氨气、氡、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 厨房油烟:PM2.5、PM10、CO、CO2、醛类、苯并(a)芘等; 空调污染:霉菌、细菌等; 烟草:PM2.5、PM10等; 新车内的化学污染物污染:甲醛、二甲苯、苯等。 预防室内空气污染,保护儿童健康 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室内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加强室内通风:做到一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只要用炉灶,无论烹饪什么都要开窗或使用抽油烟机;雾霾天减少开窗时间,但仍要开窗;即使有空气净化器,仍要以自然通风为主。  减少污染源:(1)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装修后房子最好能空置并通风3-6月,为孕妇儿童准备的新装修房子应延长空置和通风时间;(2)减少厨房煤烟型污染,少用会产生辐射、臭氧和粉尘的家电和办公设备;(3)不在室内抽烟。 净化室内空气:选择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或养植花草。 合理增加室外活动:根据不同季节的空气质量变化,带宝宝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并尽量避免处于香烟、粉尘或其他空气污染的室内。  定期清理儿童玩具和装饰:如地毯、毛绒玩具中的尘螨污染等。 参考资料: The cost of a polluted environment: 1.7 million child deaths a year, says WHO.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7/pollution-child-death/en/ 作者信息 杨莹莹,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曾赴美国夏威夷大学交流学习。擅长儿童发育行为评估,致力于环境与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多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近10分。

发布了文章

心理健康的孕妈,宝宝更聪明?

作者 苏秀娟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荷兰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孕中期的压力激素水平较高与其婴儿在3-8月龄的认知测试得分较低存在明显相关性! 一项在加拿大开展的研究结果也提示,孕期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妈妈所生宝宝在5岁半时的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相对较低! 那么,妈妈在怀孕期间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影响宝宝未来的认知发育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认知 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应激 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是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紧张、专注程度升高、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厌食等。 实验室结果显示,妈妈在孕期经历负性事件,可能导致宝宝的垂体性腺(HPA)轴发育障碍,HPA轴功能障碍会抑制中枢介质释放(主要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isol),造成机体适应机能障碍,最终可能会导致认知行为障碍。那么多专业术语,总结一句:母亲孕期的高应激状态可能导致孩子长期的认知行为能力降低。 孕妈由于妊娠引起的身体变化,应激水平相对普通人群明显要高,特别是孕晚期呈现高应激特征的情况非常普遍,超过20%的孕妇有抑郁症状。 您如果持续两周有以下状态,需要警惕应激水平过高: 1、持续情绪低落状态; 2、过度担心一些事情,尤其是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3、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 4、自我感觉肌肉紧张; 5、睡眠质量较差。 各位妈妈也可以选择国际公认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自评。 如何缓解孕期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杜绝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适当锻炼:有规律的锻炼可以使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降低25%。 调整心态:不要过分在意压力,以免形成恶性循环。 寻求社会支持:心情不好时主动向家人朋友倾诉,获得心理安慰,释放压力。 切记讳疾忌医,必要的时候寻求医生的帮助!最后,祝每一位母亲都拥有健康愉快的心情! 参考资料 1.Christopher R. Pryce, etc., The developmental impact of prenatal stress, prenatal dexamethasone and postnatal social stress on physiology, behavior and neuroanatomy of primate offspring: studies in rhesus macaque and common marmoset. Psychopharmacology 2011;214(1):33-53. 2.Jan K. Buitelaar, etc., Prenatal stres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emperament in infantsNeurobiology of Aging,2003,24,S53–S60. 3.David P. Laplante, etc. Project Ice Storm: Prenatal Maternal Stress Affects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Functioning in 5½-Year-Old Children.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8; 47:(9):1063–1072.作者简介苏秀娟,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主治医师。曾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赴丹麦Aarhus大学进修学习。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计委青年基金各1项,专注于围产流行病学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

发布了文章

家有宠物狗!如何预防犬类伤害?|世界狂犬病日

作者 妇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07年,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 决定将每年的9月28日正式设立为“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为历史Working together to make rabies history”。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一种病毒引起。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致命!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狗引起,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由家养狗传播。尽管所有人群都有易感性,但儿童有爱玩的天性,经常在不顾被袭击或没有狂犬病意识的情况下接近犬类。有研究结果显示,十分之四的狂犬病死亡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并且,由于害怕受到家长责骂,儿童还会隐瞒被咬伤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到及时的急救服务和恰当的医疗保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教会孩子如何避免动物咬伤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关键。 预防犬类咬伤 大多数的犬类伤害都是由家养狗造成的!城市内正规饲养的犬类均接种了疫苗,能够有效降低甚至切断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但除了狂犬病,儿童被狗抓伤或咬伤后还可能出现严重过敏、细菌感染等情况。 绝不能让小宝宝与狗单独相处。对于自家饲养的宠物犬,家长一般会放松警惕,认为狗狗平时很乖巧温顺,但切记,任何犬类在特地情况下都是会抓咬的! 不允许儿童与狗进行“有攻击性”的游戏。拔河、拉扯甚至摔跤游戏都有可能会使犬类情绪失控,造成伤害。 教会儿童不能随意亲近陌生犬类。在“偶遇”一条可爱的宠物犬时,儿童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要与它玩耍或喂食。家长需要教会宝宝,每次亲近前都要征得宠物主人的同意,远离狗狗的脸和尾巴,同时避免眼睛直视。 不要打扰犬类睡觉、进食或哺喂幼仔。在这三种情况下,家养宠物也会有攻击性。 教会儿童面对犬类要保持镇静,缓慢地走过它们的身旁。如果遇到表现出攻击性的狗(如狂叫、咆哮等),更要保持冷静,避免眼睛直视,缓慢后退直到狗离开或者转移注意力。 犬类咬伤的应急处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被咬伤后清晰伤口和及时治疗对生存至关重要! 如若不幸遭遇犬类攻击,首先需要蜷曲身体,用手和手臂保护脸部及眼睛。 伤口必须立即用肥皂水和水彻底清洗约15分钟。 立即将被咬或抓伤的儿童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与治疗,由医生对伤口进行消毒或疫苗注射。 如果儿童的受伤情况严重,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宠物是家庭的一份子,但也需要特别对待,对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的儿童来说,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和教育工作,从家庭内部开始,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狂犬病的10个事实,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rabies/zh/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美国儿科学会), Dog Bite Prevention Tips,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news/Pages/A-Lesson-in-Dog-Safety-Can-Help-Prevent-Bites.aspx

发布了文章

孕期睡不好?|一妇婴孕期睡眠改善计划

上个月《自然》新闻上发布:患有睡眠障碍的孕妇提前六周分娩婴儿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两倍。这个结果来源于一项纳入了3万名孕妇的科学研究,该研究结果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大家对睡眠问题的再次关注。一个貌似显而易见的关联,之前却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实际上,由于医学伦理以及医疗安全等原因,在孕妇人群中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给孕妇给药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通过人群大样本调查发现的这种关系则非常重要。我国目前还缺乏关于孕妇人群中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全国数据,现有人群调查数据提示,孕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孕晚期甚至可高达60%,如果作为(或曾经作为)准妈妈的你没有睡眠的困扰,那么在此我要恭喜你啦。睡眠质量与生理不适睡眠质量差和伴随怀孕而出现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密切关系,比如怀孕初期频繁的如厕、腰背酸痛、孕中期后的胎动、以后孕晚期由于胎儿增大引起的尿失禁、胃酸反流等。医学上的睡眠紊乱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孕妇也可以通过一些国际通用的量表进行自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也可以使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睡眠紊乱的分类根据最新的DSM-5的标准,睡眠紊乱已被修订为睡眠觉醒障碍(sleep-wake disorders),共包括十大亚型:失眠症,过度嗜睡障碍,发作性睡病,呼吸相关睡眠觉醒障碍, 昼夜节律性睡眠觉醒障碍, 非快眼动睡眠觉醒障碍, 梦魇,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物质/药物诱发的睡眠障碍。警惕睡眠紊乱睡眠紊乱不只是很多精神类疾病发生的一个诱因,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指示。如果孕妇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对自身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疲劳和情绪低落。研究提示,长期睡眠觉醒紊乱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以及早产等的发生风险,而从远期健康效应来看,亦会增加宝宝出生后各类精神疾病发生的风险,包括孤独症、多动症等。所以作为准妈妈的你,建议尽早的关注您的睡眠质量,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为提高睡眠质量,孕育健康宝贝打好基础。孕期睡眠改善计划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李生慧教授项目组共同打造了“孕期睡眠改善计划”。我们的团队致力于帮助准妈妈了解怀孕期间的睡眠情况,探寻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每一位准妈妈的睡眠质量。该计划目前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如果您参与本计划,我们将会在孕早、中、晚期免费为您提供价值300元的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帮助您了解睡眠过程中的平均心率、鼾声占比、体位变换以及通气指数等一系列指标。监测报告将发放到您个人,且有专业医师为您解读报告并提供个体化改善措施。作者简介苏秀娟,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主治医师。曾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赴丹麦Aarhus大学进修学习。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计委青年基金各1项,专注于围产流行病学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

发布了文章

新生儿早期智能训练(触觉+运动篇)

生儿期触觉能力训练 常言道:“心灵手巧”,“手巧”会促进“心灵”。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这也是为什么新生儿喜欢吸吮的原因。触觉是宝宝安慰自己、认识世界及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切勿怕宝宝抓脸便给他戴上手套,或捆起来不让手动。解开宝宝的包被,让他舒适自在地平躺在床上,把宝宝指甲剪好,袖子不要太长,手露在外面,手洗干净,让他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家长可以轻提宝宝的手移向宝宝胸前或接触宝宝口唇,让宝宝吸吮手指或拳头。家长还可以轻轻按摩宝宝的手指,抚摸其手掌,给宝宝触觉刺激。当家长手指接触宝宝手掌心时,他的小手能握住家长的手指不放,也可把不同质地的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物品如小摇铃、小绒布玩具等,触碰宝宝手掌心,使其握住,继而家长稍稍用力提拉玩具,促使宝宝用力抓握,让宝宝获得各种触觉体验。要注意玩具的质地不能太硬,玩具也不宜过小,以防宝宝误吞。 新生儿期运动能力训练 妊娠后期胎儿活动为新生儿的运动本领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运动能力。但是刚出生的宝宝全身感觉软软的,初为人母,抱着宝宝都还很不熟练,那应该怎样进行训练呢? 按照宝宝运动能力从头到脚的发育规律,首先要从锻炼宝宝的头颈部肌肉开始。 ①竖抱竖头:在宝宝吃完奶后,安静清醒状态下,可以把宝宝竖着抱起,使其头部靠在家长肩上,一只手保护宝宝的腰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使其头竖立片刻,每日4~5次,但注意宝宝的颈椎尚未发育完善,颈部肌肉也还不是很有力,每次拍嗝竖抱时间不能太长,每次约1分钟。 ②俯卧抬头:让宝宝俯卧位,双手托住宝宝腋下,慢慢托他抬头,可根据宝宝自身的力量逐步减轻上托的力量。练习俯卧时要注意床不能太软,要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不要影响呼吸。 小贴士Tips: 注意训练应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切忌在吃奶后马上做。也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在前胸下面放一个松软的小枕头,家长在宝宝头的前上方用响铃逗引宝宝,并亲切的呼唤宝宝的名字,吸引宝宝将头慢慢抬起,并能够向左向右转动。每天训练4~5次,每次练习1~2分钟。俯卧抬头对宝宝有很多好处,除锻炼颈部肌肉外,还能促进上臂肌肉力量的增强,同时也有利于肺部的发育,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氧含量。当宝宝做完运动能力训练后,家长应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既是帮助宝宝放松肌肉,又是亲子之间爱的互动。作者简介朱庆庆,一妇婴妇幼保健部,主治医师,儿科学(儿保)硕士研究生,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中级心理治疗师、沙盘治疗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十余年,主要擅长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儿童各种营养性疾病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如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的评估、诊断及治疗。

发布了文章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哺乳期是母体用乳汁哺育新生子代使其获得最佳生长发育并奠定一生健康基础的特殊生理阶段。哺乳期妇女(乳母)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还需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的营养素损耗并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因此比非哺乳妇女需要更多的营养。 哺乳期妇女的膳食仍是由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的膳食,除保证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外,还通过乳汁的口感和气味,潜移默化地影响较大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每天比孕前增加约80-100g的鱼、禽、蛋、瘦肉(每天总量为220g),必要时可部分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优质蛋白质可增进乳汁的质与量;每天比孕前增饮200mL的牛奶,使总奶量达到每日400-500mL,有利于妈妈们的骨健康;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g猪肝,或40g鸡肝),提高母乳维生素A含量,满足婴儿需求。至少每周摄入1次海鱼、海带、紫菜、贝类等海产品,采用加碘盐烹调食物,保证妈妈们对碘的需要并增加乳汁中碘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产褥期膳食应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无特别的食物禁忌。每天应吃肉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但不应过量。吃各种各样蔬菜水果,保证每天摄入蔬菜500g。保证整个哺乳期的营养充足和均衡,以持续进行母乳喂养。 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家人的充分关心能帮助妈妈们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哺乳期间妈妈们应生活规律,每日保证8h以上睡眠时间;每日需水量应比一般人增加500-1000mL,每餐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质量 产后2d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产后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从每天15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min,每周坚持4、5 次,争取每周减重0.5 kg。 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妈妈们忌吸烟饮酒,并防止母亲及婴儿吸入二手烟;避免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以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引起婴儿烦躁及影响婴儿睡眠质量,长期摄入可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