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范晓强 副主任医师
18天前
向TA提问

血小板减少都是可怕的血液病?发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临床上常常遇到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有些人非常紧张,惶恐得感觉大祸临头有灭顶之灾;但也有遇到血小板很低的患者,自己完全不当回事,还要去干这干那,倒是把医生急得不轻。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发现血小板减少时,首先不要惊慌,因为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那些可怕的血液病;甚至有时候您手里的化验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临床上还存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计数错误地显示低于实际水平,但实际上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是正常的,包括采血技术不当、EDTA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等,可以通过改善采血技术、改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或肝素进行重新化验。在咱们长征医院检验科或者血液科检查室遇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都会常规做一个血涂片验证核实;但偶而也遇到少数单位直接报了血小板减少的结果甚至请血液专科医生急会诊、最后发现是个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很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是药物引起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些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抑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其他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细胞毒药物),抗肿瘤靶向药、免

杨玲 主任医师
2024-03-04
向TA提问

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肝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TP)的患病率非常高,与肝脏病变、脾脏病变、免疫破坏、骨髓抑制、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TP与肝病患者诸多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如肝切除术后肝衰竭、有创操作相关出血、肝纤维化进展等。尽管现有多项指南/共识对TP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但尚缺乏针对肝病相关TP的系统性诊疗推荐。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近期发布了《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聚焦肝病相关TP,全面梳理相关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分型及治疗文献,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归纳出临床诊疗细则,形成了13条推荐意见,为肝病相关TP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链接:DOI:10.3760/cma.j.cn501113-20230925-00120

为你推荐
更多健康号
  • 擅长:支气管炎·普通感冒·皮肤过敏·肺炎·儿童期哮喘·湿疹·荨麻疹·高致病性禽流感

    已有 1554 人关注Ta
  • 擅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骨髓瘤·血小板减少症·蚕豆病·贫血·过敏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已有 200 人关注Ta
  • 擅长:白血病·痛风·淋巴结肿大·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噬血细胞综合症·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病毒相关吞噬血细胞综合征·化疗后骨髓抑制·淋巴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已有 1663 人关注Ta
  • 擅长:新生儿黄疸·支气管哮喘·早产儿·支气管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胎粪吸入综合症·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肺炎·支气管发育不全·新生儿窒息·小儿腹泻·过敏性紫癜

    已有 19 人关注Ta
  • 擅长: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肿瘤·恶性淋巴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已有 160 人关注Ta
  • 擅长: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瘤·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已有 42 人关注Ta
  • 擅长:白血病·高血压·失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风湿·抑郁症

    已有 5712 人关注Ta
  • 点击查看更多
微医药 微医官方
2023-11-30
+ 关注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最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通常较实体肿瘤更加严重,更加强调及时性及危机值的处理。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另外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CIT诊断标准:  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100×109/L ; ②发病前有确切应用某种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症状改善; ③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④未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 ⑤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 ; ⑥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 ⑦再次使用该化疗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现。 分级:   危险因素    ①患者自身因素: 体力状态差、重度营养不良、合并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既往有出血病史、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等; ②肿瘤因素: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骨髓浸润、肿瘤相关性脾功能亢进、肿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副肿

吕平 主任医师
2023-08-22
向TA提问

东京大学开发出抗血栓新型DNA药物孕妇放心用

东京大学开发出抗血栓新型 DNA 药物 孕妇放心用 各种医疗情况,包括心脏病发作、一些外周血管疾病和 COVID-19 的极端情况,都需要使用抗凝剂,即预防血栓的药物。但最常用的肝素可能会引起潜在的致命副作用,因为它会使血栓恶化而不是改善。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少数患者中,因此通常没有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包括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在内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一种无副作用的抗凝治疗方案,迄今为止,该方案已在实验小鼠中被证明有效,并可能在几年内用于人体试验。 东京大学 这项研究发表在《分子疗法-核酸》(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杂志上。 虽然世界大部分地区似乎已经摆脱了 COVID-19 大流行,但其影响仍在持续。一些尚未被广泛报道的 COVID-19 极端病例的一个方面是使用抗凝药肝素试图减少血栓时出现的并发症。有一小部分病人- 3% 的受者-遭受副作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这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的血液快速凝结,与预期的效果相反。 肝素是第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23-02-12
+ 关注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所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减压手术

欧洲神经学杂志 .2023 11 月 <>.  DOI:10.1111/ene.15735。 背景: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CVST-VITT)引起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接种SARS-CoV-2疫苗后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CVST-VITT患者通常表现为大面积脑出血,高比例的患者接受减压手术。我们描述了接受减压手术的CVST-VITT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管理和结果,并探讨了这些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方法: 我们使用了2021年3月29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报告的在接种SARS-CoV-2疫苗后28天内发生CVST的患者的持续国际登记数据。我们纳入了由Pavord等人定义的确定,可能和可能的VITT病例。 结果:在34/128(27%)CVST-VITT患者中进行了减压手术。手术组院内死亡率为22/34(65%),非手术组为27/94(29%)(p<0.001)。在所有手术病例中,死因是脑疝。死亡率最高的是术前昏迷患者(17/18,94% vs 4/14,非昏迷患者为29%;p<0.001)和双

吕平 主任医师
2022-10-31
向TA提问

国际研究阐明了COVID疫苗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国际研究阐明了 COVID 疫苗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根据一项国际队列研究,在单独评估各种 COVID-19 疫苗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风险时,基 于腺病毒和基于 mRNA 的疫苗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尽管血小板减少症综合征 (TTS) 的血栓形成风 险在统计学上相似. 在这个系列中,疫苗主要围绕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第一剂以腺病毒为基础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明 显高于第一剂以 mRNA 为基础的辉瑞/BioNTech 疫苗,与之前的研究一致。绝对风险差异为每10 万人8.21例。 但是当谈到 TTS 的风险时,TTS 是凝血和低血小板的组合,它是罕见的,并且在任何疫苗比较中 都没有显著差异。 几天前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的一项研究中写道:然 而,这一发现应该与之前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一些估计接近显著性,这表明在接种 [强 生公司的基于腺病毒的杨森疫苗] 后,静脉血栓栓塞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可能增加。主要 作者 Xintong Li(李欣彤,音译)来自英国牛津大学。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指

师晓东 主任医师
2022-09-16
向TA提问

加强对血小板减少症的遗传学诊断

加强对血小板减少症的遗传学诊断

师晓东 主任医师
2022-09-16
向TA提问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胡洋 主任医师
2022-06-05
向TA提问

河南信阳发生蜱虫病疫情,3人死亡1人住院,都曾经接触同一死者

澎湃新闻报道了一起河南信阳蜱虫疫情,该地本就是蜱虫流行区域,有一位老人因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死亡,三位死者均曾近距离接触过这位老人,另外一名患者曾经探望过3位死者而染病,送医及时,因此病情相对较轻也比较平稳。这几位死者感染的疾病是一种因蜱虫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病症,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感染后可有1-2周的潜伏期,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多在38度左右,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度以上,部分病例病程较长,伴有明显的发热,吃不下饭,恶心,呕吐等,还可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以及腹泻,还可以伴有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甚至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衰竭死亡。三位患者是替0号病人净身换衣过程中被感染的,回家后不久开始发热,并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最后送医后仍症状加重最终去世,一位患者的晚辈探望他之后回家也开始发热,所幸病情较轻,送医及时治疗后病情平稳。蜱虫是一种吸血寄生虫,咬伤人体后不但会传染病毒,还可能钻入人体,破坏人体的血管,损伤人体内脏,可能危及心肺脾胃肾甚至大脑等,尤其是肾脏


努力加载中