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126

常玉英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便秘

发布了文章

大便带血,当心直肠癌

典型病例:  67岁王女士,三个月前无意发现大便带鲜血,有时有,有时无。起初,她以为是痔疮出血,便去买了痔疮软膏应用,但症状时有时无,时好时坏。后来体检时发现轻度贫血,才到医院就诊,在医生建议下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5cm处有一新生物,活检证实是直肠腺癌。当即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但因发现太晚,只是做了改道姑息手术。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肠癌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早期发现可手术根治。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世界上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而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肠癌早期有以下表现,值得引起注意:1.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3.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4.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5.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6.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当有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最有效和首选的手段。

发布了文章

疾病虽可怕,吓倒更可怕

     王女士真没有想到,刚过不惑之年,就患上了直肠癌。原来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被诊断为直肠癌后,如晴天霹雳,大祸临头,整个精神都垮了,白天萎靡不振,惟有怨天尤人的抑郁伴随着。原来幸福的家庭、得意的工作现在皆要离自己而去了。每日里以泪洗面,静坐不语,还要接受手术化疗,感觉痛不欲生。在一个没有人的夜晚,选择了服药自杀。但未遂己愿,被及时就诊,逃离了死神的魔掌。三个月,乌黑的头发竟生白发,原本和谐的家庭笼罩在一种不和的气氛中。面对这一切,王女士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一个拒绝世界、拒绝思考、拒绝阅读的女人,怎能健康美丽?怎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王女士不再拒绝户外的阳光,除了接受正规治疗外,常带着女儿去公园坐坐,去书店看书,去郊外爬山行走于田间。天空是那样地广阔辽远;山间是那样地清晰亮丽;田间劳动的汗水展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女士时常嗅着这些气息而生活着,她想:重要的是我认真地生活着我活着的每一天,哪怕明天要离开人世,至少我今天是快乐的,今天我享受了愉快的心情……心理一改变,身体、精神也随之变化。振奋的情绪在体内不断地凝聚和上升,不禁让人获得一种永远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使王女士的病情也瞬间减轻了很多,身上充满了活力。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她从地上爬起来。学会自我安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能帮助你走出困境,重获新生。人在旅途,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参加比赛名落孙山,珍贵的物品被盗或丢失,工作不顺心,失恋婚变,和朋友产生误会、突发疾病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你烦恼焦躁,情绪低落。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这些不快的阴影呢?这就需要安慰。安慰包括自我安慰和他人安慰两种情形。自我安慰,即依靠自我调节、自我解脱来实现心理平衡。自我安慰的有效措施有如下几种——1.转移注意力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情抑郁、烦躁时,思维容易变得狭隘、闭塞,走进死胡同。所以,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这样,思维就会开阔起来。否则一味想着它,反而陷得更深,难以自拔,徒增烦恼。具体而言,当你心情不舒畅或遇到困境时,不妨去做一些平时很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摘抄或阅读一本渴望已久的小说,不知不觉中,烦人的事会慢慢地淡忘,痛苦烦闷逐渐减弱、消退,心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另外,运动也能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悦。2.适度的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笔下的阿Q,故又称“阿Q精神”。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以“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倒也很快就心平气和了。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对于调节心理平衡却非常有效,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运用这种方法来调整内心平衡。如当事业暂时受挫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昔日的辉煌成就,使自己不必过于自卑;失恋时,努力寻找对方的一些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嘛),这样就不至于太难过、伤心。3.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知道,对于相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会不尽相同,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这时,你不妨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它,说不定能帮你走出心情的低谷,变得平静、开朗起来。学会自我安慰,忘掉痛苦,疾病就打不垮你,但是心情坏了,就会很快将你击倒。让自己多一点快乐,少一些烦恼,何乐而不为?

发布了文章

怎样呵护你的胃?

俗话说“十胃九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胃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是临床发现十多属晚期,贻误了诊治机会。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是很容易得病的,必须小心呵护。然而,胃的健康却被严重忽视,人们往往只在感到胃痛时才吃点药,不少年轻人无意间也成为老胃病患者的“接班人”。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呵护你的胃呢?1.  定时定量。上班族“废寝忘食”“大吃二喝”或“浪漫夜宵”,都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2.  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3.  细嚼慢咽。对食物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避免“狼吞虎咽”和“速战速决”。4.  饮食卫生。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会引起急性胃炎。幽门螺旋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和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所以注意饮食卫生非常重要。5.  择时饮水。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最佳饮水时间是早晨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汤泡饭会影响食物的消化。6.  饭后莫走。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是指应在饭后20~30分钟散步,这样有利胃的消化。绝非是刚吃完饭。7.  注意保暖。寒冷会使胃的活动减缓或出现胃痉挛,故要保持胃部的温度,不要受寒。8.  避免刺激。烟酒、辛辣饮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9.  心情舒畅。人的情绪与胃部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要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10.慎重服药。不少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可损伤胃黏膜,甚至引起溃疡。如氯化钾、红霉素、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和含利血平的降压药。服药时应咨询消化专科医生,以避免药源性胃黏膜损害。11.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地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12.  不吃霉变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花生米、玉米以及变质的肉类、鱼类、贝壳类。同时,要少吃咸肉、腌腊食品等,以避免食物中的自然致癌物。13.  注意口腔卫生。唾液经口腔细菌及其酶的作用后,唾液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因此,饭后应漱口。

发布了文章

口苦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患者来就诊时,诉说口苦,尤其在晨起时明显。或味同嚼蜡,口中有异味。有的患者,常拿手捂着嘴,生怕口气会影响对面的医生。口苦,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那么口苦是怎么回事呢?一、什么是口苦?口苦(Bittertasteinmouth)是指口腔中有苦味,有的时候表现为口中异味,或俗称口臭。中医认为,苦对应的是心,但是并不是指心有病,而是指肝胆有病,可能与胆汁代谢有关。美国医学界德威斯医生认为,口苦可能是患者丧失了对甜味食品的味觉,对食物发苦比较敏感所致,也可能与患者的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分泌成分改变有关。二、哪些病因与口苦有关呢?1.精神性口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让大量的人长期存在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喝水少等,可能会导致口苦;过度吸烟,酗酒,打呼噜,张口睡觉等也易出现口干和口苦。2.口腔疾病。如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白斑、牙龈炎,牙龈出血、龋齿等,是引起口苦的常见原因。3.咽喉疾病。慢性咽炎、会厌炎、慢性喉炎、扁桃腺炎等。4.鼻腔疾病。如鼻甲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等。5.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口苦。如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运动功能过缓等,常表现为口苦。可能与胃酸反流、胆汁反流有关,常伴有烧心、上腹部不适隐痛等。6.饮食不当。如不按时吃饭,或暴饮暴食,导致胃肠食物滞留,或食管胃潴留等,宿食在胃腔内停留过久与细菌相互作用,产气增加,逆返入口腔,溢出,会表现为口苦。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也会导致口苦。7.某些慢性疾病,也会导致口苦。如糖尿病常会伴发有口苦的情况,慢性胰腺炎、慢性肾病,慢性肝炎、慢性便秘者都可能导致口苦。另外,癌症病人因甜味阀升高,苦味阀降低,也会感觉口腔发苦,应提高警惕。8.肝胆疾病,会导致口苦。肝胆疾病会引起消化不良。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和食管,导致口苦。三、如何诊断口苦呢?1.自我感觉口苦咽干,心烦目眩,头痛,发热怕冷,食纳减少。2.自我观察舌苔薄黄,舌质淡红,脉浮弦有力,小便色黄。

发布了文章

话说“胃食管反流病”

1.何谓胃食管反流?        反酸、烧心、口苦、心口不舒服、反复呛咳∙∙∙∙这些情况在中老年朋友中比较常见,尤其在受凉、饮酒、饮食不调时容易出现而且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这些症状都是胃食管反流的表现。胃食管反流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一系列不适表现,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部分病人还因为病情长期反复发作而导致食管癌,因此需要引起广大中老年朋友重视。        胃食管反流病的本质是原本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食物、胃液、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食管腔内,对食管壁产生刺激形成的不适。绝大多数时候因为反流物中包含大量胃酸,因此具有较强的酸性;也有少数病人属于胆汁或者十二指肠碱性液体的反流。而由于食管上皮和胃上皮的结构不一样,胃是柱状上皮,对酸碱等刺激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而食管上皮的组成类似于皮肤或口腔粘膜,属于鳞状上皮,对化学刺激特别敏感,极易出现粘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病人也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还有部分病人虽然胃镜检查时没有发现这些明显炎性表现,但烧心、反酸的感觉同样明显,也属于胃食管反流的范畴。 2.什么原因造成了胃食管反流?        产生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胃肠动力异常、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病毒或细菌感染、体型、糖尿病、怀孕等因素。饮食因素里面比较多的是咖啡、浓茶、含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和辛辣食品等,有时进食麦片、甜豆浆、生萝卜等也会容易诱发本病;香烟中由于存在烟碱、焦油等物质,具有松弛贲门括约肌(食管和胃结合部)的作用,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酒精本身对食管粘膜具有较强的刺激和损害作用,同时在饮较大量的酒后容易对胃产生刺激,导致胃壁逆蠕动加强使病人出现反流甚至呕吐症状。胃肠动力异常是中老年人出现胃食管反流比较常见的原因,由于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食管和胃蠕动能力减弱,胃内食物在胃腔内滞留时间延长,也容易通过贲门向食管腔内涌入。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习惯也可能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因素,如进食后在很短时间就就卧床休息,胃内食物尚未排入肠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食管内,这一情况尤其好发于进食较多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时。情绪异常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在焦虑、气愤、压抑、悲伤等负面情绪的作用下,病人极容易出现腹胀、嗳气、反酸等感觉,这与胃肠道的功能失调有关。还有很多病人有切身的感觉,就是某次发作前可能有感冒、发烧、呕吐、腹泻等情况,这些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部分人可能随着感染的改善反流症状也逐步好转,但也有部分人在感染消退后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反流表现。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经历类似的情况,有人出现反流,而其他人又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要解释的就是胃食管反流最关键的病因是胃和食管结合部的位置——贲门。贲门开口的松弛度是影响反流的决定性因素,而贲门“松紧”是贲门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决定的。贲门括约肌本身的收缩能力与遗传、体型、食物和药物因素有关。前面所述的酒精、香烟、咖啡、浓茶和甜食等都是影响贲门括约肌收缩的外部因素,而遗传、体型等是影响它收缩的内在因素。胃食管反流病人常更易分布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中,这可能与部分基因影响贲门括约肌的发育异常有关,这一类病人往往会出现括约肌薄弱或者肌肉环较大,造成贲门松弛和宽大,容易出现反流情况。而体型也是影响贲门开口的原因,偏瘦的人膈肌和贲门括约肌薄弱,食管裂口的地方也显得松弛;而矮胖的病人由于胃底和贲门之间形成锐角,腹壁脂肪和肠系膜脂肪肥厚也会增加腹压,这两个因素也造成了胃食管反流加剧。        一些慢性病和特殊的生理状态也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如糖尿病病人,由于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导致胃内容物比正常人更容易反流进入食管腔。而怀孕的妇女,由于子宫在盆腹腔内占据了较大空间,胃腔被压向胸腔,胃内食物更容易进入食管。此外还有一些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同时也能产生松弛贲门括约肌的作用,造成胃食管反流。 3.胃食管反流有何危害?        胃食管反流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它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经久难治,因此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少数病人会在胃酸等反流物的反复刺激下出现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和食管贲门癌等情况。因此胃食管反流的表现出了典型的反流、反酸和烧心外,还可能出现呕血、吞咽困难、反复呛咳、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口苦口酸等。少数病人甚至还会发展为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牙龈炎、龋齿等,但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胃食管反流这一“元凶”,导致这些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4.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食管反流?        要确诊胃食管反流相对简单,只要存在典型的反流表现即可诊断。但需要主要两点:1.排除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尤其是食管癌、胃部疾病等,所以对于初诊病人,只要尽可能进行胃镜检查。当然消化道钡餐造影也是可选的措施,但它带来的有用信息要稍逊于胃镜检查。2.对于不典型的疑似病人,则要通过胃镜、24小时食管腔内pH值和胆汁检测、放射性核素扫描、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技术来明确诊断。其中24小时食管腔内pH值和胆汁检测具有实时监测病人食管腔内胃酸和胆汁 存留情况,不但可以诊断胃食管反流,还能明确反流物的性质,进而指导药物治疗。 5.胃食管反流怎么治?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是医生和病人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是酸性反流,所以临床上一般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其中有一种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具有明确的缓解症状、改善食管损伤的作用。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上面的检查,也可以口服这一类药物两周,假如相应症状消失或好转,也可以辅证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这也叫做PPI试验性治疗。常用的PPI药物有奥美拉唑、拉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根据不同药物,口服相应剂量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用PPI治疗有几个注意点:1. 药物起效快,一般正规口服24-48小时后症状就会迅速缓解,很多病人就会自行停药,但疾病并没有真正控制,往往数天后病人的反流会再发甚至更重。因此口服这一类药物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一般胃食管反流病的首次治疗至少需要服药8周时间,此后还要根据停药后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维持治疗,部分病情顽固的病人需要摸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低维持剂量进行长期治疗。2. 切忌突然停药,由于这一类药物的自身特点,突然停药后容易在短期内出现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导致症状加剧。因此考虑停药时要逐步减量,延长停药时间,甚至在停药期间还需要其他类型的药物进行过渡治疗。3. 长期口服PPI还容易造成胃内杂菌生长、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胃泌素升高和胃粘膜萎缩扩大化的倾向,因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专科医生那边随访和监测。        其他抑制酸分泌或者对抗胃酸的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也可以配合PPI进行治疗。这一类药物的起效比较快,但中长期服用后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因此目前主要用于配合PPI治疗,一般用于防止夜间酸突然分泌增加、PPI撤药过程中替换以及不能使用PPI等情况。此外铝碳酸镁、硫糖铝、铋剂、磷酸铝凝胶等也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食管粘膜的作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理论上胃肠动力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胃排空和十二指肠蠕动来减轻反流症状,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这一类药物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料中的效果。因此它们更多是用于PPI的辅助治疗,或者针对碱性物质、胆汁反流的治疗。这一类药物包括多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潘立酮(吗叮啉)、莫沙比利等。此外还有普卢卡比利一些新药逐渐面世,认为比传统的动力药物效果要更好,但还缺乏深入研究。        抑制酸分泌其实并不是抑制反流,仅是把反流物中最有害的酸性物质的酸度降低,从而保护食管。目前也逐步开发了具有收缩贲门括约肌的药物,正在临床试用,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药物叫巴氯芬,它可抑制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发生,并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无论单药使用或作为 PPI 的辅助治疗,均显示明显的临床功效。另外还有普阿氯芬,它是巴氯芬的前体,胃肠道吸收好,耐受性优于巴氯芬,但目前关于该药的临床研究没有继续深入开展。        既然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贲门松弛”,我们是不是能把它修好呢,现在有一些抗反流手术,能把找个屏障功能加强。这一类手术在国外开展比较多,对年纪较轻的患者,做手术能够明显减少药物的服用,甚至有些人就可以不用服药。但对于中老年病人效果相对较差。十几年前这个手术是通过开腹完成的,现在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可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做抗反流手术。而且国内也逐渐开展抗反流手术,但例数较少,国内有经验的医生也较少。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胃镜下也可以做部分抗反流手术,但就目前而言,这些内镜抗反流手术的短期疗效可以,长期疗效还不理想。 6.日常生活中如何来防治胃食管反流?        由于胃食管反流属于慢性病,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关保健治疗措施,达到部分减轻症状的目的。比如饮食规律、心情舒畅、多多运动、控制体重。饮食规律就是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睡前不要吃东西,尤其是流质食物,最好在睡前适当运动1-2小时,等胃内食物适当排空后再卧床休息。休息时也要尽可能保持上半身稍倾斜的位置,比如用三个枕头的办法,两个枕头枕在头下,一个枕头放在腰背部,这样的体位可以在睡眠中通过重力作用减轻反流。戒烟戒酒往往可以迅速缓解因为这一类因素造成的反流情况。而控制体重,对于体型偏瘦的需要适当增加体重,对于较胖的病人则需要适当减轻体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

发布了文章

体检为什么要检查幽门螺杆菌?

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呢?首先,现在的体检越来越重视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说明幽门螺旋杆菌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胃癌高发的地区,一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目前临床上都主张根除。其次,体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碳13呼气试验,二是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碳13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较准确,阳性即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一种有创检测方法,是检测血清里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值说明被检测者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由于被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产生的抗体会在血清内存在一定时间,所以可能存在被检测者已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血清内仍有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被检测出阳性的情况,这是一种假阳性结果。因此,血清抗体检测阳性并不能说明被检测者现症感染。只有被检测者近三个月未服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检测出血清抗体阳性,才可能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以,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都建议再做下碳13呼气试验。另外,也存在检测结果假阴性的情况。碳13呼气试验检测阴性,如果被检测者近一个月来服用过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或者某些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这些药物会影响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结果,可能会检测出阴性结果。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的复查,也要求在停药一个月后进行,可以避免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血清抗体检测也有一定的准确率,部分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血清内还未产生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是阴性,这就是假阴性的结果,再做碳13呼气试验反而阳性。因此,即便检测结果阴性,也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最后,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目前都主张根除,临床常用的方案是四联疗法,疗程14天,停药四周后再做碳13呼气试验复查。具体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比如: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家族史、初次治疗还是补救治疗、地区等,建议咨询消化专科医生。

发布了文章

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结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结肠黏膜的隆起性病变,它并不是严格的病理学术语。息肉的病理学类型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由于结肠镜技术的发展,临床检查率提高,结肠息肉的发现率也逐年增高。由于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结肠息肉也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结肠息肉是如何发生的呢?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研究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性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C者息肉的发生率减少。2.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3.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4、肠道炎性疾病: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5、基因异常: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6.肠道微生态失衡: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则可能导致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结肠息肉。为了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有阻断结肠息肉转化为结肠癌的积极作用。

发布了文章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说到细菌,人们就会想到细菌是坏东西,会危害健康。人体健康与细菌是密不可分的。人体的内环境千奇百怪,尤其是肠道内存在有大量的细菌。肠道菌群与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紊乱会引发多种疾病。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肠道细菌菌群在人类健康及疾病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肠道细菌有好的,也有坏的。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好坏细菌和谐相处,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如果这种和谐关系被破坏了,人体机会出现各种疾病。人的胃肠道大概有千万亿个微生物,由细菌群、真菌群、病毒群、螺旋体群、古生菌群等组成。大概有500多种细菌,细菌大致分为三类。1.有益菌,也就是“好”的细菌,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2.致病菌,也就是“坏”细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如产气荚膜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条件致病菌,也就是“不好不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稍微有点益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人体就有危害了,会导致人体生病,如大肠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肠道菌群有哪些作用呢?1.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包括蛋白质、糖、脂肪、铁、钙及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B、C、K、烟酸和叶酸等,维持正常的肠道运动。2.促进机体免疫。由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组成的膜菌群通过占位保护、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物质,阻挡或抑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袭肠黏膜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效果,肠道菌群作为抗原可刺激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其功能的成熟,使机体获得对许多致病菌及其毒素的抵抗能力,发挥特异性免疫功效。3.在菌群平衡的情况下,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将亚硝酸胺降解为亚硝酸盐与胺,起到抑癌作用,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成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所以肠道菌群是促癌还是抑癌,关键取决于哪些菌群占优势。健康状态下抑癌的菌群占优势,所以主要发挥的是抑癌作用。4.在菌群平衡情况下,肠道菌群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毒素的浓度,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在人的肠道里保持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如果肠道的好细菌与坏细菌不能相互平衡了,人体就会生病。肠道菌群失调有哪些表现呢?不同种类的细菌失平衡,就会出现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调症。1.白色念珠菌性肠炎,也称为真菌性肠炎。这是肠道菌群失调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瘦弱的婴儿以及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2.葡萄球菌性肠炎。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四环素类、氨苄青霉素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进行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或慢性病患者。3.产气荚膜杆菌性急性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杆菌所产生的β霉素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肿瘤、消耗性疾病,以及各种感染。4.铜绿假单胞菌肠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常为继发感染,在婴幼儿、老人、某些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以及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最易引发感染。5.变形杆菌肠道感染。变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为条件致病菌,如普通杆菌、奇异杆菌、摩根氏变形杆菌均可引起食物中毒,无恒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夏季腹泻。6.肺炎杆菌肠道感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其他原因,正常寄生在肠道的肺炎杆菌可引起感染,特别是小儿的严重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是什么呢?肠道菌群失调往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2.吸烟、酗酒、过劳、熬夜等。3.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药物。4.情绪压力及不良环境。5.疾病、化疗、手术等。6.人体衰老。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呢?说到预防肠道菌群失调,也就是说让肠道内各类细菌和谐相处。首先是避免滥用抗生素。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最好能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对老年及病后体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乳酸菌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以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在进行大手术之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提高营养、输血、肌注丙种球蛋白、服用维生素等。饮食方面禁烟、酒、咖啡、浓茶、生冷生硬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类的食物,少食多餐,按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刺激的食物。生活上避免劳累、熬夜和生气等,注意休息保暖。保持好心情,心态好了,对肠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肠道的菌群也会好好相处,保持和谐的环境。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目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有待发掘。

发布了文章

秋季如何预防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一般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有的可以排便1-3次。腹泻是指原来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如果排便次数增加,但是粪便成形,不属于腹泻范畴。如果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则视为腹泻。腹泻是肠道内保持水分过多或肠内容物通过肠道过快,其水分来不及吸收的结果。腹泻也是多因素致病的一类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        现在正值秋季,是慢性腹泻的好发季节。今日大成网报道“甘孜藏族自治州磨西镇海螺沟的明珠花园酒店内43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似乎平常的“腹泻、拉肚子”却会致人于死地,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秋季该如何预防腹泻呢?        1.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人们进食上述食物,会导致腹泻。另外,在进食剩饭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即使是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加热后方可食用。        2. 最后不吃凉拌菜。如果要吃,需要充分清洁蔬菜,不用未煮沸的水拌菜,拌菜时最好加点醋或蒜。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生食或熟食的餐具最好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蒸透,一些海产品中常有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人们吃了未熟透的上述海产品后,可以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又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等,常含有沙门氏菌,进食后会导致急性感染性腹泻。因此人们在进食这些酱肉制品或烧烤食物时,一定要充分加热,以免细菌污染致病。        4. 要注意与患病者隔离。如果周围有腹泻患者,应注意对患者隔离,待症状消失后一周,再解除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使得更多人患病。患者使用的碗筷要分开存放,患者的被褥最好到户外阳光照射半小时,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5. 如果出现腹泻症状,请马上就近就医,不要置之不理,使小病变大病,酿成严重后果。

发布了文章

胃息肉术后饮食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性病变,一般无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烧心、反酸、恶心、不思饮食、慢性腹泻等。胃息肉的病理分型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发现息肉,先做活检病理确定息肉类型,若为腺瘤性息肉,多主张内镜下切除息肉治疗。那么息肉切除后饮食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胃息肉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为:        1. 禁食:术后禁食6-8小时,或更长时间,似息肉的大小、创面大小而定。然后先进食流质饮食,在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        2. 流食:患者如果没有不适反应,次日可以给予流质饮食,每次50~100ml,间隔2小时可以给予一次。        3. 第三日,可以给予全量流质或半流食。饮食原则为无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每次100~200ml,每日6-7餐。食物应该选择不过甜、不过酸的食物,如鸡蛋汤、蔬菜汤、藕粉、小米汤等。        4. 若3日后无不适主诉,可以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等。        5. 出院后可以进食软食、主副搭配,忌食生冷、刺激、油煎、辛辣、胀气的食物。不要过食油腻。勿要抽烟喝酒。一周后可以过渡到正常饮食,但是要注意不吃粗糙食物、不吃高脂食物,不吃腌腊油煎食物。原则是低渣、细软、容易消化;勿要过饥过饱。要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发布了文章

慢性便秘有哪些危害?

       1.诱发肛肠疾病。便秘时,由于粪便坚硬干燥、排便困难,强行排便常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及直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炎等;另外,因为坚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还可能会诱发结肠癌。   2.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患者因为粪便不能及时排出,长期潴留肠道,致使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口苦口臭,恶心欲吐,进食减少、腹部胀满、肛门排气增多等表现。   3.加速衰老。食物分解时释放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被肠壁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速衰老过程。   4.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是因为在排便时屏气用力增加腹压,而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或加重,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中风猝死等。   5. 使大脑功能下降。便秘时,由于代谢废物多久地停留于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嗜睡等。   6.导致性生活障碍。排便时长时间用力,可使直肠疲劳、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以致出现性欲减退、性生活没有高潮或性交时不射精等情况。   7.诱发妇科疾病。便秘时可使妇女发生痛经、阴道痉挛,有时甚至出现尿潴留、尿路感染。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帮凶”?

一般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有两个认识误区:        1.感染也无所谓,正常人还有50%带菌者呢?        2.感染后特,十分怕癌变。 那么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该如何正确认识呢?        自从1982年有学者报告了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后,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许多病人在看了媒体的宣传后也常常会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真的容易得胃癌呀?        从世界上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确与胃癌发生之间有相关性。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但是患者也不必太紧张,因为幽门螺杆菌的菌株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演变为胃癌。只有毒力很强的菌株,致癌几率才比较大。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胃癌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但胃癌患者胃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不能直接引起人体细胞DNA突变及细胞表型的转化。通俗地说,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致癌,不是致癌的“元凶”,而是“帮凶”。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氨和磷脂酶等,可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化学物质也可以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DNA突变的机会。        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众多,但患胃癌为数很少,这是为什么呢?除与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种类不同、细胞产生的毒力强弱各异有关外,还与个体的敏感性、抵抗力,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机体出现了不同的感染结果相关。此外,在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宿主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获得感染的年龄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同时起作用。        

发布了文章

胃也会闹情绪吗?

典型病例:        患者高某,男性,46岁。主因打嗝、嗳气、发酸3年就诊。患者3年来常有上述症状,曾多次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多家医院多次治疗,但症状时好时坏,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质量。近一个月来经应用抑酸对症治疗,反酸、烧心症状消失,但是打嗝、嗳气依然,睡眠时症状消失,醒来时症状出现。工作忙时症状消失,闲暇时症状出现。复查胃镜,反流性食管炎已经愈复,但是患者为什么症状依然,并为此烦恼不已,到处求医呢?        “您请坐,慢慢说!最近工作吗?感觉疲劳吗?心情好吗?”医生问。        “烦死了,一天到晚的会议,忙不完的应酬,案头上处理不完的文件,一天回到家里就筋疲力尽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身体又不听话,打嗝不断,查又查不出来什么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唉……”患者答。        医生给出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像高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打嗝、嗳气”呢?        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称为“后天之本。”胃的功能健全,内能营养脏腑,外能润泽肌肤。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人称其为“后天之本”。胃像一个食品加工厂,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摄入的食物,并通过胃的运动和分泌液将食物搅拌、研磨、消化、杀菌,形成细小的食糜送到小肠,小肠将其大部分营养物质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则被送入大肠。在大肠中与细菌相互作用,生成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又吸收入人体,剩余的食物废物则从肛门排出体外。所以,消化系统是人加工食物、供给营养的重要后勤部门。而胃则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胃肠功能改变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时,常常是茶不思饭不想;当情绪高涨时,食欲倍增,胃口大开。所以有一种说法,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人们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反应在胃肠道则会出现胃痛、胃胀、早饱、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反食、便秘等。像高先生一样,工作状态下可能没有表现,工作之后则会感到心烦气躁,打嗝嗳气等。        情绪导致胃病,现在最常见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医学认识的更新,该病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餐后饱胀、上腹部不适、打嗝、嗳气、烧心、早饱 、反酸等,但各种检查有无异常发现,病程在3-6个月以上。例如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却未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器质性疾病,一般就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如果患者症状顽固,又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则需要疏导心理、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会对该病有许多帮助。        情绪与胃病有关。传统中医对此早有认识。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讲的就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导致胃病的情况发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浊,共同承担着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转运输布功能。肝主疏泄条达,是人体调理气机的重要枢纽,可以帮助脾的运化水谷和升清作用,可以支持胃的腐熟水谷和通降功能。肝脏还可以调理情绪,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不发生疾病。肝主疏泄,还可以排泌胆汁,通过排泌胆汁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如果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出现肝气横逆犯胃或横逆克脾,导致脾胃不和,脾失健运,胃失通降,胆汁排泌不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因此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中医常说:“大怒伤肝”、“思则气结”、“忧思伤脾”等等,就是讲的情绪致病。这种由情绪异常导致的胃病,治疗上就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配合调理情绪,在疗效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情绪致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药物治疗,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医学是什么?

       40年前学医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有满意答案。有时豁然明了,可又迅即转入糊涂。至今,我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依我看,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还涵盖了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医学既研究病也研究人   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尽管有人物的说法,但不等同于物。医学研究的是“知人扶生”,知人当然需要格物,科学上只要格物就可致知,但医学上只有格物难以知人,更难以扶生。因此,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是不恰当的。   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人。因此,医学不仅重视高度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万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更为复杂。因此,我们认识医学不能千篇一律,对待病人更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医生不仅治病还要救命   医学关乎生命。医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西医和中医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可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   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   人总是希望越来越好的结果,但生命却是一个越来越差的过程。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不一样。 “医学就是科学”是误区   要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科学的巨大进步,把科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了科学主义的出现,于是乎什么学科都把自己往科学上靠,似乎一戴上科学的帽子,就会更接近真理,会名正言顺。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疏离了,甚至越拉越远。   “医学就是科学”,已成为当下大众的普识,也是近百年来一次又一次、一步又一步,逐渐形成并锁定的习惯性概念。正是这种普识与概念,导致时下医学实践出现了难堪的现状:我们不仅在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医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也正用科学的规律传承医学。最终的结果是,医学的本质将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将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将被单纯的科学取代,医务工作者将成为科研工作者,医学院将成为科学院。病人不再是医生关怀呵护的人群,而将成为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对象。这既不是医学发源的初衷,更不是医学发展的目的。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就成了科学主义。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   曾经,科学脱胎于自然哲学,其后获得了巨大发展;现在,医学出现科学化,导致出现不少难解的问题;将来,医学如果能从科学回归医学本源,必将引起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代明 发表在健康报

发布了文章

如何看待慢性胃炎?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因为打嗝嗳气饱胀或上腹部不适去做胃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烂”。由此感到非常紧张焦虑。        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下胃炎的相关医学知识。        我们知道,人胃和动物胃一样,主要是起消化食物的功能。当我们进食后,经过胃消化,肠道消化吸收后,剩下的废物以大便形式排出体外。        胃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通过胃的蠕动研磨食物,将大颗粒食物磨碎后送入小肠,继续消化。另外,胃粘膜还产生如盐酸和胃蛋白酶将食物分解溶解,最后形成乳糜样的物质排入肠道。胃的功能强大,吃什么消化什么,一日三餐地磨碎食物,加之胃酸的作用,胃的功能强大,负担也重,每天经历如此大的折腾,胃粘膜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炎症,也就是胃镜所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等。何况很多人是用了好几年的老胃,平常也不怎么关心自己的胃!        由此,当我们感到不适去做胃镜时,大部分人都会被诊断“慢性胃炎”,胃粘膜可以表现为充血水肿表浅糜烂,常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大家可能发现很少有人胃镜检查报告粘膜完全正常的。        胃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历经折磨,但却有着很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充血、水肿不算事,即便有点糜烂,也很快可以自行修复。但是如果这种炎症久了,就会发病了。就像轮胎一样,如果不注意养护,哪天就爆胎了。        既然胃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炎,但为什么有些人需要看病,而其他人却连医院的门都不进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内脏的敏感性高,也就是有些人敏感性高,有些人就比较迟钝。有的人胃怎么折腾,他都没啥感觉,比如那些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者,虽然胃粘膜可能已经糜烂一踏糊涂了,他却感觉不到。有的人,比较娇气,胃稍有不适,就觉得特别难受,不能忍受,就来看病了。,每个人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因此,部分“胃炎”是因为敏感性高所致,而并非胃出了大毛病。        另一种是因为胃的动力变弱,或胃的节律紊乱,可能是老年胃,人老了,胃老化了,不动了,或者是动力障碍,胃不蠕动或乱动了。 胃动力有些是与情绪有关,紧张焦虑抑郁消极悲伤愤怒等都可以引起胃胀满。        心情愉悦,则胃口就好。心情不好,不吃饭也觉得胃胀打嗝,进食梗堵难受的不行。        部分病人经常服用各种药物,这些药物极有可能损害胃粘膜。是药三分毒,如止痛药片、感冒药、心脏病药、风湿药、激素类或抗生素等,均有可能伤害可怜的胃粘膜。        还有部分人,喜欢吃烧烤火锅烈酒,这些食物所到之处,胃粘膜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年累月,胃病由此而生。        另外,有些胃病与一种细菌有关。这种细菌叫幽门螺杆菌,它生长在胃粘膜里,会损伤胃粘膜,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如胃炎,胃粘膜肠化,胃粘膜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等内镜下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不光滑,粗糙,甚至息肉等。可以引起胃粘膜的严重损伤,如胃粘膜糜烂,活检也许就会发现显微镜下观察到有里面有急性炎细胞浸润,病理报告为慢性胃炎伴活动性炎症,或伴急性炎反应。这种胃炎则需要“抗炎”治疗,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清除幽门螺杆菌。        看起来,慢性胃炎不敢小觑,拿到胃镜报告单后要去看专科医生。        不必恐慌。有的需要生活调理,有的需要心情调试,有的需要药物治疗。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您可能对慢性胃炎也有些了解了吧。

发布了文章

大肠息肉易复发,定期复查很重要

典型病例:        赵女士,六年前出现便血2次,开始很紧张,担心患了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有两枚。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赵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六年后再次出现便血症状,来院检查发现息肉复发且癌变。        结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不少患者不够重视,恐惧或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如果已经做了息肉切除更不愿意进行复查。以至于给结肠癌的发生增加了不少的风险。 行医心得:        一、结肠息肉必须切除        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大肠壁长出了肉疙瘩。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后者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息肉的性质需要进行病理活检方可确定。        腺瘤性息肉属于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变。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对于不能一次切除干净的息肉或较大的息肉,可以分次切除。        内镜下切除息肉是微创手术,不是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副作用少。结肠镜检查即是有效的诊断的手段,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息肉易复发,要定期复查        如果息肉较小,直径小于0.3cm,且多发,往往一次肠镜难以全部切除干净,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多次治疗。由于肠镜检查时有的患者肠道清洁不佳,影响仔细观察,漏检者也时有发生。        所以一旦发现息肉,一定要定期复查,发现残留未发现的息肉或者复发的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有些患者以为结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且息肉经病理检查为良性,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或忽略了复查。        其实,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三年查一次。但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若息肉根部癌变,必须进一步做外科手术治疗。        三、多食粗纤维,可以减少息肉发生。        临床发现,喜欢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人容易发生结肠息肉。目前研究表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肠息肉就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因此,不多吃荤而多吃素,如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有利于清理肠道毒素,预防息肉的发生,进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机会。此外,长期便秘的人更应多进素食,应多进食通便效果较好的水果如香蕉、雪梨和奇异果等。”因为便秘会导致毒素被过多吸收,对健康不利。

发布了文章

中国67岁生日快乐!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 我永远热爱你 尽管你还清贫 我总觉得生活是多么甜蜜 尽管你还忧虑 我总觉得未来是多么美丽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 我永远热爱你 哪怕我是一棵小草 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 哪怕我是一滴水 也要为你荡起美丽的涟漪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的心深深埋在你的心坎里。 祖国,早上好! 祝愿伟大的祖国67岁生日快乐!国泰平安,更加强盛! 祝愿医患和谐,构建美好的明天。

发布了文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危害?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多种胃外疾病的相关性,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维生素 B12 缺乏等,此外,H.pylori 与心血管、神经、呼吸、血液病、皮肤、头颈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亦逐渐受到关注。        为此,德国马格德堡的奥拓 - 冯 - 格里克大学医院的 Goni 博士等对 H.pylori 与各种胃外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大家总结了过去 1 年发表的相关性最高的研究。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项近期的研究评估了 CagA 阳性菌株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相关性。研究纳入了 181 例患者,并检测了所有患者的抗 CagA IgG 和抗 HAV IgG 水平,同时评估了既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较大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病史。结果显示,CagA 阳性而非 HAV 阳性,与既往 ACS 病史有显著相关性。        此外,CagA 阳性者 MACE 发生率显著高于 CagA 阴性者,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鉴于抗 CagA IgG 阳性与心血管事件的高复发率相关,故可用来预测 STEMI 的预后。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 H.pylori 感染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纳入了 627 例死于 CVD 的患者以 627 例对照,结果显示,H.pylori 感染与 CVD 的死亡风险并无相关性。然而,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针对 CagA 阳性菌株进行分层。        Sun 等发表了一篇分析 H.pylori 与冠心病(CHD)风险的荟萃分析,包含了自 1992 年至 2014 年的研究,结果显示 H.pylori 感染导致 CHD 的风险则增加了 11%,尤其在随访 5 年的患者中。考虑到可能的病理机制,Matusiak 等研究发现 CHD 患者不只有更高的 H.pylori 感染率,且抗 H. pylori HspB IgG 也更高,后者可与已知的 CVD 危险因子人 HspB-60 发生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        Xu 等研究了 354 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 H.pylori 感染情况、传统的心血管(CV)危险因素及促炎症因子 YKL-40,并报道了在 H.pylori 阳性患者中,YKL-40 显著高于 H.pylori 阴性患者。此外,H.pylori 阳性尚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相关。        然而,Jang 等的研究纳入了 1117 例 H.pylori 阳性的患者并接受了颅脑 MRI 检查,并未发现 H.pylori 感染与小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考虑到可能的病理机制,Sanci 等近期证实了 H.pylori 可能增加 CVD 危险因素之一的抗心磷脂抗体(aCL),而根除细菌后其水平可下降。        其他研究者更多地关注 H.pylori 感染与认知功能障碍及阿尔兹海默病(AD)的相关性。Wright 等的研究表明多种病原体感染包括 H.pylori 感染均与 AD 相关,从而证实了炎症 / 感染在 AD 中的致病作用。        Wang 等尝试为此种关联性提供病理机制方面的解释。他们假定 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包括 AD,并证实了 H.pylori 可在多个 AD 相关 Tau 位点诱导其磷酸化,而根除 H.pylori 可能逆转此进程。Roubaud Baudron 等在动物模型中并未发现 H.pylori 与 AD 具有明显相关性,但研究者认为此课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呼吸系统疾病        Sze 等在 4765 例轻 - 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测量血清 H.pylori 抗体滴度与 FEV1 值,结果显示,H.pylori 阳性的 COPD 患者的 FEV1 值较 H.pylori 阴性者更低。此外,H.pylori 感染者 C 反应蛋白的水平较未感染者更高。        Kreuter 等在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应用 PCR 均未能检测出 H.pylori DNA。而 Nakashima 等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在 72 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组织活检标中检测 H.pylori 的 VacA 抗原,结果在 10 例患者中检出了 VacA 毒素,而 VacA 毒素可能诱导肺组织产生白介素 -6 和白介素 -8。研究者推测,此进程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病程相关。 血液系统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 H.pylori 感染的相关性早已为大家所熟知,Hwang 等报道了 ITP 患者在根除 H.pylori 后,血小板计数可显著上升,另一项随访 6 个月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Kim 等证实了根除 H.pylori 在中等程度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性或慢性 ITP 患者中有效且疗效持久。        Umit 等也报道了 H.pylori 阳性者即使在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情况下平均血小板体积亦高于 H.pylori 阴性者,由此推测,慢性的血小板破坏与生成可能为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动物试验已证实了 H.pylori 在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可能作用。Burns 等报道了感染了 H.pylori 的小鼠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铁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更低。此外,Taye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 H.pylori 的儿童至 6.5 岁时都更易罹患贫血。另一方面,患有 IDA 的患儿较非 IDA 的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患儿有更高的 H.pylori 感染率。        考虑到可能的作用机制,Emiralioglu 等报道了 H.pylori 感染与胃炎、前铁调素升高及铁蛋白降低相关,且 Hacibekiroglu 等也证实了在 IDA 患者中,铜水平与高滴度的抗 H.pylori IgA 相关。Kalkan 等报道了 H.pylori 感染更常见于维生素 B12 水平在 200pg/mL 左右的老年患者中。 头颈部疾病        H.pylori 感染可能在某些眼科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Liu 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 是 CSC 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更有研究证实 H.pylori 感染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H.pylori 定植与多种不同的耳、鼻、喉部疾病相关,但其与扁桃体感染的相关性尚不明确。Hwang 等的一项纳入 436 例患者的研究未能得出阳性结果。        H.pylori 感染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证实,然而其在复发性口疮性口炎(RAS)的发病中的作用尚有争议。Gülseren 等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报道了 H.pylori 感染与 RAS 显著相关。相反地,Gomes 等总结了 15 项试验性研究并得出口腔中有此菌与 RAS 的发生及发展并不相关的结论,但根除 H.pylori 却可能改变该病的疾病进程,机制不明。        而 Yang 等的研究报道了 H.pylori 阳性状态显著增加了牙周疾病的风险。 皮肤疾病        H.pylori 对皮肤的效应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推测由 H.pylori 导致的系统性炎症可能导致黏膜对食物抗原的渗透性增加、免疫调节、促发自身免疫机制以及损伤血管的完整性。Tan 等的研究纳入了 211 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及 137 例正常人,并报道了 CSU 患者的 H.pylori 感染率更高。 泌尿 - 生殖系统疾病        近年来的证据显示,H.pylori 对两性的生殖健康有不利影响。Moretti 等近期证实了 H.pylori 与不育的关系,研究纳入了 109 例男性(其中 28 例 H.pylori 阳性),结果显示 H.pylori 阳性者精液中 TNF-α和 IL-6 的浓度高于 H.pylori 阴性者。此外,CagA 阳性与精液中更高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相关,后者可能降低精子动力及损伤精子质量,从而导致不育。        Cardaropoli 等在 2820 例女性中调查了 H.pylori 感染与妊娠相关疾病的关联。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期相关疾病中唯一一个与 H.pylori 感染由显著相关性的疾病。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根除 H.pylori 可能有助于预防 GDM。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已有几项病例对照研究报道了糖尿病(DM)患者有更高的 H.pylori 感染率,但目前尚存争议。Han 等研究了 30810 例中国患者,发现 2 型 DM 患者有更高的 H.pylori 感染率,此外,H.pylori 感染者罹患 2 型 DM 的风险更高。研究者强调 H.pylori 阳性者较 H.pylori 阴性者有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更高的血压、总胆固醇、HbA1C 及空腹血糖。        相反地,Tamura 等在日本人群中并未发现 H.pylori 与 DM 存在相关性,而 Chen 等在 2113 例台湾人群中发现 H.pylori 感染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        除了 H.pylori 与大家所熟知的疾病如 ITP、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 B12 缺乏等的相关性外,在过去的 1 年中,越来越多地发现 H.pylori 在多种胃外疾病中的作用,有非常好的研究前景。

发布了文章

国庆节日聚会多,莫忘胰腺炎悄侵袭

       2016年国庆节日,就要来临,团聚欢庆少不了。年夜饭营养丰厚,味道鲜美,亲朋好友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电视晚会缤纷多彩,所以你一杯我我一杯,那种喜洋洋的欢乐气氛令人愉悦。作为医生的我,想提示您,举家欢庆,饱尝美味,畅饮欢笑之时,千万不要忘记,有一种疾病可能会偷偷来袭击我们,那就是“急性胰腺炎”。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疾病为什么会偷袭破坏我们欢乐的气氛?且听常医生我慢慢“唠叨”几句,旨在希望我们大家过一个祥和、快乐、健康的节日。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节日病”之一。        那么什么是胰腺炎呢?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胰腺炎有多可怕呢?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来势凶险,病情严重,常继发感染、腹膜炎、休克、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脑病、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且病死率高,可达30~60%,是消化科常见的急症重症,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        那么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腹痛,常常为中上腹部位置,疼痛程度不一,可向腰背部呈放散性,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不能被解痉止痛药所缓解,进食会加剧。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多发于腹痛后,特点是先吐食物,后吐苦水,呕吐后疼痛不见缓解,有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黄疸。        那么引起胰腺炎的诱因有哪些呢?胰腺炎常常发生欢乐喜庆、亲友聚餐、饮食无度、暴饮暴食、豪饮狂喝之后,常常是刚才还豪情满怀,片刻后便身在医院接受救治,因为遭到“胰腺炎偷袭“了。        那么为什么“美味佳肴”后会发生胰腺炎呢?随着国庆假期的临近,胰腺炎的发生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急性胰腺炎常常发生于暴饮暴食和酒后。暴饮暴食会促使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内压升高,包括剧烈的呕吐,也可使得消化道内压力骤升,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另外,对于一些慢性的嗜酒者来说,由于酒精的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可导致胰液分泌排泄不畅,突然发生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许多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都有暴饮暴食或高脂饮食的经历,这是该病重要的主要的发病因素。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胰腺炎呢?很多胰腺炎患者以前多有胆道疾病,比如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等。这类患者平时更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若过量进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就可能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此外,服用某些药物,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也可诱发该病,甚至一些胰腺生理解剖位置特殊的人,也易多发。        出现胰腺炎征像时该怎么办呢?胰腺炎引发腹痛。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的中上腹部疼痛。很多患者开始往往会误以为是胃痛导致,擅自服用一些药物,家属也常劝患者吃点东西来缓解疼痛。但是您知道吗?正是这样的做法会使轻度的胰腺炎加重恶化为中重度胰腺炎,甚至引起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所以了解胰腺炎的防治知识尤为重要。        若怀疑为胰腺炎,或确诊为胰腺炎,都需要留院治疗和观察。因为胰腺炎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急重症,一般临床上分为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医生提醒,如果患者具备上述症状,且发病前数小时有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史,或有胆道疾病史,首先就应考虑急性胰腺炎发作,应立即禁食禁水,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一般来说,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但是,郑医生特别提醒到,有时病人刚开始表现为非重症胰腺炎,但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会转变为重症胰腺炎,而且变化时间较快。        怎样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呢?“莫贪杯,莫暴食,管好嘴,消隐患”。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导致胰腺炎发生的因素,可预防胰腺炎发生和复发。在节假日胰腺炎多发期间,胆道结石症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即使没有暴饮暴食,也要避免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食物和饮酒,并积极治疗胆道结石症。若诱因不去除,胰腺炎很可能再次找上门来。        在节日里管好嘴巴很重要,这不仅针对曾发生过胰腺炎的人,即使普通市民在过年过节期间,聚餐饮酒,豪饮狂喝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侵袭,所以合理饮食,适量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胰腺、肠胃的负担,避免胰腺炎发生的好措施。        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要注意后期的饮食调理,并定期随访。发生过酒精性胰腺炎的患者,首先是禁酒。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高脂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的饮食。        顺祝各位亲朋好友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发布了文章

便秘不能乱吃药,否则容易患结肠黑变病

典型病例:        赵女士,30岁,因顽固性便秘,常服用通便药才能排便,已有15年之久。近期发现大便上有血迹,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被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出血”。患者和家属,面对这一结果,都疑惑不解,忧心忡忡。        结肠为什么会变黑?结肠黑变病会变癌吗?这病能治吗?是不是结肠黑变病就一定会合并息肉呢?          结肠黑变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70多年,这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以前国外报道较多,国内肠镜检出率约为2%,长期便秘服用泻药者中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高达44.4%。        慢性便秘和长期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引起结肠黑变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服用蒽醌类药物为著,如果导片。但近年发现,口服番泻叶、大黄或芦荟等提取物制成的泻药和二苯甲烷类泻药,也可导致结肠黑变。还有部分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即使没有使用泻药,也可导致结肠黑变病。据推测结肠黑变病中的色素就是黑色素或介于脂褐素和黑色素之间的一种中间色素,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光滑、完整,肠壁有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虎皮斑、网格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这与食物残渣滞留,蛋白分解产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黑色素颗粒沉积于肠黏膜有关,或是肠道吸收了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使肠黏膜变成黑色。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的色素沉着,以及病理检查肠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胞浆内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结肠黑变病是否合并结肠息肉,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结肠黑变病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结肠息肉是一种明确的癌前病变。尽管目前对于结肠肿瘤与结肠黑变病是伴发还是因果关系还不能确定,但警惕患结肠黑变病后有可能发生结肠癌是必要的。        对于结肠黑变病目前尚无特别的药物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可逆的病变,随着泻药的停用,结肠黑变病的色素沉着斑可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因此,防治结肠黑变病除防止蒽醌类泻药的滥用外,关键是如何解除便秘,对无服泻药史而又有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还应寻找病因。对已经确诊为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定期作结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有并发结肠息肉则应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及活检。如果确诊为结肠癌则应及时按结肠癌根治规范化处理。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